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出土文献研究·
从帛书《二三子》论《周易•蹇卦》六二爻辞的本义 廖名春(3)
楚简中的“丨”字补说 俞绍宏 白雯雯(14)
试论今本《逸周书·祭公》底本的地域来源——以出土简帛字形为据 郑邦宏(24)
《老子》“食税”平议 吴毅强(31)
清华简《楚居》阙文试补 魏栋(42)
清华简《芮良夫毖》缺文试补 高中华 姚小鸥(48)
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篇的再编连与复原 贾连翔(54)
清华简《越公其事》与《国语》合证 石小力(60)
里耶秦简牍缀合八组 谢坤(66)
年代、地域及家庭——北大汉简《妄稽》新研 高中正(71)
·书札整理研究·
胡林翼友朋手札十四通 钟姝娟(80)
吴大澂致董文涣书札五通考释 饶益波 莫晓霞(102)
左宗棠佚札六通考释 洪晨娜(113)
谭钟麟致刘锦棠未刊三函考释 孟祥菊(124)
贺国昌书札十通考释 颜世明 高健(134)
溥儒与民初宗社党——国博馆藏《溥儒致升允信札·驰念方深》研究 林硕(150)
康有为致大隈重信书翰释证 李成晴(156)
叶启勋与柳诒徵往来书信四通考释 晏选军 尧育飞(162)
陈三立致李宣龚、曹经沅函札简释 吴建伟(169)
唐圭璋友朋书札七通考释 周翔(181)
内容摘要
·出土文献研究·
从帛书《二三子》论《周易•蹇卦》六二爻辞的本义 廖名春
内容摘要:帛书《二三子》篇所载孔子对《蹇》卦六二爻辞的论述,“戒今”可读为“戒申”,即“申戒”,叮咛告诫意也。“非言独今也”当读作“‘非’言渎信也”,是说爻辞的“非信之故”之“非信”,意思是“渎信”。“古以状也”当读作“故以状也”,即“故以‘蹇蹇’状之也”。而帛书《衷》篇“子曰:《蹇》之‘王臣’,反故也”之“反故”,即反对欺诈之意。《蹇》卦六二爻辞,无论是今本的“躬”,还是帛书《二三子》篇和楚竹书的“今”皆非本字,本字当作“信”。“蹇蹇”当为本字,义为艰难。“故”义为缘故,王引之训为“事”不可取。《蹇》卦六二爻辞的逻辑性、思想性很强,整个爻辞强调的是诚信对于政治的重要。由此可知,《周易》卦爻辞富于哲理,不能简单地以卜筮之书视之。
关键词:《周易·蹇卦》 六二爻辞 帛书 《二三子》
楚简中的“丨”字补说 俞绍宏、白雯雯
内容摘要:楚简中“丨”字及从言、丨声之字数见,学者或以为“丨”是《说文》训为“上下通也,引而上行读若囟,引而下行读若退”的“丨”字,或释为“针”。考察楚简所引《诗》韵脚用字特点与规律可知,将其释为《说文》之“丨”或“针”不符合《诗》的协韵要求。从字形、《诗》韵角度,并结合楚简文例来考察,“丨”或可释为“杖”字表意初文。
关键词:郭店楚简 上博楚简 “丨”字 “杖”字
试论今本《逸周书·祭公》底本的地域来源——以出土简帛字形为据 郑邦宏
内容摘要:出土文献保留文字本初的书写面貌,为出土古书类文献底本地域问题的探讨提供更多的原始信息。相对于出土文献,传世古书经辗转传抄,原始信息所剩寥寥。通过简帛材料与古书对读,梳理古文字字形所具有的地域性特征和可能发生的形近讹误轨迹,可以作为探讨古书底本地域来源的一种新途径。本文以此思路为线索,判断今本《逸周书·祭公》的底本应来自楚地。
关键词:《逸周书·祭公》 底本地域 古文字字形 形近字
《老子》“食税”平议 吴毅强
内容摘要:《老子》“食税”一词,历代注家皆无异词,一般皆认为指“粮食税”,但自马王堆帛书本《老子》发现后,有学者提出当读为“食术”或“食隧”,认为是取得食物的途径、手段。笔者从语法结构、用字习惯、老子后学的解释及老子思想方面分析,论证“食税”之说的可信性。并分析“上食税”和“取食税”的问题,指出从目前出土的《老子》古本来看,西汉古本皆作“取”,而王弼本和河上公本已作“上”,则“取”字被改为“上”字或即发生在东汉至魏晋时期。今传本之“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此处“上”是动词,“食税”为名词,意为“因为百姓上交的食税太多”。
关键词:《老子》 食税 上 取
清华简《楚居》阙文试补 魏栋
内容摘要:清华简《楚居》因部分竹简下端残断,导致出现阙文,殊为遗憾。通过分析《楚居》自身辞例特点及将《楚居》简文与传世文献对读等方法,可以补足《楚居》的两处阙文:“郢徙□□□□居睽郢”当补为“郢徙[袭为=郢=徙]居睽郢”;“以为处于章□□□”可改补为“以为处于章[华之上]”。正确补足两处阙文,有益于复原《楚居》文本和发掘相应的楚国历史地理内涵。
关键词:清华简 《楚居》 阙文 为郢 章华之上
