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文献研究·
专栏引言 荣新江(3)
新疆出土写本《诗经》残片补考 徐媛媛(4)
西域出土写本《春秋左氏传》残卷辑录与探讨 朱月仁(15)
旅顺博物馆藏《春秋后语》(拟)研究 刘子凡(30)
旅顺博物馆藏吐鲁番本《唐天下诸郡姓氏谱》考释 沈琛(38)
旅顺博物馆所藏“佛说救护身命经”考 孟彦弘(46)
·版本研究·
元十行本《附释音礼记注疏》的缺陷 王锷(59)
《贞观政要》元、明刻本比较 谢保成(74)
宋刊本《翻译名义集》刊刻时间考 富世平(83)
洪武六年本《坛经》的学术价值——兼述“契嵩本”《坛经》的版本谱系 白光(88)
《积翠轩诗集》版本、内容及作者考论 陈圣争(100)
日藏朝鲜刊五卷本《欧苏手简》考 汪超(114)
正德刻本公案小说《包待制》残叶考 李开升(131)
·文史新探·
《史记·秦本纪》“其十月”考辨 王先勇(141)
曹植《白马篇》本事新说 王京州(148)
李善所引《三都赋》旧注底本问题蠡测 崔洁(154)
黄裳与陈师锡生卒年新考 许起山(160)
《锦官百咏》作者考 毛慧(166)
有关刘伯温的诗词考述二则 吴留营(171)
“大仓文库”《南词》考论 刘宏辉(181)
内容摘要
·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文献研究·
新疆出土写本《诗经》残片补考 徐媛媛
内容摘要:本文对旅顺博物馆和德国国家图书馆藏中古《诗经》写本进行比定和初步分析。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唐写本《诗经》残片共5件,其中1件白文本,4件笺本,都是毛诗郑笺本系统,与大谷文书中的《诗经》关系密切,可直接缀合或属同一写本。德国国家图书馆藏2件《诗经》,一为六朝写本,一为唐写本,均系白文本。这7件中古《诗经》写本几乎都出自吐峪沟,很可能是寺学教育的产物,再次有力证明儒家经典在吐鲁番地区得到过广泛传授。
关键词:旅顺博物馆 德国国家图书馆 《诗经》 新疆出土写本
西域出土写本《春秋左氏传》残卷辑录与探讨 朱月仁
内容摘要:与敦煌出土的同类文书相比,吐鲁番等西域地区出土的典籍类文书在数量和保存完整程度上都不占优势,但就学术价值而言,其重要性却毫不逊色。本文对新疆出土汉文文书中先后发现的10件《春秋左氏传》残片进行整理,揭示其不同的文本系统和丰富的写本状态,指出此类残片的一再现世,反映出魏晋隋唐之际《春秋左氏传》服虔注和杜预注的此消彼长,显示了中古时期经学史的丰富细节。
关键词:旅顺博物馆 西域汉文文书 《春秋左氏传》 服虔 杜预
旅顺博物馆藏《春秋后语》(拟)研究 刘子凡
内容摘要:旅顺博物馆藏LM20-1523-12-120号文书可推拟为《春秋后语》,与德藏Ch.734《春秋后语》卢藏用注本在写本形态上十分相似。其中记载的“白起”、“帝号还”、“置南郡”等,皆为秦昭王事,极有可能是改编自《史记·穰侯列传》。其在《春秋后语》中的位置当是《秦语》第三。根据敦煌吐鲁番出土的大量《春秋后语》写本,可以看到该书流行于唐代的大致情况。
关键词:旅顺博物馆 吐鲁番出土文书 《春秋后语》 《史记》 白起 穰侯
旅顺博物馆藏吐鲁番本《唐天下诸郡姓氏谱》考释 沈琛
