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记忆项目实验网站 > 蚕丝织绣 > 语言与诗歌

  丝绸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丝绸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用品,更是作为一种思想和理念,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蚕丝很“细”,人们在“缫”丝的时候,很容易打“结”和“缠”死。“绢”“织”好后,把它们剪下来就是“绝”,经过漂白,然后染成“红”、“绿”、“缃”等各种颜色。尽管有些字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已和它们刚出现时的本义相去甚远,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透过它们的偏旁部首或它们组成的常用词语寻到它们与丝绸的渊源,更可以看出桑蚕织绣自古以来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

   
  《说文·糸部》:“糹,细丝也。象束丝之形。”本义为细蚕丝。
念mì的时候本义为细蚕丝。引申指微小。用作量词,指丝的二分之一。念sī的时候,通“丝”,指蚕丝。如今不单用,只作偏旁。是《说文》部首,凡从糸取义的字皆与蚕丝有关。

  
  《说文·䖵部》:“蠶,任丝也。”本义为蚕蛾科和大蚕蛾科昆虫幼虫的统称,通常指家蚕。也用作动词,指养蚕。

   
  《说文·糸部》:“繭,蚕衣也。”本义为蚕茧,蚕变蛹前吐丝结成的囊状保护物,为缫丝的原料。现在常说的“磨出老茧”,则是茧字的引申义,指人的手足因劳动而磨起的硬皮,就像蚕化成蛹后裹在外面的茧一样。

   
  《说文·絲部》:“絲,蚕所吐也。”“丝”字像是一绺纺好的丝,也像是茧和细丝线。古时用丝做琴弦,故又引申为八音之一的弦乐器。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谓弦也。——《礼记·乐记》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欧阳修《醉翁亭记》

   
  《说文·糸部》:“組,绶属。其小者,以为冕缨。”本义为成绺的丝线,或丝织的宽带,也指佩玉、佩印或系冠用的丝带。因此用作动词为:系结、编织,引申为:把分散的人或事物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或系统。

  
  《说文·糸部》:“織,作布帛之总名也。”是制作布帛丝品的工艺总称,即使经纱和纬纱交叉穿过制成布帛。念zhì的时候特指用染丝织成的丝织品。念zhī的时候指的是经纱和纬纱交叉穿过制作布帛,可以引申泛指编织,又引申为“搜罗、搜集”。
  由此可知,“组织”一词的本义是经纬相交,织作布帛。(图1)

图1

   
  《说文·糸部》:“缂,紩也。织纬也。”本义为织纬,其成品即缂丝。缂丝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工艺品。

   
  《说文·巾部》:“幤,帛也。”本义是作为礼物送人的丝织品,后来引申为礼物的意思,又由礼物引申为一切价值比较高的财物,这才有了今天我们所说的“货币”的“币”字。(图2)

图2

   
  《说文·糸部》:“緬,微丝也。”本义为细丝。

  
  《说文·弦部》:“弦,弓弦也。”本义为弓弦,也指乐器上的丝弦。后引申为琴瑟一类的弦乐器。

   
  《说文·幺部》:“幺,小也。象子初生之形。”本义当为一小把细丝。又由本义的细丝,引申泛指细小。也可以指幼小,排行最末的。中国西南方言里所说的“幺妹儿”,也就是指小妹妹或家里排行最末的女孩子。(图3)

图3

   
  《说文·糸部》:“繪,会五彩绣也。”本义为五彩的刺绣。引申成画。

   
  《说文·糸部》:“縷,线也。”本义为丝线,麻线。
  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吴伯萧《歌声》

   
  《说文·糸部》:“緒,丝端也。”本义为丝头。引申为开端、头绪。

   
  《说文·糸部》:“緊,缠丝急也。”本义为缠丝缠得急,后用来形容受到外部强力束缚。这样一来,我们能看出紧张、握紧、紧靠这些词是由哪里来的了。(图4)

图4

   
  《说文·糸部》:“綜,机缕也。”念zèng的时候,本义为织布机上带动经线上下分开成梭口以受纬线的一种装置。念zōng的时候,引申指织布时经线与纬线交织。故又引申为总和、聚合之意,为综合、综述。

  
  《说文》:“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本义为搓绳索,即把几股丝或麻,经搓捻合成绳子。(图5)

图5

   
  《说文·糸部》:“絛,扁绪也。”本义为用丝线编成的扁形带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 贺知章《咏柳》

   
  《说文·糸部》:“綺,文缯也。”本义为平纹底提花的丝织品。绮后被引申泛指华丽、美好和精美,比如:绮年玉貌、绮丽。

   
  《说文·糸部》:“統,纪也。”本义为丝的头绪。引申为事物一脉相承的关系。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明白“血统”这个词是怎么来的了。(图6)

图6

国家图书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