清华简《芮良夫毖》缺文试补 高中华、姚小鸥
内容摘要:收录于《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三辑的《诗经》类文献《芮良夫毖》,全篇28支简,经整理者拼缀后,仍有七支残缺,总计缺文近四十字。本文从古代文献尤其《诗》《书》用语惯例出发,结合《芮良夫毖》全篇辞例及上下文意,对部分缺文提出补缀意见。
关键词:清华简 《芮良夫毖》 缺文补缀
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篇的再编连与复原 贾连翔
内容摘要: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是一篇先秦佚籍。本文在原整理者意见的基础上,重新审视竹简的修治、划痕等形制信息,以及简文的称谓用语、文义等内容,对竹书的编连进行调整。同时认为本篇并不存在整理者所称的缺简情况,现存的十八支简乃是原书之全貌,调整后的简序可实现本篇的复原。
关键词:清华简 《郑武夫人规孺子》 编连 竹简形制 竹书
清华简《越公其事》与《国语》合证 石小力
内容摘要:《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柒)》公布的一篇战国竹书《越公其事》,部分内容见于传世本《国语·吴语》和《越语》。通过两者的异文比较,可以解决两者文本研究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利用《越公其事》可以解决今本《国语》中的一些字词讹误和训释,如“挟经秉枹”之“经”为假借字,表示某一种兵器,“委质”为“秉利”之形近讹字,“达”为“将”之讹,“越君其次也”为夫差之语,“次”读为“使”等。利用今本《国语》也可以解决《越公其事》释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如《越公其事》中的“疋战疋北”即今本《国语》之“三战三北”。
关键词:清华简 《越公其事》 《国语》 异文
里耶秦简牍缀合八组 谢坤
内容摘要:里耶秦简牍数量众多、价值重大。然其中有不少残简,颇不利于其研究价值的发挥。残简的缀合对于充分发挥出土材料的作用是一项基础且必要的工作。本文共缀合八组残简,并对其内容和价值略加说明,希望能对该批简牍的整理和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里耶秦简牍 缀合 释文
年代、地域及家庭——北大汉简《妄稽》新研 高中正
内容摘要:北大汉简《妄稽》是目前可见最早的俗赋。通过文中“陈市”所反映的地理建置沿革,可以推断《妄稽》的写作年代大概不会晚于汉武帝元狩元年。文中物质资料的叙述可见本文的楚地特色,也表明作者可能与江淮文人集团有关联。以“妒”为主题的文学描写,不仅反映这一时期家庭组织形式,也为研究此类文学题材提供了新的资料,丰富了对俗赋创作的认知。
关键词:北大汉简 《妄稽》 年代 地域 家庭
·书札整理研究·
胡林翼友朋手札十四通 钟姝娟
内容摘要:安徽省图书馆藏有胡林翼友朋手札十四通,未曾刊布。这些信札是胡林翼为宦贵州和湖北时期的友朋书札,撰写者多为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撰写时间从道光二十八年(1848)至咸丰十一年(1861),内容多与时局政务相关,亦间有朋友间的问候请托,是研究湘军、太平天国运动及相关历史人物的生动资料。
关键词:胡林翼 友朋 信札
吴大澂致董文涣书札五通考释 饶益波、莫晓霞
内容摘要: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藏有《吴大澂书札》五通,系晚清学者吴大澂任陕甘学政期间(1874—1876)致时任甘肃巩秦阶兵备道的清末诗人、音韵学家董文涣的书札,内容涉及陕甘地区的科举考试、书院建设、吴氏在陕甘地区的访碑经历等。吴、董二人的交游,由于材料缺乏,一直为世人所忽视,这五通书札对于研究二人的交游情况以及补充顾廷龙《吴愙斋先生年谱》的缺失颇具文献价值。
关键词: 吴大澂 董文涣 书札 交游
左宗棠佚札六通考释 洪晨娜
内容摘要:左宗棠是晚清同光年间的中兴名臣,一生历官甚丰,主持经办之事亦多。本文所揭六通左宗棠信札,未收入《左宗棠全集》,是同治九年(1870)至光绪十年(1884)间分别写给胡雪岩、吴大澂和曾国荃的,内容涉及西北平乱、丁戊奇荒、陕甘分闱、对外借款和管理神机营事务等重要历史事件,既补充相关文献记载之阙,又可加深对左宗棠与胡雪岩、吴大澂等人关系之认识。