内容摘要:通过对旅顺博物馆所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LM20-1523-11-103号的重新录文和文本对勘,发现其与国家图书馆藏BD08679号敦煌本《唐贞观八年(634)高士廉等条举氏族奏抄》部分条目雷同,今将其定名为《唐天下诸郡姓氏谱》。该类典籍在吐鲁番文书中尚属首次发现,并且可以补充敦煌本所载郡姓之缺。敦煌、吐鲁番的这两件姓氏谱属于同一系统,较之其他两个系统的姓氏谱时间要早,在当地流传也更为广泛。
关键词:旅顺博物馆 吐鲁番文书 姓氏谱 氏族志
旅顺博物馆所藏“佛说救护身命经”考 孟彦弘
内容摘要:“佛说救护身命经”,有多种异称或简称。敦煌发现的写本,以往被学界视作同一种经的两个系统;《大正藏》分别以No.2865(以P.2340为底本)和No.2866(以书道博物馆藏173号为底本)为编号,收入第85卷。在旅顺博物馆所藏新疆出土文献中,又发现至少17件残片,其中属前一系统的有11片,后一系统的有6片;另有一件写卷的外题。说明这部疑伪经在吐鲁番地区也很流行。同时,通过对两个系统的写本的比对,以及对相关经录著录的考察,我们认为这应该是两部经,甲本(No.2865)系统是大乘疑伪经,乙本(No.2866)系统是小乘真经。
关键词:旅顺博物馆 吐鲁番文书 《救护身命经》 经录 疑伪经
·版本研究·
元十行本《附释音礼记注疏》的缺陷 王锷
内容摘要:元十行本《附释音礼记注疏》六十三卷,是目前所知今存最早的《礼记》经、注、释文和疏文合刻本。将元十行本《附释音礼记注疏》,与抚州本、余仁仲本、纂图本《礼记注》,八行本《礼记正义》,李元阳本、监本、毛本、阮刻本《礼记注疏》等进行对校,发现元十行本在明代正德、嘉靖时期,多次修补板片,又有缺页、倒装、墨钉、文字错误等缺点,从学术角度而言,元十行本《附释音礼记注疏》六十三卷质量是最差的,应该引起学术界注意。
关键词:《礼记注疏》 元十行本 《十三经注疏》
《贞观政要》元、明刻本比较 谢保成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比较现存《贞观政要》最具代表性的三种刻本,即日藏元刻本、宋濂作序本、戈直集论本。据戈直集论本22处注文提到的“旧本”,知日藏元刻本、宋濂作序本分别据戈直集论本之前的“旧本”刻印,但与戈直所据“旧本”并不完全相同。戈直集论本有元代刻本、明代刻本之别,我们统称戈直集论本为“戈本”,称其至顺四年刻印、无成化元年御制序者为“戈甲本”,成化元年刻印、有成化元年御制序者为“戈乙本”。宋濂作序本有吴兢《上贞观政要表》,是保存《贞观政要》“中秘本”面貌的刻本,而且是这一版本系统的初刻本。
关键词:《贞观政要》 日藏元刻本 宋濂作序本 戈直集论本
宋刊本《翻译名义集》刊刻时间考 富世平
内容摘要:《翻译名义集》是宋代法云编撰的一部重要的佛教辞书,《四部丛刊初编》据“南海潘氏藏宋刊本景印”。此宋刊本,根据部分卷后的题记提供的信息和卷首周敦义《翻译名义序》撰写的时间,可考知其具体的刊刻时间是绍兴二十七年(1157)。其时编撰者法云尚在,故此宋刊本可视为经编撰者认可的《翻译名义集》定本,也是最早的《翻译名义集》刻本。诸大藏经中所收,或增加了部分内容,或调整了篇章次第,皆为此本之流变。
关键词:《翻译名义集》 宋刊本 刊刻时间 绍兴二十七年
洪武六年本《坛经》的学术价值——兼述“契嵩本”《坛经》的版本谱系 白光
