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甲骨金石学·
说文部首与甲骨部首比较研究 黄天树(3)
国图藏甲骨文与《甲骨文合集补编》之校勘举隅 胡辉平(16)
甲骨序辞、兆辞释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李爱辉(31)
《殷契粹编》版本简论 黄益飞(39)
义例研究在墓志文献整理中的应用 杨向奎(46)
《陈太丘碑》“河南尹种府君”考辨 邹水杰(53)
新出《独孤卿云墓志铭》考略 朱梁梓(59)
新见圣历二年《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的文献价值 李淑(69)
《殷仲容墓志》研究 李芳瑶(79)
新见《李涣墓志》考释 黄清发(89)
《金石录》“祝其卿坟坛”刻石新考 姚文昌(101)
明代文献学家司马泰及其弟司马嵩墓志考释 邵磊(110)
《倮倮安氏纪功碑》刻立时间考释 龙圣(118)
莫棠《铜井文房砖录》的文献价值 方笑一(129)
华东师大图书馆藏徐乃昌石刻拓本题跋辑释 韩续(134)
·四库学研究·
《四库全书》的阙文问题——以《四库全书荟要》为中心的考察 江庆柏(143)
清代内府抄本《四库全书考证》考论 琚小飞(151)
陈昌图《续通志•图谱略》底稿考论——兼论其与《四库全书总目》编纂关系 朱学博(166)
胡玉缙《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修撰考述——以日本外务省档案为中心 华喆(178)
·古籍保护·
白水田护书 冯天瑜(190)
内容摘要
·甲骨金石学·
说文部首与甲骨部首比较研究 黄天树
内容摘要:理想的甲骨部首是指能统辖汉字的独体字,但实际操作起来是有困难的。自然分类法由唐兰首倡,岛邦男将之付诸实践,创立甲骨部首164部。通过对许慎《说文解字》540部与岛邦男《殷墟卜辞综类》164部的比较研究,评判二者的优劣,为构建一个新的自然分类法甲骨部首体系提供参考。从二者的比较研究中,得到三点新的认识:第一,不同时期汉字体系的部首定义、数量和编排方法是不同的。第二,说文部首兼用独体、合体字。甲骨部首以独体字为主,设立少量合体部首。第三,甲骨部首与说文部首既有“一部对一部”又有“多部对一部”。
关键词:甲骨文 小篆 《说文解字》 部首 岛邦男
国图藏甲骨文与《甲骨文合集补编》之校勘举隅 胡辉平
内容摘要:《甲骨文合集》和《甲骨文合集补编》等集成性资料汇编的出版,给学术研究带来很大方便,极大地促进了甲骨学研究的进程。由于巨型资料汇编的材料来源庞杂,编纂中难免存在疏漏与不足,前人对此已多有校订。国家图书馆藏甲骨资料丰富,其中部分甲骨曾被著录过,在全面开展馆藏甲骨整理的工作过程中,可以利用甲骨实物对现有著录专著中涉及到的馆藏甲骨做一次全面校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甲骨文合集补编》中的“历藏”实际就是国家图书馆的“善斋”。本文就《甲骨文合集补编》中著录的部分馆藏善斋甲骨,辑有释文、重片的校勘资料百余条,并对照学界以往相关的校勘成果,供大家参考。这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利用甲骨实物校勘以往著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甲骨文合集补编》 历藏 善斋 释文校勘 重片校勘
甲骨序辞、兆辞释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李爱辉
内容摘要:在已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序辞”、“兆辞”占很大的比重,对这类材料的整理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宾组甲骨为研究对象,对甲骨释文中“序辞”、“兆辞”的误读类型进行归纳,并对二者的关系做出新的阐释,指出在甲骨文中不存在“有兆辞无序辞”的情况。
