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8年第6期目录与内容摘要

目录

·名人手札·

徐中舒先生遗札十三通笺释 陈力(3)

唐兰早期甲金学研究表微——以唐兰致刘体智书札二通为中心 张涛(16)

·域外汉籍与中外交流·

《夷坚志》前四志误收他志小说考辨——以日本静嘉堂所藏宋刻元修本补刻叶为线索 潘超(25)

越南冯克宽《使华诗集》三考 冯小禄 张欢(34)

《朝鲜馆译语》考论 李忠辉(47)

日本内阁文库及南图藏少室山房本《诗薮》考论 侯荣川(60)

新发现的两种森槐堂本琉球官话课本考述 范常喜(69)

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珍藏宝卷考述 刘彦彦(77)

十九世纪初朝鲜漂流人崔斗灿与江南文人的交游 杨雨蕾(88)

英藏近代中文舆图注记标签疑误情况研究 贾富强 吴宏岐(100)

·日记整理研究·

大夏大学1932年财政危机史实发微——以《王伯群日记》为中心 丁小明(126)

胡适《藏晖室札记》誊清稿本述略 韩进(137)

·文史新探·

类书乐部乐府学文献价值说略 吴相洲(151)

新发现唐代刻石名家邵建和墓志整理研究 李浩(161)

钦定《词谱》注释唐宋词宫调辨析 田玉琪 田园(170)

苏州刻工穆大展之生平与交游考述——以《摄山玩松图》为中心 郑幸(178)

内容摘要

·名人手札·

徐中舒先生遗札十三通笺释   陈力

内容摘要:本文系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徐中舒先生1933年至1945年间致古文字学家、青铜器研究专家容庚先生十三通信札的笺释。信札中除徐中舒与容庚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外,还特别提到了三十年代中期著名的民间学术团体“考古学社”的活动,以及徐中舒先生代表史语所请容庚先生帮助购买二件商代印玺和刘体智善斋青铜器等事,对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术史研究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关键词:青铜器  商代玺印  考古学社

唐兰早期甲金学研究表微——以唐兰致刘体智书札二通为中心  张涛

内容摘要:1934年,在北京大学等学校任职的青年学者唐兰致函给大收藏家刘体智,就刘氏所藏夨令尊、曾姬无恤壶等新发现的青铜重器有所讨论。唐兰并称已与安徽图书馆商定去整理寿县出土青铜器,此事在唐复年、唐益年所编《唐兰年表》中无载。另外,唐兰还提到整理的北京大学藏甲骨即将出版。由此线索,可以考知出现于“中国书店2012年秋季书刊资料拍卖会”上的唐兰手稿至少应该包含唐兰未刊稿《北京大学研究所藏甲骨刻辞》的部分内容。唐兰致刘体智书札对了解唐兰早期甲骨、金文研究具有较高价值,目前尚有两通保存在刘氏后人手中,鲜为学界注意,可补《唐兰全集》之不足。

关键词:唐兰  刘体智  甲骨  金文  书札

·域外汉籍与中外交流·

《夷坚志》前四志误收他志小说考辨——以日本静嘉堂所藏宋刻元修本补刻叶为线索   潘超

内容摘要:藏庋于日本静嘉堂文库的宋刻元修本《夷坚志》,是现在通行本《夷坚志》前四志八十卷的祖本,清人严元照曾指出其中数篇小说为元人沈天佑补刻时所误收。张元济校勘《夷坚志》之际,将此前四志与后十志比勘,其中确存在多篇小说与后十志重复。然而《夷坚志》尚有十八志散佚,故一直以来,对前四志中误收的他志小说的具体数量以及具体篇目无法确认,该问题也一直延续到现在的通行本。通过调查宋刻元修本《夷坚志》的补叶,可以判定共四十三叶补叶中有四十八篇小说原为他志小说,为元人沈天佑修版时所误收。通过此次考察,有助于重新认识《夷坚志》的文本来源,并提高其作为史料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夷坚志》  宋刻元修本  静嘉堂

越南冯克宽《使华诗集》三考   冯小禄、张欢

内容摘要:收录在《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中的冯克宽《使华诗集》二种,是研究中越古典文学交流的重要文献。其间有几个重要人事问题值得认真考索:一、冯克宽本非越南科考状元,然诗集阮朝抄本署名却冠“状元”二字,乃是越南汉文笔记小说中状元崇拜和抗衡北方中国王朝的民族心态日益增强的结果。二、为冯克宽诗集作序的是杜汪,字钝夫,而非汪钝夫,他是越南莫、黎纷争时期与明朝打交道的重要人物。三、附抄的明朝李先生《百咏诗》,是陈献章弟子李孔修所作,现仍存于《广东文献三集》,清阮榕龄的三条怀疑实为无据。该组诗大约在清康熙至嘉庆年间传入越南,乃非经典中国文学文本传播域外的重要现象。

