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版本研究·
国图所藏元刊残本《六书故》考论 张宪荣(3)
和刻本《真山民诗集》考 李成晴(15)
·出土文献研究·
敦煌写本《诸道山河地名要略》残卷抄写年代及别名考 赵庶洋(25)
西夏文《六韬》译本的文献价值 邵鸿 张海涛(32)
黑水城文献刻本残叶定名拾补二则 秦桦林(39)
·石刻文献·
河北省滦南县新出两汉石刻初探 张驰(44)
《颜勤礼碑》真伪及系年问题考辨 邱亮(59)
·稿抄本研究·
治《近思录》之阶梯 以朱释朱之典范——稿本《近思录集朱》及其文献价值 任莉莉(74)
湖南省图书馆藏王鸣韶稿本《鹤谿文稿》考辨 吴波(88)
南京图书馆藏刘恭冕未刊稿《韩非补校》考略 李晓明 吴柱(100)
·校勘理论与实践·
古籍校勘的路径——以《宋会要辑稿》为例 尹波(107)
古籍整理中过度依赖传统历谱的问题——以《辽史》朔闰为例 邱靖嘉(119)
·信札整理研究·
贵州省博物馆藏莫友芝家书考释 吴鹏(126)
袁克文致钱芥尘信札五通考释 丁小明(142)
·文史新探·
贝青乔《爬疥漫录》论略 马卫中 陈国安(147)
江顺诒生平及著述考——以稿本《窳翁丛稿》为中心 杨柏岭 汪倩(157)
王惕斋《独臂翁闻见随录》刍议 王宝平(169)
吴梅集外题跋辑考 胡永启(175)
新辑诗话摭议 陈庆元(179)
内容摘要
·版本研究·
国图所藏元刊残本《六书故》考论 张宪荣
内容摘要:国家图书馆藏元刊《六书故》虽然是一个残本,却是该书最早的版本。通过对历代相关资料的梳理和对清内阁档案及国图旧目的研究可知,元刊《六书故》在入明之后,最早为明文渊阁所藏,万历之后其部分残册为私人窃去,或转借传抄,此书方见录于诸私家目录。而未被窃取的部分则在入清之时一直深藏清内府,直到民国清理内阁大库之后,方入归北平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惜其时诸馆目在著录上颇有出入,但知当时存有两个元残本。今除此本为国图收藏外,另一本则归台湾“国家图书馆”。此本虽残,却可窥见该书原貌,较后来毛氏影抄本更为真实;其版心之刻工名可补诸刻工表之不足;亦可正传世诸本之误,具有很高的校勘价值。
关键词:《六书故》 元刊残本 流传情况 文献价值
和刻本《真山民诗集》考 李成晴
内容摘要:《真山民诗集》的最初版刻为元大德丙午董师谦序刊本,该本在中土久已亡佚,却在日本得以流传。文化九年泉泽充据以重雕,并补辑佚诗,是为和刻本。和刻本与《全宋诗》所凭据的中土明潘刻本、《四库全书》录知不足斋抄本、祝刻本非同一系统版本,且留存了《真山民诗集》最初结集的形态。本书卷首董师谦序为《全元文》所失收,可据以否定清人所疑真山民系真德秀后裔这一问题,并可据文中举篇摘句推考元大德本在和刻本付梓前古体诗部分已有散佚。通过和刻本与《全宋诗》相比勘,可知和刻本所收真山民诗文字优于明潘刻本以降各版本,并可辑得《全宋诗》失收真山民诗43首。新辑佚诗有助于考证真山民的生平、交游及行止。
关键词:《真山民诗集》 和刻本 大德本 佚诗
·出土文献研究·
敦煌写本《诸道山河地名要略》残卷抄写年代及别名考 赵庶洋
内容摘要:法国国家图书馆藏P.2511号敦煌写本《诸道山河地名要略》残卷是唐宣宗时学士韦澳所纂的一部地理书,该写本自发现之日起即受到学者高度重视。本文对此写本的抄写年代进行重新考订,纠正了原来学者认为抄写于成通八年(867)的错误,认为应抄于太平兴国八年(983)或之后,是一个北宋初年的抄本。并根据《东观奏记》与宋代藏书目录的记载确认此书又名《处分语》,之前学者认为《处分语》非其书名的观点有误。
