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关于王红蕾等2人赴台湾参会的情况报告

  2019年4月15日至19日,应台湾古籍保护学会的邀请,国家图书馆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副秘书长王红蕾、副研究馆员滕静静一行2人赴台北参加由台湾古籍保护学会主办的“第七届古籍保护与流传学术研讨会”和“第五届海峡两岸古籍论坛”。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出访概况

  (一)出席“第七届古籍保护与流传学术研讨会”,发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助力古籍保护工作》的主题演讲。由台湾古籍保护学会主办的“第七届古籍保护与流传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4月16日在台北召开。来自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海南省图书馆、香港岭南大学图书馆、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以及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辅仁大学、逢甲大学、政治大学、高雄师范大学、中兴大学等两岸四地古籍整理、保护与研究的专家学者50余人与会,共促文化遗产保护。会议分为五个主题:古籍保护专业技术、古籍修复与纸张研究、民间古籍收藏、跨领域古籍保护及儒学基础等论题展开讨论。

  会上王红蕾副秘书长受刘惠平会长委托发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助力古籍保护工作》的主题演讲,介绍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发动社会力量,助力中华古籍保护事业的举措和经验。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于2015年成立,目前有会员391个,其中单位会员259家(含企业92家、事业单位155家、民办非企等其他12家),个人会员132人。4年多来,协会紧紧围绕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目标和任务,秉持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古籍保护的使命,不断寻找工作抓手,不断延伸工作触角,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重点突破,努力探索导向明确的社会公益活动。从2015至2018年,中国古籍保护协会连续4年组织开展了“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来自全国130所高校、759名大学生志愿者,百余名图书馆业务骨干志愿者,深入全国15个省份、158家基层古籍公藏单位开展古籍普查,完成整理编目登记古籍近120余万册(件),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古籍普查工作。二是搭建平台,深度拓展古籍保护技术交流与合作。组织古籍保护技术交流与展示。2016年、2018年,协会以“倡导融合与共享,促进合作与创新”为主题,在中国图书馆年会上推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全国古籍保护技术与装备展示”活动。两届共有47家企业参展,涵盖从事古籍文献原生性保护的修复、环保、装具、脱酸技术等企业,以及从事古籍文献再生性保护的出版、数字化、系统设计等专业公司;推动协会专业委员会和分支机构建设,4年来,在主管和挂靠单位指导以及会员单位的支持下,协会先后成立和正在筹备成立一批分支机构,诸如古籍鉴定专业委员会、古籍修复技艺专业委员会、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专业委员会、古籍整理与开发专业委员会、古籍保护教育专业委员会、传统写印材料研究专业委员会、古籍保护志愿服务专业委员会等等,旨在学术研究、技术研究、标准研制、项目策划、专业培训、宣传推广等方面,为全体会员和业界同仁提供更多相互学习和共同发展的机会;搭建新媒体平台,促进业内外交流合作,协会成立不久便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和电子内刊。三是积极引导社会公益资金助力古籍保护项目。据统计,2015年以来,协会陆续募集到公益资金400余万元,已全部投入到相关古籍保护项目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协会建立了公益资助的管理机制,保证公益资助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

  作为古籍保护行业的社会组织,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积极投身于中华古籍保护工作,以实施“十三五”时期国家古籍保护工作规划为目标,努力推动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古籍保护工作体系的构建。

  研讨会期间,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宋焱发表题为《甘肃地区民间文献一观》的发言,她着重介绍了甘肃地区民间戏曲手抄剧本的存藏面貌、整理发掘、抢救保护和活态传承情况。由于民间文献存藏流传环境更加脆弱,对这部分文献的了解不足,普查和整理尤尚欠缺,抢救修复更是迫在眉睫。协会腾静静副研究馆员就甘肃省戏曲抄本保护的下一步工作目标;民间文献研究保护要实现更大范围的协作,取得跨越区域的成果,需要的条件;甘肃地区其他类型民间文献的存藏情况与宋焱主任展开对话。

  研讨会上,共宣讲38篇论文和报告,作者就古籍文献采访、民族古籍整理与出版、古籍保护专业技术、古籍修复、纸张研究、民间古籍收藏及儒学基础等论题,展开热烈讨论。既有各单位实际工作经验、研究成果介绍,也有专家对古籍整理、校勘等问题的切磋,还有与古籍保护有关的工作规划,有宏观展望,也有微观研究。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加强两岸交流与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华古籍保护事业。

