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中外文化交流·
大慧宗杲及其相关著述在日本的流播与影响 陈小法(3)
国图藏利玛窦《中国天主教教义》辨析 张西平(12)
法国汉学家桀溺藏书及其汉学研究 刘蕊 岑咏芳(28)
·书札整理研究·
许乃普、钱仪吉、许瀚等致杨以增函札辑释 周广骞 丁延峰 骆伟(39)
左宗棠书札九通及批札十二通考释 卿朝晖(55)
张荫桓致周恒祺函札考释 何毅(71)
易顺鼎致梁鼎芬、荣禄等函札八通考释 陈松青(80)
鹿传霖未刊家书中所见戊戌前后时局 吉辰(91)
张之洞致端方信札六通考释 陆德富(100)
丁国钧致缪荃孙函札五通辑释 马国栋(106)
钱玄同致罗根泽手札十二通考释 尹海江(113)
丁文江致蔡元培、王显廷等函札七通考释 周雷鸣 刘年贵(124)
·辑佚与辨伪·
阙名《牛头山瑞圣寺碑》系南宋文考 黄大宏 朱志强(135)
新见冯梦龙佚文二篇 马泰来(141)
《汤显祖集全编·诗文续补遗》辨伪 周明初(146)
吴梅村佚作与明清文学研究中佛教文献的利用 李瑄(161)
《惜抱轩题跋》所见姚鼐佚文考释 方盛良(169)
四库本《江湖后集》重辑误辑考 王媛(178)
内容摘要
·中外文化交流·
大慧宗杲及其相关著述在日本的流播与影响 陈小法
内容摘要:大慧宗杲的相关著述《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大慧普觉禅师普说》《大慧普觉禅师书》《大慧普觉禅师法语》以及《大慧禅师年谱》等,是日本五山禅僧平时的重要读物,也受到幕府将军的钟爱,更是丛林讲筵、众僧谈资的材料。从流传在日本五山丛林的各种逸闻趣事可以得知,大慧宗杲的人格魅力、弟子教育以及佛法追求等,在日僧心目中具有较高地位。大慧宗杲虽然没有和日本进行过直接的交流,但“大慧再世说”的出现,实乃大慧精神及其所创禅风因东渡扶桑而被世代传诵之最好印证。
关键词:大慧著述 大慧印象 日僧文集
国图藏利玛窦《中国天主教教义》辨析 张西平
内容摘要: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一篇著录为利玛窦所做的《中国天主教教义》的手稿文献。经过对其文献来源的初步分析,可确定该文献并非是《中国天主教教义》,而是来华传教士进入中国初期的汉语学习教材,材料来自佛教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另外,通过对文献内容的探讨,可知这篇文献的真正作者很可能是来华耶稣会士麦安东,写作地点在肇庆。
关键词:天主教 佛教 利玛窦 传教士
法国汉学家桀溺藏书及其汉学研究 刘蕊、岑咏芳
内容摘要:法国著名汉学家桀溺(Jean-Pierre Diény,1927—2014),早年旅居中日期间,先后购得一批与汉学研究相关的书籍文献,其中不乏版本珍稀者。其中,《诗纪》为清康雍年间刻本,当是在修订明万历年间文枢堂版的基础上,配以贞隐堂等版而成,版本复杂特别;《姓氏谱纂》以“朱”姓为首,版本亦殊。笔者借编纂简目之便,得窥全貌,今为文介绍,以期海内外学者予以关注。桀溺先生一生致力于汉学研究,尤其在中国诗歌研究方面,见解独到,成就卓著。所译注的《古诗十九首》为其开端之作,影响殊深。此外,《牧女与蚕娘—中国文学的一个主题》、《中国古代龙的象征》、《曹操的诗歌155-220》等也是其汉学研究的代表著作。
关键词:桀溺 《诗纪》《姓氏谱纂》 汉学研究
·书札整理研究·
许乃普、钱仪吉、许瀚等致杨以增函札辑释 周广骞、丁延峰、骆伟
内容摘要:山东聊城海源阁为晚清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其创建者杨以增从政数十载,宦迹逾十省,曾任陕西巡抚及江南河道总督长达九年。杨氏重情义,忠职守,广交游,精藏弆,与友朋信札往还颇多。卒后,其子绍和辑为《海源阁珍存尺牍》二十册,珍藏于海源阁。后因捻军、土匪多次焚掠,散失颇多,今存两册,现藏山东省图书馆。信札作者如林则徐、萨迎阿、陈官俊、吴式芬等,皆为道咸之际重要的官员、学者,与杨以增过从甚密。信札或谈学论政,或叙及家事,或言及交往,或馈遗藏书,是研究杨以增及其友朋的第一手材料,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关键词:杨以增 友朋 尺牍 辑释
