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稿抄本研究·
汪棣《对琴全稿》考略 唐玲(3)
浙江图书馆藏朱祖谋《宋词三百首》稿本考述 项鸿强(16)
抄本《四思堂文集》价值考述 吴秀华(25)
南京图书馆藏丁氏八千卷楼抄本《传奇汇考》考论 王文君(31)
·石刻研究·
西晋《华百石都训造碑》残石拼联及相关问题 黄学超(42)
胡广《记高昌碑》与高昌麴氏、唐李元忠事迹丛考 陈晓伟(53)
·批校题跋·
上海图书馆藏潘德舆手批《陶靖节集》残本考论 邓富华(62)
程瑶田未刊书画题跋辑释 孟国栋 叶乾琦(69)
·书札整理研究·
《丁文诚公致先太守手札》考释 杨理论(81)
王振声致端方、绍英信札释读 薛以伟(97)
王国维致张尔田函考释 刘波(108)
·辑佚辨伪·
王畿佚文《石洞黄公墓志铭》考释 宫云维 张宏敏(115)
《刘燕庭诗稿》作者系王金铦而非刘喜海 仇家京(123)
·文史新探·
也谈“不办承料”——兼论唐五代时期有主荒田的请佃 赵大旺(130)
《艺苑卮言》成书考释 贾飞(140)
舶载书目所载明人编总集考述 朱姗(152)
乾隆“西洋馆译语”书题语源考 聂大昕(167)
内藤湖南与罗振玉第二次笔谈之研究 张新朋(171)
《剥果词话》的文献价值 张兵(182)
内容摘要
·稿抄本研究·
汪棣《对琴全稿》考略 唐玲
内容摘要:清乾嘉时代的诗词名家汪棣著有《对琴全稿》二十卷,其稿本藏于私家。今各类古籍书目均未见著录,当为海内孤本。细勘其稿,颇有缺字、缺句,甚至阙题之处,足见其非作者原稿,而是请人誊抄之件。同时,《全稿》多处贴有汪棣之子光爔所写红色浮签,意在删润、选定其作,以备日后付梓。汪棣与乾嘉时期的学界、诗坛以及官场人士多有交往,在稿中屡屡提及,颇具文献价值,可为清代文学、史学的研究提供全新的材料。
关键词:汪棣 《对琴全稿》 王昶 王鸣盛 钱大昕
浙江图书馆藏朱祖谋《宋词三百首》稿本考述 项鸿强
内容摘要:浙江图书馆藏朱祖谋选《宋词三百首》为初编稿本。稿本选录词人86家,词作312首。该书圈点、删改之处甚多,从中可窥探其成书过程。稿本墨批共有27条,为朱祖谋所作,交代所选词作的版本依据,从中可知,朱氏在编选词集时旁摭众家,择善而从;另有况周颐所作朱批20条,可以作为其词学批评文献的辑补。批注亦可探究朱况二人的选词观念与词学宗旨。
关键词:朱祖谋 《宋词三百首》 稿本 况周颐 批校
抄本《四思堂文集》价值考述 吴秀华
内容摘要:傅维鳞《四思堂文集》,自清初刊刻以来流传至今,但人们并不知道该集还有抄本存在。此抄本抄于清代同治年间,对刻本而言,它不仅有勘误作用,而且还补充了原刻本中未收入的傅维鳞诗文,版本价值较大。抄本所补充的诗文,有书启、祭文、行赞等,对研究傅维鱗的家世、生平、文采、姻亲关系及学术视野等,作用较大。
关键词:傅维鳞 《四思堂文集》
南京图书馆藏丁氏八千卷楼抄本《传奇汇考》考论 王文君
内容摘要:南京图书馆所藏《传奇汇考》抄本系两江总督端方为江南图书馆购入的丁氏八千卷楼旧藏,其编排顺序及正文均与石印本《传奇汇考》完全一致,可以确认是石印本《传奇汇考》的底本。该抄本的发现可以纠正石印本的诸多讹误,也可以纠正因运用石印本而导致的错误论断,对《传奇汇考》以及《曲海总目提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传奇汇考》 八千卷楼 《曲海总目提要》
·石刻研究·
西晋《华百石都训造碑》残石拼联及相关问题 黄学超
内容摘要:陕西华阴西岳庙所存西晋《华百石都训造碑》残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拼联,其碑文可以进一步释读,尤可与《水经注》所载内容相互印证。碑文对碑中提及人物生平有所补充,通过碑文亦可对造碑者身份与汉晋守庙“百石”有进一步认识,该碑造、立分刻现象则可能与西晋时局有关。
关键词:西晋 《华百石都训造碑》 《水经注》
胡广《记高昌碑》与高昌麴氏、唐李元忠事迹丛考 陈晓伟
