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日期:2016-09-22
作者:刘家真(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
编辑:赵洪雅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上一期“与虫对话”栏目为大家介绍了书库中的常见害虫——档案窃蠹和烟草甲。这一期,让我们认识一下药材甲和毛衣鱼,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探索害虫的防治方法。
药材甲
药材甲(图片来自网络)
姓名
药材甲又名药材甲虫、药谷盗、面包蠹虫。
形态
药材甲的卵为椭圆形,乳白色,长约3毫米。幼虫要脱皮4次,老熟幼虫可长达5毫米。化蛹前,幼虫用其唾液和食物碎屑作一蛹室,幼虫就在其中化蛹。成虫身体为长椭圆形,红褐色至深栗色。成虫能飞,有假死性,喜昏暗的光线,常在黄昏或阴天飞翔。
藏匿位置
除成虫外,虫卵、幼虫与虫蛹都藏匿在被危害物之中。
分布
药材甲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浙江、江西、贵州、湖南、安徽、山东、河南、河北等地。
危害对象
药材甲食性复杂,蛀食储藏食品、动植物药材(如云香草)、储藏烟草、档案图书、文物古迹等,甚至取食锡箔、铝箔等金属制品,危害极为严重。
危害情况
被害物呈条沟状,沟道较浅、较窄。
生命周期及习性
其发育为完全变态。在温度22℃和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完成其生活周期约需80天,一年发生2~3代。药材甲食性复杂,耐干旱、耐饥饿能力强,当温度升高时,其幼虫的发育历期缩短,即发育速率加快。温度对虫卵的孵化率、幼虫和蛹存活率、成虫单雌产卵量等参数有显著影响。
其幼虫要蜕皮4次,幼虫期约56天。在温度22℃和相对湿度70%条件下,幼虫化蛹,蛹期约10天。药材甲发育为成虫之后,要在茧内停留约一个星期,然后破蛹而出。每一雌虫一生能产卵约100粒,产卵期可持续6天。在22℃和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卵期约12天。
毛衣鱼
姓名
毛衣鱼别名为衣鱼、书鱼、银鱼、剪刀虫、蠹鱼、燕尾虫与璧鱼等。
形态
毛衣鱼是室内常见的害虫。成虫与若虫(一生中不成蛹的幼虫称为若虫)相似,幼虫在蜕皮8~9次后才能见到尾须。成虫体扁平,略呈纺锤形,多节,体披银灰色鳞片,无翅,短脚、触角细长,在身体尾端长着三根尾须,外形像鱼。
藏匿位置
毛衣鱼在地板与墙壁裂缝内、木质柜架裂纹中栖息。成虫、幼虫均喜黑暗,常藏在书画装订处和皱褶内。
分布
分布于全国各省,属全国性的害虫。
危害对象
毛衣鱼取食广泛,啃食谷物、中草药材、照片、纸类、棉、麻、丝织品,皮毛以及木制品、植物纤维等,甚至有取食受伤同类和肉类的纪录,严重时可将字画全部蛀毁。其啃食的重点是含有淀粉、浆糊或胶质的物品,因而常在书画裱褙处、书籍粘合处见其侵蚀痕迹。
危害情况
与蠹虫不同的是,毛衣鱼是从书籍的外部爬到书内,单页、单页地咬食书页。咬食后,在纸张上往往留下成片的破洞,书籍装订处出现刮落的碎屑,黏合处有不规则的啃食形状,纸张的边缘有缺口,穿透纸张的孔洞较多;在其啃食处有时会出现有排泄物、鳞片以及黄色污痕等。
生命周期及习性
毛衣鱼属于一类较原始的无翅小型昆虫,全世界约有100多种,在距今 2.8 亿年前就已经有其存在的纪录。与其他蠹虫不同的是,毛衣鱼由若虫直接发育为成虫,若虫与成虫均具有危害力。
毛衣鱼性活泼,畏光,喜欢黑暗潮湿。白天隐藏在书画等物的缝隙中,晚上出来活动,行动敏捷,遇光则惊逃。
其耐饥力强,成虫无食可活300-319天。其虫期相当长,寿命可长达 5~6 年。繁殖较快,交尾之雌虫可产50~70 个卵,未交尾者仍可产下 5~10 个卵。一年数代,卵散产或块产于寄生体上,如书画的缝隙或折痕处等。
毛衣鱼对温度与相对湿度反应敏感,适宜在温度为16~30℃,相对湿度为 75% ~95%的环境中生存,喜欢相对湿度较高的环境。在温暖的空间内终年可活动繁殖,当温度低于 4℃时活动力降低。在温度适宜时,普通毛衣鱼完成一世代需 3 个月,在不良环境下则延长至 1~2 年,当温度为 37℃时仅需 11 个星期。低温可导致毛衣鱼的高死亡率,特别是在其幼虫时期。
毛衣鱼必须要有潮湿及有空隙的环境才能生存。只要环境干燥、建筑物没有裂缝,毛衣鱼就会自然消失。此外,经常检查及翻动藏品,也可以避免其藏匿,并降低它们的繁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