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鉴定
鉴定
书志题跋│周易程朱传义音训十卷 易图一卷

题跋整理:國家圖書館  張偉麗
內容撰寫:國家圖書館  王菡

圖文編輯:趙洪雅

  小编的话

  在古籍藏书中,“周藏傅跋”可谓是精品之中的精品。“周”指周叔弢,“傅”则指傅增湘,这两位均为我国著名的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部《周易程朱传义音训十卷 易图一卷》即是“周藏傅跋”的典型代表~不过,在介绍这部古籍之前,我们还是要从傅、周两家的世交渊源谈起......

  傅、周世交渊源

  周叔弢,安徽建德(今東至)人,其祖父周馥、父親周學海均為近現代史著名人物 。傅增湘祖父傅誠,即與周馥有交往,傅、周二家為世交。

周叔弢

  據吳汝綸《江安傅君墓表》之記載,傅增湘祖父傅誠,字勵生,官終北河通判。富藏書,與吳汝綸因書結友。傅誠曾從莫友芝處獲元代興文署刊《資治通鋻》,事見莫友芝《宋元舊本書經眼錄》卷二《資治通鑑元興文署本》題識 。傅誠後經其友王祉蕃推薦,進入曾國藩幕府,遠涉關隴,以後又歷經左宗棠、李鴻章幕府。數十年間,雖職位不高,讀書不輟,孫輩相繼中進士 。周馥《秋浦周尚書全集》 中有《感懷平生師友三十五律》,其《傅勵生別駕》之章小序曰:“名誠,四川江安人。左文襄招致甘肅軍營,以無恩遇而歸,余留於直隸襄理餉事。以通判需次未補缺而歿。”詩中既有“四方游遍就微官”之慨,亦有“悟得堯夫擊壤意,窮通都作等閒觀”之讚語。從詩序可知,周馥與傅誠也許早有相識,至李鴻章幕府時較爲密切。

  傅增湘父親傅世榕,字申甫。遍覽群籍,而不屑舉業。早年與莫友芝、李鴻裔(字眉生,號香岩)、廖綸(字養泉)等交往,彼此砥礪。光緒六年(1880)至天津,得周叔弢祖父周馥推薦,在天津海關任職。以後在河北諸縣任職,廉潔幹練。至光緒三十四年傅增湘任直隸提學使,遂引退,居天津。雅好山水書畫,曾與周馥同游浙西,又多經眼宋元書畫真跡,畫學漸精。

  傅增湘之兄傅增淯為光緒十八年進士,同榜有張元濟、蔡元培,還有周馥之子周學海、周學銘。在傅增湘校勘題識中時而見到傅增湘與周馥四子周學熙一起郊遊的記載。

周叔弢的祖父周馥

  周馥對傅增湘很是重視。周馥《秋浦周尚書全集》有“題傅潤沅提學游吳越詩草”詩章,其小序曰:“傅隨尚書唐紹儀赴滬與革命軍議撫,未終事旋告退,游吳越。”詩曰:“昔君示我廬山吟,泉聲山色清我心。今游吳越詩滿軸,尤覺風光溢我目。……”1911年傅增湘以參議身份隨唐紹儀赴上海進行南北議和,談判不順利,滯留上海數月。此期間,偶然購買到宋刊本《新刊諸儒批點古文集成》 ,乃汪啓淑進呈四庫本,從此開始聚書,又遍交沈曾植、楊守敬、莫棠、徐乃昌、張元濟諸公,相與討論。至翌年三月,傅增湘襃集千餘冊舊籍,滿載北歸 。