内容摘要:胡广于明永乐十三年所撰《记高昌碑》提到四种高昌碑铭,涉及高昌麴氏王统及相关政治史问题,第六通《李元忠神道碑》则与中唐伊西庭地区政治军事社会密切相关。目前很少有学者论及上述碑刻内容,但其却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有不少待发之覆。
关键词:《记高昌碑》 陈诚 高昌麴氏 李元忠 伊西庭节度使
·批校题跋·
上海图书馆藏潘德舆手批《陶靖节集》残本考论 邓富华
内容摘要:潘德舆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其手批《陶靖节集》残本现藏上海图书馆。潘德舆陶诗评点的特色表现在:重在对陶诗用字用句艺术的赏析,注意对陶诗结构进行分析,并以“深”、“厚”等诗学范畴论定陶诗,有以人品论诗品的倾向。其手批本由于保存了潘氏批点陶诗的原貌,又可以对《养一斋诗话》有所补充,能更加完整地呈现潘德舆的陶诗学思想。
关键词:潘德舆 陶渊明 评点
程瑶田未刊书画题跋辑释 孟国栋、叶乾琦
内容摘要:作为乾嘉时期的著名学者,程瑶田对中国传统书画也深有研究,不仅有专论书法的著作问世,现存的许多书画中还附有他的题跋手迹。这些题跋多为程瑶田应友人之请为中国历代的名作,如《争座位帖》、《黄庭经》、《兰亭序》等所写的评鉴。由于深受朴学的影响,程瑶田所写题跋重在考证一些具体问题,而绝少浮泛虚夸之词,具有丰富的学术内涵。唐代的经生书、《兰亭序》的刊刻流传等书学史上聚讼纷纭的问题,都可以借此得到进一步澄清。程瑶田在题跋的末尾往往会交待创作缘起和写作时地,对于全面了解他的学术成就、交游情况和生平经历也有较大的帮助。
关键词:程瑶田 书画题跋
·书札整理研究·
《丁文诚公致先太守手札》考释 杨理论
内容摘要:重庆图书馆藏《丁文诚公致先太守手札》八通,是晚清名臣丁宝桢为四川总督之初,就处置马边夷人叛乱写给时任叙州府马边厅同知周侪亮的一批信札。光绪间马边夷人为乱,鲜有史料留存,故此批信札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信函中,丁宝桢部署人事、指导战事、施授方略、安排善后事宜,秉持夷汉并重、恩威并施的原则,办堡寨、招屯田,推行以夷制夷以达长治久安的筹边策略,深谋远虑,显示出政治家的高远眼光。
关键词:手札 丁宝桢 周侪亮 马边夷务
王振声致端方、绍英信札释读 薛以伟
内容摘要:国家图书馆藏王振声致清末政坛重要人物端方和绍英的信札七通,涉及王振声在徽州知府任上推行“清末新政”的一些历史细节、畏难情绪及其不愿在地方为官的微妙心理。王氏信中多次托请端方和绍英帮助其在“考察政治馆”谋职,不仅可以了解王振声与端方、绍英的交游情况,而且保存了许多地方实施新政的历史信息,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王振声 端方 绍英 徽州 清末新政
王国维致张尔田函考释 刘波
内容摘要:新发现的1923年8月14日王国维致张尔田函,内容涉及当年初夏王国维北上担任逊清朝廷南书房行走之初的生活、任职、交游与学术等情况,有助于王国维生平与思想研究。
关键词:王国维 张尔田 信札
·辑佚辨伪·
王畿佚文《石洞黄公墓志铭》考释 宫云维、张宏敏
内容摘要:《石洞黄公墓志铭》系王阳明高足王畿的重要佚文之一。该文详叙了阳明后学黄承文的家世渊源、求学经历、仕宦生涯、学术交游等,是迄今为止最为丰富的黄承文传记文献,可以填补黄承文研究的空缺,补《王畿集》之佚。文中关于向王畿请益的记载等,大略点出了黄承文“外器以融道”的学术倾向和王门中人的学术身份。同时,王畿在文末自称眷生,也体现了他与王家的密切关系,有助于理解他在王门弟子中的崇高地位。
关键词:《石洞黄公墓志铭》 王畿 黄承文
《刘燕庭诗稿》作者系王金铦而非刘喜海 仇家京
内容摘要:杭州图书馆藏《刘燕庭诗稿》,自《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收录以来,被冠以“清刘喜海撰”并为多家书目引用而传讹至今。通过对原书内容、题跋墨迹与印记等逐一审读,可以论定此系清末王金铦的佚诗稿。该稿本的发现以及所作考订、梳理,除了对古籍书目传统意义上的纠谬补正以外,旨在发掘湮没已久的著者流寓经历等行迹,对语焉未详的杭州藏书家故实有所钩沉。
