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6日,2020年度“中华传统晒书活动”之“棹湖孤山 问津瑯嬛——庚子晒书雅集”在浙江图书馆孤山馆舍青白山居举行。此次雅集活动上,浙江图书馆向国家图书馆赠送“镇馆之宝”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影印本1559册。文澜阁《四库全书》历史上曾历经三次补抄,后两次补抄中,都曾前往北京利用当时藏于京师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的文津阁《四库全书》补抄。此次捐赠,可谓文澜阁《四库全书》重“回”北京。随着《文澜阁四库全书》精装影印本的出版和发行,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了文澜阁《四库全书》独特的版本价值,不少研究机构都将市面上现有的文渊阁、文津阁和文澜阁三阁的《四库全书》收入到相关研究的必备书目中。

8月26日,七夕次日,2020年度“中华传统晒书活动”之“棹湖孤山 问津瑯嬛——庚子晒书雅集”在浙江图书馆孤山馆舍青白山居举行。
在青白山居藻思阁内,浙江图书馆向国家图书馆赠送“镇馆之宝”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影印本1559册。“国图本身藏有文津阁《四库全书》原版,后来又入藏来自台北的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影印本。现在有了文澜阁本的影印本,也就是说,国图从此有了第三个版本的四库全书。”张志清说,“文澜阁本历经磨难,能保留传承到今天,汇集了多少人的心力。曾经,国图提供底本,让这套书得以重光。现在,浙图把文澜阁本的影印本再送回给国图,不得不说,这是一段‘书林佳话’。我们一定要保护利用好这套阁本,把1559册书带回国图后,要围绕这套书做活动,要展示出来,让大家用好文澜阁本。”
“文澜阁《四库全书》不仅是浙图的镇馆之宝,也是浙江的一支文脉。”在浙图馆长褚树青看来,浙图今天把文澜阁本送给国图,就像是对百年前那段补抄历史的诚意回敬,“让曾受国图助益的文澜阁《四库全书》,重新回到北京,与文津阁《四库全书》一起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传承京杭之文化流脉。”

▲浙江图书馆向国家图书馆赠送影印精装本《文澜阁四库全书》

▲国家图书馆向浙江图书馆颁发捐赠证书

▲捐赠证书

▲浙江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致辞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致辞
青白山居在上世纪50年代,也曾保藏过文澜阁本《四库全书》。捐赠仪式在这里举行,自然十分具有纪念意义。此次捐赠的1559册影印精装本《文澜阁四库全书》由杭州出版社和绿城集团共同出资,杭州出版社出版,浙江文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运营。张志清副馆长提到的“国图提供底本”,指的就是文澜阁本《四库全书》借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以补抄完成的历史。
文澜阁本《四库全书》近代以来因战乱而流散,此后历经丁氏兄弟、钱恂、张宗祥先后组织的三次补抄工作,才终得完整。钱恂是浙图的首任馆长,离浙赴京后,仍记挂文澜阁本《四库全书》补抄一事。在京期间,他出面呈请时任大总统的袁世凯批准,商借当时已移藏京师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的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以作补抄之用。此次补抄,始于1915年(乙卯年),完成于1923年,历时8年,史称“乙卯补抄”。

▲钱恂像
张宗祥于1914年进京任教育部视学,次年兼任京师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主任,其间整理敦煌写经7000余卷、编写《京师图书馆善本书目》、校《嵇康集》,为保藏珍奇文献立下汗马功劳。1922年,张宗祥离京返浙担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1923年,他组织了文澜阁本《四库全书》的第三次补抄工作,史称癸亥补抄。在捐赠仪式上,浙图褚树青馆长尤其提到了在第三次补抄中不应该被遗忘的有功之人——堵申甫。堵申甫在张宗祥组织的补抄工作中,担任监理一职,负责补抄工作的具体事务。在杭州浙江高等学堂(今浙江大学)求学期间,张宗祥是堵申甫的老师,教《本国地理》。此后两人一直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张宗祥后来在《补钞文澜阁四库阙简纪录》里写道:“抄写之力,堵生申甫最著,不间寒暑,日夕督写生二百余人,乃能成此。”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也大加褒奖:“张阆声和堵申甫为浙江省文化界做了一件大好事。”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还特地写信给堵申甫,称赞他督钞“四库”的功劳。此次补抄,同样是借用藏于京师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前身)的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为这群异乡人爱书护书的执着而感动,京师图书馆当时主动提供桌椅,为杭州过来的这帮补抄者创造条件。”国图副馆长张志清透露。

▲堵申甫(左)与张宗祥(右)像

▲首部堵申甫研究专集《堵氏家谱》书影
随着《文澜阁四库全书》精装影印本的发行推广,文澜阁本《四库全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业学者的关注与重视。许多学者认为,文澜阁本《四库全书》历经三次补抄,具备了独特的版本价值,对于中国“四库学”及相关领域的传统文化研究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些国内外的学术研究机构,都将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等三个阁本的《四库全书》收入其中,作为相关研究的必备书目。

▲乙卯补抄本书影

▲癸亥补抄本书影

▲文澜补阙图(选自《补钞文澜阁四库阙简纪录》)
(转载自“文澜书局”微信公众号,原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