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藏书故事大赛在经过了初赛、复赛的激烈比拼后,一共决出十组选手(团队)进入决赛。
决赛将于10月11日(周五)于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李兆基图书馆一楼多功能厅举行,选手们将展现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视角,向大家讲述古今中外的藏书保护故事。欢迎感兴趣的师生前往现场。未能前往现场的师生,亦有线上直播通道可供交流。
现场观众预约通道,名额有限
接下来将简单介绍参赛队伍与参赛主题,
让我们一览决赛选手风采!
(排序不分先后)
01
参赛主题
石渠回禄:秀川图书馆烬余纪事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秀川图书馆建于抗日战争时期,于1992年9月22日晚失火,所藏古籍、字画遭到破坏。图书馆原藏古籍万余,现仅存三千余册焦尾本。旧馆原址已拆除,烬余书籍现保存于新建馆舍。本故事源自作者考察札记,讲述秀川图书馆建馆、藏书、灾厄以及相关人物故事,旨在面向大众,提倡古籍保护。
选手介绍
邓昊贤,男,广东茂名人,1999年3月生。现为西北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版本学、目录学、明清文献。热爱传统文化、古籍收藏、乐器演奏。于2019年获云南省高校“三好学生”称号,2022年担任AFS国际文化交流项目美国留学生中级汉语教学助教。曾于茂名市博物馆藏品部、茂名市图书馆特藏部实习,现参与广东省茂名市高州秀川图书馆烬余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
02
参赛主题
琴韵剑魂铸古韵,书香五代谱华章
——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传奇
千帆过尽,铁琴铜剑楼如一位侠客,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它从乾隆盛世中诞生,走过新旧交替的动荡年代,其藏书得益于瞿家五代递藏,倾注了五代楼主于战乱年代殚精竭虑护书所展现出的文化精神的守望,正以铁琴铜剑为鸣,发出琅琅不绝于耳的读书声。
选手介绍
王思琪,复旦大学文献信息中心古籍保护与修复方向2023级硕士研究生,曾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主持中国索引学会青年课题1项,担任复旦大学古籍保护学社社长,家谱学社、索引学社、书画保护学社成员,热爱古籍保护、中国藏书史与藏书文化。
03
参赛主题
墨卷轻展,天一阁传
天一阁,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藏书楼,背后蕴藏着丰富的藏书故事。自明代以来,天一阁的藏书家们倾尽心血,搜集了大量古籍善本,其中不乏珍稀的孤本和手抄本。这些藏书不仅记录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更承载了家族的传承与文化使命。在历史的长河中,天一阁的藏书历经劫难却得以流传至今,为后人保留了宝贵的知识财富。今天的人们通过翻阅这些藏书,依然能够领略到先贤的智慧与情怀。
接下来,让我们走近它,一同探寻历史背后的藏书故事,欣赏这份穿越时空的文化奇迹!
选手介绍
我是张雅静,来自华北理工大学,一个虽然是建筑学专业但同样喜欢阅读,喜欢历史文学的工科女孩。热爱美食、听歌,是一个情绪稳定的闷葫芦,但又同时是一个热情开朗,爱好旅游的天秤座“E人”。
希望通过我的演讲,将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的故事带给大家,追寻古人藏书文化的辉煌与智慧。让我们一同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感受它所承载的人文精神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致敬那些为文化传承默默奉献的人们!