关键词:甲骨卜辞 序辞 兆辞 钻凿 释读
《殷契粹编》版本简论 黄益飞
内容摘要:《殷契粹编》是郭沫若从刘体智《契文丛编》中选辑出的精粹者,1937年首次出版,因其中所收甲骨颇多精品,考释亦多发明,素为甲骨学界所重。八十年来,该书先后有六种版本。本文对六种版本略加梳理,并对六种版本的价值及不足进行讨论。认为,《殷契粹编》应当吸取诸版本的优点,重新编辑,精印出版。
关键词:《殷契粹编》 郭沫若 版本 刘体智
义例研究在墓志文献整理中的应用 杨向奎
内容摘要:金石义例学的术语和方法均源自经学,是研究金石文献中对后世有示范作用的记事规则的一门学问。近年碑志的不断出土,引发学界石刻研究热潮,金石义例重又受到学界关注。墓志义例研究对墓志文献整理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单从内容角度难以发现的问题;第二、有助于考据的深入和证据链的形成。注意墓志义例研究在墓志文献整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文献整理中的一些错误。
关键词:墓志 义例 金石学 文献整理
《陈太丘碑》“河南尹种府君”考辨 邹水杰
内容摘要:东汉时期,“河南尹”既可指行政区域,又可指职官,因此在文献中有可能造成误读。《陈太丘碑》中出现的“河南尹种府君”,历代均将此“河南尹”理解为职官。根据相关文献考定,碑文中“河南尹种府君”实指“籍贯为河南尹的颍川太守种拂”。而《光武济阳宫碑》中的“河南尹巩玮”同样也是指籍贯。
关键词:河南尹 职官 籍贯 种拂
新出《独孤卿云墓志铭》考略 朱梁梓
内容摘要:独孤氏是北朝、隋、唐时期十分重要的世家大族。陇西成纪一支来源于李氏,作为隋唐重要的将领和外戚,荣宠一时。独孤卿云是陇西成纪独孤氏中重要的人物之一,生平史料仅有《新唐书》、《资治通鉴》等有载。《独孤卿云墓志》的发现可补证史料中对于独孤卿云其人的记载,对研究独孤卿云生平、唐初与高句丽等民族关系以及陇西独孤氏家族世系有重要意义。《独孤卿云墓志铭》叙述生动,辞藻优美,有文学价值。碑志字体为正楷,书刻精美,有北碑遗意,属于唐初具有融汇性特征的墓志书法。其中使用刚颁布不久的武周新字,为研究当时的用字习惯提供第一手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独孤卿云 家族世系 墓志 书法 武周新字
新见圣历二年《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的文献价值 李淑
内容摘要:2014年发现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幢,刻于武周圣历二年(699)二月十五日,是目前所见完整《陀罗尼经》幢中时间最早者。《陀罗尼经》在唐代有多个译本,并以出现石刻经幢的形制在全国各地广泛流布。经对勘发现,文水县圣历二年经幢所刻《陀罗尼经》的译本,是唐《开元释教录》中所记佛陀波利译本之别本——即佛陀波利、顺贞等所译经与地婆诃罗、志静所译咒的合本。这个没有在《大藏经》中独立呈现的唐代版本,其实是流传于宋、明二代的代表性版本。
关键词:武周 圣历二年 陀罗尼经 经幢 版本
《殷仲容墓志》研究 李芳瑶
内容摘要:本文以《殷仲容墓志》为中心,讨论唐代书法名家殷仲容的家族、仕宦经历和所居坊里通化坊的特殊文化背景,并根据《殷仲容墓志》排比考证了金石文献所记载的殷仲容作品,对其中的讹误进行辨正。本文最后部分结合其他文献谈论殷仲容与姻亲颜氏家族之间的紧密联系,殷仲容以舅氏身份帮助抚养颜氏子孙,并对颜氏子弟的法书教育和风格产生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殷仲容 殷氏家族 颜氏家族 颜真卿
新见《李涣墓志》考释 黄清发