关键词:《诸道山河地名要略》抄写年代 别名
西夏文《六韬》译本的文献价值 邵鸿、张海涛
内容摘要:本文比较了西夏译本和宋代形成的今本《六韬》在分卷、篇目、文字方面的差异,进而探讨了西夏文《六韬》的文献价值。认为宋元丰年间《武经七书》颁布后,虽然具有正统和支配地位,但并没有立即完全取代其他版本,直到南宋时期还有一些与官本不尽相同的《六韬》流传于世。西夏译本即为其中之一,但它不是宋明以来主要《六韬》版本的祖本并且较早亡佚。然而元丰时期的官方定本《六韬》有可能是在包括西夏译底本在内的多个版本基础上整理校定的,其改变程度可能没有过去认为的那么大。此外,西夏译本《六韬》还有一定的训诂学价值。
关键词:西夏文 《六韬》 文献价值
黑水城文献刻本残叶定名拾补二则 秦桦林
内容摘要:黑水城文献中保存有不少宋元时期的刻本残叶,然而其中不少残叶整理者未予定名。本文根据历代书目以及传世古籍,对黑水城文献中两组未定名的刻本残叶进行相关考索,分别定名为《孝经直解》与《三国志文类》,并依据版式特征进一步指出,前者当为元浙本,后者当为元建本。
关键词:黑水城 刻本 残叶 《孝经直解》 《三国志文类》
·石刻文献·
河北省滦南县新出两汉石刻初探 张驰
内容摘要:近年来,河北省滦南县陆续出土了一批有明确纪年的两汉石刻,据笔者掌握的数据,共有206块,纪年从西汉昭帝元凤二年至东汉献帝初平四年,时间跨度272年。这批石刻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印证了史书所载新莽、东汉时期中央政府对匈奴、鲜卑、高句骊、乌桓等的边疆战争;建武二十五年盟书,还原了当年东汉中央政府与鲜卑结盟的全过程,此盟书正史阙载;新莽时期的石刻提供了有关王莽新朝年号、官制、地名等的新鲜材料;建武二十一年墨祁冢{左王右志},对于重新认识中国古代墓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诸如隗嚣兵败之后其旧部的去向等历史事件在铭文中亦有所反映。
关键词:滦南县 两汉 石刻
《颜勤礼碑》真伪及系年问题考辨 邱亮
内容摘要:《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书法的扛鼎之作,然而围绕该碑的许多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通过文献钩稽、文字校勘和书法鉴赏,可证碑石非伪。复详考颜杲卿改谥经过,并根据碑文反映颜氏家族成员履历的变动情况,驳欧、黄等之旧说,可定此碑刊立于永泰二年。
关键词:《颜勤礼碑》 真伪 系年
·稿抄本研究·
治《近思录》之阶梯以朱释朱之典范——稿本《近思录集朱》及其文献价值 任莉莉
内容摘要:清初黄叔璥在《近思录》传播史上是一位被忽视了的学者。他所辑《近思录集朱》一书,堪称研治《近思录》的阶梯,深得朱子思想精髓,其以朱释朱的学术理路,弥补了《近思录》无朱子思想资源的缺憾,在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内起到了整合朱子学术思想史的作用,有集元明清初朱子后学观点大成的气象,在理学研究史中应该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对于后世发掘朱子文献学价值大有裨益。同时,作为未刊稿本,该书蕴含了丰富的版本信息,对版本研究学者来说,是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
关键词:黄叔璥 《近思录》 朱子 稿本
