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关于赴法国国家图书馆签署合作协议的情况报告

  2019年10月,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五次会议在法国巴黎举行。中国国家图书馆作为此次参与交流的重要机构,受法国国家图书馆邀请,10月20日至24日,由副馆长汪东波、立法决策服务部主任李春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办公室主任马静、国际交流处副研究馆员郭妮和立法决策服务部副研究馆员尹汉超五人组成代表团赴法签署协议。现将出访情况总结如下:

  一、出访背景与目标

  2019年3月21日至26日,习近平主席应邀对意大利、摩纳哥、法国进行国事访问。24日,习近平主席在尼斯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会谈中习近平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法建交55周年,中国一直视法国为优先合作伙伴,两国人民有着特殊友好感情,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要继承好,发扬好,使中法关系继续走在时代发展前列。

  此次中国国家图书馆代表团赴法交流,主要目标即是与法国国家图书馆签署《中国国家图书馆与法国国家图书馆合作协议(2019—2021)》。该出访既属于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五次会议的组成部分,也是积极响应中法两国元首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重视并推动人文交流,充分发挥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中法两国国家图书馆深入合作的务实之行。

  二、基本情况

  出访期间,代表团主要调研了法国国家图书馆的两个主馆区:黎塞留图书馆与密特朗图书馆,以及吉美博物馆图书馆。

  (一)法国国家图书馆概况

  法国国家图书馆是法国最大的图书馆,截至2018年12月31日,法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图书1,550万种,手稿37万件,期刊40万种,版画和照片1,550万件,地图90万件,乐谱200万件,录音150万带,录像31.5万带,多媒体资料17.5万件,钱币和纪念章59万件,网络资源1000TB。馆藏文献以平稳态势逐年增长,每年新增图书约12万种,报刊130万册,音像资料3万件。

  (二)黎塞留图书馆

  在法国国家图书馆黎塞留馆项目负责人裴程先生的引导下,代表团一行参观并深入考察了该图书馆。

  黎塞留图书馆属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旧馆址,其前身可以追溯至查理五世1386年建立的皇家图书馆。黎塞留图书馆内部建筑在1859—1875年间落成,由法国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师拉布鲁斯特(1801—1875)设计。密特朗馆区建成之后,黎塞留国家图书馆的部分功能被转移。目前该馆仅收藏手稿、手抄本、地图、古币、纪念章、古董艺术品(主要来自法国皇室)等特藏品。

  藏于黎塞留图书馆的《湖山胜概》由明代杭州文人陈昌锡出版,为明万历年间彩色套印本,包括12面四色套印插图和33面手书体上版刻印的题咏诗歌。全书采取了诗、书、画三者结合的设计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现了杭州吴山的十大景致。该藏品是法国收藏家Lieure于20世纪初从中国购得,并于1943年二战期间卖给了法国国家图书馆。目前该版本已经在中法门户网站上提供浏览与下载,网址为:http://cms-francechine-adm.bnf.fr/zh-hans/splendeurs-lac-ouest-mont-wu-chinois

  另有《十王经》,是1908年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带到法国国家图书馆的一份经卷,描述的是古印度掌冥界的阎罗神信仰融入佛教后传入中国,同中国传统的道教思想相结合,产生的冥界十王世界。工作人员将土耳其所藏的经卷进行对比,土耳其语多来自蒙古语,由此从侧面证明了中国自古代起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

  (三)密特朗图书馆

  在法国国家图书馆交流处处长伊莎贝拉女士陪同下,代表团与法国国家图书馆馆长恩格尔女士进行了会谈,并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了密特朗图书馆。

  1981年,法国总统密特朗提出要建一座“世界第一图书馆”。他要求:“这座全新的图书馆将覆盖人类知识的各个学科领域,供所有的人使用,应用国际上最先进的信息传递技术,能提供远程查阅和检索服务并与欧洲其它诸国建立网络关系。”1990年,新馆破土动工。1993年,黎塞留图书馆和新馆合并,统称法国国家图书馆。新馆于1996年正式开馆,名为“密特朗图书馆”。

