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年第1期目录与内容摘要

目录

·中国书史·

关于西夏文《大般若经》的两个问题 聂鸿音(3)

《析城郑氏家塾重校三礼图》与郑鼎关系略考 华喆 李鸣飞(7)

“开化纸”考辨 王传龙(15)

·目录学·

稿本《复初斋文稿》所收四库提要非翁方纲撰考 江庆柏(24)

《郘亭知见传本书目》真相发覆 张剑(34)

·稿抄本研究·

郑振铎旧藏明抄本《芝山集》作者考论 于莉莉(42)

清抄本阎尔梅《蹈东集》文献价值考论 薛以伟(52)

清抄本《恭寿堂诗》与清初满族诗人高塞 李芳(61)

·信札整理研究·

王安石书启系年考补 鄢嫣(66)

何绍基致李星沅信札册考释 钱松(75)

·批校题跋·

郑杰注《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考述 张秀玉(94)

翁同书批校《河南尹先生文集》述评 张贵(100)

孟志青藏唐志拓片题跋叙录 王丽华 孙颖(110)

·海外汉籍·

日藏文澜阁《四库全书》残本四种考略 张春国(132)

市河宽斋《陆诗考实》研究 都轶伦(141)

·文史新探·

蔡邕《独断》考论 代国玺(154)

《神宗御集》考——兼论北宋君主御集的编纂与用途 周佳(167)

《沧浪轩诗集》伪书考实 杜春雷(179)

向宗鲁《史记讲义》考述 苏芃(185)

内容摘要

·中国书史·

关于西夏文《大般若经》的两个问题    聂鸿音

内容摘要:关于西夏文《大般若经》此前存有两个疑问,即西夏时代是否译出了全部六百卷经文以及经文是否有刻本存世。本文据20世纪的出土文物对这两个问题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同时指出现在见到的《大般若经》刻本应是元代遗物,并不是在西夏时代完成的。

关键词:《大般若经》  西夏  佛教  翻译

《析城郑氏家塾重校三礼图》与郑鼎关系略考    华喆、李鸣飞

内容摘要:《析城郑氏重校三礼图》是聂崇义《三礼图》在蒙古时期刊刻的一个重要版本。以往学者认为此书刊刻于河南地区,刊刻者不详。今考证,此书的刊刻者当为郑鼎。郑鼎出身于山西阳城郑氏家族,所谓“析城”即指阳城县名胜析城山,故此书刊刻地点应在山西。

关键词:《三礼图》  郑鼎  山西刻本

“开化纸”考辨    王传龙

内容摘要:开化纸作为一种特殊的刻书用纸,在中国印刷史、文献史上获得了极高的评价,甚至被誉为“清代书籍刻印的楷模”。一般认为开化纸明末开始出现,又可写作开花纸、桃花纸;或以为开化纸为清代内府刻书主要用纸,或因产于开化县而得名,类似的结论已被学者们普遍接受。然而,经笔者研究发现,开化纸并非创始自明清之际,而是一种在明代宫廷中就已经大量使用的公文用纸;清代殿本所用之纸既非开化县所产,也与明代的开化纸并非同一物,近人称其为“开化纸”是因讹致误。

关键词:开化纸  殿本  开化榜纸  开花纸  桃花纸

·目录学·

稿本《复初斋文稿》所收四库提要非翁方纲撰考    江庆柏

内容摘要:翁方纲手稿本《复初斋文稿》中有30余篇四库提要。这是翁方纲抄录的文渊阁本、文溯阁本书前提要,不是翁方纲所撰的原始分纂稿。翁方纲曾补四库全书纂修官,入翰林院修书,撰写四库提要分纂稿。在供事四库馆五年期满后,又奉旨充任文渊阁校理,并参与文溯阁《四库全书》的复校。翁方纲利用这个机会,抄录了上述提要。本文根据提要文句的相同相异关系,来求证翁方纲抄写稿与各库本提要的关系。这部分提要来源的廓清,有助于了解翁氏所撰提要稿乃至翁氏文稿的真实情况,有助于《四库全书》各库本及各库本提要之间关系的研究,也有助于四库提要流传途径的研究。

