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纪念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
汤显祖评点《花间集》辨伪 叶晔(3)
汤显祖尺牍相关问题考订 高虹飞(13)
·版本研究·
僧齐己《白莲集》版本考 周小艳(26)
台湾藏尤延之贵池刊理宗间递修本《文选》论略 王玮(37)
古兴藏木刻本《碧岩录》考 徐时仪(45)
《有象列仙全传》版本考 汤志波(54)
明弘治刻本《枫林先生文集》价值考述 唐新梅(62)
·校勘学·
论校勘学上的零度与偏离法则——《王子年拾遗记》异文释例 林嵩(68)
《周礼注疏校勘记》“惠校本”及其他 张丽娟(78)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献研究成果·
施绍莘《秋水庵花影集》序跋的曲学史意义 赵义山(88)
《世说笺本》的训诂特点及文献价值 张玉梅(99)
·名人书札·
陶风楼藏杨守敬致倪文蔚手札考释 占如默(108)
顾颉刚致罗根泽信札十通 刘雪平(133)
·文史新探·
简帛古书中的分栏抄写 王化平(146)
北大藏汉简本《老子》札记 黄灵庚 李凤立(151)
《近思录》在朝鲜李朝的接受与传播 曹洁 程水龙(159)
《天问注补》作者疑误辨 赵静(170)
《随銮纪恩》作者考——兼论清代康乾间四汪灏 邱瑰华(174)
论稿本《许氏说文解字六书论正》的文献价值 李森 李弘毅(182)
黄丕烈佞宋本但也重明本 乔琛(186)
林启与《林公迪臣奏议公文遗稿》 徐立望(187)
内容摘要
·纪念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
汤显祖评点《花间集》辨伪 叶晔
内容摘要:汤显祖《批评花间集》四卷,一直被认为是汤学研究、词学研究的重要文献之一。但其中署名汤显祖的序,有摘编前人词论文字的嫌疑;正文中的汤显祖评语,涉及名物、词源、本事、典故等部分,亦多袭自杨慎《词品》、王世贞《艺苑卮言》。结合学界对杨慎评点《草堂诗余》、汤显祖评点《艳异编》的辨伪情况,可知明万历闵映璧套印本中的评点造假颇为普遍,其作者应为闵映璧或其友人。
关键词:《花间集》 汤显祖 杨慎 王世贞 闵映璧
汤显祖尺牍相关问题考订 高虹飞
内容摘要:徐朔方先生编年笺校的《汤显祖全集》,对汤显祖尺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证。然而汤显祖尺牍涉及人事众多,许多史事疑而未明。据本文考证,汤显祖《复费文孙》、《与喻叔虞》的交流对象分别为费云仍、喻应益,《答王澹生》中的“赵仪郎”指赵世卿,《寄刘芝阳开府》中的“赵侍郎”指赵用贤,《寄梅禹金》中的“高瀛台”或指高文登。另,本文还考订了《别沈太仆》、《寄王弘阳冏卿》、《答刘中允》、《答汪登原中丞》、《与丁长孺》、《与吴本如岳伯》、《答张梦泽》、《与吴继疏》、《与门人李超无》等札的写作时间,并就《柬长卿》、《答郭明龙》、《寄章仲明侍御》、《与魏见泉公子道冲》、《答董嘉生》所涉及人事补充了相关史料。
关键词:汤显祖 尺牍 史事 考订
·版本研究·
僧齐己《白莲集》版本考 周小艳
内容摘要:在《白莲集》现存各本中,柳佥抄本直接抄自宋本,价值最高;何焯藏明抄本直接源自柳佥抄本,最接近柳佥抄本原貌,又经何焯据杨南峰家抄本校勘,不仅改正了柳佥抄本一些明显讹误,并可由其校勘记推知杨南峰本面貌;冯班家抄本、《四部丛刊》本、曹氏书仓本与柳佥抄本异同颇多,可能均出自辗转传录,而非直接抄录自柳佥抄本,然柳佥抄本之阙文,三本皆备,亦不失资证价值;张氏藏清抄本和顾一鹗跋本皆来源于冯班家抄本,辗转抄录,讹谬较多;毛氏汲古阁刻《唐三高僧诗集》与柳佥抄本虽时有异同,然其为现存《白莲集》最早之刻本,亦不可忽;《全唐诗》和《唐百家诗》亦悉录僧齐己之诗,可与《白莲集》互见,并增补遗诗。
