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霖副馆长率代表团赴英国、法国出访报告

  5月17日至24日,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典籍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李虹霖率代表团一行5人应邀赴法国、英国进行访问。代表团访问了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等,与相关负责人举行了会谈,双方不仅就博物馆管理与服务等问题交换了经验,还表达了未来合作办展等方面的意愿。卢浮宫国际交流处外交顾问Alberto Vial先生提出了卢浮宫、中国国家典籍博物馆、集美博物馆三方合作的建议,并表示卢浮宫代表团计划于今年12月来华访问。代表团于5月20日和21日两次到访大英博物馆,与该馆亚洲部和国际合作部研究员进行对话,积极探寻可能的合作领域,为进一步拓宽国家典籍博物馆的国际合作空间奠定了基础。

  代表团还对法国国家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和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进行了参访,参观了法国国图藏清代乾隆年间开始编绘的满汉文合璧的彩绘《职贡图》、英国国图藏世界现存有确切记年的最古老雕版印刷品《金刚经》及其他特色中文馆藏,并了解了这些珍贵文献的收集和保存情况、编目现状以及修复技术研究等。代表团在与各馆的业务交流中,对近年来双方在各层面的友好合作表示了肯定,并表达了希望不断延续的意愿。同时,就在线展览、古籍数字化合作出版和古籍编目人员合作等方面与各馆交换了意见。此外,在前期协商沟通的基础上,代表团接受了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特别赠送我馆的19册《永乐大典》的高清数字化版本硬盘,推进“海外中华古籍调查暨数字化合作项目”取得了新成果。

  1、卢浮宫

  到访卢浮宫,恰逢周二闭馆,但国际交流处的外交顾问Alberto Vial先生热情地带领代表团参观了主体馆舍和重点藏品,给此次出访留下了深刻记忆。在我方提出合作意向后,对方耐心给我们解释了法国博物馆体系的分工,卢浮宫主要收藏和展出1848年以前的以西方文明为主的藏品,1848至1914年间创作的西方艺术作品收藏在奥赛博物馆,1914年之后的当代艺术作品收藏在蓬皮杜文化中心。有关中国的藏品则由集美博物馆负责保管和服务。对方建议我们采取三方合作模式,将卢浮宫的外展参照国家博物馆的成熟模式引进国家典籍博物馆,将国家典籍博物馆的成熟展览引进集美博物馆,或者典籍博物馆与集美博物馆联合策展办展,按专题汇集藏品。

  2、法国国家图书馆

  法国国家图书馆执行馆长Sylviane Tarsot-Gillery女士与东方部主任裴程博士、展览部主任Thierry Grillet等参加了会谈。执行馆长回顾了2007年以来法国国家图书馆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友好合作历程,她希望继续推进两馆间的友好合作,表态将在今年的IFLA大会期间向中国国家图书馆正式赠送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的全部数字化高清版本。此外,代表团向其介绍了我馆“海外中华古籍珍本丛刊”项目,表达了希望合作整理出版《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中文古籍珍本丛刊》的意向,并提供了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起草的意向方案。法国国家图书馆表达了初步意愿,表示将与中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具体商洽该项目。

  展览部主任详细介绍了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办展经验。法国国家馆在与典籍总部并列的文化传播总部下设展览部,展览分为法国国家馆主办和外借展品合办两类。展览的种类多,变化大,可以是主题展览也可以是人物展览,或者围绕某一类藏品策划展览。为了保证展览质量,一般要求提前两年提交项目准备方案,策展人主要是馆员,必要时也邀请馆外专家。在可能的情况下也举办外展,正在研究可行性。展览的审批由展览计划委员会负责,需要撰写详尽的百科全书式的展览项目计划书。

  在展览合作方面,考虑到审批机制,法国国家馆建议可以提早规划2018年的展览,以留出充分的时间准备合作计划。内容方面可以针对法国名人或中国熟悉的人物探讨可能性,譬如雨果的手稿、绘画作品和雨果作品的不同翻译版本集中呈现。合作也可以从数字展览着手,先开始几个精品展览的中法互译工作,通过互动的方式呈现。

  3、大英博物馆

  首次到访大英博物馆,代表团分别与亚洲部研究员Jessica Harisson-Hall,Meixin Wang女士和国际合作部Lizzy Moriarty进行了会谈,了解到大英博物馆的亚洲部展厅20年未更换陈设,正在计划重新设计新展览,届时可以考虑引入国内各博物馆的藏品联合办展。今年该馆和中国博物馆界有人员交流。颐和园、故宫、国家博物馆共四名专家将于6月到该馆为其培训6周,培训对象是25名该馆馆员。该馆将为我馆整理20世纪一些来自中国的纸质和青铜器收藏品清单。对方期待可以和国家图书馆进行馆员交换,以便于对该馆类似的藏品进行整理编目,并对中文古籍资料进行学习交流。

  该馆展览合作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双方进行交流展(双方互换展品),不收取任何费用,中方仅支付运费、保险和展览筹备和制作费用即可。第二种是对方支付该馆300万元人民币,这笔费用算做借展费用,该馆赠送人员布展和设计等,其它项目费用包含运费、保险和展览筹备和制作费用也需对方支付。通常与大英博物馆合作的展览都是以第一种方式进行。以第二种方式进行展览筹备周期最短为2年。我方提出可否采用第二种方式合作,在中国多地联展将300万借展费分摊给多地展览。对方表示,由于借展费中有一部分用于布展人员费和设计费,而且参展文物所属部分不同,参与布展人员也不同,一个展览往往有庞大的布展设计团队,经费也因此较多。所以在多地布展时这个团队将会不断参与布展设计,导致相同经费的多次支出,所以300万借展费用只够一次布展设计而不能用于多次。