  (二)出席“第五届海峡两岸古籍论坛”,倡议海峡两岸古籍同仁开展卓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4月17日下午,在台北中央研究院蔡元培纪念馆,台湾古籍保护学会同期举行了“第五届海峡两岸古籍论坛”。会议特邀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会长副秘书长王红蕾和副研究馆员腾静静、天津图书馆研究馆员李国庆、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黄显功、中山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林明和特藏部主任王蕾、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姚伯岳和图书馆书记接励及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名誉教授董金裕、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黄忠天等参会。

  本次会议一是围绕《海峡两岸中华古籍保护论著提要》(续编)编撰情况展开讨论。天津图书馆研究馆员李国庆首先介绍了《续编》编撰完成情况和后续工作计划。大家认为《海峡两岸古籍保护论著提要(2011-2015)》2017年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得到业界广泛好评,《续编》工作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台湾部分的收集工作;在《续编》工作完成后,开始筹划第三编工作。

  二是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姚伯岳介绍了编纂《古籍保护学谱·藏书家》策划方案。他认为基于学谱编撰范围宽泛,涉及体系、分类、年代、体例、人物等诸多需界定的问题,难度较大,建议先尝试做其中边界较为清晰的部分,如从现当代藏书家口述史项目入手,之后逐步勾连至中华古籍收藏家的民族记忆。经讨论,大家认为,限于当代藏书家所藏流动性大,参与意愿不高等原因,暂缓开展。可以先从明清时期江南藏书家入手,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和台湾古籍保护学会牵头,中山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单位共同参与,分地区,各负其责,从藏书家访书、求书的过程以及藏书理念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等方面着手。同时建议由中山大学图书馆牵头申报国家社科基金。

  4年前,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与台湾古籍保护学会共同主办了第一届海峡两岸古籍高峰论坛,自此打开了两岸古籍保护工作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良好通道。论坛主办方旨在通过海峡两岸古籍保护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探讨如何实质性地推动海峡两岸古籍保护工作的创新与开展。

  (三)参观访问台湾故宫博物院。4月18日下午,会议方安排参访台湾故宫博物院,原台湾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处长吴哲夫为大家介绍了馆藏情况。

  4月19日,代表团一行圆满完成各项出访任务,顺利返回北京。

  二、主要收获

  本次出访代表团一行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收获颇丰,主要有4点:

  (一)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的影响力。协会主题演讲《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助力古籍保护工作》引起与会人员热烈反响,对协会四年多来的工作予以高度称赞,尚未入会的单位,纷纷表示要加入协会;已经入会的单位,希望协会继续拓展有效沟通渠道,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古籍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机制,让社会力量更广泛参与进来。古籍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是历代先贤们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加强对现存古籍的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通过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平台,联合海峡两岸古籍保护同仁,促进海内外学术研究和交流合作,推动古籍保护科学发展,将开启中华古籍保护工作新的篇章。

  (二)进一步体会加强专题文献建设与研究的重要意义。本次研讨会中,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王琼作题为《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馆藏特点谈清末民国时期的教材文献》专题发言,令与会代表耳目一新。据王琼馆长介绍,古籍、清末民国书刊、教育类文献、文革资料、京师文库为其馆藏特色,特别是教育类文献,包括书院志反映近代教育改革的文件、章程、法令、法规等;清末民国的教育类报纸、期刊;古代各类蒙学读物;清末以来的中小学以及大学的教科书及相关资料。目前,正在进行数字化工作,可供更广泛利用;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黄显功《传教士的中国经典翻译对中华文化西传的贡献》发言颇为精彩,他从古籍流传与保护的视角来考察西方传教士的中国经典翻译活动,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人类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中国文化的世界普适性与影响性;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戴龙基《从“全球地图中的澳门”项目看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馆藏建设》谈到一所新型大学如何建设自己的特色馆藏,解决要做什么和如何去做的根本问题;广东中山省立图书馆副馆长倪俊明《广东中山省立图书馆馆藏孙中山文献概述》、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李万梅《本馆少数民族文献之核心观点》等也都从馆藏专题文献建设角度畅谈办馆经验。我们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因地制宜办馆方针,文献建设战略思考和独树一帜特色服务的积极意义,从中收到不少启发和触动。

