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9年第3期目录与内容摘要

目录

·建馆110周年纪念之事业篇·

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的后期(1945—1951)事业与终结——以国家图书馆档案为中心 刘鹏(3)

敦煌遗书对“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启示 林世田 赵洪雅(29)

·域外汉籍·

专栏导言 陈捷(40)

日藏马融《上林颂》残篇校勘及考证 蒋晓光(43)

韩国藏《十王经》异本初探 伍小劼(55)

日藏释守仁《梦观集》抄本考论 钟彦飞(69)

日本九州大学藏《考订按鉴通俗演义三国志传》考 程国赋 郑子成(79)

新见日藏文徴明楷书《惠德祠记》初探 陈广恩(92)

日藏孤本黄周星《圃庵诗集》考述 张静 唐元(109)

·日记整理研究·

赵烈文《落花春雨巢日记》的文史价值 樊昕(123)

谭献代周星诒购藏陈氏带经堂书籍考——兼及周、谭二人的交游与交恶 吴钦根(136)

一家之学与一地之风——《潘钟瑞日记》所见光绪年间吴中金石活动考论 尧育飞(147)

《王伯祥日记》的学术史料价值 马国栋 张廷银(164)

·文献学青年谈·

读者的观感 王天然(172)

作者的期待 李猛(174)

目录学再出发 马楠(175)

宗教文献研究方法谈 陈志远(176)

艺术史文献的“同”和“异” 谷卿(179)

成为更多语种文献学的平台 李灿(183)

学术引领者的担当 王博(185)

从传统文献研究到现代文献学的转型 史睿(186)

内容摘要

·建馆110周年纪念之事业篇·

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的后期(1945—1951)事业与终结——以国家图书馆档案为中心   刘鹏

内容摘要: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和国立北平图书馆在全面抗战爆发的特殊背景下,共同成立的以征集、保存、整理中日战事史料为主要工作的学术组织。抗战胜利后,这一组织先后成为北平图书馆及北京图书馆的内设机构,继续存在。但因为时局变化、经费不足和人员短缺,尤其是抗战主题热度的消退,这一机构在经历了1945年至1947年的复员与北返、1947年至1949年的恢复与停顿,1949年至1951年的维持与隐退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于1951年11月正式结束。数十份国家图书馆档案记录了这一历史。

关键词: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  后期工作  国家图书馆档案

敦煌遗书对“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启示   林世田、赵洪雅

内容摘要:敦煌遗书被誉为“中国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自其发现至今,我国古籍保护工作者围绕敦煌遗书的原生性和再生性保护做了大量工作,并由此助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诞生。这是我国历史上首个由政府主持开展的古籍保护领域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从敦煌遗书修复实践中提炼总结出的修复原则已成为目前我国最通行的古籍修复原则。海外敦煌遗书的数字化回归及国际敦煌项目(IDP)的建设也为未来海内外存藏的中国古籍数字化工作指明新的方向。敦煌文献中记载的十世纪中期三界寺道真和尚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修经事业,也予以后世古籍保护者激励和启示。

关键词:敦煌遗书  古籍保护  修复  数字化  海外回归

·域外汉籍·

日藏马融《上林颂》残篇校勘及考证   蒋晓光

内容摘要: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有一卷次、篇题、作者不明的残篇,本文研究认为是马融《上林颂》的遗存。文章首先对该篇文本中存在的讹脱衍倒现象进行校勘,改正讹误十馀处。该篇书写校猎,先至其文已佚的“某处”,再至广成苑,根据东汉制度,先至之处应为上林苑,结合汉赋命名惯例推测,残篇原秩以“上林”命篇实属合理;考察东汉中期以后,以“上林”命篇的赋、颂作品,目前所知,仅有马融《上林颂》;而挚虞、刘勰俱以为该篇近于赋体,残篇则以主客问答形式结构全篇,确从赋体脱胎而出,并与《广成颂》的主旨相同。以上均指向残篇为马融的《上林颂》。根据《典论》佚文和《后汉书》的记载,《上林颂》作于桓帝永兴二年,既谏桓帝不可耽于游乐,又劝桓帝应借校猎加强武备。

关键词:《文馆词林》  马融  《上林颂》  永兴二年

韩国藏《十王经》异本初探   伍小劼

内容摘要:以证心寺刊本和松广寺刊本为代表的韩国藏《十王经》有自身特色,经中所带的图像与之前学界研究的《十王经》图像有明显差别,构成一种异本。两种刊本中的图像为十王及其从官眷属图像,他们是在做预修十王仪式时所请的对象,各自有独特的功能。图像名目来源与一部《冥道传》密切相关。

关键词:韩国  证心寺  松广寺  《十王经》  《冥道传》

日藏释守仁《梦观集》抄本考论   钟彦飞

内容摘要:元末明初释守仁《梦观集》全帙,国内亡佚已久,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存有一部六卷抄本,为转抄明建文三年刊本。结合相关文献并核查文本内容,可了解其成书及流传过程。《梦观集》所存诗歌数量巨大,具有重要的文献补遗和正讹价值,同时也为全面考察以释守仁为代表的元末明初僧诗创作提供了丰富材料。

关键词:释守仁  《梦观集》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  抄本

日本九州大学藏《考订按鉴通俗演义三国志传》考    程国赋、郑子成

内容摘要:日本九州大学中央图书馆藏《考订按鉴通俗演义三国志传》,残存六卷七十二则,有“上图下文”式插图五十五幅。该本版式前后不一,文字有缩略,且讹误不少。该本第一卷卷首残存的关于刊刻者的文字“三建书”应为“三建书林”之缺,由此推断应是乔山堂刘龙田刊刻。通过与其他版本“串句脱文”的情况比较后可知,该本属于《三国演义》二十卷简本系统中“志传小系统”这一分支。该刊本的插图方式效仿周曰校本《三国演义》,而艺术风格则接近于建阳刊本风格,但较其他建本而言更忠实于文本,精于细节刻画,然而亦有部分插图水准拙劣,有拼凑的嫌疑。该本的发现和刻书坊的确认,为“一坊两刻”的现象提供了又一案例。