关键词:《白莲集》 冯班 何焯 柳佥 《唐三高僧诗集》
台湾藏尤延之贵池刊理宗间递修本《文选》论略 王玮
内容摘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帙尤袤本《文选》递修本,题为“宋淳熙八年尤延之贵池刊理宗间递修本”,该本一直未引起学界关注。经研究发现,此本的递修时间存在疑问,结合刻工与避讳,很难判定此本为理宗间递修本,为理宗之前递修的可能性较大。另外,此本虽经递修,且存在部分内容系抄配或版面模糊等问题,但依然有其文献价值。首先,抄配部分字迹清晰、工整,与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淳熙八年尤袤池阳郡斋刻本《文选》相比,除版框较高之外,其余包括内容、版心字数、刻工姓名等并同,该部分内容可以对尤袤本中部分模糊难辨之字起到校勘作用。其次,尤袤本后附《李善与五臣同异》一直因模糊特甚,且有描改痕迹,为学者诟病,然理宗本后附《同异》字迹清晰、无描改痕迹,是现存《同异》中最好的版本,具有重要版本价值。
关键词:《文选》 尤袤本 理宗本 《李善与五臣同异》 文献价值
古兴藏木刻本《碧岩录》考 徐时仪
内容摘要:近年发现的古兴藏木版刻本《碧岩录》不仅各则的编次与张明远刊本的编次不同,而且内容与蜀本相近而与福本及张明远本有同有异,似为介于蜀本和今传通行本张明远本间的民间传抄本,在《碧岩录》研究、中国禅宗史研究和近代汉语研究等方面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碧岩录》 古兴藏本 张明远刊本 蜀本
《有象列仙全传》版本考 汤志波
内容摘要:《有象列仙全传》现存最早版本为国家图书馆所藏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汪云鹏玩虎轩刻本,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藏本为明末清初翻刻本。翻刻本在版式、刻工、图像、文字方面与万历本均有一定的差异。《有象列仙全传》在明末传入日本并再次刊刻,现存日本庆安三年(1650)刻本、宽政三年(1791)序本两种。两书均是刻本,而非学界所云“活字本”。庆安本是据明末清初翻刻本再次翻刻,宽政本则是庆安版后印本。
关键词:《有象列仙全传》 玩虎轩刻本 翻刻本 和刻本
明弘治刻本《枫林先生文集》价值考述 唐新梅
内容摘要:朱升是明初著名的开国文臣之一,其诗文集的通行本是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刻本《朱枫林集》十卷,收录各体文102篇、诗78首。明史学界一直以明初黑口本罕见流传为憾事,但台湾大学图书馆藏有弘治九年(1496)刻本《枫林先生文集》不分卷,有文无诗,收录文章112篇,其中74篇与万历刻本相同,38篇为万历刻本所无。虽然该本尚有残阙,但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版本和史料价值。
关键词:朱升 《枫林先生文集》 《朱枫林集》
·校勘学·
论校勘学上的零度与偏离法则——《王子年拾遗记》异文释例 林嵩
内容摘要:零度与偏离学说不仅适用于语言学领域,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与方法论原则,也可运用于校勘学的异文分析中。本文以《王子年拾遗记》一书的校勘为例,具体说明如何运用零度偏离法则推求异文、梳理版本源流、辨析避讳字。
关键词:校勘学 零度偏离 《王子年拾遗记》 异文 避讳