关键词:左宗棠 胡雪岩 吴大澂 曾国荃 信札
谭钟麟致刘锦棠未刊三函考释 孟祥菊
内容摘要:光绪十一年(1885)二月至五月,伊犁将军金顺所率伊犁部队接连哗变,引起朝野上下高度重视,清廷命令新疆巡抚刘锦棠以筹措的三十万两实银处理此次伊犁哗变事件。通过时任陕甘总督谭钟麟致刘锦棠的三封未刊信函,可以了解伊犁哗变的前因后果和应急处理过程等历史史实。函中关于湘军欠饷问题的解决,也反映出光绪中叶新疆建省前后,国家财政短绌对边疆军政制度改革的牵制和影响。
关键词:谭钟麟 刘锦棠 信札 新疆设省 伊犁哗变
贺国昌书札十通考释 颜世明、高健
内容摘要:《求是斋牍存》现藏新疆大学图书馆,收录清末民初社会各界名流及地方绅士写给“绶芸”的书信。据考“绶芸”为清末民初书法家吴树梅之子吴凤慈。《求是斋牍存》收有贺国昌书札十一通,除首通文意不明,难以探知本事原委及书写时间外,其馀十通手札的写就时间在光绪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之间(1900—1902),其间贺由湖南岳州大关委员转升沅江、祁阳县知县。贺氏这十通信札书写时间恰在他赴日本接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之前,信中流露出对国事的关注,以及对清廷腐败无能的无奈,这应是推动贺由封建官僚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的因由之一,同时亦记载了与时任湖南学政吴树梅及章梫、汤寿潜、柯劭忞等人的交游。
关键词:《求是斋牍存》 贺国昌 绶芸 吴树梅
溥儒与民初宗社党——国博馆藏《溥儒致升允信札·驰念方深》研究 林硕
内容摘要:民国初年,以溥伟、升允为首的宗社党频繁制造事端,企图以武力复辟清朝统治。溥儒作为溥伟的二弟、升允的女婿,徒以“旧王孙”的身份泼墨丹青,醉心书艺,对政治鲜有涉及。由于缺乏相关史料,学界始终无法判断溥儒对民初宗社党及其复辟活动所持的态度。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封溥儒致升允信札,将信札内容与民国初年一系列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可知该信写于丁巳(1917)复辟失败之后,是旧王孙寄给岳父的劝慰信。溥儒信札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升允投身复辟活动的钦佩与鼓励,据此可以推断他对民初宗社党持同情态度。
关键词:溥儒 升允 宗社党 丁巳复辟
康有为致大隈重信书翰释证 李成晴
内容提要:早稻田大学图书馆所藏“大隈文书”中,存有康有为致大隈重信书札四通,未被《康有为全集》及《康有为往来书信集》收录。四札作于1918年至1921年之间,其中第二通与台湾“中研院”近代史所收藏稿本为同一信函,“大隈文书”藏手迹为定本,台藏手迹为草稿。四札所涉及的人事及思想,可与其他刊布资料互证者颇多,是研究康有为生平交游及民国史事的新材料。
关键词:康有为 大隈重信 “大隈文书” 信札
叶启勋与柳诒徵往来书信四通考释 晏选军、尧育飞
内容摘要:新见1933年叶启勋与柳诒徵往还书札四通,披露叶启勋与柳诒徵两人的学术交往。信函内容涉及《玄牍纪》、《说文释例》、《说文句读》等数部重要古籍,作为这些古籍在民国时期刊刻及流传的资料,为研究这几部古籍的版本及递藏提供新的线索。两位文献学家奉学术为天下公器和谨严治学的精神,也是宝贵的精神遗产。
关键词:叶启勋 柳诒徵 书信
陈三立致李宣龚、曹经沅函札简释 吴建伟
内容摘要:上海图书馆藏有陈三立致李宣龚函札六通、致曹经沅函札四通,作于宣统二年(1910)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间,均未辑入其各种作品集。函札主要记载陈三立与李宣龚、曹经沅之间的交往和文学创作等活动,为研究陈三立生平活动和近代文学史提供更多史料。
关键词:陈三立 李宣龚 曹经沅 信札
唐圭璋友朋书札七通考释 周翔
内容摘要:民国时期吴梅、仇埰、陈匪石、赵万里等人致唐圭璋书札七通,作于1937—1946年间,内容主要为两部分:一为向唐圭璋讲述或询问友朋近况;二为友朋与唐圭璋之间的学术交流。通过对这七通书札的考释,可以真实还原唐圭璋民国时期生活的部分细节,亦能得知唐圭璋与其友朋在学术上的互动,为研究唐圭璋及其友朋之交游提供新材料。
关键词:唐圭璋 吴梅 仇埰 陈匪石 赵万里 信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