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年第4期目录与内容摘要

目录

·文献聚散与文化抗战·

抗战期间北平图书馆为采集云南武定土司文献的往来信函 孟化(3)

抗战时期日伪劫掠北平图书馆文献及平馆战后的追索 许京生(21)

·目录学·

《四库全书总目·孔子家语》篇发疑 崔富章 陈英立(27)

缪荃孙《清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编纂考 林振岳(38)

·石刻墓志研究·

碑刻文献正读例释 张海艳 毛远明(48)

隋《杨通墓志》辨伪 梁春胜(62)

·批校题跋研究·

明抄本《储王合集》手批作者考——兼论竟陵派评点特色 冯小禄 张欢(68)

甘鹏云藏书题跋十一则辑释 朱永惠(79)

·书札整理研究·

新见江藩致汪喜孙手札五通释读 马学良(93)

左宗棠致阎敬铭信函考释 吴烨舟(100)

·辑佚·

楼钥佚文考释——关于四明义庄田产争讼案 聂文华(106)

《樊榭山房集》佚文辑考 吴华峰(111)

·文史新探·

《胡非子》小考 赵建成(119)

由楚地出土简帛文献看“六经”在楚国的传播 高华平 李璇(126)

《贤劫经》最新资料与相关研究——犍陀罗语与梵语部分 李灿(140)

《唐大诏令集》阙目初探与佚文辑补 李豪(150)

《浙东备倭议》考 刘恒武 杨心珉(158)

黄节旧藏《汉隶字原校勘记》考 孙莹莹(169)

清代佛教史籍流传东亚考述 曹刚华(182)

内容摘要

·文献聚散与文化抗战·

抗战期间北平图书馆为采集云南武定土司文献的往来信函     孟化

内容摘要:国家图书馆馆藏档案中有马学良、万斯年、范端腾致傅斯年、袁同礼手札八通,重点记述抗日战争时期,马学良、万斯年先生先后赴云南合作收购云南武定那氏土司藏书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国立北平图书馆在保护民族文献传承文化方面特有的功绩。

关键词:马学良  万斯年  袁同礼  傅斯年  武定土司  纳西文献  彝族文献

抗战时期日伪劫掠北平图书馆文献及平馆战后的追索     许京生

内容摘要:据国家图书馆档案记载,日军侵华期间,日伪机关、部队以及宪兵对国立北平图书馆(含南京办事处、香港办事处)所藏文献有三次较大规模的掠夺。抗战胜利后,国立北平图书馆从1946年至1948年,采用多种方式对被日寇所掠夺图书文献进行了追索。

关键词:抗战  平馆  文献  劫掠  追索

·目录学·

《四库全书总目·孔子家语》篇发疑     崔富章、陈英立

内容摘要:《孔子家语》是先秦文献,汉初孔安国重编,四十四篇,魏王肃注解,传承至今。《汉书·艺文志》著录“孔子家语二十七卷”,唐初颜师古注“非今所有家语”,他的意思是说,这个二十七卷本已经失传,从《七略》、《别录》揭示其篇目看,它不是传世今本《家语》之全部。颜师古、孔颖达、司马贞、张守节诸唐人皆不以“今本”为伪。北宋末刊《孔氏家语》十卷四十四篇王注本,卷十含孔安国叙录、孔衍上汉成帝书两篇重要文献。孔安国述本书要领,叙世本源流,至孔子第十三代孔安国(亦称十二世孙)止,其中记载多代多人事迹,为《史记·高祖本纪》、《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所佐证,足可补正《孔子世家》阙讹。安国之孙孔衍诉刘向删减《孔子家语》篇目,可破解二十七卷(篇)本成书之谜。南宋朱熹言“《家语》虽记得不纯,却是当时书”,并据以校正《中庸》。南宋末年,王柏虚拟“古家语”、“后家语”、“今家语”名目,谓“今之家语十卷凡四十有四篇,意王肃杂取《左传》、《国语》、《荀》、《孟》、《二戴》之馀绪,混乱精粗,割裂前后,织而成之”。全无实证,不足为训。明人搜寻、传承宋本,功不可没。清乾隆年间,范家相撰《家语证伪》,孙志祖协同,渐成小气候。《四库全书总目》顺应王柏“怪变”之论,撮空演绎,迹近荒唐,影响深远,有必要逐条分析,正本清源。

关键词:孔安国  孔衍  王肃  朱熹  王柏  《四库全书总目·孔子家语》

缪荃孙《清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编纂考     林振岳

内容摘要:缪荃孙主持编纂的《清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是近代图书馆较早公藏善本书目之一。借助后出的夏曾佑《京师图书馆善本简明书目》,分析京师图书馆早期善本藏书来源有清内阁大库、归安姚氏咫进斋、南陵徐氏积学斋、海虞瞿氏铁琴铜剑楼四者,缪氏《清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则主要利用以上旧藏原有书目改编。其中著录内阁大库书,参考曹元忠《文华殿检书分档》;著录归安姚氏书,参考姚觐元《咫进斋善本书目》;著录海虞瞿氏进呈书,参考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由此书目编纂过程,可略窥近代图书流转及公私藏目之继承与变迁。

