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率团访问澳大利亚

  2016年2月2日至6日,我馆常务副馆长陈力、古籍馆副馆长谢冬荣、国际交流处副研究馆员郝金敏一行三人出访澳大利亚,出席与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合作主办的“大清世相”展览开幕式。

  一、展览概况

  1、展览背景

  2012年12月,周和平馆长率代表团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行了工作访问,并与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签署了《中国国家图书馆与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合作备忘录》。此后,我馆与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积极探讨在《备忘录》框架下开展数字图书馆建设、藏品展览等实质性合作,并拟定了数字图书馆合作协议及展览合作协议。

  根据《备忘录》中关于高层互访的约定,2013年12月7日至11日,孙一钢馆长助理率代表团一行5人赴澳大利亚访问,并签署协议。本次展览即是两馆合作意向的呈现。

  2、展览筹备

  展览筹备工作启动于2014年。为此,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同仁先后三次到我馆,从众多藏品中挑选展品;召开数次电话会议,通过电子邮件不断沟通、商议,展览主题也多次改变,最终从最初较为单一的样式雷展览确定成能够反映清代社会文化生活的综合性展览;展览题目亦从最初的“中国:时间、空间、人间”和“清代,中国的生活:1644-1911”,最终确定成“大清世相:中国的生活1644-1911”。

  为配合此次展览,我馆同仁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自展览工作启动起,积极配合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同仁,一同挑选展品,反复多次;展品确定后,立刻准备申报国家文物局审批材料,最终顺利得到批准;为支持澳方编辑出版图录,对展品进行数字化,及时提供相关图片;为藏品出境后的展出安全,对部分展品进行修复,以得到最大的维护;与澳方委派运输公司积极沟通,测量展品尺寸、制作包装、点交、装箱,直至运到机场办理出关手续。

  2015年12月,我馆派出三名员工前往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布展。经过双方二十天的齐心协力,布展工作顺利完成。展览于2016年1月2日对外开放,开始接待观众。

  3、展览内容

  “大清世相”展览位于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的一层展厅。展览分为圣治、文风、红尘、番邦、变迁五部分,全面反映了十七至二十世纪清王朝的皇家社会与百姓生活。展览共展示160余件珍贵文献,其中88件来自于我馆,涉及舆图、样式雷、金石拓片、年画、汉文和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等。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的展品有80余件,主要是太平天国文献、外销画、外文文献等。

  所有展品都备有中英文双语说明。除了常规展示外,展览还采用了多媒体模式,将展品《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做成触摸屏,点击地图上的某个地点,即可显示该处所有展品的图片和文字说明。

  二、开幕式概况

  “大清世相”展览的开幕式于2月5日晚上六点半在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大厅举行。

  澳大利亚总理马尔科姆·特恩布尔(Malcolm Turnbull)及其夫人,驻澳大利亚大使马朝旭、澳大利亚通讯及艺术部长海瑟·史密斯(Heather Smith)、澳大利亚首都领地首席部长安德鲁·巴尔(Andrew Barr)、驻澳大利亚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舒晓、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馆长安妮-玛丽·施沃特里奇(Anne-Marie Schwirtlich)等各界人士近500人参加活动。开幕式由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理事会主席施莱恩(Ryan Stokes)主持。在一段中国传统的笙乐之中,开幕式正式开始。

  陈力在致辞中指出,希望澳大利亚人民通过此次展览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深刻地体会今日中国的发展及其历史根脉。本次展览成功举办是中澳两国图书馆人员的智慧结晶,也是两国人民友谊和文化交流的延续。

  特恩布尔在致辞中简要回顾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关系,认为“中国文化是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对澳大利亚有着深远的贡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经过短短三十多年的蓬勃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迅速提升。本次展览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前夕开展,特恩布尔在致辞中特别用中文祝福所有中国朋友“新年快乐”。

  开幕式正式开始前,特恩布尔总理及夫人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展览。开幕式后,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在议会大厦举行招待晚宴,一百五十余名嘉宾出席。

  三、几点启示

  从1月2日试开放到2月5日,“大清世相”展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以下几方面可以得到证实:第一,参观人数已经达到2万多人,要知道整个堪培拉地区也不过20多万人,有不少观众是闻讯从周边城市驱车来观看展览;第二,澳大利亚国图在展览现场放置募捐箱,以往半年能募集来的资金也不过八百多块,此次展览不到一个月就已经达到了一千多元;第三,同期澳大利亚美术馆、博物馆、战争纪念馆都会举办年度主题大展,所投入的资金和人力只多不少,但是就影响力而言,以此次展览为最。

  此次展览取得如此成功,一方面与中国国力增强,影响力加大,澳方重视同中国的关系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澳大利亚国图同仁的积极努力密不可分。其中的一些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对于我们今后开展展览工作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现总结概括如下:

  1、展览主题合适

  成功的展览一半归因于合适的主题。此次展览以清代为主题,全面展示清代的社会生活。我们知道,清朝作为中华历史上一个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十分发达的封建王朝,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选择清代,既便于观众了解中国的历史,进而把握当下的中国,也能够规避了一些敏感的政治话题,同时两馆、特别是澳大利亚国图的珍贵藏品以清代为主。因此,无论从观赏性还是可操作性来说,选择清代为双方合作办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展陈方式贴切

  展览的对象主要是澳大利亚民众。他们往往不认识汉字,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向往但不熟悉。因此,如何利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讲述中国的传统历史与文化,则是展览成败的关键。为此,澳图的同仁在展陈方式等方面颇费心思:第一,展品以图像为主,包括各种地图、版画、绘图等,一目了然,甚至可以不用借助文字说明就能够了解展品的内容;第二,展示普通民众比较熟悉的文献,如有关故宫的样式雷图档、北京和西湖的地图、小说《红楼梦》等,稍微知道中国的观众对此都有所耳闻,从而激发其进一步了解的兴趣;第三,文字说明力图浅显,不追求学术性,篇幅各异,对于重要或有吸引力的展品重点着墨,一般展品的文字说明尽量简短甚至付阙;第四,借助多媒体展示技术,将展览的绝大部分展品浓缩到《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中,并支持多人同时观看。

  3、宣传方式多样

  为了使这个展览为尽可能多的人所知道,澳方采取了各种宣传手段:第一,在馆舍正面外墙上悬挂两面巨幅宣传画,大门外面树立一个使用废弃塑料瓶制成的猴,中国元素非常明显,颇能吸引人;第二,在馆舍入口处,摆放了一个中国古代的人力车实物,很容易吸引大家的注意;第三,在澳大利亚国图的阅览室、办公室等各个角落,都能够看见此次展览的宣传图片和折页;第四,与各游览景点合作,摆设展览的宣传册页;第五,与各赞助部门合作,宣传展览,在悉尼至堪培拉的航班上,航空公司宣传册中就有关于此次展览的宣传内容;第六,借助各种活动,吸引各个主要的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进行宣传介绍,澳大利亚主要的中英文媒体对此展览都有报道。据澳方人士介绍,甚至华人区的超市中,都有展览宣传折页的展示。

  4、配套活动丰富

  为了配合此次展览,澳方积极策划各种活动:第一,在此次展览旁边,又举办了“哈迪·威尔逊笔下的北京”的小型临时展览,介绍哈迪·威尔逊用铅笔所绘旧日北京的各种著名建筑,可以与此次展览互为补充;第二,在儿童活动室旁边,策划一个“春节惊喜”的小型展览,讲述春节期间中国儿童的传统活动,在活动室内又利用展品做成描红画,供小孩子涂鸦,并摆放了一个巨大的龙的造型;第三,在展览期间,几乎每月、每周都会举办与展览主题或与中国有关的讲座、活动。

  5、观众分析细致

  布展时,工作人员为每一件展品都量身定制了专门的展示工具,并将重点展品放置于显著的位置。此次展览的观众除了部分为临时之外,大部分为网上预约,预约时登记了参观者的简要信息以及参观时间等。每一周,展览工作人员都会召开碰头会,分析一周来的活动和观众情况,包括活动的效果、观众构成、展品的吸引度等等,以便下一周工作的开展。

  6、文创开发新颖

  结合此次展览,澳方除了制作精美的展览图录之外(澳大利亚总理在开幕式上特别推荐了这本图录),还设计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创意产品,包括卡片、杯子、丝巾、冰箱贴、项链等等,价格从几澳元到上百澳元不等。这些文创产品就摆设在图书馆大厅的书店里。同时,书店又在文创产品的旁边,设置了中国主题的图书,两者相得益彰。

  7、经费保障有力

  由于此次展览涉及经费巨大,因此除了一小部分经费为政府承担外,绝大部分经费需要另外筹措。此事由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的专门部门负责。经过努力,壳牌公司、七频道电视台、国泰航空、韦伯酒店、澳中理事会、澳门国立大学等机构和企业对此展览的经费予以支持,中国的万达、华为两个企业也给予了资助。由此,展览所需各项经费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2014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的演讲中指出:“中澳关系这棵大树要永远枝繁叶茂,必须扎深人文交流的根基。中澳双方应该创造更多条件,促进教育、文化、科技、旅游等领域以及地方交流合作,在中澳两国人民之间架起更多理解和友谊的桥梁。”“大清世相”展是继2001年我馆十余件善本特藏参加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举办的“世界重要图书馆中的珍宝”展之后,双方开展的又一次成功合作。展览不仅加强了中、澳两国的文化交流,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功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