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皇家图书馆简介

  在斯德哥尔摩市中心东北,有块绿草如茵的开阔地,叫“厄斯特马姆”,意为“东方岩石”。这里曾是皇家公园,历史悠久的瑞典皇家图书馆,就座落在公园的南端。

  瑞典皇家藏书始于十六、十七世纪。当时瓦萨(Vasa)家族的国王和王后们很喜欢附庸风雅,都有收集图书的兴趣,其中特别是王后克里斯蒂娜(Christine,1626—1689)。这些收藏品都被放置于被称为“三冠”的皇宫里。1520年古斯塔夫·瓦萨开始收集历史、科学和理论与音乐类印刷品及地图,其子埃里克十四世、约翰三世和卡尔九世继续扩充。1587年约翰三世将王宫80米的长廊布置成开放式书架,号称“绿色长廊”。1568年图书馆就有了第一本图书目录,1595年尼克劳斯·奥莱负责管理国王的图书。瓦萨王朝常从国外购进图书,但他们更乐于趁宗教改革之机把瑞典天主教修道院的藏书充公。1620年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将瑞典中世纪修道院的图书馆捐给了乌普萨拉大学,成为大学图书馆的镇库之宝。以后数十年间,图书作为战利品洪水般从波罗的海、波兰、德国、波希米亚、摩拉维亚、丹麦涌向瑞典,充实了乌普萨拉大学和皇家图书馆的馆藏。

  1683年卡尔十一世将克里斯蒂娜女王藏书中的6000册捐给了隆德大学图书馆;加尔迪藏书的大部分捐给了乌普萨拉大学图书馆;瑞典文著作和历史文献转移到1666年成立的古物学院,1690年又转给1630年成立的古物档案馆。1697年因皇宫失火而损失了2/3的收藏——17,386卷图书和1,103件手稿,失火后目录上的藏书仅剩6826卷,手稿仅剩283部。以后藏书几经迁徙,1768年皇家图书馆迁往新落成的皇宫东北翼,1796年房间才装修完备且要与其他几个机构共享,很快图书馆空间就不敷使用。

  失火后的图书馆开始有限地向公众开放,但在选址问题上一直争论不休。1770年议会拨给图书馆一批图书,供图书馆自由买卖和交换使用。在安德斯·瓦尔德任馆长(1758-1795)期间,皇家图书馆逐渐走上正规。分别从不同人的藏书中补充了中世纪的手稿、伊斯兰文手稿,并收回了原来属于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而被克里斯蒂娜继承后送人的图书,几十年间馆藏翻了一翻。

  皇家图书馆十分注重对瑞典文印刷著作的收集,1813年的一份官方报告为皇家图书馆勾勒出远景。根据报告,图书馆应收藏每本与该国知识有关的出版物,拥有覆盖整个王国的综合性瑞典文献。虽然有1661年的法令,但政府却并未强制实施。1828-1840年皇家图书馆从个人手中购买了大量有关瑞典历史、传记、学术史和文字的藏书。1843-1865年间的两位馆长对藏书进行整理,把外文和瑞典文资料分开,并设立瑞典文部,有系统地对临时性文献进行归类。1844年经过乌普萨拉大学文官考试的克莱明到皇家图书馆供职,克莱明深谙搜集图书之道,迅速征集到大量私人藏书,他独一无二的收藏知识使其成为馆长的当然继承人。

  在古斯塔夫·爱德华·克莱明馆长(1865-1890)的推动下,结合斯德哥尔摩城市整体规划,1870年议会派遣年轻的建筑师达尔负责设计和实施建馆,1871年7月新馆在哈姆莱噶登——从前瓦萨王室的菜园,这时的贫民窟上破土动工。1877年11月9日,皇家图书馆成为独立行政机构和瑞典的国家馆。1878年1月1日克莱明带着珍贵的圣经手抄本最后一个离开王宫图书馆;王宫空房子中只剩下奥斯卡二世和索非亚王后的图书,经过整修后于1896年开放为贝纳多特图书馆。1878年1月2日位于哈姆莱噶登的新馆舍向公众开放。

  新馆是一座两层楼的宫殿式建筑,其风格同一般瑞典皇家建筑如出一辙。110多年过去了,当初这座金璧辉煌的建筑,在岁月风雨的剥蚀下已经褪色。古老、狭窄的楼梯走上去吱吱作响。但它作为瑞典文化生活的中枢,仍然起着栋梁的作用。目前这里藏书已增至200万册;书刊300万卷;现刊22,000种;手稿65,000部;摇篮刊本1,500卷;地图17万张;肖像图片等500,000件;藏书票15,000张。它的管理机构是理事会,全部成员由国家任命。图书馆隶属于教育部。

  自从1661年皇家颁布救令,指定皇家图书馆为首要法定藏书馆以来,这个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一直使它享有权威性。迄今任何在瑞典境内出版印刷的书籍,依照法律都必须向皇家图书馆呈递缴送本。其另一项主要任务,就是编纂瑞典全国的图书目录。

  这里藏书主要以人文和社会科学为主,读者对象是研究生以上的高层次教学和科研人员。图书馆有一条规定,即只对18岁以上的成年人开放。所有图书除工具书外,一律实行闭架借阅。凡是瑞典语出版、由瑞典作家撰写以及和瑞典有关的书籍,只能在馆内阅读。外国出版物可以外借,须找另一个人担保。主阅览室由一间大厅改装而成,配有缩微等现代视读设备。目录室有一套计算机检索系统,容有160万册图书的数据,同70家图书馆有联网。馆内另辟有期刊、参考图书、手稿和地图等专类阅览室。其报馆不在本部,而在相距不远的另一条街上。每年皇家图书馆同外国国立图书馆有馆际交流。馆藏中甚至有少量中文图(瑞典专门收藏中文图书的是远东图书馆)。皇家图书馆还经常举办与图书有关的展览。

  在其所藏的所有善本中,最为皇家图书馆珍视的是“巨籍(Giant·Book),又名“魔王圣经”(Devil's Bible)。关于它有一段神奇的传说。这是一部写于十三世纪波希米亚的宗教典籍,包括用钦定本拉丁文圣经(公元四世纪)以前的拉丁文撰写的旧约和新约、拉丁文本犹太史和《波希米亚编年史》。手稿用160张驴皮写成,约重60公斤。之所以取名为“魔王圣经”,是因为扉页上有一个凶神恶煞的魔鬼形象。根据传说,写经者是一位修道士,因为违反了圣条被贬入地下室,罚以写经来补赎,他竟然在一夜之间依靠鬼神的天助,完成了抄写工作。1594年,写本被布拉格皇室收藏。1648年当瑞典军队征服布拉格时,该书成为瑞典的战利品。此后一直藏于瑞典皇家图书馆。平常“魔王圣经”就摆在特制的橱窗中供人参观。

  瑞典皇家图书馆曾和不少世界名人、伟人有缘。在首任馆长克莱明手下,著名戏剧作家奥古斯特·斯特林堡(August Strindberg)曾作为馆员在这里供职。列宁在流亡中,于1907年12月和1910年9月,曾两次来斯德哥尔摩,都到皇家图书馆阅读期刊。至今馆内还在列宁坐过的地方放有按原样复制的桌椅(当初的桌椅已于1962年7月送莫斯科列宁图书馆收藏)。桌上分别用瑞典文、俄文和英文写有说明文字。后来,凡有苏联代表团来瑞典,一定会来瞻仰列宁学习过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互动百科

  [3]袁放生.瑞典皇家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1989,(04)

(典藏阅览部 高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