  图书馆占地7.8公顷,总面积为33万平方米,主体部分由四座玻璃大厦组成,形状如同四本打开的书。

  阅览区由一个巨大的长方形框构成,分上下两层。下层向研究人员开放,有1850个阅览座位,包括300个单间,50万种书供开架阅览。图书馆通过几十条累计有8公里长的铁轨在电脑的指令下,在10分钟内将书库的图书送到读者手中。

  密特朗图书馆建成后,于1996年开始设立网站,1997年正式对公众开放。1998年开通加里加数字图书馆,1999年提供网上馆藏书目查询,2000年实现网上预订阅览室座位,2001年下半年起开通在线法国国家书目查询,读者能通过网络实现文献复制服务。

  加里加是世界上可通过互联网访问的最大数字图书馆之一,是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欧洲数字图书馆欧罗巴那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里加建成当年即完成了2500件图书资料数字化。1998年,完成5000册图书、5000件图片的数字化,并着手构建各类主题库。同时还针对性地扫描特种文献资源,如期刊、学社出版物等。随着谷歌数字化挑战和欧洲数字图书馆的兴起,2006年加里加更是加快了数字化进程,2007年至2011年,制定完成了40万册书刊数字化工程。

  加里加官网主页会及时更新各类馆藏数字资源的最新统计数据。截止2019年10月15日,加里加拥有的数字文献约510万种,其中图书643,007种、期刊3,237,549种、地图166,588件、手稿129,399份、图片1,386,267张、影像资料1543段、乐谱49,859件、期刊录音51,111段。加里加除将所有数字化资源按文献类型进行分类外,还有计划地构建主题文库,如“法兰西之旅”库、“意大利之旅”库、“经典大全”库、“阿基坦和洛林地区学术团体”库,与美国国会图书馆合作建设的“法国在美洲”库、与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合建的“伏尔泰图书馆”库等主题库,以及与我馆合建的“中法门户网站”。

  (四)吉美博物馆图书馆

  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简称吉美博物馆,位于法国巴黎十六区,是一座主要展现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文化的博物馆,也是亚洲地区以外最大的亚洲艺术收藏地之一。因此,代表团专程赶往该馆的图书馆进行调研。

  该馆图书馆与博物馆同步建于1889年,以东亚和远东艺术的考古书籍为主,收藏了欧亚各种语言图书10万余册,杂志1500多种。由于吉美博物馆最初是宗教历史博物馆,图书馆内收藏了大量有关东方宗教,特别是佛教的文献。图书馆除了存有欧洲语言的古版书籍之外,还拥有部分特藏,如日本江户时期的画册、藏语著作、中国清代地图、乌尔都语的文献、维吾尔语手稿残件以及一些东方研究专家的手稿。

  馆内的摄影档案馆拥有大量关于亚洲考古专题的摄影作品收藏,以及19世纪民族人类学方面的老照片。此外,档案馆还藏有丰富的印度、东南亚和远东摄影艺术作品。

  馆内的有声档案馆建于1933年,专门保存古老的亚洲传统音乐。目前,馆内拥有1800多张78转唱片、1000多张33转唱片,以及500多卷民族人类学考察时录制的磁带。

  三、主要活动及成果

  (一)与法国国家图书馆黎塞留项目主管裴程先生会面

  此次参观访问黎塞留图书馆,由裴程先生全程接待。裴程先生向代表团一行详细介绍黎塞留图书馆的历史、建筑、服务特色等,并同图书馆工作人员一道向代表团展示并介绍了《湖山胜概》和《十王经》两件文献珍品。

  参观活动结束后,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裴程先生提出今后为推动中法两国国家图书馆的交流,将寻找法国方面基金为我馆展览、交换馆员等活动提供经费支持。汪东波副馆长对此表示感谢,邀请裴程先生今后在适当时机访问中国国家图书馆。

  (二)与法国国家图书馆馆长会谈并签署合作协议

  10月21日,汪东波副馆长与法国国家图书馆劳伦斯·恩格尔馆长进行会谈并签署了《中国国家图书馆与法国国家图书馆合作协议(2019-2021》,协议规定未来两馆将在合作办展、交换馆员以及文献数字化等领域继续进行全面合作。劳伦斯·恩格尔馆长在会谈中表示,中国国家图书馆与大英图书馆在北京共同举办的“从莎士比亚到福尔摩斯——大英图书馆的珍宝”展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法国国家图书馆也希望通过共同办展在中国展示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名家手稿等珍贵馆藏。汪东波副馆长对该提议十分赞同,并表示代表团回国后会与法方继续对接详细方案。法方表示,根据展品调拨情况,建议该展于2022年在北京举办。