关键词:《刘燕庭诗稿》 刘喜海 王金铦
·文史新探·
也谈“不办承料”——兼论唐五代时期有主荒田的请佃 赵大旺
内容摘要:对于敦煌文书中出现的“不办承料”一词,学界大多认为其涵义是不承担或负担不起官府赋税。也有观点认为其涵义是“无力营种”。笔者以为,“不办承料”的主语是土地,其含义是由于土地较为贫瘠,产出较少,不足以缴纳该地所分配到的赋税,即耕种该地入不敷出。并结合唐五代时期的有主荒田请佃来考察其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土地归属的问题。
关键词:“不办承料” 土地贫瘠 土地请射 荒地 土地归属
《艺苑卮言》成书考释 贾飞
内容摘要:在王世贞所提及的《艺苑卮言》基础之上,凭着对明刻六卷本和八卷本的辨析,我们大致可以梳理出《艺苑卮言》的成书过程,并勾画出其版本轮廓,从而对该书的加工与传播状况了然于心。尤为重要的是,我们据此可以发现《艺苑卮言》伴随着王世贞文学思想的变化。当然,尽管《艺苑卮言》几经修改,但是其对法度、格调的追求,以及对“才情”与“师心”并重等基本文学思想并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转变。
关键词:王世贞 《艺苑卮言》
舶载书目所载明人编总集考述 朱姗
内容摘要:舶载书目是记载日本江户时代中国典籍流传东瀛的珍贵目录文献。本文以舶载书目著录的明人编总集为考察对象,在全面考察舶载书目所载一百六十余部明代总集(含明人编刊前代、通代总集,明人编刊本朝总集,清人编刊明人总集)的基础上,从目录学角度,提供了《古文津茎》、《古文褒异》等九种未见录于明清时期重要藏书目录的明代总集的目录信息。从版本学角度,提供了《古文津茎》、《大观堂选》等四种中土散佚总集,《古文褒异》、《风雅元音》等十种中土稀见总集、明万历六年刻本《皇明律诗类抄》等四种稀见版刻的版本信息,为上述明代总集提供了可信的流播线索,从而论证舶载书目的重要文献价值。
关键词:舶载书目 明代总集 江户时代 目录学
乾隆“西洋馆译语”书题语源考 聂大昕
内容摘要:清乾隆皇帝敕编的五种“西洋馆译语”分别为汉语与法、德、葡、意及拉丁语的对译字书。前四种书题中的国名均采用拉丁语而非本土语言,与其他“华夷译语”类字书习惯不同,这是因为“西洋馆译语”的编者系来华的传教士,而拉丁正是当时传教士的通用语言。最后一种《拉氐诺话》中的“拉氐诺”来自Latina的中性形式Latinum。
关键词:翻译 华夷译语 西洋馆 拉丁语
内藤湖南与罗振玉第二次笔谈之研究 张新朋
内容摘要:1902年,内藤湖南第二次来华,在上海与老友罗振玉见面。此次二人的交流仍是以笔谈的形式进行。关于此次笔谈,内藤湖南所撰《游清杂信》有谈及,但仅是概略性的叙述,无笔谈原文。幸运的是日本关西大学内藤文库藏有内藤、罗氏本次笔谈的部分手稿原件。本次笔谈应发生于1902年12月13日至16日或12月29日至1903年1月3日之间;内容则涉及我国的少数民族史志、边疆图志、满蒙文工具书、乐律书、丁氏八千卷楼藏书、房山石经等多个方面;谈论这些的原因则既有个人兴趣爱好的驱动,也有日本当时社会的现实需要。将本次笔谈与二人第一笔谈加以比较,可以看出两次笔谈的较大差异在于本次笔谈的话题相对集中,主要围绕图书典籍这个话题展开。
关键词:内藤湖南 罗振玉 笔谈 校录
《剥果词话》的文献价值 张兵
内容摘要:于右任的《剥果词话》1908年在《夏声》杂志发表后,一直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不仅不见完整的整理本行世,而且已出版的《于右任诗文集》及近代和民国词话集均未收录此词话。其实,《剥果词话》既遵循传统词话的体例和写作模式,又体现出现代文风的影响,在民国词话中极具特色。《剥果词话》不仅评介了谭献、王鹏运、朱祖谋等近代以来著名词人及其词作,还涉及词人交往与词坛互动、词学事件与词人雅集等内容,重点揭示近代词学源流,词人、词作与时代的密切关系,观点极为鲜明。
关键词:于右任 《剥果词话》 文献价值 近代词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