内容摘要:《李涣墓志》近年出土。据志,李涣出自唐代宗室大郑王房,能诗能文,惜无诗作传世,文亦仅得见一篇。本文首次将墓志予以刊布,考其生平与交游,并揭示宗室墓志在唐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在唐代宗室政策影响下,中唐以后,科举入仕已成为一般宗室的重要选择,李涣顺应时代潮流,并凭借“文”的能力跻身词臣行列,提供了一个宗室家族由身份性贵族转向官僚的具体案例。墓志对“词臣”形象的特别强调,不仅是对墓主李涣的盖棺定论,同时也是撰者刘邺的自我定位。墓志已成为他们表达群体认同的重要空间,传递着这一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李涣墓志 宗室 词臣 刘邺 群体认同
《金石录》“祝其卿坟坛”刻石新考 姚文昌
内容摘要:现藏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的“祝其卿坟坛”刻石,首见著录于赵明诚《金石录》。此后的金石学者对该石多有考论,但对“祝其”的误识延续至今,对“祝其卿”的身份也一直是众说纷纭。笔者审视原石拓片,结合出土文献,说明《汉书·地理志》“祝其”乃“况其”之误。《祝其卿坟坛刻石》中的“祝其”始于赵明诚根据《汉书·地理志》对“况其”的误识,后来学者多沿其误。“祝其卿”乃是“况其卿”。笔者进一步推测《况其卿坟坛刻石》中的“况其卿”即是《尹湾汉墓简牍》中的“况其邑丞”,名字叫孔宽。
关键词:《金石录》 《汉书·地理志》 祝其 况其 况其卿 孔宽
明代文献学家司马泰及其弟司马嵩墓志考释 邵磊
内容摘要:明代文献学家司马泰夙以清正廉明而为时流倾慕,但传世文献对他的记载却甚为简略。南京出土许榖所撰司马泰墓志与司马泰为其弟司马嵩所撰墓志,在补正司马泰家族背景、家族成员的组成、特别是司马泰诸兄弟的名讳及其由来、司马泰的生平事迹诸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司马泰 司马嵩 墓志 许榖
《倮倮安氏纪功碑》刻立时间考释 龙圣
内容摘要:四川米易县落款为洪武廿五年的《倮倮安氏纪功碑》,以明代迷易千户所安姓土官正千户之口吻行文,又称明代建昌安氏世袭宣慰司。考之文献可知,明代迷易千户所仅设有贤姓土官(傣族)副千户,而无安姓土官(彝族)正千户,安姓至清代才获封迷易土千户;此外,明代建昌安氏世袭建昌卫土指挥使,并非宣慰司。清初,安氏曾短暂获封宣慰司,旋即降为长官司,后人误以为宣慰司之职乃是承袭旧制,故清中后期安氏一族文献中多有元明世袭宣慰司之说。凡此二者皆说明,《倮倮安氏纪功碑》为清代迷易安姓伪造。其动因可能有二:一为弥补明代迷易安姓历史记载之不详;二为清代安姓统治迷易的合法性寻求历史依据。该碑为清代伪造,故对明史研究的意义不大,但在研究清代社会史和补充正史记载不足方面,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倮倮安氏纪功碑》 四川迷易 彝族 傣族 移民史
莫棠《铜井文房砖录》的文献价值 方笑一
内容摘要:古砖研究在金石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然相关文献较少。《铜井文房砖录》是晚清著名藏书家、学者莫棠著录自藏古砖情况的著作,既是研究历代古砖和砖文的重要资料,又体现了莫棠金石研究的兴趣和成绩。据目前所知,该书的版本有苏州图书馆藏陈子彝抄本和上海图书馆藏冯雄景岫楼抄本,这两部抄本所著录藏砖数目以及个别文字上有所差异,综合起来方能了解莫棠的藏砖情况。从本书看,莫棠藏古砖有两大特色:一是侧重于孙吴和萧梁古砖的收藏,二是拥有比较罕见的画砖。本书所著录的古砖既有字砖,也有画砖,莫棠并不对古砖文字作单纯地释文,而是选择一部分古砖,根据其文字或图像的内容加以描述和考释。每一块砖考释文字长短不拘。莫棠的考释具有三个特点:首先是结合史实,对古砖制作年代进行考证,或加案断。其次是从古砖出土地点发现问题,并加以解释。再次是将自藏古砖与他人收藏、著录或发现的古砖考校异同,以明其性质与价值。