关键词:京师图书馆  《文华殿检书分档》  《咫进斋善本书目》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

·石刻墓志研究·

碑刻文献正读例释     张海艳、毛远明

内容摘要:整理研究碑刻文献,发掘该史料的学术价值,已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其首要任务是碑版铭文的释读。就成果看,释文已比较丰富,但也因释读困难,不同程度地存在大量错误。通过清理碑刻文献整理的经验和教训,举证归纳其内部规律,可以从十五个方面,以探讨碑铭正读的途径和方法。庶可使碑刻文献的整理更加准确,以保证利用这类重要文献进行多学科研究时,材料更加准确可靠,也为碑刻学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碑刻文献  释读  例释正误

隋《杨通墓志》辨伪     梁春胜

内容摘要:隋《杨通墓志》有众多疑点,应是一方伪刻,与东魏《李祁年墓志》很可能是同一人所伪造,其造伪的“蓝本”应当是东魏《王偃墓志》。

关键词:隋代  杨通墓志  王偃墓志  李祈年墓志

·批校题跋研究·

明抄本《储王合集》手批作者考——兼论竟陵派评点特色     冯小禄、张欢

内容摘要:据明抄本《储王合集》所留下的大量手书题跋、评点文字和多枚名章、官印,可考证出此手批作者乃是明末清初的成都人朱之臣。与《唐诗归》相比较,可看出朱之臣手批具有十分鲜明的竟陵派评点特色,是竟陵派评点的又一范本。在现存锺惺、谭元春文集中,有多篇文字可以证明朱之臣与锺惺、谭元春有深入密切的交往,十分熟悉《唐诗归》,故能在评点储光羲、王昌龄诗时,与之交相呼应。

关键词:《储王合集》  朱之臣  《唐诗归》  竟陵派

甘鹏云藏书题跋十一则辑释——朱永惠

内容摘要:潜江藏书家甘鹏云藏书丰富,却陆续散佚,保存至今者,弥足珍贵。今吉林大学图书馆发现大量甘鹏云旧藏,其中有甘氏题跋十一则,文字简雅,考据精赅,具有重要文献价值。

关键词:甘鹏云  藏书  题跋  辑释

·书札整理研究·

新见江藩致汪喜孙手札五通释读     马学良

内容摘要:《乾嘉诸老投赠廿九札》收录江藩致汪喜孙札五通。作书人江藩系乾嘉时期重要的学术人物之一,且与受书人汪喜孙有世交,喜孙视江氏为师长。二人书信往复,江氏指导喜孙读书治学,喜孙向江氏请益学问。此五通信札的整理,既揭示了乾嘉时期扬州学人之间的问答往来,也折射了清代汉学与宋学的冲突。书札内容可补《江藩集》之缺。

关键词:江藩  汪喜孙  信札

左宗棠致阎敬铭信函考释     吴烨舟

内容摘要:光绪九年,胡光墉(雪岩)在上海创办的阜康商号突然倒闭,立即引起了朝野关注,清算胡氏亏欠公款一案随之展开。通过左宗棠与户部尚书阎敬铭的一则信函,可以观察胡光墉资产清算案,从而揭示晚清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左宗棠  阎敬铭  胡光墉  信札

·辑佚·

楼钥佚文考释——关于四明义庄田产争讼案     聂文华

内容摘要:《呈提举郎中契丈札子》是开禧元年楼钥写给两浙东路提举常平茶盐公事章燮的书札,内容涉及到作为四明义庄田产重要来源的绝户田产所引发争讼中各级地方政府的不同判决,体现了作为地方公益事业的义庄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复杂关系。

关键词:楼钥  《呈提举郎中契丈札子》  四明义庄  绝户田产

《樊榭山房集》佚文辑考     吴华峰

内容摘要:《樊榭山房集》是清代文人厉鹗的诗文全集。但其殁后仍有部分作品星散佚失,未能收入集中,今人于此已有不少辑佚之作。然于诸家之外,仍可见厉鹗文作若干。这些文章有的展现出厉鹗的诗学思想,有的反映出他的交游情况,于研究厉鹗其人其文均具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樊榭山房集》  佚文  辑考

·文史新探·

《胡非子》小考”    赵建成

内容摘要:李善《文选注》引书有《胡非子》,然传世《文选》诸本皆有误以之为《韩非子》的情况,本文通过考察相关目录与典籍,对胡非子其人其书进行考证。胡非子为墨翟弟子,早于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战国诸子。《胡非子》为战国墨家著作之一,唐朝之后亡佚。据李善《文选注》、《意林》与唐宋类书之征引可辑录其佚文三则。对这些佚文加以考论,从中可见先秦诸子文之风貌。而将《胡非子》佚文与其他战国诸子文之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又可见先秦诸子争鸣之外的一致性。

