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7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湖北传习所学徒出师评审会在湖北省图书馆举行。湖北传习所成立于2015年5月,多年来,3位学徒在国家图书馆修复专家张平、上海图书馆修复专家张品芳两位传习导师的带领下,已熟练掌握古籍修复、古籍装帧、装具制作、碑帖传拓、西文文献装帧等技艺。
传习所的设立,不仅传承了古籍修复技艺,培养了古籍修复人才,而且带动了各地古籍修复工作的突破性进展。据悉,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湖北传习所自成立以来,始终沿袭“师徒传承、口手相授”的形式培养古籍修复人才,在古籍修复工作上取得较大突破,获得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开展“湖北省历史文献修复项目”,为湖北省古籍保护工作开拓出新局面。
近日,本报专访湖北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刘伟成,对湖北省古籍修复工作的成效、创新案例、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分享。
受访嘉宾:刘伟成(湖北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
藏书报:聚焦古籍修复,湖北省近些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否分享一些经验做法?
刘伟成:一是夯实基础,充分发挥“湖北传习所”能效。2015年,“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湖北传习所”在湖北省图书馆挂牌成立。近十年来,湖北传习所依托导师资源,先后多次邀请国家图书馆张平老师、上海图书馆张品芳老师赴鄂进行教学,并召集全省古籍修复技术骨干举办5期培训班, 教学内容涉及古籍修复基础实践、纸浆补书机使用、碑帖传拓技艺等。截至目前,湖北传习所共培训全省图书馆、博物馆系统古籍修复人员80余人次。
传习所导师理论与实践并重,为全省规范高效开展古籍修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2020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妙手补书书可春——古籍修复技艺竞赛暨古籍修复成果展示”活动中,湖北省图书馆、武汉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选送的修复作品均斩获奖项。
同时,湖北传习所还根据各市州需求,采取工作实训的方式委培古籍修复人员,先后为武汉革命博物馆、湖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襄阳市图书馆、湖北民族大学图书馆、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等单位提供“一对一”培训指导,目前,该批人员均可独立开展日常修复工作。
此外,湖北传习所还致力于搭建线上全省古籍修复工作网络,随时解答工作重难点,针对各地各单位开展古籍修复工作的需求,整合多方资源,根据其自身特点,积极共享古籍修复人才培养计划、古籍修复室筹建方案、设施设备信息等。当前,在湖北省内已经形成以湖北传习所为发展引擎的古籍修复工作局面。
二是提质增效,全面升级古籍修复水平。为进一步发挥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职能,2021年,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协调下,湖北省图书馆成功申报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全省图书馆系统首家),获得古籍善本、碑帖拓本及档案文书类文物修复资质;2022年6月,经湖北省图书馆报送,湖北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师盛兰成功入选湖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这些资质的取得为湖北省图书馆开创古籍修复工作新局面提供充分支持。2022年,为提升古籍修复工作广度及深度,湖北省图书馆参与申报第二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申报期间,湖北省图书馆对表检查、对标看齐,对古籍修复工作和设施设备进行归纳整理,并采购进口纸浆补书机、新型纸张纤维分析仪等设备,对古籍修复室木墙、灯光照明等进行更新改造,为古籍修复工作提供更为完善的硬件条件。
三是活化利用,多渠道传播推广古籍修复技艺。近年来,湖北省图书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媒体、多渠道、多终端对古籍修复技艺进行活化利用。线下配合时令节气和馆内重大活动,在端午节、世界读书日、儿童节、馆长晒国宝、《永乐大典》展览期间举办多场雕版拓印、书经抄写、古籍装帧活动,推出湖北省古籍修复技艺展,展览内容有技艺篇、发展篇、传承篇、工具篇、材料篇等,系统展示古籍修复技艺、湖北省古籍修复成果以及近年工作,让读者沉浸式了解古籍修复技艺。
同时,湖北省图书馆还积极尝试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进行古籍修复技艺的推广宣传。古籍修复师们在湖北省图书馆打造的“古色悠然”系列古籍保护宣传推广视频中多次出镜,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上向观众讲解古籍修复技艺。目前,视频总点击量已达40万人次,正逐渐形成品牌带动推广效应。
四是持续投入,保障古籍修复工作开展。为保障全省古籍修复工作顺利开展,近年来,湖北省持续投入相关经费,除古籍保护专项经费外,还设立湖北省历史文献修复项目专项经费。2012年起,湖北省图书馆每年采购古籍修复用纸10万元;多年来,不断对设施改造、购买设备累计投入过百万。近年来,湖北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室总体经费投入已超过300万元。同时,湖北省图书馆正积极争取追加湖北省政府财政古籍保护专项经费。
藏书报:“湖北省历史文献修复项目”是如何创新性展开的?
刘伟成:为提升全省古籍修复均质化水平,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支持下,2022年,湖北省图书馆打通公私壁垒,发布湖北省历史文献修复项目申报通知,全省多家古籍收藏单位参加申报。申报单位从公共图书馆、部属高校图书馆到博物馆,申报内容涉及珍贵善本、普通古籍、家谱、官契、民国文献,以及抗美援朝时期历史文献、拓片、民族文献等。
申报修复形式也出现融合创新,有独立自主修复、有联合申报开展工作,还有引入社会力量协助工作等。经专家评审,2023年3月,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批准并印发《关于2022年湖北省历史文献修复项目立项的通知》,资助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5项、基础维护项目8项,资助金额共计55万元。湖北省图书馆申报的“元延祐二年(1315)建阳后山报恩万寿堂刻毗卢藏经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修复项目”和谷城县图书馆申报的“明正德六年泥金写绘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修复项目”入选重点项目。目前,2022年湖北省历史文献修复项目均已通过修复方案评审。
“湖北省历史文献修复项目”的示范带动效应在立项单位中正逐步显现,经湖北省图书馆协助,2023年4月,麻城市图书馆完成首批39件契约文书的修复工作,并成功在湖北英山毕昇纪念园举办“立此存照——麻城市图书馆藏契约文书展”,对该批馆藏契约的修复成果进行集中展示。2023年10月,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办公室与立法和决策服务部在麻城参观“立此存照——麻城市图书馆藏契约文书展”,为开展多方合作打下良好基础。2023年5月,武汉革命博物馆与湖北省图书馆合作,引入“妙手书医巧补天——湖北省修复技艺展”,并于“5·18”世界博物馆日举办古籍修复互动活动。2023年5月,在湖北省图书馆支持下,湖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举办古籍修复讲座,宣传古籍修复技艺。武汉革命博物馆、襄阳市图书馆、湖北大学图书馆、湖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湖北民族大学图书馆等多家单位均成功筹建古籍修复室,对全省古籍修复工作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2023年6月,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度湖北省历史文献修复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截止报名时间,全省共有25家古籍收藏单位进行申报,申报类型、申报单位、合作方式均有深化,目前已进入项目立项阶段。
藏书报:下一步,针对古籍修复还有哪些工作计划?
刘伟成:2022年,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制定《湖北省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近期(2022—2023年)具体落实措施和中长期工作计划》。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自身职能,抓好落实古籍修复等方面工作。一是加大珍贵古籍保护力度,以“湖北省历史文献修复项目”为抓手,提升古籍修复能力,加强珍贵古籍抢救性修复。二是抓好古籍修复实验室建设,增加古籍修复专业设施设备,推进古籍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合作,推动特色工艺、传承方式、材料材质等创新发展。三是做好古籍修复普及传播,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作用,创新古籍修复宣传内容和方式,多渠道、多媒介、立体化做好大众化传播。
来源:藏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