湖南省图书馆藏王鸣韶稿本《鹤谿文稿》考辨 吴波
内容摘要:湖南省图书馆藏王鸣韶稿本《鹤谿文稿》是较为稀见的清代别集之一,该本收录王鸣韶不同时期24类各体文章192篇,是深入了解清代藏书家、书画家王鸣韶生平交游、文学创作以及诗学观念的重要史料。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王昶、朱春生、汪照以及民国时期藏书家叶德辉、叶启勋等对稿本进行批校题跋,既有效补充了稿本作者及正文内容的相关资料,也全面展现了稿本发现、编辑和流传的过程,具有重要的文学批评史价值。
关键词:《鹤谿文稿》 王鸣韶 批校题识 文献价值
南京图书馆藏刘恭冕未刊稿《韩非补校》考略 李晓明、吴柱
内容摘要:清代扬州学派刘台拱、刘宝楠、刘恭冕三代学术精湛,而学界论及刘恭冕的学术成就,唯有续成其父的《论语正义》为世所称,所撰《论语正义补》、《何休注训论语述》、《广经室文钞》加在一起不过寥寥数卷。其实,刘恭冕尚有其它数种遗稿存世,未经发掘董理,鲜为人知。其中南京图书馆所藏《韩非补校》手稿为刘恭冕年少时所作,共有校注札记335条。其初衷在于补正顾广圻旧说,训诂考辨亦颇精核,可以考见其家学传承。文中盛推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之学,可见其治学旨趣和师法渊源。又颇引类书以资校勘,在清儒治《韩非子》中为最早实践。
关键词:刘恭冕 《韩非补校》 校勘 训诂 家学
·校勘理论与实践·
古籍校勘的路径——以《宋会要辑稿》为例 尹波
内容摘要:古代书籍,在刊刻、翻刻、抄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错讹衍倒脱,自汉代刘向对校法之后,校勘也随着书籍的发展而兴盛。有的书籍,只有抄本流传于世,“舍此无他,研究者只能在忍耐中辨别使用,其中因错讹而误导之事亦所在多有”。《宋会要辑稿》就是典型一例。大凡古籍校勘中错讹衍倒脱各种类型,《宋会要辑稿》皆具有之。将此归纳成文,并运用本校、他校、理校多种方式,按原书之体例出校,旨在探索文献校勘之路径,为今天的文献校勘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古籍校勘 《宋会要辑稿》
古籍整理中过度依赖传统历谱的问题——以《辽史》朔闰为例 邱靖嘉
内容摘要:以汪曰桢《历代长术辑要》及陈垣《二十史朔闰表》为代表的传统历谱存在系统性缺陷,不可过分偏信。但长期以来,古籍整理中普遍存在着过度依赖此类传统历谱的现象。本文以《辽史》朔闰作为例证加以分析,通过与历史文献相校验的手段,指出陈述先生校勘《辽史》朔闰所存在的过信传统历谱的方法性错误。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值得引起所有文献整理者和历史研究者的注意。
关键词:《辽史》朔闰 汪曰桢 历谱 古籍整理
·信札整理研究·
贵州省博物馆藏莫友芝家书考释 吴鹏
内容摘要:贵州省博物馆藏莫友芝家书十余通,其时限大致介于莫友芝第四次科试未成返黔至客居曾国藩幕府之间。由于家书内容极为私密,各版莫友芝文集皆未收录。今所得见,正可借知莫友芝栖遑人生中求仕、艺文与家族的诸多实情。兹将家书全文录出,并作必要考释,以补遗莫氏文献。
关键词:贵州省博物馆 莫友芝 家书
袁克文致钱芥尘信札五通考释 丁小明
