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关于印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工作“十三五”时期规划纲要》的通知 | ||||||||||||||||||||||
2022-10-14 来源:国家图书馆 | ||||||||||||||||||||||
各成员馆: 根据《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国家图书馆“十三五”规划纲要》等各事业发展规划,在广泛征求业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研究制定了《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工作“十三五”时期规划纲要》,现印发。 特此通知。
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工作“十三五”时期规划纲要 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抓住公共图书馆文献缩微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明确未来五年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工作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促进缩微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根据《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和《国家图书馆“十三五”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序言 “十二五”时期,在文化部、财政部等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图书馆的引领下,我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工作的经费投入得到了大幅度增加,珍贵文献抢救取得丰硕成果,传统拍摄持续推进,数字缩微建设初见成效,缩微文献揭示与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缩微队伍素质水平稳步提高,缩微事业呈现出开拓创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局面。 传统缩微与数字缩微深入融合,资源建设总量稳步增长,缩微文献拍摄总量达到164,550种,共计6,991万余拍;珍贵文献数字资源转换至缩微胶片2,963种,共计139万拍。年度缩微文献资源建设总量中,数字缩微与传统缩微的产量比率由2011年的0.08:1,提高至2015年的0.393:1。启动了全国图书馆数字缩微建设工作,覆盖善本、古籍、民国书、报纸、期刊、地方特藏等多类型多来源的缩微资源建设结构日趋完善。缩微文献数字化成果显著,文献服务与应用持续推进,善本古籍、民国图书、期刊等缩微文献数字化总量已达10余万种,3,000余万拍,多家省级公共图书馆利用缩微文献数字化手段建立馆藏资源数据库,为读者提供服务。缩微文献资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完成国家母片库清点核查,接收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存藏缩微负片3.5万卷,缩微平片及照片底片5,000余张,扎实推进缩微母片统一存藏。制作缩微文献书目数据13万条,并上传发布至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缩微文献联合目录检索平台。《全国图书馆缩微文献联合目录》正式出版,收录各成员单位2013年6月底之前拍摄的各类文献,全面揭示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缩微抢救工作成果,丰富了图书馆文献目录体系。研制了《缩微文献库房管理规定》《缩微文献数字化标准规范流程》《中文字符数转模摄制标准》等标准,开展了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缩微文献长期保存保护研究》、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中文字符数转模技术研究》等十余项项目研究。举办各类培训19期,培训缩微从业人员300余人次。举办了“传承文明 服务社会——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工作成果展”及全国巡展,通过向广大社会公众普及缩微常识,增强了文献保护及利用意识。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及各成员单位的资源建设能力、文献揭示能力、公共服务能力都得到提升,为“十三五”时期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时期,也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实现新突破的战略关键期,缩微事业既面临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 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相继提出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作为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文献缩微工作将承担更重要的历史使命。 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信息的生产、传递、收藏和利用方式,海量数据的长期保存也面临更高的要求。以缩微胶片为代表的模拟介质始终是保存信息的最具安全性、稳定性与长期性的载体。除常见的纸本资源外,将数字资源转换为模拟介质也是当前最行之有效的资源长期保存手段,技术理念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同。在数字缩微路径逐渐成熟的背景下,应进一步探索缩微工作与互联网的融合方式和途径,以提高缩微文献的阅读、转换、获取及公共服务能力。 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各级公共图书馆在馆际合作与资源共建、文献拥有与开放获取、资源存储与保障利用、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等方面实现开放共享、合作创新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但是,目前我国文献缩微工作的规模水平与文献抢救需求相比,与图书馆事业整体发展的要求相比,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十三五”时期,文献缩微工作必须以更加全面、更加务实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提高各成员单位缩微工作的质量和效能,把握机遇、迎难而上,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重要文化战略部署,特别是习近平同志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密切结合国内外文献缩微事业发展动态,统筹规划,以资源建设为重点,以体制建设为保障,使更多珍贵文献得以及时抢救,为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做出贡献。 (二)总体目标 建立统筹建设与自主建设并举的全国文献缩微工作机制,联合全国各成员单位,开展特色文献缩微抢救,加快珍贵文献资源的缩微化长期保存进程,不断完善国家缩微母片库建设,稳步推进数字缩微建设与推广,缩微文献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缩微工作影响力显著提升。 (三)主要目标 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是: 1.