04
参赛主题
书韵流长,萱荫传世
——走进江南女藏书家方矩的藏书世界
我们团队以藏书家方矩为核心展开故事。整个故事依时间为线索,从选题初衷到方矩藏书的过程步步推进,最后以方矩将藏书悉数捐出作为结尾,力求将这位伟大的女性藏书家生动地描述出来。故事的讲述中还包含墨海楼、李庆城、郑振铎等关键人物,都使我们想要描述的方矩其人其事更加生动立体。我们团队希望这则故事不单单可以让大家认识藏书家方矩,更希望其体现的文化精神得以活化与传承。
选手介绍
我们是梅嫄、顾晋嘉,来自金陵科技学院古典文献学专业。作为古典文献学的学生,古籍已然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大学四年,我们系统地学习了文献学、版本学、目录学等,并且结合实践课亲手学习古籍修复,让我们对古籍的感情更具象、更深刻。很荣幸能有机会参与此次活动,希望自己所做的点滴能赋予古籍新的生命与光彩。
05
参赛主题
章丘二李传书韵 藏书护版耀古今
本团队基于霍老师在古代藏书史方向的深厚积淀,秉持挖掘和传播山东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的理念,选择明代李开先与清代李廷棨两位藏书家作为主人公,从微观人物的角度切入,通过讲述两人在藏书事业上的辉煌事迹,呈现其中蕴含的藏书家精神与齐鲁大地悠久的藏书文化。
选手介绍
团队负责人孙一鸣,山东大学历史学院图书情报专业研究生;团队成员韦依,山东大学历史学院图书情报专业研究生。团队导师霍艳芳,山东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06
参赛主题
一片竹简的自述
在本次比赛中,我们将带领观众们化身为战国时期的楚简,带着跨越千年时光的楚文化,在上海这个现代化城市同大家一起追溯荡气回肠的楚河往昔、宣传光辉而浪漫的楚文化。如今凤鸟和鸣,荆楚千秋史册,自有辞文赓续,传承万代长新。
选手介绍
我们团队共两名成员——王雨萱、吕卓妍,都来自于《楚辞》中的“楚”、出生于《三国演义》中被提名七十二回的“荆州”。作为土生土长十九年的“楚国人”,我们与这片铭刻了厚重青史的土地注定要结下一生的缘分。
07
参赛主题
风雨敦煌,编目传芳
——编目视角下的敦煌遗书
书厄,即历史上造成大量书籍亡佚残缺的天灾与人祸,诸如《永乐大典》十之散九的疤,以及敦煌遗书风雨飘摇的劫;它是一把刃,让文学界泣血,将学术史割裂。所谓编目,是前人口中的“条别篇章,广罗异本”,是信息资源发展下“藏”与“用”的统一。像是一座桥,沟通人与书,书目的保护借此而始,藏书的理念应运而生......我们旨在以敦煌遗书的编录与整理为切入点,从时间跨度出发,探索讲述百年间的藏书往事。
选手介绍
我们是来自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马冬梅、杨逸,和来自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梅浩宇、杨文岳(队长)。作为22级本科生跨校队伍,在比赛过程中我们共同思考、交流、学习,力求从一个崭新的视角,讲好敦煌遗书不为世人熟知的故事。
08
参赛主题
收藏侨批记忆 守护岁月余温
19世纪末,在我国东南沿海民众下南洋的历史中,孕育出一种独特的档案文献古籍——侨批。两个世纪后的今天,一位90后青年,李楷瀚,与侨批结下了不解之缘。关于侨批,关于侨批的保护与传承,关于这位青年,请听我们说。
选手介绍
我们是来自成都理工大学的曾羿、四川大学的洪若莹、西北政法大学的翁昊祺,我们均来自福建泉州,于世遗古城、侨乡情缘中成长。共同的家乡文化让我们对历史古籍产生兴趣、对侨批文化深有所感。美好的友情促成我们携手迎接这次比赛!
09
参赛主题
恂恂士礼,苏辛之遇
黄丕烈与宋词双璧的分合
苏轼和辛弃疾在中国文学史上如日月之明,而由黄丕烈收藏并传世的宋词双璧:元延祐七年刻《东坡乐府》和元大德三年刻《稼轩长短句》,使我们得以见到他们的相汇。透过黄丕烈藏书、护书的往事,我们可以看见这位在藏书史上辉映千秋的大家与珍稀古籍的因缘际会,想见他对古籍“相怜复相善”的不渝冰心。
选手介绍
我们团队来自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赵翼杰喜欢元刻本的版本学研究;刘书君专门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卢蕴烊从事外国文化和文学研究。川不辞盈,文乃又新,我们愿与执友一道探索古籍之秘。
10
参赛主题
愿作一蠹鱼,弇山园中藏
——王世贞藏书故事
选手介绍
大家好,我们是来自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的武士勋、徐晴、李邑。我们所讲的藏书故事是《愿作一蠹鱼,弇山园中藏——王世贞藏书故事》。王世贞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藏书家。他出于名门,少年得志,却又中年丧父,家道中落。虽命途有诸多坎坷,然而终其一生,爱书藏书敬书读书用书是他永远的追求,请跟随我们的讲述,走进王世贞的藏书人生吧!
来源: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