《周礼注疏校勘记》“惠校本”及其他 张丽娟
内容摘要:《周礼注疏校勘记》重要校本“惠校本”的异文来源包括宋刻八行本及余仁仲本异文,也包括少量其他版本来源或他校、理校之异文;而在《校勘记》中,“惠校本”与“余本”分立,夹杂“惠校宋本”、“宋本”之称,主要体现的是宋刻八行本的异文。由于《校勘记》仅据校本而未能亲见宋刻八行本,其对八行本的利用有一定局限。
关键词:惠校本 八行本 阮元 《校勘记》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献研究成果·
施绍莘《秋水庵花影集》序跋的曲学史意义 赵义山
内容摘要:明末散曲大家施绍莘的词曲别集《秋水庵花影集》,除了卷首有陈继儒等人和施绍莘本人的序言以外,卷内86篇套数,几乎每篇之后都有跋文,约四分之一的篇目有施绍莘自序。在篇后跋文中,除施绍莘本人的自跋、自记之外,另有陈继儒、沈璟等70多人参与了《秋水庵花影集》套数的评论,这在现存元明清散曲别集中可谓绝无仅有。施绍莘的卷内自序、自跋、自记,以及陈继儒、沈璟等人之他跋、他记、他评,总计达228篇(段)。这些序跋文字,不仅文笔优美,而且具有丰富的曲学史意义,比如,可以凭其考察施绍莘的生平、散曲创作及其心路历程,可以探考晚明云间曲家的生活时代与创作环境,可以考知晚明云间曲家的曲作活动方式及南北曲的发展动向等。
关键词:施绍莘 《秋水庵花影集》 序跋 曲学史
《世说笺本》的训诂特点及文献价值 张玉梅
内容摘要:哈佛所藏《世说笺本》1826年日本刻本和哈佛、韩国所藏《世说新语补》1586年刊本是配套的训诂书,前者为笺注本,后者为被笺本。从文本内容看,《世说新语补》和《世说笺本》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世说笺本》不仅有与传统训诂一致之处,如以释词为核心,也注重解释单字,也解释句意、段意、语法、修辞、文体等。同时它也有自己的个性,即两用史注之法。征引训释成果时,除了采纳中国学者旧注之外,也精采日本学者的训释成说,显示出其作为日籍著述的域外特点。打破了传统训诂不引文学评点的惯例,在其广征史籍、中日、传统小学文献的同时,也精简录入并注解文学评点,甚至自身也加入文学评注。
关键词:《世说笺本》 《世说新语补》 文学史价值 训诂学史价值
·名人书札·
陶风楼藏杨守敬致倪文蔚手札考释 占如默
内容摘要:柳诒徵陶风楼藏杨守敬致倪文蔚手札十五通,是至今公布的杨守敬最早的手札。内容涉及校刻《古今钱略》、纂修荆州府志、刻印《楷法溯源》等事,为我们提供了杨、倪二人生活与学术交往的丰富、生动的记录,是研究杨守敬早期著述和刻书的重要资料。
关键词:陶风楼 杨守敬 倪文蔚 信札
顾颉刚致罗根泽信札十通 刘雪平
内容摘要:湖南图书馆藏有顾颉刚致罗根泽亲笔信函十通,写作年代大致为1932年至1935年间。信札中顾颉刚就《古史辨》的选题内容、编纂体例、校稿审核、出版发行、经费来源等诸多细节与罗根泽往复讨论,如是否选入章太炎、胡适治经治子之方法异同,是否摘抄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等书中有关诸子研究的代表性观点等等,既表明顾颉刚先生《古史辨》编纂中重视鉴别和吸收晚近兴起的哲学、史学、社会学新知识理论的现代史学思想,也反映出国难当头、时局纷扰下学者苦心孤诣,延续学术文脉的勇气和艰难情形。
关键词:顾颉刚 罗根泽 古史辨
·文史新探·
简帛古书中的分栏抄写 王化平
内容摘要:文章利用简帛古书材料,分析了分栏(旁行)这种抄写格式在实际运用中的一些现象,并据此推测了《墨子·经上》、《经下》两篇在简策时代的抄写情况。认为分栏抄写在简帛古书中至少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较为简单的,一种是较为复杂的。分栏抄写在战国秦汉时期是一种相当常见的格式,史书、数术文献、历谱、杂纂文献和书籍目录都可能采用,司马迁撰《史记》时创设“十表”未必要远效《周谱》。
