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就少年儿童及其家庭阅读服务,积极进行公共图书馆智慧化转型理论探讨与实践尝试,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探索智慧化服务的创新性做法。在实施“十四五”规划期间,自主研发探索、建成针对3至12岁少年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智慧阅读服务空间——辽宁省图书馆敏学天地“男孩屋女孩屋”少儿成长智慧阅读空间,并于2021年对外开放。
儿童阅读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要载体,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基地,利用新媒体技术,与传统阅读相结合,进行空间创意性升级改造,打造专属少儿成长体验阅读空间。这是基于新时代儿童成长、家庭建设,履行图书馆职责义务及顺应国家未成年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趋势的实践创新。
辽宁省图书馆敏学天地“男孩屋女孩屋”少儿成长智慧阅读空间,是对《“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提升儿童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要求的落实,同时也是图书馆配合教育领域“双减”政策落地,为孩子们营造最佳沉浸式智慧化阅读场所的推进。
(一)项目实施的目的
本项目围绕“哲学启蒙与精神成长”的阅读目标,整合馆藏各类少儿阅读资源,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从社会教育、文化宣传培育角度入手,立足青少年五大核心素养,通过书本加多媒体阅读,科技动手体验,互动分享表达感悟,实现为图书馆培养忠实读者,达成满足不同维度文化建设发展需求的目的:
1.新时代儿童成长发展及家庭家风家教建设的需要
2021年是两个百年的交汇点,国家发展走入了新阶段,儿童成长也有了新时代的需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出台,不是单纯减少孩子的学业负担,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发展除了积累知识之外,如价值观、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育空间。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和实施,家庭教育、家庭的家风家教建设从“家事”成为“国事”,家庭的良好发展有了法律保障。家庭的建设与发展也体现出了新的需求。
2.公共图书馆履行文化传播与社会教育职责的需要
“培育少年儿童信息素养”是发展“数字中国”过程中的重要方面。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中“儿童与环境”中的相关内容:增加公益性儿童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娱乐等校外活动场所,提高利用率和服务质量。因此,图书馆肩负着文化传播与社会教育的重要职责。同时,公共图书馆也肩负着通过文化传播,帮助少年儿童获得健康的心理,避免“空心病”的义务。
3.国家未成年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发展的需要
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与《公共图书馆法》《公共图书馆保障法》《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服务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未成年人的阅读服务需要不断完善与提升。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服务需要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广大儿童,成为合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不断完善少年儿童阅读的空间与资源。
(二)项目着眼解决的突出问题
公共图书馆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承担着文化资源把关者、未成年人健康发展教育者、协助未成年人权益实现的服务者等社会角色,有责任和义务向孩子们提供有质量的“精神砖石”。但与家庭、学校的教育情景一样,在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情景中一遇到要“精神成长”“价值观培育”等目标时就容易落入“枯燥讲道理”“孩子不感兴趣”的尴尬境地。
该智慧阅读空间主要解决少儿文化需求的供需两侧的问题,如“如何实现各种少儿阅读资源的互动联结与有机整合”“如何提升少儿阅读空间资源的自有吸引力”“如何通过阅读有效培育具有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少儿读者”等问题。
在需求侧,满足少儿哲学探索需求;引导家庭着眼于精神成长阅读,形成阅读习惯;拓展并协助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文化相关团体培育未成年人五大核心素养。
