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图首页收藏本站
首 页 中心简介 文献影像技术动态 服务项目 文献抢救工作录 协作单位 成果展示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影像技术动态
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主任曹宁在2011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技术部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2022-10-14  来源: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作为缩微事业的新兵,我想借此次全国公共图书馆技术部主任会议的机会,谈一点我对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工作的思考。
  缩微拍摄技术是一项传统而且成熟的文献保护技术,也是到目前为止公认的最安全有效的文献保存方式之一。国外缩微技术的应用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文献资源和宝贵的管理经验;而国内图书馆界大规模地开展缩微拍摄工作则是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当时,开展此项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抢救纸张老化严重的善本古籍和民国文献。一方面,通过缩微技术和缩微文献国家母片库的建设,使珍贵文献的内容与形式长久地保存下去;另一方面,缩微拷贝片作为纸质文献的替代阅读品,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纸质文献的接触性利用,客观上延长了文献的载体寿命。
  自本世纪初,蓬勃兴起的文献数字化工作,对缩微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文献数字化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高文献利用的便捷性和可获取性,与开展缩微拍摄工作的初衷并不相同。尽管从文献使用看,缩微文献和数字文献都能够作为纸质文献的替代阅读品,两者作用有相似之处,但从开展工作的根本目的而言,前者是为了永久性保存,而后者是为了文献的开发利用。从这种意义上来讲,缩微拍摄工作在可预见的未来,依然会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而不被数字化浪潮所淹没和替代。
  2009年年底,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中日图书馆数字化工作研讨会上,我曾代表中国国家图书馆做关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主旨报告,因此对国际和国内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现状和问题,特别是对在线、近线和离线数字资源各自的保存方式有过系统的了解和分析。会议期间,中日双方对此问题共同的意见是:到目前为止,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依然是一项充满争议、尚不成熟、需要长期探索的研究项目。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技术实现的复杂程度和管理模式的繁琐程度而言,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缩微拍摄技术都依然具有自身无可比拟的优势。
  就是单纯从文献利用看,缩微文献对比数字文献,也不见得全无优势可言。数字资源因其传播和利用的高度便捷性,固然大大便利于用户的获取,但由此也带来一系列文献使用的法律问题、内容客观性问题以及稀有资源泛化贬值问题等等,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数字资源的管理成本将远大于其制作成本,数字资源在使用上的控制与限制措施将会不断强化而不是相反。缩微文献对于上述问题则绝少出现,这是一种与纸质文献相比,阅读方式和文献管理方式最为接近的载体形式,无疑也是一种反映信息更加客观的,使用更为安全的文献形式。国外对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这类社会组织赋予了一个统一名称,叫做文化记忆机构,并认为这类机构所保存的文献资源与以数字形式存在的网络信息资源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保存的是人类的长期文化记忆,而后者只是短期和瞬间文化记忆。如果说,短期和瞬间文化记忆以数字形式存在更为合理的话,那么人类的长期文化记忆以纸质文献和她的最佳替代方式缩微载体存在,也将是稳妥和恰当的。
  当然,作为缩微工作者,我们在对缩微的未来抱有信心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问题的另一方面。缩微拍摄固然有其自身的优势,但并这不意味着缩微技术在网络环境和数字化生存的大趋势下,可以远离时代,固步自封,特别是对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技术完全不管不顾、不闻不问。事实上,缩微技术也需要与时俱进,这一进程表现在缩微工作需要不断地引入数字化管理的要素。在文献服务领域,与数字资源更好地融合。
  回顾中国图书馆缩微工作历程,在过去三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新的历史时期,也面临转型与创新的需要。这种创新在数字缩微的理念指导下,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可以构成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与管理创新等各个方面。其中技术创新将成为主导性因素,或许直接决定着中国图书馆缩微事业转型的成败。而服务创新与管理创新则构成缩微事业创新体系的两翼,为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事业腾飞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缩微事业的服务创新,涉及服务对象、服务手段和服务领域的深层次变革与发展。面对未来,缩微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大向社会公众普及推广的宣传力度,服务对象要更加广泛,不仅面对图书馆及其到馆读者,更应该面向档案馆、博物馆、高校、科研单位乃至学者个人开展各类基于信息保存和开发利用的基础性合作。缩微工作的服务手段也必须更为多样,要根据合作对象的不同需求,提供并不局限在缩微拍摄、冲洗、拷贝,甚至并不局限在缩微载体本身的各种文献类型的服务手段。缩微工作的服务领域也将不断拓展,从传统的文献提供领域,向摄影界、绘画界乃至一切有信息长期保存需求的对象和领域(如殡葬业)探索发展和应用的前景。
  缩微工作的管理创新涉及的因素将会更多。从宏观国家政策的支持到微观缩微工作流程的调整与优化都将囊括在内。其中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是以数字缩微理念的推广和普及为基础,争取国家财政不断加大对缩微专款的投入力度,实现未来十年缩微事业跨越式的发展目标。缩微中心也通过持续的努力,力争大幅度提高缩微专款的可支配额度,同时积极参与其他国家重点支持项目(如国家古籍保护计划,和正在酝酿立项的民国文献保护计划)。通过缩微事业专款和其他国家项目资金的支持,不仅解决缩微耗材成本连年攀升的现实困难,还要解决缩微人工管理成本(如民国文献前整理和拍摄优质奖励)长期偏低的历史欠账,同时还应该前瞻性地考虑到缩微拍摄设备的技术改造、更新换代以及缩微文献实现精密化、现代化馆藏管理的现实需求。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缩微中心将不断加大对各成员馆开展缩微工作的支持力度,以加大投入为先导,探索中心管理机制的创新,通过改善服务,不断增强缩微事业的活力。
  总之,中国图书馆的缩微文献事业正面临着变革与转型的历史时期,在我们面前有多种技术路线、多种发展模式和广阔的服务领域等待我们去判断、抉择、开拓、推进。我们将团结起来,以图书馆缩微人特有的团结精神与凝聚力,奋发努力,共同迎接缩微事业崭新的明天。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国家图书馆缩微文献部  邮编:100081
联系电话:(010) 88544569 88544568 88544122  E-mail:changhh@nlc.cn
京ICP备05014420号 Copyright ©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