内容摘要:洪武六年所刻的《坛经》无论在结构、内容还是校勘记录上都别具一格。它既有别于“德异本”,也不属于“宗宝本”,也不同于基于二者形成的“德清本”,当是宋元之际的“契嵩本”之流传本,并且更接近于“契嵩本”。该《坛经》特有的“校勘记录”,对于校勘者的校勘原则有明确的说明,对于揭示“曹溪古本”的存在及其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的“眉注”有助于理解《坛经》一些重要内容的意涵,对于认识《坛经》演化的轨迹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关键词:《坛经》 洪武六年本 契嵩本 版本谱系
《积翠轩诗集》版本、内容及作者考论 陈圣争
内容摘要:《积翠轩诗集》为康、雍年间武将高述明遗稿,乾隆三年由其子高晋整理成册,未分卷,应初刻于乾隆四年。乾隆三十二年,袁枚曾为之作注,分为上下两卷,后将之重刻。据各类书目记载,目前国内各大图书馆所藏皆为两卷本(或两册),且作“乾隆三年刻本”,这实际上是将袁枚注本误作初刻本。诗集中有不少边塞纪事诗,在一定程度上可与康熙末期的西藏史事对照而观,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此外,作者高述明为乾隆重臣高斌之兄、高晋之父,生平事迹却多晦而不彰,据其诗集及相关材料亦可考证其生平,以期补史之阙。
关键词:《积翠轩诗集》 高述明 版本 诗史互证 生平事迹
日藏朝鲜刊五卷本《欧苏手简》考 汪超
内容摘要:日本国会图书馆藏五卷本《欧苏手简》,为景泰元年(1450)朝鲜刊本,是该书较早的刊本。该本曾经德川家康收藏,前四卷与黄裳藏明初刊本、朝鲜甫州洪武本、和刻正保本同源;其卷五杂录唐宋文人尺牍、小品43篇,其中有15篇未见于孔凡礼《苏轼文集》以及《全宋文》所收苏文。诸文中并有苏轼佚诗一首。这些文章来源虽无从判定,但所见题为苏轼佚文的作品,其内容和语言均与苏轼行迹和语用习惯较为吻合;该卷收录的文章多有所本,且与通行本有不少差别,其为苏轼佚文的可能性极高。该本既存有佚文,又较和刻本更接近欧苏尺牍原貌,且所存异文可资校勘,更提供了明代中前期朝鲜半岛中下层文人的文化观念、经典作家接受、汉文学习等情况的实例。因此,该书不但具有相当的文献价值,也有助于促进对东亚汉籍环流过程中刊本时代的文献流衍,及其背后的文学与文化信息的重新思考。
关键词:《欧苏手简》 朝鲜刊本 日本国会图书馆 苏轼 作品辑佚
正德刻本公案小说《包待制》残叶考 李开升
内容摘要:公案小说《包待制》发现于正德十六年慎独斋重修本《文献通考》封面衬纸中,当为正德末年建阳书坊刻本。它较《百家公案》早70馀年,或为后者祖本,是现在所知明代最早的公案小说。《包待制》是具有长篇性质的绣像小说,开篇和正文中都没有诗词,也不用“话说”。它在分节方面保留了比较古老的形式。《包待制》在明代包公文学发展中处在成化本包公说唱词话和《百家公案》之间。
关键词:《包待制》 公案小说 正德刻本 《百家公案》
·文史新探·
《史记·秦本纪》“其十月”考辨 王先勇
内容摘要:《史记·秦本纪》“(秦昭王四十八年)其十月,五大夫陵攻赵邯郸”,《白起王翦列传》作“其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通过对相关资料的考察可确定,《秦本纪》“其十月”乃是“其九月”之误。《秦本纪》还有“(秦昭王四十九年)其十月,将军张唐攻魏”,以《史记》“其某月”用例考察,“十”亦当为“九”字之误。
关键词:《史记·秦本纪》 “其十月” 异文
曹植《白马篇》本事新说 王京州
