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熊远明在金砖国家图书馆联盟线上研讨会上的报告

从数字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案例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很高兴与来自金砖国家图书馆联盟成员馆的各位代表相聚云端,围绕“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这一重要议题进行交流研讨。首先,我谨代表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图书馆学会,对大家能出席本次活动表示由衷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下面我主要结合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案例,与大家分享我们关于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思考、规划与实践。

  当前,以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兴起,大量“可用”“好用”的智慧化产品不断涌现,对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而与此同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一定程度存在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瓶颈与问题:一是以图书馆馆藏数字化为基础建设起来的数字资源体系不能全面反映当代多样态的人类知识文明,尤其是对互联网时代社会信息文明的记录不够完整。二是对知识内容的揭示深度和关联的广度不够,难以满足用户对知识内容精准发现与高效获取的需求。三是线上线下空间的融合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对高质量多元文化体验的需要。四是图书馆主要业务环节缺乏现代智能技术加持,数据驱动的业务管理模式和管理平台尚未普遍建立,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此背景下,中国图书馆界积极探索推进新一轮转型升级,在现代智能技术的应用推广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例如,一些新建和改扩建图书馆在馆内部署大规模智能立体书库;一些图书馆尝试将智能化设备应用于读者服务中,如无感借阅、机器人导览、虚拟讲解、VR/AR新型阅读体验等;还有一些图书馆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方法,在知识内容深度挖掘与智能服务方面取得积极进展。这些探索和实践,让我们看到现代智能技术在图书馆的广阔应用前景,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在国家层面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整合连通各级各类图书馆的智慧化资源和管理服务系统,推动实现全行业的全面智慧化转型。

  基于对图书馆智慧化转型发展趋势的深刻认识,中国国家图书馆于2020年初研究提出建设“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的工作思路,得到国家财政立项支持。根据目前的初步构想,项目建设目标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实现对图书馆业务的全流程智慧化重组,通过智慧化手段提升图书馆业务管理效率。二是提升图书馆对互联网知识内容的组织加工、集成管理、整合发现与创新服务能力。三是实现图书馆线下空间的虚实交互与智慧化升级,满足用户更高质量的空间体验需求。四是推动智能化技术和知识化资源进一步向城乡基层延伸,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资源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五是培育新型知识服务业态,实现公益性、非营利性、商业性相结合的知识消费模式一站融通与供需对接,推动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设计了“1+3+N”的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总体架构。其中,“1”是一组智慧图书馆云基础设施,是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运行的基础架构,支撑全国智慧图书馆的高度集成化运行。“3”是搭载其上的全国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全网知识内容集成仓储和多维融合知识服务平台。“N”是指在全国各级图书馆及其基层服务点普遍建立的线下智慧服务空间,是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的“神经末梢”,为读者提供沉浸式智能化阅读学习场景,为馆员提供智慧化业务工作环境。

  项目自去年5月正式启动以来,我馆按照“边建设、边研究、边服务”的原则,先行启动了一些基础性和示范性项目的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一是项目顶层设计。在项目总体建设思路已在全国形成广泛共识的基础上,我们遴选相关机构,开展项目概要设计,进一步明确项目的总体技术架构、基本功能、业务需求及实施路径,以确保项目分阶段有序实施。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我们计划采用私有云和公有云相结合的混合云模式,以满足不同业务需求。在完成云平台搭建后,将逐步实现各级图书馆和其他合作主体的智慧化知识内容建设、管理和服务应用迁移上云。目前,我们正在利用5G技术,与部分省级图书馆进行试点,搭建国家图书馆和各馆之间的安全交互网络。同时,我们还将打造面向全国图书馆的大数据管理分析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各级图书馆的智慧化管理运行和图书馆行业的智慧化协同治理提供支持。

  三是智慧化知识资源的加工与管理。知识资源的智慧化加工是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目前,我馆已陆续启动“中国战‘疫’记忆库”“民国文献知识化加工”“‘山海经’知识库建设”等实验性知识资源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分别聚焦于智慧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管理和服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立足于图书馆已有数字化知识资源积累进行探索实践。此外,我馆还组织编制了《智慧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指南》,用以支持和指导各地图书馆开展智慧图书馆资源内容建设。

  四是知识服务系统开发。立足数字图书馆服务已有工作基础,我馆启动了“智能问答系统”“统一用户管理系统升级”“自助办证系统升级”等试验性知识服务系统开发项目。另外,我们还将面向全国征集线下智慧服务空间建设解决方案及典型案例,组织编制线下智慧空间建设指南,支持和引导各级图书馆通过技术应用与适度改造,着力提升线下场馆的智慧服务体验。

  五是标准规范体系建设。项目按照“标准先行”的原则,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一个智慧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的框架建议,接下来将进一步征求各方面意见,逐步修改完善。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围绕智慧化平台开发、资源建设、知识服务等领域的重难点问题,分阶段启动重点领域亟需标准规范研制。

  此外,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将不断加强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图书馆实践单位的密切交流与合作,深入推进各类图书馆智慧化转型思路与相关解决方案、实践案例的调查研究。

  我们相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智慧化转型将成为驱动图书馆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但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智慧图书馆的内涵和外延也将不断拓展,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必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我们热切期待,与包括金砖国家图书馆联盟成员馆在内的各国图书馆同行进一步深化交流与合作,积极分享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成功经验,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谢谢大家!

(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