关键词:简帛 分栏 旁行
北大藏汉简本《老子》札记 黄灵庚、李凤立
内容摘要:北大藏汉简本《老子》,是新发现的一重要传抄本,整理者认为其抄写于武帝后期。本文据避讳字,判定其抄写年代当在汉初高祖之世。又对整理者的注释、考证提出商榷意见,计二十八条,涉及内容或校正文字,或词义训释,或疏理版本,认为这个抄本不同于马王堆甲、乙二本,可能其祖本有别。
关键词:《老子》 汉简 文字 考证
《近思录》在朝鲜李朝的接受与传播 曹洁、程水龙
内容摘要:程朱理学对朝鲜李氏王朝主流思想意识、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作为程朱理学思想重要载体之一的《近思录》,得到了李朝社会的景慕,他们对中国《近思录》系列文献的内容、编纂理念等进行接受,新生出大量《近思录》相关文献。其新创的文本有一种兼容并蓄的思想,由开始的完整接受,发展到以中国《近思录》文献为主体,进而创建出以本民族儒家或朱子学家思想内容为主体的本邦读本。同时又予以批判性接受,衍生出朱子学在异域的新体态。李朝本土化的《近思录》系列文献,促进了朱子学在李朝的大发展,在中朝文化关系史中已成为一道靓丽彩虹,至今熠熠生辉。
关键词:《近思录》 朝鲜李朝 传播
《天问注补》作者疑误辨 赵静
内容摘要:《天问注补》的作者归属问题一直悬而未解,成为一大公案。据书中诸图以及汪仲弘的自叙文字,我们认为《天问注补》的作者不是汪瑗,而应为汪仲弘。
关键词:《天问注补》 汪瑗 汪仲弘
《随銮纪恩》作者考——兼论清代康乾间四汪灏 邱瑰华
内容摘要:《随銮纪恩》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作者扈从康熙帝“避暑于塞外,兼行秋作之典”的见闻,内容涉及历史、地理、气象、生物、民俗、文学等诸多方面,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关于此书的作者,有“长洲汪灏”、“临清汪灏”、“休宁汪灏”、“浙江汪灏”等多种说法。其中的休宁汪灏,康熙时官翰林院编修,博通文史,工于诗文,多次扈猎沙塞,经考证,应为《随銮纪恩》的作者。
关键词:《随銮纪恩》 汪灏 辨正
论稿本《许氏说文解字六书论正》的文献价值 李森、李弘毅
内容摘要:王育所撰《许氏说文解字六书论正》一书属于传世稀见文献珍品,曾被《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总目》等重要文献著录。它从继承与发展角度对文字学史进行论述,目的在于帮助人们阐释经典,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治学特色,对于今日研究者从事文字学史探讨、探索经学发展历程和中国教育思想等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王育 《许氏说文解字六书论正》
林启与《林公迪臣奏议公文遗稿》 徐立望
内容摘要:浙江新式教育的发韧和发展,林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浙图馆藏的《林公迪臣奏议公文遗稿》以及相关文献史料,可以看出林启对传统儒家教化的坚持——反对虚文,强调伦常名教,重视道德品质。正有赖于中国传统中实事求是的务实特质,使其成为晚清开启一代风气的人物。
关键词:林启 《林公迪臣奏议公文遗稿》 崇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