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钢馆长助理率团访问朝鲜出访报告

  2015年5月11日至15日,应朝鲜人民大学习堂总长辛梧芛邀请,馆长助理孙一钢率团出访朝鲜。代表团成员包括参考咨询部主任王磊、国图艺术中心主任张朝慧、党群工作办副主任张红霞以及外文采编部副研究馆员李吉子。

  代表团的主要工作任务内容是:延续朝鲜人民大学习堂进行两国国家图书馆间的馆际交流,在总结两馆近年业务交流与合作基础上,就双方近期开展合作的具体事宜进行工作会商。访问期间,代表团还访问了金日成综合大学图书馆电子图书馆,并拜会了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张承刚公使衔文化参赞。在朝鲜人民大学习堂安排下,代表团还向金日成和金正日铜像敬献花篮、瞻仰了万景台金日成故居,参访了妙香山朝鲜国际友谊展览馆并观摩了朝鲜国立中央民族歌舞团的歌舞演出。代表团还拜谒了朝中友谊塔,并参观了板门店。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果

  1.实现两馆间高层访问,进一步深化相互了解,为未来合作开展巩固基础。我馆于2000年曾派出代表团访问朝鲜人民大学习堂,此后,除馆领导随我国政府代表团出访朝鲜以及通过履行中朝两国政府间文化协议为朝鲜培训图书馆员等事项以外,中朝两国国家图书馆间交流都较少进行,此次出访是15年来我馆首次派代表团对朝鲜人民大学习堂进行高层访问,旨在延续两国国家图书馆间的馆际交流,与朝方共同探讨双方今后具体合作内容。

  此次访问也得到了中朝两国相关机构的高度重视。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张承刚公参在代表团与朝方正式会谈前接见了代表团,就近期中朝两国关系最新发展动态进行了情况说明,并在听取代表团此行与朝方会谈要点的通报后,就两国在文化领域开展合作交流以及两国国家图书馆之间具体合作方式和内容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朝鲜人民大学习堂辛梧芛总长在万寿台议事堂会见代表团成员,她从两国间传统友谊和朝鲜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国家及人民大学习堂所承担社会责任的高度对中朝两国国家图书馆的作用,以及加强两国图书馆交流的意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在中朝两国合作基础上开展更大范围的国际间图书馆事务寄予了很高期望。成自立副总长携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人民大学习堂与代表团进行工作会谈,详细介绍了人民大学习堂目前正在进行的重点工作,并就两馆间进一步合作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沟通。

  2.通过实地走访和座谈,对2000年以来朝鲜人民大学习堂的总体发展情况和业务特点及思路有了较为具体和直观的了解,为今后双边合作规划和开展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在业务交流中,代表团了解到人民大学习堂为正部级单位,隶属于政务院。设有一名总长和4名副总长,下设行政局、教育局、翻译局、图书馆事务局等机构,现有员工1400余名。

  文献收藏方面,人民大学习堂现收藏各类文献3000余万册件,其中自然科学文献和社会科学文献的比例约为7:3,外文图书比例约为全部馆藏的60%左右,中文图书收藏量约为全部馆藏的10-20%。人民大学习堂采用朝鲜机读目录格式对文献进行加工,该格式与UNIMARC可以实现相互转换。

  读者服务方面,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朝鲜着手建设电子图书馆,目前人民大学习堂和朝鲜各级图书馆都拥有自己主页,并通过网络向用户提供服务。人民大学习堂为朝鲜国家立法和决策以及为政府机构、教育机构、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公众均开展参考咨询服务。

  在馆员资质和人员培训方面,人民大学习堂对图书馆学或文献信息学相关领域高等教育的员工,毕业时直接授予图书馆员资格。对非图书馆专业高等教育毕业生,须在三年内进行3个月以上的文献信息学培训之后方可授予图书馆员资格。大学习堂有专门的讲师或兼职教师负责对各级图书馆员每年进行2次培训教育,总时间为3个月。

  在促进全民阅读方面,人民大学习堂在促进朝鲜全民阅读方面起十分重要的作用。除向到馆读者提供讲座、读书指导及咨询等服务外,还通过组织移动文库和赠书等方式,大力支持国民读书活动。

  在图书馆法制建设方面,朝鲜于1998年制定了首部《图书馆法》,该法在2013年修订,有6章57条内容。

  在图书文献研究领域,目前朝鲜图书馆界的研究热点问题主要包括图书联合目录体系、基于FRBR的编目方法、基于Z39.50的信息检索服务体系以及自动索引体系等图书馆相关领域。

  3.深入开展业务交流,了解了朝方开展双边交流的出发点和基本诉求,共同确立了下一步开展合作的具体内容。代表团访朝期间,先后与辛梧芛总长、成自立副总长、朴头白行政局长以及具体负责国际文献交换业务和国际交流事务的同志进行了深入具体的业务交流。

  成自立副总长指出,朝鲜人民大学习堂和中国国家图书馆相互之间经常进行人员往来,系统性地进行交流工作中的成就和经验是十分必要的,并提出了双方交流的重点内容:

  (1)希望双方加强在文献保护和修复业务的交流,特别是关于文献修复方法、技术及设备的交流;