在供给侧,实现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空间的自我革新,增强空间吸引力;运用互动设备、多媒体技术进行各类资源有机整合与开发利用,改善传统借阅与数字阅读设备“两层皮”的情况,推动少儿阅读服务智能化;实践少儿哲学启蒙阅读引发讨论与参观,具有一定的业界示范作用。
该智慧阅读空间秉持HECRead(有机阅览+体验阅览+创造阅览)理念,率先以“儿童哲学启蒙”为切入点,开发、整合利用图书馆资源,充分运用虚拟现实、体感识别等技术,将阅读与人机智能互动相结合,将童书馆藏与数字影音阅读结合,将中华优秀文化与朴素生活认知结合,打造集知识内容、设施设备、技术工具等于一体的少儿阅读学习空间,提供沉浸式阅读服务体验。
(一)项目建设内容及实施过程
1.项目建设内容
近百平方米划分为“我是谁”“我要长大”“我要变强”“榜样的力量”“我的祖国我的家”和“阅·未来”等六个板块。设置触控屏、VR体感捕捉、拼接大屏等30余组智能设备、300余种数字阅读资源,通过知识卡通、体感科普、革命历史体验、益智游戏、扫码听读等互动功能,将阅读活动与数字化技术载体相融合,不同类型和不同功能的区域穿插组合,传统借阅服务转换为小读者可自主探索的智能“知识宝盒”,促进生理教育、安全教育、优秀传统文化、英雄和模范榜样等阅读内容融入少儿生理健康、自我保护、意识形态的启蒙中。
2.项目实施过程
本项目立足辽宁省图书馆的阵地、服务与资源,将少年儿童成长需求与图书馆空间革新相结合,在项目的前期设计、中期实施及后期反馈中,从空间建设、文献挖掘及活动设计实施等多方面,充分发挥馆员的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
2.1氛围营造
空间内设置云朵流水线条组装在原书架区域,摆设小恐龙、小水果及星星等异型桌椅家具造型,采用浅黄色、浅粉色、浅绿色等柔和色调为该空间色调,形成半封闭的小读者的阅读空间。
2.2阅读服务
由馆员、专家、文化志愿者及相关社会团体专业人员组成的阅读推广人队伍,面向省内家庭及幼儿园、学校,辽宁省图书馆开展天天有体验、定期有主题的活动,涵盖原创研学游历、亲子阅读体验及家庭阅读指导,将各种资源以活动及随行指导的方式,智慧选择,智能呈现。
本项目整合少儿纸质阅读、数字阅读、阅读设备及智慧馆员,采用自助式空间体验与主题阅读活动相结合、线上线下渠道联合开展。小读者和家长可以自由进入空间进行阅读体验,自主使用空间内的互动硬件设备,也可参与包括亲子阅读、科普阅读、分级主题书单、知识竞答及实地研学等少儿阅读推广活动。
2.2.1纸质阅读方面,以专属空间六大板块为分主题深度挖掘现有馆藏少儿读物,同时组织馆员采访、购置新书目,按“主题”呈现,方便小读者和家长就近取阅,并线上线下联合开展“童阅乌托邦”绘本阅读、“码”上阅读、专题书目推荐等活动。
2.2.2数字阅读方面,选取符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阅读规律的三百余种、数百条时长在2至4分钟的视频阅读资源,涉及生理知识、传统文化、科普视频等方面,包括我是怎么来的、男孩女孩有什么不同、如何控制情绪、传统文化礼仪等;设置自然探索、垃圾分类、红军长征情景体验等具有阅读属性、知识技能习得属性的沉浸式体感游戏;将各行各业英雄模范人物汇集成“榜样力量”触控阅读墙。多形式供读者阅读体验。
2.2.3线下体验,自专属空间投入使用后,将“童阅乌托邦”绘本阅读、“阅·历Library”图书馆研学活动、图书馆小志愿者、“童阅自然”科普阅读等多项辽宁省图书馆的少儿品牌阅读活动整合,在“哲学阅读启蒙”与“价值观培养”的导向下开展进行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具有较强互动性的线下活动。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报名参加主题活动或自助体验。
2.2.4线上互动,本项目以空间为基础,深挖馆藏相关数字资源,以共读直播、影音阅读、知识竞答、语音征集、扫码阅读等形式开展价值观塑造、科学知识普及等主题的阅读推广。
本项目部分线上活动直播回看二维码和链接:
“我是谁”少儿主题阅读活动暨敏学天地“男孩屋女孩屋”少儿成才体验空间阅读启动仪式:https://zhibo.chaoxing.com/5000116802917090?appId=1
敏学天地“男孩屋女孩屋”“阅绘999”绘本《爸爸的火车》共读活动:https://zhibo.chaoxing.com/2000256154294173?appId=1000
(二)项目功能作用及技术应用
1.项目的功能作用
敏学天地“男孩屋女孩屋”少年儿童成长智慧阅读空间是辽宁省图书馆小读者进行文明实践的优质空间。在提供资源开展“精神成长”“价值观培育”的阅读输入基础上,辽宁省图书馆从“文明实践”着手,为小读者搭建展示新时代少年儿童精神风貌、阅读成果的输出平台。
2.项目应用的技术
空间软件主体是基于ActionScript3.0多媒体交互平台,主要运用体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及软边融合技术,开展智慧阅读服务。在“我要变强”板块,应用体感技术(MotionSensing),小读者可直接利用躯体动作、声音、眼球转动等方式进行人机交互,在情景化、游戏化的阅读过程中,进行科学与人文的智慧阅读,使得少儿真正地投入注意力和兴趣,通过思考自行解决问题。在“榜样的力量”板块,大屏幕拼接系统可以精确细致地显示每个榜样的生平事迹,使小读者在享受整幅画面带来的完美的视觉享受同时,可以通过点击、滑动,详细观察榜样、仔细阅读榜样故事。在“我的祖国我的家”板块,应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缩写为VR),小读者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重走英雄先辈的足迹。
(三)项目运行管理