文献抢救能力进一步提升。传统业务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传统拍摄生产能力稳步增长,数转模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彩色缩微拍摄取得实质性进展,文献抢救种类不断丰富,文献抢救能力显著提高。 2.文献存藏能力进一步增强。依托国家图书馆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建设,以国家缩微母片库建设为重点,缩微文献来源方式有效拓展,入藏范围不断扩大,入藏结构不断完善,入藏文献数量不断提升。 3.文献揭示与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为导向,以缩微文献数字化建设为重点,开发源自缩微文献的数字文化产品,展示各具地方特色的图书馆缩微文献,文献揭示能力明显提升,缩微文献建设成果进一步推广。 4.事业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以全国公共图书馆数字缩微建设工作为抓手,完善缩微事业工作机制,管理机制更加规范、高效,科研对业务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人才队伍培养形式更加多样,业界示范作用大幅提升。 (四)重点工作指标
二、优化合作机制,建立新型缩微文献资源建设模式 统筹协调全国传统缩微拍摄工作,充分调动各馆数字缩微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完善拍摄计划下达及考核等相关机制,“十三五”时期,基本建成统筹建设与自主建设并举的新型缩微文献资源建设模式,规范已建资源的使用规则,惠及各成员单位,发挥缩微资源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三、两条技术路线并举,加快文献缩微抢救进程 继续保持缩微文献在长期保存方面的优势,拓展思路,以数字缩微建设为抓手,推进传统缩微与数字缩微共同发展,加大文献缩微抢救与保存保护力度,加快文献缩微抢救进程。“十三五”期间,依托传统拍摄及数转模两条技术路线,推进各成员单位古籍文献、民国时期各类型文献、建国初期中文文献抢救;依托数转模技术路线,开展珍贵文献数字资源转换缩微胶片工作;探索少数民族语言文献、民间收藏古籍以及其他地方文献、特色文献的缩微抢救方案。
四、稳步推进“全国公共图书馆数字缩微建设”工作 稳步推进“全国公共图书馆数字缩微建设工作”,坚持“总体规划、统一标准、以点带面、分步推进、合作建设”的原则,坚持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的统筹规划,实施统一的技术、加工和质检标准,实现珍贵文献的抢救多元化、服务数字化和保存缩微化。
五、以国家缩微母片库建设为重点,加强文献保存保护 积极配合国家图书馆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建设,以国家缩微母片库建设为重点,全面核查清点国家缩微母片库及拷底片库,针对缩微胶片老化、破损等问题,研究制订修复标准及可行策略,启动古籍胶片修复。扩大缩微文献收藏范围,拓展文献补藏方式,加强以中国学、边疆海疆为研究主题的缩微品入藏,加强遗散海外的中华珍贵典籍和民国时期文献的补藏,加大非成员单位珍贵文献缩微品的入藏力度。带动各级各类缩微品收藏机构积极开展库房改造及新建,改善缩微品收藏环境,推动各馆缩微品库房标准化建设。 六、进一步提升缩微文献的揭示与服务水平 带动各馆缩微胶片数字化进程,开展全国图书馆缩微文献目次数据库建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为各馆的文献揭示服务提供助力。对已抢救的馆藏文献资源实施联合出版。加强缩微文献元数据的整合清洗工作,深化元数据的揭示力度,深化元数据与底本数据的关联揭示,提高缩微文献的查全率与查准率。
七、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完善的缩微标准规范体系 加强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依托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行业标准组织,开展缩微文献数字化、长期保存及数转模等缩微工作相关业务标准及规范的制定、实施和应用,开展库房及数转模系统平台建设,构建完善的数转模操作指南及加工标准。
八、加强重点科研项目研究,培养高端人才 加强重点科研项目研究,推动研究成果的出版和推广,使研究成果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坚持以集中培训与实地进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国缩微人才培训。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围绕缩微胶片长期保存、缩微胶片便携式阅读、数转模设备自主研发等重点领域,为中青年业务骨干开展业务研究与学术研究创造有利条件,逐步培养若干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端人才。“十三五”时期进一步增强科研和人才对业务工作的促进作用,凸显具有原创性及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转化效果。
九、大力支持行业组织发展,做好缩微事业宣传工作 加强对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支持,为行业组织履行职能提供人员、经费、业务等各方面保障,促使其更好地在行业发展中发挥作用。继续加强与高等院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各级档案馆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协同服务,探索与相关行业间建立资源互补、互利互赢的合作机制。依托国家典籍博物馆及各成员单位,及时发布缩微文献资源建设的最新成果,积极举办各类型讲座和展览,引导民间力量了解缩微、参与缩微,拓展缩微事业成果展示的深度和广度,为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十、保障措施 (一)明确实施责任 加强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与各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按规划要求制定年度缩微工作要点。规划确定的重点发展指标和主要工作任务,应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进度要求,确保如期完成。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规划制定相关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实施责任。 (二)完善实施机制 规范和加强缩微专项资金的管理,完善缩微专项资金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各成员单位应根据规划建立本馆缩微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强化实施评估 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和评估工作,通过组织开展年度评估、项目评估等形式,推进规划实施进展,加强各成员单位年度任务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完善监督和绩效评价,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规划任务如期完成。 |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国家图书馆缩微文献部 邮编:100081 联系电话:(010) 88544569 88544568 88544122 E-mail:changhh@nlc.cn 京ICP备05014420号 Copyright ©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