关键词:莫棠 《铜井文房砖录》 古砖研究
华东师大图书馆藏徐乃昌石刻拓本题跋辑释 韩续
内容摘要: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现藏有原徐乃昌所藏金石拓片四千五百余种。经过整理编目,我们发现部分拓片之中存有相当数量的徐乃昌手书题跋。题跋学术内涵丰富,涉及徐乃昌访碑、交游及对部分石刻问题的考订研究等诸多内容,是徐乃昌学术成就及相关问题研究的重要的手稿资料。
关键词:华东师大图书馆 徐乃昌 拓片题跋
·四库学研究·
《四库全书》的阙文问题——以《四库全书荟要》为中心的考察 江庆柏
内容摘要:《四库全书荟要》中时见有“阙文”标志。《荟要》的缮录者对阙文的处理存在许多问题,如原本有阙文馆臣未能补出、原本无阙文但四库底本有阙文馆臣未能补出、对底本阙文作任意增补等。阙文处理方式的随意性,是造成四库各本之间差异的一个原因。阙文问题反映了《四库全书》纂修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文献整理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四库全书荟要》 《四库全书》 四库学 阙文
清代内府抄本《四库全书考证》考论 琚小飞
内容摘要:国家图书馆所藏清代内府抄本《四库全书考证》,内含校签、涂改等,为文渊阁《四库全书》庋藏本以及武英殿聚珍本的底本。通过对该《考证》署名页及校签的考订,发现其原文应为乾隆四十九年七月十九日的进呈本,校签及涂改应是进呈本发还之后,为了抄入《四库全书》及武英殿排印而进行的修改。同时,对于校签的简单梳理,能够还原四库馆臣办理《考证》的具体细节和流程,对于四库学的相关研究具有珍贵的版本价值和史料价值。
关键词:《四库全书考证》 内府抄本 进呈本 校签 浴德堂
陈昌图《续通志•图谱略》底稿考论——兼论其与《四库全书总目》编纂关系 朱学博
内容摘要:清代陈昌图的《南屏山房集》中,保存了两卷其为《续通志·图谱略》所撰的底稿,文献价值较大。然由于陈昌图《南屏山房集》一直少有流传,此稿鲜为人知,亦未引起有关学者的注意。经对比发现,此稿每条书目下都撰有解题和卷数。而在今《续通志·图谱略》的定本中,这些解题和卷数全被删去。陈氏此书目编纂时,《四库全书》亦同时正在编纂,陈昌图解题的撰写与《四库全书总目》存在密切的联系,由此从一个层面为我们揭示了三通馆与四库馆馆臣编撰工作之间存在着互相交流和影响。这些无疑为“四库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
关键词:陈昌图 《续通志·图谱略》 《四库全书总目》 三通馆 四库馆
胡玉缙《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修撰考述——以日本外务省档案为中心 华喆
内容摘要:清末民国重要学者胡玉缙,1927年被日本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下属机构北平人文科学研究所聘为研究员,1930年代参加北平研究所组织的《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项目,负责撰写礼类稿件。借助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亚细亚历史资料中心提供的日本外务省档案史料,可以了解胡氏参加《续修提要》修撰工作的前期准备、交稿进程以及辞职风波等细节。这些细节可以完善人们对于1930年代《续修提要》编纂工作的认知,更可彰显胡氏的学者风范与民族气节。
关键词:胡玉缙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 北平人文科学研究所 日本外务省档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