辽宁省图书馆从项目筹建开始,反复打磨并形成了完备、详尽、指导性强的策划方案《敏学天地“男孩屋女孩屋”——少儿成长启蒙体验馆项目策划方案》,对项目的各阶段进行设计。建立“自主体验+馆员支持”机制,形成专属空间服务规则,进行规范管理。
1.人员保障
为保证项目有序运营及阅读推广活动顺利进行,辽宁省图书馆组织人力资源,打造专业团队,截至2023年底,形成了以14名图书馆专职人员为主导落实,人均具备少儿阅读推广资质。文化志愿者及数字资源相关企业、民间组织及社会团体专业人员辅助的专项阅读推广人队伍,共计有728名。注重文化志愿者与社会力量参与,每场活动配备两名文化志愿者辅助,截至目前共计有514名文化志愿者参与活动。
2.评估优化
本项目以读者反馈机制为主要的评估方式。专职空间运营人员对小读者和家长体验意见进行收集,结合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的阅读推广人、软硬件设施维护人员的沟通反馈,评估本项目具体各环节产生的阅读推广效果与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地优化提升,以保证空间运转顺利及阅读活动有效开展。
(三)项目建设资金及日常运营维护资金投入
为了更好地发挥本项目效能,辽宁省图书馆经严格申报审批流程,合理运用国家财政拨付的资金,设置专项经费。自2020年起至今,从项目创意、空间搭建、设备配套、内容研发到阅读推广的全过程,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总计投入177万元。
本项目自2021年服务至今,开展307场活动,服务少年儿童读者及家庭216542人次,空间体验达709390人次。受到了小读者、家长以及少年儿童相关群体读者的广泛认可,成为少年儿童阅读研学的重要场所,来访人群覆盖全省,另设专场服务省内特需儿童,践行服务普惠均等。
(一)项目媒体宣传
该项目启用后被学习强国、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辽宁日报、辽宁卫视、人民网论坛等媒体报道30次。
(二)项目表扬和鼓励
本项目运营至今良好地发挥了自身的效能,受到了小读者、家长、学校、幼儿园以及业界同行的认可,受到了来自政府及使用单位的表扬与鼓励。
2023年9月21日本项目作为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加快“辽宁号”数字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建议》(第1397号建议)的答复的案例之一。
(一)本项目的创新经验
敏学天地“男孩屋女孩屋”少儿成长智慧阅读空间由辽宁省图书馆自主研发、自有知识产权,专门面向3岁至12岁少儿及其家庭,由馆员主导设定符合服务对象阅读文化需求并能起到引导作用、具有特色创意的活动主题、内容与形式,在实践层面填补了目前未成年人阅读服务中的相关空白。
1.深度挖掘空间资源互动潜能,增强馆舍吸引力
项目的专属空间从设计之初就将“互动性”作为重要参考点,在空间布局与设备选择中,选用少儿可自主操控与触碰的阅读设备。在空间里实现人机互动,在体验的基础上就自己感兴趣的点不断地探索下去,进而实现创造阅读。一个有趣、好玩、好看且具有探索性、有精神力量的的少儿专属特色智慧阅读空间,极大增强了辽宁省图书馆的吸引力。
2.率先着力少儿精神力量培育,实现阅读功能性
“我的祖国我的家”“榜样的力量”两大阅读版块,成为孩子们常驻留的地方,从讲好家乡的故事、祖国的故事,提供少儿阅读服务、培育少儿家国情怀。孩子们通过VR设备领略家乡风采、祖国的大好河山;抚摸榜样的面庞,聆听榜样的声音,读懂榜样的故事,让榜样鲜活地呈现在孩子面前。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向孩子诠释祖国繁荣昌盛背后的精神力量。
3.有效整合多元少儿阅读资源,提升阅读灵活性
项目有效地整合实体与虚拟阅读资源,从纸质资源的陈列上,实现了馆藏与主题板块、数字资源相呼应,同时配备活动资源。例如,“我是谁”主题哲学启蒙阅读活动过程中,小读者不仅可以通过自主的人机互动、点开生命教育的科普动画片,还可以在空间内书架上找到《小威向前冲》《我的身体》《妈妈的魔法肚子》等相关优质读物,而少儿阅读推广人则将纸质与数字资源的获得、与使用方法展现给小读者和家长,并在活动过程中提供阅读指导、激发后续家庭阅读。
此外,线上阅读活动实现了不让数字资源停留在馆内设备上、不让纸质资源存留在书架上,设置主题、组织资源,以扫码听读、线上阅读知识竞答、影音阅读等方式,在线上拓展了该空间的服务范围。以该空间为阵地起点的“童颂榜样星火‘辽’原”——“红色e站”百战百场辽宁全省少儿阅读推广活动也让该空间的智慧阅读服务在全省得以延伸。
(二)项目示范作用
本项目是辽宁省图书馆以通过阅读促进少儿哲学启蒙、精神成长、价值观塑造为目标的智慧阅读推广与空间再造的自主研发与创新尝试,对本区域、本系统和本行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1.项目档案共享,发挥带头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辽宁省图书馆的中心馆引领带头作用,本项目将活动策划、组织和总结的全过程通过共享档案的形式、备案省内学会进行公开,建立可以借鉴、复制且能真实落地、保证效能的阅读推广“工具包”,涵盖少年儿童精神素养成长所需内容,形成行业共进效应。
2.打造多个线下站点,实现全省联动
以敏学天地“男孩屋女孩屋”+“红色e站”的模式,以阅读空间为基础、统一主题空间名称,统一背景logo设计,共享资源与活动,巡回示范,在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基层教育基地、乡村小学等单位打造了60余个线下站点,红色文化主题阅读活动实现全省联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