左宗棠书札九通及批札十二通考释 卿朝晖
內容摘要:左宗棠是晚清名臣,其所作诗文曾汇编为《左文襄公全集》问世,但遗漏甚多。此后,湖南省社科院又广罗众本,整理成《左宗棠全集》一书,但仍未能穷尽。苏州图书馆藏程履丰所抄左宗棠书札一册,总计七十二通,其中九通《左宗棠全集》没有收录,另有批札十二通,《左宗棠全集》亦漏收。这批书札作于同治八年至十一年,批札则晚至光绪四年,内容涉及陕甘战事、州县治安、军需运输,以及“天津教案”、福州船政局事务等等,是研究左宗棠镇压陕甘回变以及其对外主张的重要文献,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左宗棠 书札 批札 佚文 陕甘回变
张荫桓致周恒祺函札考释 何毅
内容摘要: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有晚清名臣张荫桓所致另一位晚清大臣周恒祺的五通信函。此五通信函在时间和所记内容上前后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信函内容涉及晚清人、事、物,尤其涉及《中法新约》、义和团等晚清重大历史事件,从中可以窥见晚清税务、财务、盐务、政务,官场情形等,更可从中发现时人对时事的观感等,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并能为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更加具象的文献资料。
关键词:张荫桓 周恒祺 李鸿章 函札
易顺鼎致梁鼎芬、荣禄等函札八通考释 陈松青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易顺鼎致梁鼎芬、荣禄等函札的考释,在其生平行迹的研究上,做了若干补正,揭示了他与当世名流刻书相赠的情形,以及干谒权贵的微妙、复杂心态,以此揭示晚清湘军末期,文人游幕的结局与人格特点。
关键词:易顺鼎 函札 刻书相赠 干谒希进
鹿传霖未刊家书中所见戊戌前后时局 吉辰
内容摘要:鹿传霖是目前学界了解较为不足的一位晚清重臣。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有一批鹿传霖家藏资料,有助于推进相关研究。其中,史料价值较大的是鹿氏致次子滂理家书,上起光绪二十一年,下至光绪二十五年,尤以戊戌变法前后为多。由此可以得知在此期间的若干政情:与鹿传霖关系最为密切的重臣是李鸿藻与荣禄;康有为、张荫桓在鹿传霖眼中有如逆贼;有传言将两宫矛盾与英、俄“保护”中国相联系;在广东巡抚任上,鹿传霖与两广总督谭钟麟因在对外交涉中意见不一而多有摩擦,导致鹿传霖主动求调。
关键词:鹿传霖 家书 戊戌变法
张之洞致端方信札六通考释 陆德富
内容摘要:张之洞致端方的六通未刊信札,内容涉及日常生活往来,更多关乎湖北省内的人事安排和政务沟通,提供了二人交往的诸多细节,补充了史料记载的不足。从中可以看出,端方任湖北巡抚期间,与张之洞、梁鼎芬的关系密切,相处融洽。
关键词:张之洞 端方 梁鼎芬
丁国钧致缪荃孙函札五通辑释 马国栋
内容摘要: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丁国钧致缪荃孙函5通,涉及多部重要古籍的编刻、抄存和流转问题,对于了解相关古籍的刻印流传过程以及缪荃孙、丁国钧等人的学术交往,均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
关键词:缪荃孙 丁国钧 袁克文
钱玄同致罗根泽手札十二通考释 尹海江
内容摘要:湖南省图书馆藏钱玄同致罗根泽手札十二通,写作于1933年6月至1937年4月之间。内容涉及钱玄同、罗根泽二人在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期间,有关考试阅卷、安排授课、带生见习,以及健康、交往、著述、薪酬等多方面的内容。手札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和北京师范大学早期办学方面的一些情况,是研究上世纪三十年代钱玄同与罗根泽两人生平事迹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现代学术史和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的宝贵资料。