关键词:日本九州大学  《三国志演义》  串句脱文  插图  刘龙田

新见日藏文徴明楷书《惠德祠记》初探    陈广恩

内容摘要: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央图书馆藏有江户时代日本书法家翻刻的文徵明楷书《惠德祠记》碑帖。碑帖由入江忠囿的序文、《惠德祠记》正文、关思恭和滕春章的跋文组成。该碑帖翻刻于元文四年(1739)。《惠德祠记》碑文乃明代岭南大儒黄佐所撰,记载的是明代南京兵部右侍郎陈琳的生平事迹。惠德祠即陈琳卒后其门生故吏为他建立的祠堂。目前所见传世的文徵明楷书作品中,未见有《惠德祠记》,而学界亦缺乏对黄佐的这篇记文以及陈琳本人的研究。经过对碑帖的分析,并以碑帖的名称、落款以及碑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文字,与现存文征明楷书作品中相同的文字进行比对,可以发现这份碑帖并非文徵明的真迹,而应是日本江户时代书法家的伪作。

关键词:《惠德祠记》   碑帖   文徵明   伪作

日藏孤本黄周星《圃庵诗集》考述   张静、唐元

内容摘要:黄周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遗民诗人。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圃庵诗集》一书,乃是黄周星作品流传史上的重要版本。此书是黄周星晚年所编。其中有大量墨丁,卷次尚未编定,很可能只是试印本,是作者本人准备编辑的全集的一部分,并没有大规模地刊刻流布,如今只此孤本收藏在日本。《圃庵诗集》对研究黄周星的生平与诗歌,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关键词:黄周星  《圃庵诗集》  日本静嘉堂  试印本

·日记整理研究·

赵烈文《落花春雨巢日记》的文史价值   樊昕

内容摘要:赵烈文是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时期最为倚重的机要幕僚之一,其《能静居日记》为著名的晚清日记。本文考察他的另一部尚未被披露的《落花春雨巢日记》,该日记现藏于南京图书馆,共有赵氏稿本、能静居钞本、南京图书馆钞本三个版本,而其中以能静居钞本最为完整。该日记记录咸丰二年(1852)至咸丰六年(1856)间,二十一岁至二十五岁的赵烈文的乡居生活,如最后一次赴江宁应试、太平天国兴起及与湘军在长沙、武昌、南昌等地的攻战,以及受曾国藩聘,第一次赴南康大营的始末与细节、在家乡参与绿梅庵词会的文学活动等等, 内容与《能静居日记》适相衔接,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赵烈文  《落花春雨巢日记》  文史价值

谭献代周星诒购藏陈氏带经堂书籍考——兼及周、谭二人的交游与交恶   吴钦根

内容摘要:谭献代周星诒购藏陈氏带经堂书籍一事,是关系到带经堂、书钞阁两家书籍递藏的重要问题,也是导致周、谭二人由交好走向交恶的关键所在。但由于史料不足征,对于个中问题,长期以来均未能给出很好的答复。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南京图书馆所藏稿本《复堂日记》中的相关信息,并参以周星诒等人的批语、题跋,大致可得出三点结论。一是谭献与带经堂陈氏后人陈树杓相识始于同治三年八月,此后直至光绪八年二月,二人均有相当的书籍、书信往来;二是自同治三年十月至十二月,谭献为周星诒共购得带经堂藏书117种,其中就包括明钞本《北堂书钞》;三是周星诒所言谭献居间购书时从中渔利、干没善本,如旧钞本《隶释》、陈奂校本《淮南子》等,当非事实。

关键词:谭献  周星诒  带经堂  书钞阁  《复堂日记》

一家之学与一地之风——《潘钟瑞日记》所见光绪年间吴中金石活动考论    尧育飞

内容摘要:《潘钟瑞日记》记载光绪十三、四年(1887—1888)年间由潘祖荫引领的一次拓碑活动。潘祖荫在京城发动族兄潘钟瑞,促成虎阜石刻的首次系统棰拓,并催生三卷本《虎阜石刻仅存录》的成书。潘钟瑞短短两个多月即高效完成拓碑任务,揭开了光绪年间苏州地区碑拓世界的一角。纵观潘钟瑞的金石生活可知,苏州大阜潘氏家族内部存在小范围的金石圈;家族之外,潘钟瑞与吴昌硕、吴大澂、江标、郑文焯等人有活跃的金石交往。此外,苏州金石氛围浓厚,形成发达的碑拓产业。养竹居、墨古斋等碑拓商店,徐翰卿、钱新之等碑估与拓工的活跃,为整个苏州地区碑拓世界的运行提供有效保障。通过家族、乡谊、发达的碑拓商业网络及碑拓交流圈,光绪年间苏州地区的碑拓世界得以正常运作并顺畅发展,潘氏家族的一家之学也得以引导一地之风。

关键词:《潘钟瑞日记》  光绪年间  吴中  金石学  潘祖荫

《王伯祥日记》的学术史料价值   马国栋、张廷银

内容摘要:王伯祥是著名的编辑家和学者,他的日记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史料价值。其中关于古籍整理的操作记录与经验总结、对一些重大文化事件和重要文人的评论、对一些重要学术著作之评价,保存了十分重要的学术史料,体现了有益的学术见解,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王伯祥日记》  古籍整理  《史记选》  文化事件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