  (2)在图书馆信息化领域,人民大学习堂有负责IT研发工作的公司,具有外派技术力量从事编程等工作的能力,目前已经在沈阳和丹东设有开发机构,并计划在珲春和延吉设立机构,希望能够与中国国家图书馆建立起良好的双边合作机制;

  (3)人民大学习堂目前正处于全国图书馆联合体制建设的最后阶段,要完善和发展这项工作,图书馆间的交流尤为重要。希望通过计划书或者协议书的形式,建立起两馆间信息交流、就共同关心的课题开展共同研究讨论和发表成果等机制。

  (4)中国在2013年1月组织召开的亚洲图书馆馆长论坛十分成功,也为朝鲜人民大学习堂与中国国家图书馆、亚洲图书馆和IFLA进行了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朝方认为建立亚洲图书馆联盟是十分必要的。朝方愿意进一步加强两国间图书馆界乃至更广泛的文化交流。

  孙一钢馆长助理对成自立总长提出的几点意见表示赞同,并指出亚洲图书馆馆长论坛中颁布的《昆明宣言》标志着亚洲图书馆在很多地方都达成共识,亚洲图书馆联合会虽然在此次会议上没能达成结果,但是成立亚洲图书馆联合会和建设亚洲数字图书馆成为与会各国的共同愿望。

  在两馆间下步合作和交流的具体工作方面:

  (1)加强两馆间的互访,在加强沟通,增进友谊的基础上,推动具体项目的落实。建议双方每两年或4年进行一次互访,在经费方面,相互承担对方国际差旅以外的费用;

  (2)加强两馆在IFLA和亚洲图书馆工作中的相互理解、支持和配合工作;

  (3)务实开展馆员交流,内容可包括古籍修复、数字图书馆建设、文献编目和信息化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形式可多样化,通过培训和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相信这部分工作可以很快开展起来;

  (4)双方可以适时拓展合作领域,如讲座、展览和演出等;

  (5)继续做好中国之窗的赠书活动,2015年度赠书可增至2000册;

  (6)人民大学习堂在音乐资料的服务、培训和教育方面很有特色,双方可以考虑在这方面加强合作;

  (7)建议两馆签署新的合作协议,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此次访问达成的共识固定下来,邀请成自立副总长访问中国国家图书馆并签署协议。

  除此以外,中朝双方还在图书文献交换,特别是增加科技期刊交换种类和交换刊物品种遴选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4.其他成果

  (1)参观了金日成综合大学图书馆电子图书馆,对朝鲜最高学府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文献资源建设及网络化服务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和交流,对朝鲜高等教育机构文献保障水平和能力有了总体了解。

  (2)观看了朝鲜国立中央民族歌舞团的演出,并与中国驻朝使馆沟通,就国图艺术中心引进朝鲜优秀文艺团体和节目到华演出的相关问题交换了意见。

  二、思考与建议

  1.朝鲜人民大学习堂具有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定位,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朝鲜人民大学习堂不同于一般的国家图书馆,它除了具有一般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外,还有两个独具特色之处:教育培训职能和专业翻译团队。朝方多次谈到人民大学习堂不是一般的图书馆,而是面向全国人民的教育基地和社会函授大学。人民大学习堂拥有超过200名教师和研究人员,人员比例接近员工总数的1/5,工作人员可以获得教授的职称,其培养的人才经相关部门确认后可授予博士学位,应当说,承担了高等学历教育和国民培训进修的重要工作职能。

  此外,还有一支100余人的专业翻译队伍,提供外文图书翻译服务,同时也承担各类语言课程的培训讲师工作。如此高比例的支专业化的翻译团队也是人民大学习堂有别于其他国家图书馆之处。这充分表明人民大学习堂在朝鲜学术研究机构引进和传播国外文献资料过程中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关于中朝两国图书馆界业务交流与合作的开展

  此次访问,代表团不仅了解了朝鲜人民大学习堂及其图书馆界发展的现状,同时通过深入具体的业务会谈,对双方开展业务合作的原则、方向、具体内容及切入点等问题较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双方寻找到了很多合作的共同点,也各自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合作内容和要求。

  3.中国国家图书馆在朝鲜参与国际业界活动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参访过程中,代表团成员真切地感受到朝方强烈的参与国际间业界交流的意愿。借助中国打开通往世界之门,是朝方迫切的要求。为此,朝方除了高度评价近年来中朝两国在图书馆员培训等方面的合作以外,对中国主办的2013年亚洲图书馆馆长论坛为朝鲜提供了一个与亚洲国家图书馆及IFLA交流的机会表示赞赏和感谢,对建立亚洲图书馆联盟也持积极态度,并向代表团直接表达了要加强同亚洲国家和世界各国图书馆之间交流的意愿。

  朝鲜是一个长期被西方制裁、排挤和孤立的国家,其对外交往存在着很大障碍和限制,加之朝鲜自身经济、政策等制约因素影响,长久以来,朝鲜参与国际业界交流合作的意愿和所能实现的结果之间存在较大距离。这也是朝鲜图书馆界急于突破的问题之一。代表团认为,在不违背我国对朝外交原则,且符合我国图书馆事业国际交流基本利益的前提下,中国国家图书馆可以与朝鲜图书馆界在国际业界活动中加强沟通和互动,为对方创造适当的国际交流机会,争取对方在业界事务中对中国的支持,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