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西夏文献研究·
泥金写西夏文《妙法莲华经》的流失和考察 史金波(3)
西夏写本《大乘阿毗达磨集论》缀考 王龙(13)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明堂灸经》残叶考 梁松涛(16)
黑水城西夏南边榷场使文书所见“替头”考 杜立晖(20)
新见甘肃省瓜州县博物馆藏西夏文献考述 赵天英(32)
·书札整理·
陈澧致翁心存、翁同书函札考释 张剑(43)
丁日昌致翁同龢信札考释 张燕婴(51)
潘斯濂致周恒祺信札十一通考释 刘兴亮(67)
《章实斋遗书》在晚清民初的流传及作用——以缪荃孙致柯逢时二封书札为中心 陈立军(86)
余嘉锡致赵万里、王重民两君函一通铨解 柳向春(96)
金兆蕃参编《清儒学案》史事考实——以国图藏金兆蕃致曹秉章书札为中心 朱曦林(106)
向宗鲁致庞石帚未刊手札四通考释 唐雪康(125)
·文史新探·
米芾《珊瑚帖》年代新考 李全德(134)
台图藏明钞本《救荒活民书》考述 张吉寅(146)
《枣林杂俎》佚文考识 杨浙兵(154)
《明人小传》辨伪 陈开林(162)
张问陶《京朝集》稿本考略 朱泽宝(171)
古典戏曲总集整理的若干问题——以《全清戏曲》整理为例 孙书磊(182)
内容摘要
·西夏文献研究·
泥金写西夏文《妙法莲华经》的流失和考察 史金波
内容摘要: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法国人毛里斯等将西夏文泥金写经《妙法莲华经》6卷掠往法国,伯希和参与其事。其中3卷藏于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其他辗转藏于德国。据该经序言等考证,其由汉文译为西夏文的时间为西夏前期的惠宗时期,后又经校正。该写本为八百多年前西夏时期的古籍。现存法国吉美博物馆的第二、六、八卷,装帧考究,缮写精绝。该经版本为八卷本,与流行的七卷本不同。利用西夏时期的西夏文本和汉文本,可考知八卷本的结构及两种版本所含各品的异同。追溯国内外专家对此文献介绍、研究的历史,伯希和与毛里斯都曾介绍、研究过此经,而清末的鹤龄可能是最早破译此经并取得较大成果的专家,也是近代国内外识读西夏文字的第一人。此后罗福成、邓隆都有新的建树。1932年出版的《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西夏文专号”刊登了此经卷第一卷首经图和两面序言的照片,保存了珍贵资料。
关键词:西夏文 《妙法莲华经》 泥金写经 伯希和 毛里斯
西夏写本《大乘阿毗达磨集论》缀考 王龙
内容摘要:《大乘阿毗达磨集论》是无著菩萨汇集《阿毗达磨经》中要义所作的一部论著,现存梵文本、藏文本和西夏文本。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西夏文本《大乘阿毗达磨集论》,是发现的极少量的西夏文“对法”类作品之一,译自唐玄奘同名汉文本,仅存卷三。而西夏文本《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存世的两个抄件инв. № 70和инв. № 2651可以直接缀合。
关键词:《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西夏文 инв. No 70 инв. No 2651 缀合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明堂灸经》残叶考 梁松涛
内容摘要:本文在聂鸿音先生《俄藏4167号西夏文〈明堂灸经〉残叶考》一文的基础上,对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编号为инв. № 4167的西夏文残叶的前五行进行了补译,进一步理清残卷的阅读顺序,认为其装帧形式为缝缋装。
关键词:Инв. No4167 西夏文《明堂灸经》 阅读顺序 缝缋装
黑水城西夏南边榷场使文书所见“替头”考 杜立晖
