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0年第2期目录与内容摘要

目录

·书籍与档案·

古籍“开化纸”印本新考 曾纪刚(4)

文溯阁《四库全书》的撤改与补函——以相关档案为中心的考察 琚小飞(45)

清中前期的东堂藏书 赵大莹(55)

俄罗斯档案馆藏北堂西文书目考 柳若梅(67)

美籍汉学家福开森的故宫交游圈——以南京大学所藏文献档案为基础 时文甲 史梅(78)

从新发现档案看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哈特藏书的形成 张徐芳(89)

青岛“掳获书籍”在日本的流布 刘群艺(100)

狩野直喜与20世纪20年代末日本在华劫购汉籍活动 薛明(121)

·信札整理与研究·

桂馥、武亿、何元锡致黄易九札考释 薛龙春(136)

国图藏《清芬外集》所收乾嘉学人致刘台拱书信考论 黄湛(148)

胡林翼致毛鸿宾信札八通考释 项旋(161)

吴梅致王立承论曲书札五通笺释 冯先思(171)

内容摘要

·书籍与档案·

古籍“开化纸”印本新考  曾纪刚

内容摘要:开化纸之于古籍版本学、藏书史,特别是清代武英殿版图书的相关研究,夙负盛名且具有独特的指标意义,更广受藏家爱好。本文综合目前考察所及的文献史料,尝试梳理出一条重新认识开化纸与追寻古籍开化纸印本的理路,并力图追寻能使文献记载与存世实物相互验证的线索。首先,透过清季民初读书人与藏书家的文字记述与整理研究,大致确定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人已普遍将清宫武英殿刊白纸精印图书认定为开化(花)纸或桃花纸印本;直至四十年代末,有关开化纸的材质特征与鉴别标准,才开始出现比较具体的论述观点。其次,将视角转向藏书目录、特别是民初的营业书目,探寻开化纸印本栖身其间的踪迹,并且从最贴近社会脉动的价格变化,体察图书市场上书因纸而贵的交易生态。然而,几乎所有书目著录的开化纸印本,一旦对应到存世实物或取文献档案相验证,势必出现难以跨越的断裂,似乎只能勉强接受“开化纸实即连四纸”或“连四纸讹呼为开化纸”的说辞。为突破此一困境,乃据清代内府遗存档案史料,证明清宫确有办买开化纸的惯例,实则钦天监用以刷印数量最少、开本最大、装潢最华丽的时宪书,是清代国家礼制运行的重要元素。本文以实证改写过往古籍开化纸印本研究与清宫武英殿刻书紧密系连的定论,为学界接续研究开化纸之相关问题指出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开化纸 开花纸 桃花纸 连四纸 武英殿 殿本 时宪书

文溯阁《四库全书》的撤改与补函——以相关档案为中心的考察  琚小飞

内容摘要:文溯阁《四库全书》自送往入藏时即已有撤改之举,直至嘉庆十二年补函工作结束才最终成帙。整个撤改书籍的过程非常繁复,学界研究关注多集中在文溯阁书的两次复校,而对不同时期的撤改着墨较少,特别是复校开始前和嘉庆八年续缮书籍之前对阁书的抽换,这是文溯阁书得以完帙的关键。同时,阁书的撤改直接导致某些书籍的进呈本与阁本内容相异,甚至各阁本之间亦有不同。因此,追溯各阁书籍异同时,切不可一味认定是底本撤换而致。

关键词:文溯阁 《四库全书》 撤改 补函

清中前期的东堂藏书    赵大莹

内容摘要:本文以惠泽霖《北堂图书馆西文善本目录》著录的题识信息为基础,结合部分罗马耶稣会档案馆旧藏档案、埃武拉公共图书馆档案和来华传教士信件等资料,通过对乾隆朝以前北京东堂的创设和变迁情况的梳理,可知东堂藏书空间的变化。将惠泽霖著录、高华士整理部分藏书题识,与现存藏书比对与复校,对题识内容进行了分类、翻译和分析,展现出清中前期东堂藏书收集、管理与利用的历史,以及东堂藏书的专题特色与流动脉络。

关键词:东堂  教团藏书  医学文献

俄罗斯档案馆藏北堂西文书目考  柳若梅

内容摘要:19世纪上半叶,天主教传教士遭到清政府的驱逐。北京天主教传教士在末路之际,只好把在华三百年间积累的图书即北堂藏书委托给经中俄两国政府协议规定常驻北京的俄国东正教使团。俄国东正教使团接收图书后逐一整理,并安排使团成员戈什克维奇为这批图书登记编目,这是北堂藏书在历史上的第一次编目,该目录现收藏于俄联邦外交部沙俄对外政策档案馆。1860年俄国特使伊格纳季耶夫在北京将这批图书交付法国特使葛罗,归还给北京天主教团。1861—1862年间北京天主教狄仁吉神父整理天主教藏书并编目,1949年北京天主教惠泽霖神父再次整理编目并出版《北堂图书馆藏西文善本目录》。俄藏北堂西文藏书目录揭示了19世纪天主教传教士在北京被驱逐时的藏书情况,折射出天主教入华传教士在华近三百年间传播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知识基础。