关键词:冯克宽  状元  杜汪  李孔修

《朝鲜馆译语》考论   李忠辉

内容摘要:《朝鲜馆译语》为《华夷译语》的一种,成书于十六世纪中叶,系明代鸿胪寺所辑,曾用于明末鸿胪寺朝鲜通事之培养。清代虽也设“朝鲜译学”、“韩语学堂”培养朝鲜通事,但并未使用《朝鲜馆译语》。“朝鲜译学”所用教材为高级朝鲜通事自行编撰的汉、满、朝三种语言互译教程,“韩语学堂”所用教材为朝文版《通文馆志》。

关键词:《朝鲜馆译语》 朝鲜通事  鸿胪寺  中朝翻译

日本内阁文库及南图藏少室山房本《诗薮》考论   侯荣川

内容摘要:日本内阁文库及南京图书馆所藏少室山房本《诗薮》为胡应麟自刻,二本的刊刻时间有先后之别,内容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经比勘可知,其文本差异多出于作者自己的修订,后出的南图本更能反映胡氏成熟的诗学观。此二本的发现与研究,有助于对《诗薮》版本系统作出全面而准确的判断,对诗学研究及文献整理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内阁文库  南图  《诗薮》  胡应麟

新发现的两种森槐堂本琉球官话课本考述   范常喜

内容摘要:2016年5月,我们在天理大学图书馆查阅该馆所藏琉球官话课本时,发现了两种以往未见著录的琉球官话课本,即森槐堂本《学官话》和《白姓官话》。通过考察可知,这两册抄本应是1815年前后琉球久米村人王述勃所用,封面所题“森槐堂”应即王述勃家族的堂号。两个抄本中保留的大量使用者汉字注音为官话语音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语料。此外,森槐堂本《白姓官话》自名“白姓官话集”,印证了20世纪初武藤长平著作中相关记载的可靠性。

关键词:琉球官话课本  森槐堂  天理大学图书馆  琉球

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珍藏宝卷考述   刘彦彦

内容摘要:宝卷与民间宗教和民间俗文学的关系密不可分,近年文史界学者对宝卷的整理和研究越来越重视。车锡伦编著的《中国宝卷总目》共收中国国内及海外公私藏书机构96家,收藏宝卷1579种,版本5000馀种,但是零落于欧美各国的宝卷仍有遗漏。笔者在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发现一批宝卷,其中不乏珍品。这批宝卷的发现不仅可以窥见其在海外以及东南亚一带的流布、保存和刊行,而且对于民间宗教、民间女性宗教信仰等方面研究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

关键词:博德利图书馆  宝卷  考述

十九世纪初朝鲜漂流人崔斗灿与江南文人的交游   杨雨蕾

内容摘要:《乘槎录》是朝鲜文人崔斗灿1817年漂流到浙江后的中国记录,为现今所发现朝鲜漂海录中年代最迟的一部,其中有大量篇幅记述作者在被送往北京、再经由陆路返回朝鲜半岛过程中,与各地文士诗文唱和、书画相赠、共作笔谈的情景。《乘槎录》现存有刻本和抄本多部,抄本当出现在刻本之前,为作者原作。依据抄本内容可以看到,崔斗灿漂流到浙江,沿途在定海和杭州与清朝文人交往最为频繁。凭借着对江南景物的熟悉和优秀的汉诗文水平,崔斗灿为当地文士所接纳,一时成为文人雅会的中心人物,这不仅基于共同的汉文化背景,而且还有赖于当地从官员到普通文人对朝鲜礼仪之邦的认同和对朝鲜文人的友善。虽然两地交通不易,但是汉字、汉诗和江南的风物成为两地文人相互信任和理解的媒介,双方的文字情缘诚挚而富有情怀。

关键词:《乘槎录》  崔斗灿  漂海录  中韩关系史

英藏近代中文舆图注记标签疑误情况研究   贾富强、吴宏岐

内容摘要:地图注记作为一种可视化的符号语言,其完整与丰富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地图内容信息的完整性。英国国家档案馆庋藏的近代中文舆图,除原有文字和符号注记之外,还附加有大量注记标签。通过梳理《叶名琛档案:清代两广总督衙门残牍》和《英国国家档案馆庋藏近代中文舆图》两种已刊舆图资料,可知在这批舆图中,有37种、53幅舆图附有注记标签,约占舆图种类和图幅总数的51%和42%。通过对两种资料注记标签保存情况的比较,笔者发现注记标签主要存在残损、折压、误贴、脱落等四种疑误类型;两种资料所录舆图注记标签均存在疑误情况,并且《英图》的疑误情况更为严重。正因如此,虽然《英图》的视觉效果优于《叶档》,但《叶档》的文献价值却要高于《英图》。注记标签疑误,除对标签本身信息的完整性产生影响外,还会对原图的其它信息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关键词:英藏舆图  注记标签  疑误情况