内容摘要:黑水城西夏南边榷场使文书中的“替头”,并非是西夏“住户”与“外国商人”之间的中介或代理人。西夏榷场中的商业贸易中介,应为“掮客”、“牙人”、“牙侩”、“驵侩”之类。“替头”一词从构词方式上受到了自唐代以来“某字”+“头”的称谓词的影响,该词的源头,可上溯至唐、辽时期。“替头”代为行使的当是南边榷场中相关胥吏的职能。从“替头”的角度来看,南边榷场使文书的主要内容,似是南边榷场使向银牌安排官所呈文,汇报“替头”发送回货到其处的具体情况,而非旨在汇报榷场的“税收”问题。
关键词:黑水城 西夏 南边榷场使文书 “替头”
新见甘肃省瓜州县博物馆藏西夏文献考述 赵天英
内容摘要:甘肃省瓜州县博物馆藏15件西夏文献,出自瓜州县东千佛洞泥寿桃洞和碱泉子石窟。有写本和印本,文字有西夏文、汉文和藏文。内容有佛经、药方和人名单等。多数为首次发现,也有海内外孤本佛经。
关键词:西夏文献 瓜州县博物馆
·书札整理·
陈澧致翁心存、翁同书函札考释 张剑
内容摘要:国家图书馆藏陈澧手札四通,皆为《陈澧集》失收。其中二通致翁心存、二通致翁同书,涉及陈澧著述宗旨、翁心存神道碑创作、翁同书被流放等诸多内容,具有较丰富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陈澧 手札 翁心存 翁同书
丁日昌致翁同龢信札考释 张燕婴
内容摘要:国家图书馆藏《常熟翁氏亲朋书札诗翰》中有丁日昌致翁同龢手札十二通,均未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的《丁日昌集》。经考证,这批信札作于同治八年至光绪六年间,涉及丁氏专办船务、巡阅台闽、陈情疏奏的从政经历,也可见清廷就中秘换约、古巴华工问题、马嘉理事件、日本占领琉球等事与各国交涉的重大外交史实。
关键词:丁日昌 翁同龢 中秘换约 马嘉理事件
潘斯濂致周恒祺信札十一通考释 刘兴亮
内容摘要: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有潘斯濂致周恒祺信札十一通,写作年代大致为同治六年至光绪七年间。这些书札内容涉及清季人事任免、漕运之治、科场选举、广州禁枪、厘局之设、北江水患、桑园围整修、京师物价、士风之弊等等,对于清末社会史的微观探查及官场生态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与史料价值。
关键词:潘斯濂 周恒祺 漕运 乌石山事件
《章实斋遗书》在晚清民初的流传及作用——以缪荃孙致柯逢时二封书札为中心 陈立军
内容摘要:光绪初年《章实斋遗书》从绍兴私人藏书楼中流出,受修《湖北通志》的影响,引起湖北一带学者的重视,成为纂修《湖北通志》的资料来源与体例借鉴。柯逢时、缪荃孙等人相互传抄《章实斋遗书》,又使《章实斋遗书》在晚清民初由江浙、两湖流入北京,与《文史通义》的研究形成前后呼应之势,为“章学诚热”的到来奠定文献基础。
关键词:《章实斋遗书》 缪荃孙 柯逢时
余嘉锡致赵万里、王重民两君函一通铨解 柳向春
内容摘要:新见余嘉锡先生手书一函,是写给赵万里、王重民两位先生的,其中所言,颇可反映陈垣、余嘉锡、王重民、赵万里四位的学术与交游。本文以此信为基点,并征引其他文献为助,解析余嘉锡《古名家杂剧跋》一文的撰作以及修正过程,以及在撰作和修正过程中,所获得的陈垣与赵万里的帮助和批评。从而得以管中窥豹,获知诸位先生互相切磋学问、商略史实的过程与态度。纠正前人对一些信札的系年问题,发现了一些尚未被人注意到的佚文。而这封信本身所涉及到的内容,又牵涉到陈垣、余嘉锡、王重民对《四库》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
关键词:余嘉锡 赵万里 王重民 书札 乾隆朝档案 《四库》学
金兆蕃参编《清儒学案》史事考实——以国图藏金兆蕃致曹秉章书札为中心 朱曦林
内容摘要:金兆蕃是编纂《清儒学案》的重要参与者,由于学界对其关注较少,故而其参与《学案》编纂的具体情形仍模糊不清。国图所藏《清儒学案》稿本中有金兆蕃致曹秉章信札一通,是反映金兆蕃参与《学案》编纂的重要史料。通过考释此通信札,并结合相关史料,可以厘清金兆蕃参与《学案》编纂的具体情形,亦能澄清金兆蕃因南归而退出《学案》编纂之说的讹误。
关键词:金兆蕃 曹秉章 信札 徐世昌 《清儒学案》
向宗鲁致庞石帚未刊手札四通考释 唐雪康
内容摘要:向宗鲁先生是上世纪初期四川重要的学者,截至目前,其人相关资料仍很匮乏。本文考释的向先生致庞石帚四通手札,写于1938—1941年之间,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四川部分地区人事情况以及四川大学中文系搬迁峨眉后的发展状况,可以从中看到向先生在战争年代,为学之艰辛以及对川大中文系发展做出的贡献。是了解其晚年事迹非常重要的史料。