关键词:翁方纲  《复初斋文稿》  四库提要

《郘亭知见传本书目》真相发覆    张剑

内容摘要:近代私人目录学名著《郘亭知见传本书目》,系莫友芝在同治六年十二月中旬至同治七年二月初的较短时间内,撮录邵懿辰、张金吾、阮元、于敏中、彭元瑞、钱曾等人著述并杂以己见而成,因而存在诸多缺陷,莫友芝并无意成书。后人或罔于莫绳孙之序,或慑于莫友芝之名,相信《郘亭知见传本书目》系莫友芝长期笺注《四库简明目录》的重要成果,堪与邵懿辰《四库简明目录标注》齐名,这种判断距离事实真相甚远。

关键词:莫友芝  《郘亭知见传本书目》  邵懿辰  《四库简明目录标注》  莫绳孙

·稿抄本研究·

郑振铎旧藏明抄本《芝山集》作者考论    于莉莉

内容摘要:郑振铎旧藏明抄本诗集《芝山集》,今藏中国国家图书馆,未题撰著人姓名。本文据诗集中所见与诗集作者唱和的诸诗友作品考得该集的作者为湖北潜江人柴一德。柴一德崇祯六年入闽,寓福州芝山,此集作品作于福州。诗作始于崇祯六年十一月,止于崇祯七年七月。《芝山集》不是柴一德在福州所作诗的全部,从徐《鳌峰集》尚可辑得佚诗两首。《芝山集》提供了某些他集未叙及的闽中诗人社集的情况,从该集亦可窥探楚闽诗人交流与相互影响之一斑。

关键词:《芝山集》  柴一德  徐;曹学佺;郑振铎

清抄本阎尔梅《蹈东集》文献价值考论    薛以伟

内容摘要:阎尔梅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抗清志士和遗民诗人,在明末已负诗名,尝刻单行本诗集6种,可惜均已亡佚,入清后又刻有单行本诗集《蹈东集》。今南京图书馆所藏清抄本《蹈东集》是其唯一存世的单行本诗集,该书按诗体编排,不分卷,录诗106首,所收诗歌作于明崇祯甲申三月至清顺治三年秋。将抄本《蹈东集》与阎氏其他版本别集校勘,发现佚诗25首、佚文l篇。这些诗文提供了阎尔梅新的交游信息,记录了其抗清行迹以及明清两军的战事,更加真切地表现了阎氏的“遗民情结”。该书与其他版本诗集的异文亦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

关键词:阎尔梅  《蹈东集》  清抄本  文献价值

清抄本《恭寿堂诗》与清初满族诗人高塞    李芳

内容摘要:清初满族宗室诗人高塞,著有《恭寿堂集》一卷,传本极为罕见。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白燕栖诗草》中,附有《恭寿堂诗》一卷十五首,多为其在辽东游览、酬唱之作。高塞一生隐居盛京医巫闾山,乐于结交文士。他与东北流人频繁往还,并曾营建东平书院,成为清初辽东一处重要的文学场所。

关键词:高塞  《恭寿堂集》  流人  孙旸  函可

·信札整理研究·

王安石书启系年考补    鄢嫣

内容摘要:王安石文集的编年工作还有很多细节有待完善,比如对王安石《答王深父书》等书启六篇再作系年考证,即可以查阙补漏,修正前说。

关键词:王安石  书启  系年

何绍基致李星沅信札册考释    钱松

内容摘要:何绍基致李星沅信札册收录何札二十五通。作书人系晚清身兼诗文、书法的文苑大家,受书人则为道光朝重要的封疆大吏,两人同乡而兼姻戚,书信往还不断,以尺牍为深谈。对这批信札的考释揭示了时代丕变之下的国事、家事。

关键词:何绍基  李星沅  信札

·批校题跋·

郑杰注《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考述    张秀玉

内容摘要:清代文献学家郑杰批注《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逾三百条,八千多字,为未完之作。注文涉及韩愈古文的音义、地名、人物、背景的考证辨讹;对韩文结构、风格、意旨、作法的揭示;后人对韩文的引用、注解和继承;记载了所见韩愈文集的版本,是历代注韩之作中较有特点的一部。

关键词:郑杰  批注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

翁同书批校《河南尹先生文集》述评    张贵

内容摘要:国家图书馆藏翁同书批校并跋《河南尹先生文集》,为清李保泰抄本。此本翁同书批语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涉及到该书版本源流、文字校勘,尹洙散文创作的渊源及流变,尹洙散文的艺术成就,尹洙论兵之文的评价,尹洙墓志铭、墓表、行状等一类文体创作的特色等诸多方面。本文是对此本的首发性介绍,旨在揭示翁同书批校本对尹洙文集校勘及研究的独有价值。