·日记整理研究·

大夏大学1932年财政危机史实发微——以《王伯群日记》为中心   丁小明

内容摘要:记载时间跨越三十年、有着百万字内容的稿本《王伯群日记》是近期出现的民国史研究的大宗资料,其中有王伯群作为民国政要参予国家决策的诸多珍贵记载,包括他参加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社会活动的详细情况。当然,更包含他作为大夏大学校长殚精竭虑为大夏大学谋发展的种种事实。文章梳理了稿本《王伯群日记》中有关大夏大学1932年财政危机的记载,还原了王伯群、欧元怀、何应钦等人在大夏大学内外交扰的困境下,不避险阻迍邅,同舟共济、戮力自救的历史细节,特别是在长期财政困境的逼迫之下,王伯群及大夏师生不畏艰辛,锐意进取,从而创造出民国教育史上“以极少钱收极大效果”的“大夏传奇”。

关键词:《王伯群日记》  大夏大学  财政危机

胡适《藏晖室札记》誊清稿本述略   韩进

内容摘要:胡适的留美日记从手稿本到通行印本之间,存在着一部主要经亚东图书馆编辑章希吕之手并由胡适审定的誊清稿本。誊清稿本中清晰地显示了哪些条目标题由胡适亲笔拟定,哪些正文经胡适删订修改。通过对这部誊清稿修订过程的追索和笔迹辨认,可以明确知晓日记付印之前的“加工者”为谁。这也是钩稽胡适不同时期学术思想变化与相关避讳事实的基础。

关键词:胡适  《藏晖室札记》  誊清稿本

·文史新探·

类书乐部乐府学文献价值说略   吴相洲

内容摘要:文章阐述了类书乐部的乐府学文献价值:乐部收录大量乐府,保留很多相关信息,是整理和补编《乐府诗集》的重要资料;乐部有关某类乐府之“叙事”成为《乐府诗集》叙论写作模板和资料来源;乐部中关于乐府本事、名物等解释性文字是《乐府诗集》解题的资料来源;很多亡佚乐志、乐录因类书乐部征引得以部分保存,是乐府学研究珍贵资料。

关键词:类书乐部  乐府学  文献价值  《乐府诗集》

新发现唐代刻石名家邵建和墓志整理研究   李浩

内容摘要:新见出土文献《大唐故中书省镌□□题玉间都勾当刻玉册官游击将军右威卫左郎将上柱国高平郡邵府君墓志铭并序》对于我们了解唐代石刻名家邵建和及其家族有重要意义,还可以细化并深化对唐代刻工及石刻艺术家群体的了解。新出史料与传世文献互相映证,对于金石学及刻石艺术以下几方面的认知有重要推进:对墓主邵建和的卒年、年龄、卒葬地有了准确的记录;对邵建和家族和醴泉邵氏世系的简要勾勒以及唐代刻石艺术名家系谱的简要罗列。中唐以后,世家士族日渐式微,但在刻石技艺行业中却出现明显的集团化和家族化倾向。

关键词:金石学  刻石艺术  出土新文献  邵建和  家族化

钦定《词谱》注释唐宋词宫调辨析    田玉琪、田园

内容摘要:钦定《词谱》作为奉敕编纂的大型词谱著作,对唐宋词调所属宫调进行注释的做法本身颇值得称道,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其涉猎文献较多,而在金元明三代文献中多用散曲、戏曲曲牌之宫调为唐宋词调作附注,其中有的曲牌从语文形式角度来看确实与词调相近或相同,为我们考察词曲的音乐流变提供了线索和参照。然而编撰者并没有将词调与同名曲牌的语文形式详加考察,常常根据名称相同就将它们罗列在一起,有的并无意义,并且在罗列时还出现变改现象。而对唐宋词调宫调的注释分析,有部分合理的因素,但是由于主要编撰者未能清晰地辨别宋代大晟乐雅俗乐调名称合流的情况,也没有考察唐宋词人所用词乐宫调律名与俗名的源流变化,以致在注释及分析唐宋词宫调中屡屡出现失误。如将柳永的《鹤冲天》(黄金榜上)一词注为“正宫”,并不是编撰者的偶然失误,而是对唐宋词乐宫调错误认识的自圆其说。

关键词:《词谱》  宫调  词调  曲牌

苏州刻工穆大展之生平与交游考述——以《摄山玩松图》为中心    郑幸

内容摘要:穆大展是清中叶苏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刻工之一,却因地位卑微而极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事实上,穆氏不仅刻字技艺精湛,而且还利用刻书之便广交乾嘉名流,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献与实物材料。其中最称典型的,是由名画家陆灿为其所作之肖像画《摄山玩松图》,上有沈德潜、袁枚、王昶、钱大昕、王鸣盛等八十馀位乾嘉名流的亲笔题跋,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文献价值。本文从此图入手,捃摭其他相关文献,详尽考订了穆大展的生平与交游。通过这一典型个案,也可以审视刻工群体与上流文人阶层之间的微妙互动。

关键词:穆大展  刻工  《摄山玩松图》  沈德潜  袁枚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