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动态
“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暨“甘肃省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传习点”授牌活动在西北民族大学举行
时间:2024-11-20 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

11月18日下午,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与西北民族大学联合承办的“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暨“甘肃省古籍修复技艺传习点”授牌活动在西北民族大学举行。甘肃省图书馆馆长肖学智、西北民族大学副校长王建华分别致辞。甘肃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职工代表,甘肃省图书馆职工代表,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历史文化学院相关负责人及图书馆职工代表、师生代表共4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肖学智表示,甘肃省图书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古籍保护工作的各项要求,积极探索古籍保护传承机制和工作方法,在人才培养、普查申报、保护修复、资源开发及宣传推广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截至目前,已建成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各1个,并在全省设立9家古籍修复技艺传习点,举办11期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成功申报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籍修复技艺),两人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修复古籍总量超过22万页,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一定进展。

王建华表示,西北民族大学作为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多元文化特色的高等学府,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和文化素养的优秀人才。学校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希望通过此次“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激发同学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引起对古籍保护的重视。也希望同学们能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对古籍保护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随后,肖学智为“甘肃省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传习点”授牌。

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刘蔷教授作了题为《在研究中见证古籍善本聚散流传的意义——以清宫旧藏“天禄琳琅”的整理与保护为例》的讲座。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时指出:“甘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举办“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暨“甘肃省古籍修复技艺传习点授牌”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必将有力推动甘肃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为谱写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崭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文/甘肃省图书馆李辉 

图/甘肃省图书馆曹有林

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

联系我们
电话:010-88544649
传真:010-68476406
扫描关注我们
保护计划
简介
工作机构
政策法规
规划
标准规范
工作简报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国家图书馆
国家典籍博物馆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
北京大学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各省保护中心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