关键词:《胡非子》  考证  辑佚  诸子

由楚地出土简帛文献看“六经”在楚国的传播     高华平、李璇

内容摘要:与儒家经学相关的楚地出土简帛文献,主要有马王堆汉墓帛书、郭店楚墓竹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筒等。借助这些简帛文献,可知战国楚地传播的《易》学应该属馯臂子弓这一派所传承的、与孔子所定《周易》略有变化的《易》学;儒家《诗》、《乐》在楚地传播颇盛,但是楚国流传的《诗经》文本在其次序、篇名及《诗》篇内容上与孔子“删定”的《诗三百》都存在一些差异;且楚地《诗》、《乐》皆具有较为强烈的重情色彩;儒家《书》、《礼》文献在楚地传播则可谓若隐若现;楚地出土的简帛文献中有很多《春秋》性质的史料,与《汉志》“春秋”类中的《铎氏微》十分相似,可见《春秋》之学在楚地的传播轨迹。

关键词:简帛文献  楚国  六经

《贤劫经》最新资料与相关研究——犍陀罗语与梵语部分    李灿

内容摘要:新近有一批梵、藏、汉文《贤劫经》的最新发现,包括:1.大英图书馆藏梵文残片Or.8212/1695;2.新发现的《贤劫经》“三昧分”同本异译《观察诸法行经》;3.推测安徽博物院藏的“《贤劫九百佛品第九》”399年写卷或许是亡佚的昙无兰本《贤劫千佛名经》;4.一些此前未见搜集的《贤劫经》引文;5.藏译本《贤劫经》中可辑录出一套《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对应的藏文佛名(竺法护译本不全);6.竺法护译《贤劫经》衍文中的《首楞严三昧经》平行文本等。另外,此前《贤劫经》的研究综述遗漏了很多重要的一手资料与研究成果,因此有必要重新进行全面的综述,以期更加清楚地反映出目前《贤劫经》研究领域的现状,并为此后的进一步探索打下基础。

关键词:《贤劫经》  犍陀罗语  梵语  大英图书馆  梵语千佛名

《唐大诏令集》阙目初探与佚文辑补     李豪

内容摘要:《唐大诏令集》是研治唐史的一部重要典籍,但可惜的是,其在流传中出现了较大的残缺。宋代周必大等人校勘《文苑英华》时曾利用过《唐大诏令集》并撰有校勘记。参考这些校勘记,可以辑出《唐大诏令集》佚文数十篇,在此基础上对其残缺类目进行考察,发现《唐大诏令集》现存一级类目中当脱落“皇太后”、“皇后”、“追谥皇帝”三类,而“帝王”、“皇太后”、“皇后”、“政事”类下的二级类目亦可据佚篇作相应的补充。

关键词:《唐大诏令集》  阙目  佚文  辑补

《浙东备倭议》考    刘恒武、杨心珉

内容摘要:《浙东备倭议》系《殊域周咨录》书中收录中的一篇明代有关防倭经略的重要议文。将其与嘉靖《宁波府志》、《筹海图编》所载相似内容予以核照,可以确定《浙东备倭议》作者应是明嘉靖时期曾出任过南京兵部尚书的鄞人张时彻,撰成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至嘉靖四十三年(1564)。其未见于现存《芝园定集》、《芝园别集》和《芝园外集》等张时彻个人文集的原因,则可能是编者之所未经见。

关键词:《浙东备倭议》  张时彻  《芝园集》

黄节旧藏《汉隶字原校勘记》考     孙莹莹

内容摘要:《汉隶字原校勘记》是清代学者丁杰校勘《汉隶字源》的稿本,稿成之后被《四库全书》馆臣援以为校勘之助。本稿曾经翁方纲、任大椿、侍朝、陈以纲、钱坫、黄节等学者之手,或为批注校勘,或为书写序跋,对于丁杰校勘之精甚为推崇。其中,翁方纲对《校勘记》批注最多,且所作跋语未被《翁方纲题跋手札集录》收录。1921年,岭南学者黄节在琉璃厂购得此稿,并与好友陈垣同商此书与《四库全书荟要》之渊源,亦因此留有陈垣佚札一篇及黄节考证文字。此书现藏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为考查清代及民国时期的金石学、版本校勘及学者交游的重要史料。

关键词:《汉隶字源》  翁方纲  黄节  陈垣  《四库全书荟要》

清代佛教史籍流传东亚考述     曹刚华

内容摘要:清代佛教史籍体裁多样、数量众多,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也以各种方式流传到日本、朝鲜等地。传入到日本的清代佛教史籍分为两种,或是随着《嘉兴藏》传入而传入,或是单本传入。传入到朝鲜的清代佛教史籍,有的被皇室收藏,进入大内书库,有的被寺院重新刊刻。传入到越南的清代佛教史籍则较少。

关键词:清代佛教史籍  日本  朝鲜  越南  流传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