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0
来源:国家图书馆
2022年1月18日,在壬寅新春到来之际,“古籍里的春联”发布暨春联书写活动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举行,“典籍里的中国年”同时开展。国家图书馆馆长熊远明,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郑晓华等嘉宾出席活动,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主持活动。
熊远明表示,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图书馆每年春节前夕都会举办“名家带你写春联”“年俗文化展”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主题活动,将中华典籍中关于年节习俗的传承与变化、春节等传统佳节背后深藏的历史底蕴进行挖掘和展示,并结合楹联、年画、剪纸等春节标识性符号,生动呈现我国多彩的春节民俗文化,让国家图书馆成为广大群众体味传统年俗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场所。
郑晓华表示,在国家图书馆举办“古籍里的春联”发布和书写活动,具有特别的意义。国家图书馆是国家文化的殿堂,这里典藏数百万卷珍贵古籍,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结晶;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学者,他们的灵魂都在这里跨越时空栖息会聚。从他们的著作里精心挑选精言妙句,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发布,这是历史向当代释放的精神美食,人文向生活释放的思想能量,理想向当下释放的精神光芒。
写春联、贴春联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表达了中国百姓祈福迎祥、驱灾避害的精神诉求和美好愿望,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重要年节符号。活动现场,熊远明、郑晓华共同为活动开笔,并将首副春联作品捐赠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宣读了21副春联。随后,特邀嘉宾和国家图书馆书法见长的馆员代表,现场挥毫泼墨,书写春联,为广大读者送上新春祝福。
今年,国家图书馆利用丰富的古籍文献优势,策划举办“典籍里的中国年”展览,精选馆藏珍本26种,以中国传统“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为纲目,通过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生动讲述典籍中有关年俗的历史故事、礼制民俗。同时,从15种古籍文献中撷取优秀吉祥的春联21副。其中,有最早见于“敦煌遗书”中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有选自《宋史》的名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专家们还特别从馆藏文献中挖掘了与“壬寅”年相关的对联“壬佩六符,允征吉兆;寅恭五服,相励和衷”。
春节期间,国家图书馆还将整合馆内资源,策划推出“阅享春意 筑梦冰雪”春节主题系列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广大读者在重拾传统新年民俗民趣的同时,感受浓浓的春节年味,共同领略奥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