  (三)进一步拓展了将现代科学技术融入古籍保护工作的视域。在本次研讨会上,台湾古籍保护学会会长林登昱发表《传统的损坏与现代科技修复》的演讲,他系统梳理了台湾地区近年来古籍保护的新方式,他认为传承的基础,应立足与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山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林明《古籍修复技艺传承与创新》强调现代科学技术正在飞速发展,新技术革命正在加速进程,愈来愈多的创新技术用于文献保护。我们应着重思考三个问题:一是应加强对古籍传统修复技艺的科学量化和隐形知识的显性化研究;二是新的材料与工艺如何适用于古籍保护与修复;三是开展我国传统的修复保护理念与西方理念的对比研究。台湾中兴大学森林学系张丰吉教授发表题为《凤梨纸的开发与研究》演讲,张教授利用现代科技与传统技法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台湾地区种植广泛的凤梨为原料,凤梨叶纤维包含木质素,杂质少,同普通宣纸相比更加洁白坚韧、层次丰富。张丰吉教授等的演讲对我们增强古籍保护的前瞻性研究,突破古籍保护的技术难点,培育古籍保护的科学思维,给予许多启发,进一步拓展了将现代科学技术融入古籍保护工作的视域。

  (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台湾古籍保护学会管理理念和办会方法。此次出访受到台湾古籍保护学会的热情接待。台湾古籍保护学会成立于2014年6月,其宗旨是凝聚文化力量,保护传统文献。由林登昱先生发起主办的“古籍保护与流传学术研讨会”已举办六届,为海峡两岸古籍保护工作同仁沟通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此次研讨会邀请了覆盖大陆、台湾及香港、澳门两岸四地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高校科研院所、古籍出版等单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可谓层次高、全方位、多侧面;论题视野开阔,信息量丰富,涉及古籍保护专业技术、文献整理与揭示、人才培养、工作机制、科学研究等多个方面;会场有人主持、有人点评,有激烈论辩,也有即兴吟诵,气氛轻松愉快,相处融洽和谐;会务组织工作筹备策划精心,接待诚挚热情,还有志愿者的参与,特别是一些工作细节十分缜密,颇为值得我们学习。

  三、启示和建议

  通过参加台湾古籍保护学会主办的“第七届古籍保护与流传学术研讨会”、“第五届海峡两岸古籍论坛”及参访台湾故宫博物院,代表团一行对大陆及台湾地区古籍保护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得到不少启示。出访后代表团成员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消化, 经讨论,择其要点形成如下工作建议。

  (一)继续推动台湾地区纳入海外中华文献典籍合作保护项目。台湾地区公私收藏机构收藏大量中华珍贵典籍,如台湾故宫博物院、汉学研究中心所藏,台湾地区中华古籍普查工作,应是“海外中华文献典籍合作保护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来看,海峡两岸古保工作的合作仅限于保护经验交流、访问学者学术研究、少量古保工作者培训等,古籍普查工作尚未开展,个中困难诸多。建议尝试通过或是官方或是民间组织各种途径,争取台湾地区中华文献典籍存藏情况调查的突破,形成中华古籍完整存藏目录,进而实现其他方面古籍保护的合作。

  (二)积极促进古籍保护工作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随着古籍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对古籍保护与现代科技融合提出了更现实的要求,全面提升科学技术对古籍保护的支撑能力,符合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也是古籍保护工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建议我馆适时邀请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杨玉良等一批热心、支持古籍保护工作的科学家来馆举办科普和培训活动,同时,在实践应用层面加强科技工作者与古籍保护工作者的直接对话和调研,发挥“古籍保护科技文化部重点实验室”作用,推动古籍保护关键技术的科学研究和推广。

  (三)从长计议,研究专题文献收藏整理工作的制高点。研讨会期间,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论文《传教士的中国经典翻译对中华文化西传的贡献》和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戴龙基《从“全球地图中的澳门”项目看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馆藏建设》,都谈到专题文献收集整理工作前瞻性和持续性问题和他们的成果与收益。作为国家图书馆,我馆专题文献收集整理工作有着良好传统和成功经验。建议在加强传统专题文献建设基础上,研究拓展新的专题文献类型,诸如中国记忆、网络资源和此前我馆中层干部有提到过的民间文献等,看准了加大投入、持续推进,最终形成服务读者、服务社会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