  法方国际交流处处长伊莎贝拉表示,法方在法国文化部“职业文化”项目的支持下,可以接纳中方馆员来法实习。届时,中方馆员的部分接待费用和保险将由法国文化部负担,住宿费用将由法国国家图书馆负担。欢迎我馆派人赴法,与法方工作人员共同准备大展。

  双方还分别介绍了两馆的基本情况以及近年来的合作成果,特别强调了中法门户网站建设以来,对两国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深入交谈,进一步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中国驻法国使馆文化处派杨恩毅参加了此次会见。

  (三)洽谈中法门户网站合作事宜

  双方针对协议内容所规定的中法门户网站建设进行深入洽谈,对文献提供数量、文献提供频次、文献版权问题、交换馆员等具体问题充分交换了看法和意见,明确了其中各项细节。2016年,中法门户网站成果曾在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三次会议上获得高度评价。双方希望以此次协议的签订为新的契机,进一步推进网站建设,不断深化中法在图书馆界的人文交流。

  (四)调研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收藏情况

  自2012年“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启动以来,国家图书馆在文献普查、征集、数据库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工作。此次访问法国图书馆了解到该馆藏有一定数量的中文文献,但对我国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没有专门统计数据,这些资源尚未开发利用。此外位于里昂的中法大学藏有较多民国时期中文文献,后转交里昂市图书馆保存。法国远东学院、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也藏有一定数量的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

  (五)加强临时党支部政治学习

  此次赴法代表团,由汪东波副馆长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在每天繁忙的公务活动之后,汪东波副馆长组织全体团员进行政治学习,以“学习强国APP”为抓手,通过看视频、听讲话、读文字、答试题等方式进行学习,每日学习积分均达到41分以上,团员中四人处于文化和旅游部机关党委小组学习标兵行列,另一人在全团的带动下,学习积分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学习热情高涨。

  四、思考与建议

  (一)认真落实协议内容,助力两馆合作持续稳定发展

  2007年,我馆与法国国家图书馆签署合作协议。之后每三年,双方会共同签署新的合作协议。此次签署的《中国国家图书馆与法国国家图书馆合作协议(2019-2021》,规定两馆在合作办展、交换馆员以及文献数字化等领域继续进行全面合作。该协议的签署,表明中法两国国家图书馆在交流合作方面实现了机制化、常态化,双方关系得以持续稳定发展。

  建议双方以此为契机,认真落实协议相关内容,将合作内容做实、做细,不断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助力两馆关系更加深入发展。

  (二)主动发挥专藏优势,寻求国际合作项目

  文化部2017年2月23日发布《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明确提出:加强国际汉学交流和中外智库合作。我馆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不仅以其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闻名遐迩,而且作为中西学术交流中心之一享誉海内外。

  我馆作为拥有中国学收藏近百年历史的图书馆,应在新时代充分发挥海外中国问题研究资料中心作用,启动相关合作国关于中国研究文献馆藏情况调研,同时对我馆收藏的以研究相关合作国为内容的中文文献收藏情况调研,做到知己知彼,为今后长远合作做好基础业务储备。同时,注重中华传统文化外译文献的调查,建设中华文化传统文化外译专题网站,吸收世界各国外译成果。积极寻求国际合作项目,不断提升我馆话语权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三)加强珍贵文献调查,支持学术研究

  法国国家图书馆有相当规模的中文古籍善本,也有一定数量的我国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珍贵古籍已经基本完成数字化,并在中法门户网站上可以浏览下载。建议对中法门户网站珍贵文献进行调查,利用已有数字化成果,加强文献揭示与比对,促进学术研究深入开展。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指示精神,摸清该馆革命文献收藏情况,对其中重要文献开展数字化合作,填补国内空白。加强对国外文献收藏单位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的调研与数字化合作,让更多有价值的文献回归我馆,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学术研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革命文化的保护传承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