  4、英国国家图书馆

  在代表团到访英国国家图书馆的同时,该馆代表团正在国内进行访问,有关国际敦煌项目(IDP)、《永乐大典》及其他中文馆藏的数字化合作已达成了基本意向。该馆东亚馆藏部主任Hamish Todd,馆藏和展览部主管Kristian Jensen博士和国际敦煌项目负责人Susan Whitfield女士参加了会面。双方商讨以下内容:1)甲骨文展览,对如何保存保护甲骨文藏品,以及如何开展推广服务,提供给公众展示进行了磋商;2)永乐大典的出版和数字化合作,该馆计划9月底完成数字化,对合作出版协议进一步磨合确定,也可以通过展览方式呈现;3)对方急缺中文古籍编目人员,可以先从古籍开始人员交流,随后是民国文献;4)出版古籍意义深远,合作共享可以从在线目录的共享开始,优先网络合作;5)在线展览的多语种发布。

  会谈结束后代表团参观了馆区的特藏展览,国际敦煌项目工作室以及主体建筑的馆容馆貌。

  5、牛津大学图书馆

  此次到访牛津大学图书馆,最主要的核心任务是带回博德利图书馆藏的19册《永乐大典》高清数字化版本硬盘,该馆副馆长Catriona Cannon女士和图书馆资深中文馆藏研究馆员David和Joshua Seufert接待了代表团。该馆对古籍数字化的选择致力于稀有版本的扫描,选取学者最需要的馆藏进行优先数字化。尤其令我们感到惊喜的是,对方专门为此次赠送精心设计了环节,在双方进行了近半小时的会谈后,Cannon馆长拿出一封提前写好的给李虹霖馆长的信,郑重地向代表团表达了牛津大学图书馆对与中国国家图书馆一直以来的友好合作的感谢,回顾了2012年两馆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中文古籍善本的保存、保护与利用,推进人类文明的继承与共享,帮助读者快速获取高质量的信息。遵照备忘录精神,为加强两馆在学术出版与推广方面的进一步合作,博德利图书馆将馆藏19册《永乐大典》的数字化高清硬盘作为特别礼物赠送给中国国家图书馆以支持我馆的古籍数字化出版项目,允许我们对其进行任何的使用。

  会谈结束后,从事了40年中文馆藏编目的中文图书专家David先生热情地带领我们参观了牛津大学图书馆的老馆和新馆,其中也包括了牛津大学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实验室。

  启迪及合作建议

  1、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留存至今的古籍除保存在国内公私收藏机构外,还有数以百万册计的古籍存藏于海外公私各类机构,数量众多,相当一部分是存世孤本,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与文物价值。此次出访进一步推动了相关工作的开展。海外各存藏机构对中文古籍的保存保护及整理利用高度重视,均有较为完备的古籍存藏条件;重视古籍数字化工作,各馆均对一些珍贵的古籍开展数字化并发布。受访单位希望我馆派专家或专业人员协助其开展古籍编目或帮助其鉴定及遴选珍稀古籍的意愿强烈。

  2、此次英法之行中对典籍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最具有指导意义的是牛津奥克福德博物馆。该馆展厅的建筑格局与典籍博物馆展厅类似都是小开间,而且有高有低。展柜分布也是十分类似,既有延墙通柜,也有空间柜和独立柜。创新之处是,该馆巧妙地将空间柜、独立柜等通过地面基台进行群组和连接,辅以展板等最终形成一个岛型文物组合,展示一组相关联的文物,十分具有观赏性。类似于典籍博物馆,该馆也有比较低的展厅和大量延墙展柜,设计师采用了大量的灯具附件,采用镜片柔光、蜂窝散光、百叶遮光、雕刻板切光、透镜聚光等多种手段,来保证最好的文物照明效果和避免眩光;针对延墙展柜,设计师采用了直接使用柜面做展板的方式来处理延墙展柜,使得展板更接近观众,文字和图片的可视性大大增强,而且去除了二次眩光。综上所述,牛津奥克福德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对于未来典籍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参考和学习。

  3、令代表团印象最深刻的一场展览是法国国家图书馆里的Piaf。伊迪丝·琵雅芙(Edith Piaf)是法国最著名也是最受爱戴的女歌手之一。在一个并不宏大的馆内展厅里,该馆最大化利用了空间和光影的设计,巧妙地把参观者带进了Piaf的世界,用如此别致和浪漫的方式纪念这位被法国人亲切称为“小姑娘”的女歌手。除了展陈方式的新颖,最主要的还是展览内容和展品的丰富性。

  此次出访,既拜会法国国家馆、英国国家馆,又有幸参观了法国卢浮宫、吉美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知名博物馆,收获颇丰。从此次访问的几家图书馆可以看出,在图书馆举办展览,在国外图书馆界已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做法,同时,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套成熟有效的操作流程。无论是法国国家馆还是牛津大学图书馆,他们都有专门的展厅,并且会定期组织专题展览,展厅中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以纸本文献为主要载体,再辅以其他多种不同载体形态的展品,让图书馆的资源活起来,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献给读者和参观者,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走进书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