内容摘要:本文集中考释了袁克文致钱芥尘的五通信札,这五通信札主要涉及袁克文通过钱芥尘向上海日夜银行借贷以及向友人抵押《寒云日记》等较为私人性的内容。袁钱二人交情深厚,故袁克文在信中不避日俗,应急而书,所以,这批信札所提供的袁克文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细节,也使我们较为真实地了解“风流名士”袁克文日常生活中的困顿与窘迫,体味他从“琼楼最高层”沦落到万丈红尘中的“别样人生”。
关键词:袁克文 钱芥尘 上海日夜银行 《寒云日记》
·文史新探·
贝青乔《爬疥漫录》论略 马卫中、陈国安
内容摘要:《爬疥漫录》是近代苏州文人贝青乔的一部笔记作品,主要记叙道光三十年(1850)到咸丰五年(1855)清军与太平天国起义军在安徽南部之作战情况。该书从中下层文士角度再现诸多太平天国运动细节,是对于太平天国运动更深入研究与理解之原始文献。同时,对于贝青乔来说,《爬疥漫录》所叙述内容对于其后期生活、心态以至于文学创作风格改变有着非常重要意义,其间大量内容可与其后期诗歌相互参看。《爬疥漫录》不仅与《咄咄吟》同具存史意义,在文学体裁上也有着一样“诗文合一”之创作方式与特点,更是贝青乔人生中重大转折点,理应当受到与《咄咄吟》同样关注。
关键词:《爬疥漫录》 贝青乔 太平天国 “诗文合一”
江顺诒生平及著述考——以稿本《窳翁丛稿》为中心 杨柏岭、汪倩
内容摘要:江顺诒是晚清知名词学家、红学家,著述颇丰。不过,由于人们对生平行事不甚清楚,直接影响了对其学术思想的研究。兹在上海图书馆所藏江顺诒《窳翁丛稿》稿本的基础上,以其中的《窳翁自撰年谱》、《江××先生事略》等文献为中心,结合相关资料,首次就江顺诒的生卒年月、祖系与家世、求学与仕宦经历以及著述情况予以梳理,呈现同治、光绪年间,以江顺诒为代表的杭州文学活动,并对相关文献如黄秀文主编的《中国年谱辞典》、胡适《日记》等关于江顺诒的一些错误说法予以辨析。
关键词:江顺诒 《窳翁丛稿》 啙窳子 生平 著述
王惕斋《独臂翁闻见随录》刍议 王宝平
内容摘要:晚清浙商王惕斋寓日四十年,与历届驻日使节过从甚密,是近代中日关系变迁的见证人。他晚年撰写的笔记《独臂翁闻见随录》,文风朴实,史料丰富,鲜为人知。尤其对中国驻日外交官的记载,更是提供了晚清鲜活的人和事,具有其他资料无法替代的珍贵价值。
关键词:王惕斋 《独臂翁闻见随录》 晚清笔记
吴梅集外题跋辑考 胡永启
内容摘要:吴梅是一代词曲大家,其所目验之书,一部分经其题跋,多被收入已出版的《吴梅全集》中。上海图书馆所藏古籍中存有吴梅题跋二则,为《吴梅全集》所失收。
关键词:吴梅 题跋 辑考
新辑诗话摭议 陈庆元
内容摘要:相对于约定俗成、流传既久的传统诗话著作,近年出现一批新辑诗话。新辑诗话是辑纂者从历代(主要是宋代以后)文人的文集、笔记和其他著作采摭若干诗歌理论、诗歌观念和诗评的片段,加以辑纂成编,然后将“诗话”二字冠于作者之名(或其字号)编纂而成的诗话。新辑诗话正文之前通常有原作者小传。新辑诗话小传中原作者的生卒年、里籍,存在不少问题;生平的载述不是缺少原作者与诗歌活动相关的内容,就是较少概括原作者的诗学理论和诗学观念、或概括不准确。某些新辑诗话内容存在误植的现象;诗话作为一种文体,论诗诗不宜滥入。采摭诗话应使用好版本。新诗话的辑录,是替代某个作家编一个诗歌理论、诗歌观念和诗评的选本,而这个选本,不是文章的编选,而是从这个作家的文集、笔记和其他著作中采摭、撷取某些片段,再加以编辑而成的。新诗话的辑纂,要求辑纂者对辑纂对象有较深入的了解,最好是有研究。新诗话的辑纂过程,和其他古代文学的研究一样,存在文献基础的问题。新辑诗话,本质上是一个选本,选家的眼光对辑纂新编诗话相当重要。
关键词:诗话文献 诗话辑纂 《明诗话全编》 选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