关键词:北堂西文书目 俄罗斯东正教驻北京使团 北京天主教传教士

美籍汉学家福开森的故宫交游圈——以南京大学所藏文献档案为基础  时文甲、史梅

内容摘要:美籍汉学家福开森旅华半个多世纪,从20世纪20年代起,他就与故宫博物院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在梳理福开森与故宫关系的同时,重点揭示他与故宫的几位名人——周肇祥、郭葆昌、钱桐、傅增湘等人之间的交往。其中周肇祥对福开森进入故宫古物鉴定圈影响甚大,郭葆昌是福开森在陶瓷鉴赏上的知己好友,钱桐曾对福开森古物馆的开设费心操劳,而傅增湘与福开森的往来可从南京大学所藏文献中的题跋知其端倪。

关键词:福开森 故宫 古物陈列所 艺术鉴赏

从新发现档案看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哈特藏书的形成  张徐芳

内容摘要: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哈特藏书的旧藏主人是亨利·哈特,其档案最近被发现保存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东湾分校图书馆。通过这批新发现的档案可以较充分地认识作为汉学家的哈特对中国文化所怀抱的敬意,以及就此展开的藏读研究活动。

关键词:哈特档案 哈佛燕京图书馆 藏书 汉学研究

青岛“掳获书籍”在日本的流布   刘群艺

内容摘要:日本在1914年侵占青岛之后搜刮了德国殖民官方在当地所藏的几乎所有的书籍和图文资料,这批文献总称为“掳获书籍”。日军自1920年4月至1922年12月将其全部运回日本,并分配给国内相关军事和教育机构。本文通过档案史料梳理了这批文献被掠夺的经过、分配原则与方式以及在日本流布的现状,认为由于现存文献的收藏地较为分散,数字化形式的事实返还较为可行。

关键词:掳获书籍 青岛 战时资产返还

狩野直喜与20世纪20年代末日本在华劫购汉籍活动   薛明

内容摘要: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公开的战前外务省档案及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馆藏文书中,有部分内容涉及20世纪20年代末日本外务省“出资”并主持,“京都学派”代表学者狩野直喜参与的对陈毅边疆史地类旧藏、以丛刊为主的天津陶湘藏书等“实用”汉籍的劫购活动。研究表明,上述活动不仅完全背离其标榜的共同探究东方文化渊源、谋求中日两国共同福祉的动人口号,更是一场在“和平”掩护下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严重伤害。

关键词:狩野直喜 “东方文化事业” 汉籍 陈毅 陶湘

·信札整理与研究·

桂馥、武亿、何元锡致黄易九札考释  薛龙春

内容摘要:黄易是十八世纪后期金石学的关键人物之一,所藏汉魏拓本为一时之选。他长期在济宁的运河厅任职,结纳南来北往的地方官员、金石学者有极大便利。本文就新见桂馥、武亿、何元锡三人致黄易书札九通,略作考释,其中所涉及的金石信息的互通、天柱山铭与嵩山三阙椎拓事务的安排、访碑图的制作、《山左金石志》的编纂等,皆有禆于乾嘉金石学的研究。

关键词:桂馥 武亿 何元锡 黄易 乾嘉金石学

国图藏《清芬外集》所收乾嘉学人致刘台拱书信考论  黄湛

内容摘要: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刘宝楠辑抄本《清芬外集》中,有乾嘉时期重要学者如姚鼐、任大椿、李惇、翁方纲、卢文弨等人致刘台拱函,未收入诸家文集,亦不见于刘氏遗书。其内容除告知近况和寒暄之辞外,还涉及古籍校勘和经典研究的具体问题。文章对诸函写作时间及内容进行考证,并考察了刘氏与诸人交往论学之始末。在此基础上,结合清中期考证学思潮及汉宋之争的学术背景,可分析相关学人的治学理念。

关键词:刘台拱 姚鼐 任大椿 李惇 翁方纲 卢文弨

胡林翼致毛鸿宾信札八通考释  项旋

内容摘要:苏州博物馆藏有胡林翼致“寄云”、“骥云”的未刊信札八通,均未收入目前所见《胡林翼集》《胡文忠公遗集》及相关论著。经考证,“寄云”、“骥云”为毛鸿宾之字,这批信札作于咸丰八年至咸丰十年之间,内容涉及胡林翼督师援皖及杭州被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等重要史实,也涉及胡林翼在湖北修壕建圩、防堵捻军等情况,具有重要的学术与史料价值。

关键词:胡林翼 毛鸿宾 信札 太平天国

吴梅致王立承论曲书札五通笺释  冯先思

内容摘要:吴梅、王立承皆为戏曲文献收藏大家,其藏品既多且精。国家图书馆藏吴梅致王立承书札五通,于两家所藏戏曲珍本讨论尤多。彼时吴梅刚刚返回南方,在东南大学任教。二人书札南北往还,涉及戏曲文献的评价、收藏之处颇多,可见当时戏曲文献收集之情形,对民国戏曲史研究有重要价值。本文于其关涉戏曲版本之处,略为疏释,于其间戏曲版本相关讨论,或纠其误,或补其缺,并梳理其收藏源流。

关键词:吴梅 王立承 书信 戏曲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