关键词:北京师范大学 钱玄同 罗根泽 手札
丁文江致蔡元培、王显廷等函札七通考释 周雷鸣、刘年贵
内容摘要:本文整理刊布丁文江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期间,于1935年致院长蔡元培、文书处主任王显廷、外交部政务次长徐谟函札七通。这些函札均与庚款留学荷兰有关,涉及留荷生王元恺申请中荷庚款文化基金补助,留荷考生严恺体检、成绩通知等。文中引证相关档案等史料,考释函札写作的背景和内容,彰显了丁文江认真负责、严谨、务实、灵活的办事风格和出色的行政才能。
关键词:丁文江 蔡元培 中央研究院庚款
·辑佚与辨伪·
阙名《牛头山瑞圣寺碑》系南宋文考 黄大宏、朱志强
内容摘要:清编《全唐文》卷990收有阙名《牛头山瑞圣寺碑》,其中诸位官员的职事官及散官名皆与宋制相合,尤其以“閤门舍人”一职始置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在碑文所涉及的官职中设置最晚,故当是南宋文。作者姓氏不详,名当作“灵”。清人劳格尝考此碑为北宋文,结论差近事实,但持据皆误,不可从。
关键词:《牛头山瑞圣寺碑》 梓州府 潼川府 《全唐文》 《全宋文》
新见冯梦龙佚文二篇 马泰来
内容摘要:近日辑得冯梦龙佚文二篇,题为《春秋愍渡叙》和《梅少司马集序》。序文体现了冯梦龙与麻城之深厚渊源,提供了冯氏《春秋》经学及经世思想的新资料。
关键词:冯梦龙 《春秋愍渡叙》 《梅少司马集序》
《汤显祖集全编·诗文续补遗》辨伪 周明初
内容摘要:新近出版的《汤显祖集全编》中收录了新近辑得的《诗文续补遗》一卷,其中出自宗谱文献的十一篇,除出自《文昌汤氏宗谱》中的一副对联可以确定为汤显祖所作外,其馀十篇均有作伪的嫌疑,其中八篇作伪证据明显,基本可以确定为伪作。这就告诉我们,对于出自宗谱中的署名为名家的作品的辑佚和采录,一定要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另外,《诗文续补遗》中所收入的两篇出土文献,也存在着明显的作伪嫌疑。
关键词:《汤显祖集全编》 诗文补遗 宗谱文献
吴梅村佚作与明清文学研究中佛教文献的利用 李瑄
内容摘要:吴梅村诗文辑佚成果可观,但还有未开拓的盲区。现有辑佚成果来源文献类型很广,包括诗文选集、诗话、地方志、尺牍书札集、族谱、文人笔记、文人私撰史书、道观志、存世书画墨迹等,然而佛教文献却一直未进入研究者视野。从目前习见的佛教丛书中即可辑得吴梅村佚作五则,包括佚诗一首、扁联一副、佚文三篇。可以借之扩大对吴梅村交游范围的考察,补充其年谱编撰的材料,了解他对诗禅关系的看法。明清文人涉佛者极多,佛教文献对文学研究意义重大:不仅是文献辑佚的资源库,可补传记、文集记事之阙,帮助研究者观察文人生活与精神世界的多种面向;也是理解文人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准确把握其文学思想意蕴的重要资源。明清佛教文献的编撰与刊行数量可观,存世者不少,如能有效利用,对明清文学研究的多维开展必将有所裨益。
关键词:吴梅村 辑佚 佛教文献 明清文学文献
《惜抱轩题跋》所见姚鼐佚文考释 方盛良
内容摘要:安徽省图书馆藏抄本《惜抱轩题跋》一册,由马其昶辑录并题记,内容多涉历代书法名帖,兼及文学掌故、乡里风情等,计近两万字。今遍检各类相关典籍,除数篇外,多未见收录。因加以整理以补姚鼐著作整理之阙,亦见其博识卓见。
关键词:姚鼐 马其昶 题跋 佚文
四库本《江湖后集》重辑误辑考 王媛
内容摘要:四库馆臣以两淮盐政采进本《江湖小集》为参照,将《永乐大典》中引载的不见于《江湖小集》的江湖佚诗辑录出来,形成《江湖后集》二十四卷,入编于《四库全书》中。将四库本《江湖后集》所载诗歌逐一进行检核,可发现其中存在许多漏辑、重辑、误辑之处,这些疏误的造成不仅由于辑佚过程安排不够妥善,或者四库馆臣工作态度不够认真,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永乐大典》编纂和抄写过程中存在误抄、阙抄等情况。认识清楚这一点,有助于进一步整理和利用四库本《江湖后集》。
关键词:四库本 《江湖后集》 《永乐大典》 辑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