傅增湘

  周叔弢本人受到家庭影響,自16嵗起開始買書,以後逐漸對收藏善本書有興趣,積數十年成為近代藏書大家,在北方,與李盛鐸、傅增湘齊名。傅增湘不僅繼承家藏,又值盛昱、端方、徐坊、聊城海源閣等舊日藏家之書陸續散出,於是遍訪書肆,極力搜求,漸成巨擘,其藏書樓名“雙鑑樓”,藏書二十餘万卷,多宋、元、明精刻及名抄本。富藏書進而富校書 ,在此過程中,藏書家們因書得友,亦為書史佳話。國家圖書館冀淑英先生整理《自莊嚴堪善本書目》中,錄出周叔弢贈國圖善本書上部分題識,其中涉及與藏園主人往來。近來在整理傅增湘校書跋識過程中 ,亦見到周、傅二人關於藏書、校書而往來書信及跋文,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部《周易程朱傳義音訓十卷 易圖一卷》即是這樣一部頗可體現倆家情誼的歷史見證。

  摘自王菡《周叔弢傅增湘藏書校書合璧舉隅》

  《周易程朱傳義音訓十卷 易圖一卷》

00194  周易程朱傳義音訓十卷(宋)程頤、朱熹撰 (宋)吕祖謙音訓  易圖一卷  (宋)朱熹撰

元至正六年(1346)虞氏務本堂刻本

傅增湘跋

國家圖書館藏

  此部古籍钤有“周暹”、“曾在周叔弢處”等印记,是近现代中国藏书大家周叔弢先生的藏书印章。除此之外,封面内副叶还有两则傅增湘先生的手书题跋,可谓是典型的“周藏傅跋”。让我们看看傅增湘先生在跋文中都写了哪些内容吧~

  第一则

  元本《周易程朱傳義》及《詩經朱子集傳》,舊爲沈經笙相國家藏書。壬子夏,余見之孫伯恒許。今年與叔弢兄遊廠市,重見此書,叔弢出善價得之,初印精美,至可寶愛。近世收書者喜子集小帙而薄群經,至宋人説經之書,尤無人過問。此帙流轉廠市已五六年,而叔弢獨能鋭意收之,所謂讀書者之藏書,與流俗耳食者異矣。假讀經月,鄭重歸之,因題數語,以志欽佩。丁巳閏月二十六日,江安傅增湘識。(卷首)

  第二则

  《周易傳義》有“至正丙戌良月虞氏務本堂刊”木記,考虞氏務本堂刊書存於今日者,瞿《目》有宋本老子《道德經》,目後有“建安虞氏刊於家塾”一條。《楹書隅録》元本《王狀元注東坡先生詩》有“建安虞平齋務本書堂刊”木記。《皕宋樓目》元本《趙子昂詩集》目後有“至元辛巳春和建安虞氏務本堂編刊”一行。瞿《目》“《周易經傳集解》”爲洪武戊辰務本堂刊本。以一姓刊書之役,子孫世守,緜歷三朝,流風餘韻,與其人名字以俱馨,亦云幸矣。增湘又記。(卷首)

  在傅增湘的两则题跋中,第一则讲述了与周叔弢两人同游厂市,周叔弢购得此书后借予傅增湘阅读的经过,并赞扬了周叔弢能“锐意收之,所谓读书者之藏书,与流俗耳食者异矣”的钦佩之情。周、傅两人以书论交的情谊跃然纸上~

  导读

  跋文中所提及的沈經笙,即沈桂芬(1818-1880),字經笙,蘇州同里鎮人,寄籍順天宛平(今北京豐台區),道光二十七年(1847)進士。曾任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瞿目,即《鐵琴銅劍樓書目》。《楹書隅錄》,即海源閣藏書目。《皕宋廔目》,即陸心源之《皕宋樓藏書志》。

  藏園先生跋文不僅説明該書是周叔弢和自己一起逛書肆時所購,且條縷福建建安務本堂刊書歷史,以及務本堂刊書在各部目錄書中著錄,頗可參鑑。

  除此之外,這部書還鈐有“平陽汪氏藏書印”、“松”、“年”、“寒雲秘笈珍藏之印”等印記,迭經汪士鐘、袁克文、周叔弢等珍藏。初印精美,至寶可愛,定位一級古籍,入選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