关键词:翁同书  批校  尹洙集

孟志青藏唐志拓片题跋叙录    王丽华、孙颖

内容摘要:清末天津著名金石收藏家和鉴赏家孟继埙(字志青),笃嗜金石,拓片收藏甚丰。本文在对吉林大学图书馆馆藏孟氏旧藏拓片整理与编目的基础上,过录八十七通孟氏有关唐代墓志拓本的题跋,并对题跋内容进行考证,借以揭示志青收藏拓片之概况与价值。

关键词:孟志青  唐代墓志  拓片  题跋

·海外汉籍·

日藏文澜阁《四库全书》残本四种考略    张春国

内容摘要: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四库全书》残本四种,经认定属文澜阁写本。残本四种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可据此推知南三阁《四库全书》之原貌;提供了大量的异文材料供校勘,可订正现有文字材料之误;为四库提要增加了一种新的可靠的版本。

关键词: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  《四库全书》残本  文澜阁

市河宽斋《陆诗考实》研究    都轶伦

内容摘要:日本江户时代汉学家、诗人市河宽斋所著《陆诗考实》是东亚现存最早的陆诗注本之一。此书选收陆游入蜀诗与出蜀诗,按时序编次,其注释侧重诗歌写作时地背景、陆游行迹、典故、诗歌艺术分析等方面,繁密细致,方法上以考证为主,亦带有个性化的论析。《陆诗考实》的出现及其特点,与江户时代日本诗学风气变化、宽斋个人诗学喜好、明末清初宋诗风的盛行及清人注释风格的影响等均有关系。此外,《陆诗考实》还是宽斋之后撰著《陆诗意注》的基础,两者之间关系密切,但内容上各有侧重,注释方式亦有区别,从中可以看出宽斋注释陆诗的前后进度和思路变化。

关键词:市河宽斋  《陆诗考实》  《陆诗意注》

·文史新探·

蔡邕《独断》考论   代国玺

内容摘要:接续《汉书》十志以修成后汉之志,可谓是蔡邕的毕生宏愿。而《独断》一书,就是蔡邕在其未入东观著作以前,为后日修志所作的重要准备。后来蔡邕虽得到了入东观修志的机会,可惜时运不济,未能撰成《十意》即遭横祸,至死再未能竟其事。故其所著《独断》遂不能废,反倒构成后人修续汉志的重要材料。司马彪即以《独断》为据修成《续汉志》。从《独断》来看,蔡邕诚然为修史之良才,发凡起例,史识高明,其《十意》虽未修成,但惠及后世者已多。

关键词:蔡邕  《独断》  司马彪  《十意》

《神宗御集》考——兼论北宋君主御集的编纂与用途    周佳

内容摘要:为历任君主编纂御集并专门建阁保存的做法,在北宋被制度化。北宋前期君主御集内容以文辞为主,从《神宗御集》开始,变成以政事为主。因御集直接抄录文书原件,兼收录相关官员奏章,且时间、事件首尾记载完整,故具有原始性、完整性两大特点。北宋御集编成后,除在禁中收藏、存档外,还会颁给中央机构作为行政参考。北宋御集的制度化及其内容、用途之变化,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的政治角色逐渐走向政府实际政务首脑的过程。

关键词:《神宗御集》  北宋  君主  御集

《沧浪轩诗集》伪书考实    杜春雷

内容摘要:今存两种元人吕彦贞《沧浪轩诗集》皆为伪书,其中一种乃据元人傅若金《傅与砺诗集》伪饰而成。另一种的真实身份,学界尚未有定论,本文通过解读诗集文本、比勘版本异同,考实此本乃据清代南通人钱梓林《十锦堂诗集》改易书名、著者、卷帙和部分诗篇作伪而来。

关键词:沧浪轩诗集  伪书  钱梓林  十锦堂诗集

向宗鲁《史记讲义》考述    苏芃

内容摘要: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佚名《史记校注》一部,经查证研究,该书内有多处“承周案”字样的案语,且有一部分与四川大学图书馆藏向宗鲁《八代文讲义》所用稿纸一致,版心处有“向授”字样,结合向宗鲁先生的学行经历,可断定该书为民国时期向先生在四川一带教授《史记》课程的讲义。

关键词:向宗鲁  《史记讲义》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