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图书馆服务创新——在第28届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图书馆馆长会议上的专题报告

国家图书馆馆长 熊远明
2022年10月25日

各位同仁:

  大家好!

  很荣幸受邀参与本次会议。首先,我谨代表中国国家图书馆,对印度尼西亚国家图书馆的精心组织表示衷心感谢!并向与会各国同仁致以诚挚的问候!

  2020年以来,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局,给各国图书馆发展带来了前所有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各国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交往也受到深刻影响。在此充满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时代,本次会议特别聚焦于图书馆服务的改革创新,十分重要,也很及时。下面,我结合中国图书馆的探索和实践,谈谈我们关于这一问题的思考,与大家交流。

  一、拥抱现代技术,再造图书馆空间

  新世纪以来,中国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一大批堪为城市地标的新馆、大馆不断涌现,而在人流密集、交通便利的社区、商场、公园等区域,“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百姓书屋”等各种“小而美”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也不断建成开放,图书馆日益成为人们与心灵对话,感知和体验多元文化,与他人交流思想、共享知识的场所,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欢迎和喜爱。据统计,最近十年中,我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到馆读者数量增长了近80%,到图书馆参加讲座、展览、培训等文化交流和阅读推广活动的数量更是增长了近2倍。

  与此同时,随着现代智能技术的广泛渗透,图书馆空间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融合交互已成为图书馆空间服务创新的重要方向。例如,中国国家图书馆建设5G新阅读空间,部署智慧阅读树、数字魔墙、270度全景VR视频等功能,为读者打造沉浸式阅读体验;澳门大学图书馆启用360度全境虚拟导览图书馆,支持用户通过移动设备多角度参观图书馆的内部书库、阅览空间、演讲厅、展览厅、古籍馆等空间;上海图书馆东馆打造智慧全预约系统和“享借”服务平台,将资源,空间和活动全面预约融为一体,推动人与人、人与资源、人与空间的交融互联;等等。

  今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现代信息技术继续蓬勃发展,“元宇宙”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生态快速成长,也给新时代图书馆的线上线下服务空间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继续挖掘数字智能技术在图书馆空间服务创新中的应用潜力,在线下场馆智慧化升级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各级图书馆智慧空间设施及其管理应用系统与用户智能终端的互联互通,打造集知识内容、设施设备、技术工具等于一体的阅读学习空间、交流共享空间和协同创新空间,不断提升图书馆的实体环境管理能力和到馆服务效能。

  二、强化核心优势,提升知识服务能力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普及和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知识服务的供给和需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一方面,知识的生产主体、呈现形态、传播方式都发生了重要变化,特别是大数据、智能算法等技术在互联网平台的广泛应用,让信息和知识的供给变得更加主动和高效;另一方面,面对海量碎片化的资源,用户需求越来越从找“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向寻求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转变。相比之下,图书馆原有的文献加工和知识服务方式,无论在深度还是效率上,都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知识环境的变化。图书馆作为社会知识中介的核心价值和优势,正受到严峻冲击。

  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学术界和业界创新求变,积极探索推进新技术环境下知识服务转型升级。例如,北京大学数字人文开放实验室将OCR文字识别、AI、知识图谱等技术应用到古籍数字化服务中,实现自动句读、实体识别、简繁体转换和相关知识检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利用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技术方法,构建文本挖掘的人工智能核心组件,支撑科技文献的深入挖掘和利用;中国国家图书馆尝试应用实体识别、语义分析、关联组织等智能技术,实现对《山海经》中大量历史人物、神兽奇木,以及神话故事的自动抽取、多维展示、场景分享和互动体验;等等。

  未来,图书馆知识服务将进一步从“提供文献和信息”向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转变,更加深入地参与用户知识发现、获取、转化的全过程。为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将依托“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建设“全网知识内容集成仓储”和“多维融合知识服务平台”,对各级图书馆已有馆藏资源进行充分汇聚、整合,并进一步将网络资源、科学数据、开放存取资源甚至个人创作资源等纳入馆藏范围,建立更加多元化的资源体系;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对这些资源进行细颗粒度标签标引,构建基于语义关联的知识图谱,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多元的知识发现服务。

  三、主动连接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世界各国,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都是“开展教育、传播文化、提倡包容和提供信息的有生力量,也是发挥所有人的才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个人和平与精神充实的重要机构。”在最近修订发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国际图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公共图书馆应当“确保所有人都有获取各种社区信息和参与组织社区活动的机会”“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及构建更加公平、人道和可持续的社会作出贡献”。

  在中国,图书馆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和作用也得到社会各界积极肯定。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图书馆事业发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400个地级市和2700多个县建设公共图书馆,推动2600多个县(市、区)建成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并在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城乡基层广泛设立图书馆分馆和基层服务点,通过配备流动图书车、提供自助服务设施等方式,不断将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延伸到城乡居民身边。

  在此基础上,各级图书馆积极依托馆藏文献信息资源,面向社会多元知识信息需求,广泛开展多层次阅读学习服务,充分彰显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例如,为帮助老年人充分享受数字智能技术带来的便利,中国国家图书馆推出“关爱夕阳?老年课堂”,开展近300场公益培训;为满足疫情期间社会各界对健康防疫知识的需求,有效抗击“信息疫情”,重庆图书馆建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数据库,广泛宣传普及科学防疫知识;为促进地方文化记忆传承,广州图书馆建设广州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收藏、整理中国及广州本土历史影像;为促进多元文化交流,湖南省图书馆建设湘图汉语角,组织京剧、国乐等主题文化活动,为国际友人以及留学生学习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建传播平台;为助力乡村振兴,甘肃省图书馆定向帮扶宕昌县南河乡大族村等山村,帮助当地开展科技耕种、发展特色产业,利用文献资源优势帮助农民解决现实问题;等等。

  未来,我们生活的社会仍将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够充分、及时、准确地获取和利用信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中国图书馆界将积极响应国际图联关于图书馆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倡议,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专业价值,持续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供给,不断为社会公众提供供需适切的高质量知识信息服务,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我们非常期待依托亚大图书馆馆长联席会议等合作机制,继续加强与各国图书馆间的沟通与交流,共同推进全球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发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