内容摘要:从曹植《白马篇》的曲题和首句中的“白马”入手,可证其本事为公孙瓒及其统帅的“白马义从”,《白马篇》的描写与王粲《英雄记》及《后汉书•公孙瓒传》的相关记载具有高度契合性,其中王粲《英雄记》很可能即是曹植《白马篇》取用公孙瓒本事的史源。公孙瓒与曹操之间没有利害冲突,前者的很多经验为后者吸取,所以曹魏集团对公孙瓒应是持同情态度的。曹植在《白马篇》中颂美公孙瓒及其“白马义从”,并不违碍所在集团的政治利益。
关键词:曹植 《白马篇》 公孙瓒 白马义从 《英雄记》
李善所引《三都赋》旧注底本问题蠡测 崔洁
内容摘要:据《隋志》载,《三都赋》唐前旧注主要有綦毋邃注本和张载、刘逵、卫权合注本。李善在《文选三都赋》中所引旧注,其底本乃合注本而非綦毋邃注本。合注本保存了张载、刘逵二人的完整注释,且通过“卫子曰”等字样将张、刘二人旧注与卫权之注有所区分。李善将其中卫权之注摘除,所馀即为张载、刘逵二人旧注。
关键词:《三都赋》 綦毋邃注本 张载刘逵卫权合注本
黄裳与陈师锡生卒年新考 许起山
内容摘要:《演山集》作者黄裳,南宋初年去世,年八十七。程瑀所作神道碑言其卒于建炎三年八月十八日,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其卒年在建炎四年十一月。今人提到黄裳卒年,或作建炎三年,或作建炎四年。马里扬根据黄裳生前为陈师锡写过挽诗,先考证出陈师锡的卒年,再结合其他史料,判断黄裳卒于建炎四年八月十八日。但马氏所用史料有误,并且对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认识不够,故而他考证陈、黄二人的生卒年也是错误的。综合观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实属误记,《神道碑》所记黄裳卒年不误。
关键词:黄裳 陈师锡 生卒年
《锦官百咏》作者考 毛慧
内容摘要:韦居安《梅磵诗话》在杜甫《春夜喜雨》的评述中提及“史学斋绳祖内子著《锦官百咏》,锓梓于柯山倅廨”。但此后,《锦官百咏》不见记载,原书亦久佚失考,其作者姓名与身世渐成悬谜。依据出土文物史绳祖墓志及其继室杨氏圹志的记载,对史绳祖两任妻子“罗氏及继室杨氏”的里籍和个人学养,以及《锦官百咏》刊刻地点和时间进行综合考察,判断《锦官百咏》的作者为杨允荫。
关键词:《锦官百咏》 作者 史绳祖墓志 杨氏圹志 杨允荫
有关刘伯温的诗词考述二则 吴留营
内容摘要:清康熙间徐釚《词苑丛谈》“纪事”卷中收录的《沁园春》词冠以“刘文成伯温”之名(即指刘基),而考察《词苑丛谈》成书缘起,可知这一说法不足为信。余阙以舍身护国之忠义而受元、明两朝褒奖,刘基若为其写词歌颂,没有在《写情集》中隐匿该词的理由。考该词在明时姜南《蓉塘诗话》中已存在,作者极有可能即是姜氏本人。刘基与余阙二人既非同乡,又未同馆。余阙所作《送刘伯温之江西廉使得云字》之送别诗亦非赠与刘基,而是赠与沙剌班。
关键词:刘伯温 刘基 姜南 《蓉塘诗话》 余阙 沙剌班
“大仓文库”《南词》考论 刘宏辉
内容摘要:《南词》钞本经赵昱、彭元瑞、董康等人递藏,民国初年归日本“大仓文库”。吴昌绶曾校阅、抄录《南词》,并多方考证,发诸多研究成果之先端。董康利用《南词》与其他词集互校,指出其抄写疏误之处,同时也认识到是书“足以订正毛误不少”。书前李西涯序言乃出于伪托,但其传抄年代当在晚明,来源主要是吴讷所编《百家词》及其他宋元旧本,文献价值极高。《南词》与汲古阁所刻《宋名家词》关系密切,考察二者之关系对进一步探索《南词》意义重大。
关键词:《南词》 吴昌绶 董康 《百家词》 《宋名家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