关键词:向宗鲁 庞石帚 手札 四川大学
·文史新探·
米芾《珊瑚帖》年代新考 李全德
内容摘要:《珊瑚帖》诗、文、书、画合一,是北宋米芾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对于该帖书法与绘画的艺术特色与风格等方面的解析已多,然其创作年代,至今说法不一,主要有元祐三年(1088)以后和建中靖国元年(1101)两种意见。本文指出:《珊瑚帖》准确系年的关键在于对该帖题诗中“当日蒙恩预名表”一句的理解。“名表”实际上指代礼部郎官,“蒙恩预名表”即是蒙君主拔擢,得预礼部郎官之列的意思。《珊瑚帖》在刻石过程中“预名表”被妄改为“题名表”,正是昧于官制之故。从米芾任礼部郎官这一线索,结合米芾晚期其他作品,可考知《珊瑚帖》的创作年代当在大观元年(1107)。
关键词:米芾 《珊瑚帖》 创作年代 “名表” 礼部郎官
台图藏明钞本《救荒活民书》考述 张吉寅
内容摘要:《救荒活民书》现存版本主要包括以《四库全书》本为主的抄本系统和以《墨海金壶》本为底本的刻本系统。台图藏明蓝格钞本基于明成化刻本抄录,有清代四库馆臣的批校痕迹以及翰林院印章,故可认定为四库底本,即“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此本在考订版本源流、校勘以及四库底本的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关键词:《救荒活民书》 明钞本 四库底本 天一阁
《枣林杂俎》佚文考识 杨浙兵
内容摘要:《枣林杂俎》是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撰写的一部重要史料笔记,历来颇受推崇。然因其中部分内容被清政府视为“违碍”,故多以抄本传播,版本情况十分复杂。在国家图书馆所藏五种抄本中,包含通行点校本失收的文字若干条,鲜为人知;今围绕这些佚文及相关信息,试论其价值。
关键词:《枣林杂俎》 谈迁 佚文
《明人小传》辨伪 陈开林
内容摘要:国家图书馆藏清乾隆钞本《明人小传》一书,题署“槜李曹溶编辑”。该书收录3000多位明代人物的传记,内容宏富,学界屡见征引。通过文本比勘,可以发现《明人小传》内容全袭朱彝尊《明诗综》的传记部分,二者关系即如《列朝诗集小传》之于《列朝诗集》。《明人小传》成书时间在《明诗综》刊行之后,学界称其“乃《明诗综》之底本”的说法不能成立。结合曹溶的存世时间、《明诗综》的编纂刊刻时间来考察,可知《明人小传》的编辑者绝非曹溶。
关键词:曹溶 朱彝尊 《明人小传》 《明诗综》 辨伪
张问陶《京朝集》稿本考略 朱泽宝
内容摘要:上海图书馆藏张问陶《京朝集》稿本,收录张问陶从乾隆癸丑(1793)二月底至乾隆乙卯(1795)岁末在京任翰林院检讨时所作之诗,共存诗787首。其中除与刻本《船山诗草》重复者,更有243首佚诗,对于全面了解张问陶这一阶段的诗风与生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京朝集》稿本有大量的清人评点,诸家之中,以陈鳣与陈用光、吴嵩梁的评点最为丰富,两派截然不同的文学观念以批点的形式在稿本中形成了激烈的交锋。
关键词:张问陶 《京朝集》稿本 性灵派 陈鳣 评点
古典戏曲总集整理的若干问题——以《全清戏曲》整理为例 孙书磊
内容摘要:阅读对象的专业需求,决定了总集类的古典戏曲整理不同于其他文体古籍整理,更不同于单一剧本或作家别集类的戏曲整理。古典戏曲总集整理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确定底本、把握整理分寸、处理文本格律与格式。这些问题是否能够妥善解决,与整理中是否能够准确揭示古典戏曲的文本体制、创作史实以及戏曲传播中的语境变迁,有着密切的关联。《全清戏曲》整理过程中对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法,体现了对文献整理的学理性追求。
关键词:古典戏曲 总集 文献整理 《全清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