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图公开课馆员课堂:《中国古籍十二讲》

时间:2016.08.24

来源:

  课程介绍
  书,是物化了的思维,凝固了的意识,作为人类灵魂和智慧的载体,它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国古代一直秉承“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的记录传统,几千年文明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知识体系,成为中华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李致忠先生作为蜚声海内外的古籍研究专家,长期从事古籍整理、版本考订、目录编制及目录学、书史、出版史等研究,本门课程从书籍的起源开始,究其形制的演变,探其版本的考证,带领听众走进古籍的世界,领略古籍之美,文化之美。课程涉及古籍版本鉴定、辑者考、作者考、古籍新发现等,涵盖大量古籍研究,如《四书章句集注》、《水浒叶子》、《文苑英华》、《十三经注疏》、《锦绣万花谷》、《东京梦华录》、《千家诗注》以及宋刻两陶集等。

  课程目录
  第一讲  中国书籍的起源 
  第二讲 书籍的载体:从竹简到纸书 
  第三讲 书籍的装帧形式(上):卷轴装、梵夹装与经折装 
  第四讲 书籍的装帧形式(下):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与毛装 
  第五讲 《千家诗》:成书 、辑者与流传
  第六讲 明内府写彩绘插图本《明解增和千家诗注》
  第七讲 宋刻两陶集的版本及流传
  第八讲 两集共储陶陶室 书林佳话又添增
  第九讲 古书版本鉴定:“虚鉴”与“实考”(上)
  第十讲 古书版本鉴定:“虚鉴”与“实考”(中)
  第十一讲 古书版本鉴定:“虚鉴”与“实考”(下)
  第十二讲 宋刻颜体《法华经》考证释例

  教师简介

  李致忠,男,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同年,供职于国家图书馆,长期从事古籍整理、版本鉴定,目录编制、书史研究和业务管理工作。先后发表论文170余篇,出版《中国古代书籍史》 、《中国古代书籍史话》、《古书版本鉴定》、《典籍志》、《古代版印通论》、《肩朴集》等专著,在海内外本领域有较有影响。现为国家图书馆发展研究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再造善本工程规划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编纂出版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