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家讲坛
名家讲坛
詹福瑞:在《文献》编委会上的发言

  · 编者按 ·

  2023年9月22日,由《文献》编辑部主办、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协办的“‘文献学的未来’专题研讨会暨《文献》编委扩大会”在国家图书馆隆重召开。《文献》顾问、海内外编委以及其他曾担任过《文献》历年专栏主持人的专家学者,近40位出席会议。

  兹陆续推送与会顾问编委、专家学者的会议发言,或专为本次会议撰写的论文。

  期待广大文献学界持续为《文献》今后的发展出谋划策,共同推动文献(或古籍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詹福瑞教授

  主持人:尊敬的《文献》杂志顾问、编委、各位专家学者,编辑部和古保办的同志们,其他与会同志们,大家上午好。今年是《文献》杂志创刊44周年,今年的第6期则将是《文献》的总第200期。我们在国家图书馆迎来群贤高朋,在此召开《文献》杂志编委扩大会议,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共同研讨文献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我代表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也代表《文献》编辑部(我们一共有三位专职编辑,其中一位是今年新加入的),对长期以来为《文献》杂志发展贡献心血,提供支持、帮助的各位顾问、编委、专家学者、古保办和其他与会同志致以衷心谢意,对大家的参会表示热烈欢迎。

  首先请《文献》杂志顾问,詹福瑞馆长发言。

  詹福瑞:各位朋友,能够回国家图书馆参加《文献》第200期的纪念会,昨天晚上没睡好觉,把《文献》整个的发展认真想了想。今天国家图书馆能够把文献学界,包括历史文献、民族文献、文学文献,可以说是国内大儒、名儒,还有日本的著名学者都请到,来参加此次会议,本身就能够说明《文献》在学术界的地位、在学界的影响。

  《文献》应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创办的关于文献学方面的专业刊物。44年来起起伏伏,很不容易。我2003年到馆的时候,那时候《文献》很困难。首先是经费问题,不给经费,自己筹集经费,要买版面、做广告。国家图书馆就办了几个刊物,《中国图书馆学报》《国家图书馆馆刊》《文献》,国家图书馆还养不起它们?我就表示,从现在开始,你们花多少钱,如实报即可,不要再登广告,不要再卖版面费,从此之后我认为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这些年走过来,我认为《文献》的路子走的是正的,不受时风的影响,走在传统文献学这个路子上。我认为这个刊物办的很正。而且在审稿方面,刊物每期都给我看,我认为有相当高的水平。我也了解编辑部内部情况,燕婴我有时候也给她推荐稿件。燕婴是很“黑”的,从两个方面说,一我是馆长,二我是导师。说实在的,我给她推荐稿件,绝大部分都给灭了,根本不给我情面。这部分就说明《文献》在用稿方面根本不考虑人情问题,这就保证了稿子的质量,保证了用稿的公平。(编辑部说明:刊物目前采用的是双外审制,并且规定:凡是“关系稿件”都要两位外审均通过才能发表。)

  我看了这些年发的文章,在学界,史学界、文学界有影响的,治文献学相关的专家,都是它的作者。我作为老馆员,衷心感谢在场和没在会场的,文献学界、历史学界、文学界的著名学者,从始至终,可以说自《文献》成立以来对它的培育、支持、重视,包括它仅在C刊扩展版的阶段,还是在这个刊物发文章。这说明刊物在我们心目中,它是我们做文献的最重要的刊物,顶尖的刊物,第一的刊物。说明什么?说明刊物本身的学术性、纯粹性,这个道路我认为坚持得很好。包括过去陈力馆长,以及现在志清馆长,还有燕婴,一以贯之就是走学术的路子,我认为从始至终走的是一条正路。

  虽然我没有能力在这方面发文章,包括这次燕婴一再说写篇文章,这三年“生产力”下降,精力不集中,加上有2部书稿要交,还没有形成文章。我如果能够在这个刊物发篇文章,肯定是很光荣,我是这样看的。

  当然,从今后发展来看,首先文献学的范围我认为应该有所拓展,文献随着历史发展,范畴和领域不断扩大。过去主要在传统文献方面发的稿子,按照张舜徽《中国文献学》的观点,版本、目录、校勘,用稿的范围基本也在清代以前,近些年也有所拓展。刊用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比如现在所说的民国文献、红色文献,其实都可以用近现代文献来概括,用稿量可以再加大一点。现在总的看,比例稍微差点。

  据我了解,现代文学也有了文献学概念,过去搞现代文学哪有文献学概念,近二三十年也开始做现代文学的文献学。

  第二是民族文献。汉语写成的民族文献研究论文有刊用,但对于用少数民族文字写成的文献,包括近现代的,怎么使用、怎么研究、怎么关注,需要进一步考虑。

  第三是域外文献。这些年包括重大课题的立项,伯伟先生也在,域外文献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以及域外文献的研究工作,应该说成绩很大。域外文献其实是两部分,一是中国古籍流失到海外的文献,这是汉籍。二是最近我在看个稿子,也是我们馆里面雷强写的袁同礼的系年。那时候做馆长,引入大量国外的文献,这些文献进入到中国传播的情况,有没有研究,这方面也要给予关注。现在中外文化交流,要考虑中国文化走出去,也要考虑国外文化怎么样进入中国,从文献方面也要做些工作。

  总之,研究范围需要进一步拓展,用稿视界还要再放宽,这样才能跟上文献学发展的趋势,以及演变的趋向。如果只拘束于古代文献,恐怕好的文献会被我们排除在外。

  再次祝贺《文献》即将出版第200期,也再次感谢各位朋友对刊物长期的支持和重视,也感谢国家图书馆对刊物的领导、投入,感谢《文献》编辑部的各位同仁,我认为是令人敬佩的工作,祝《文献》这个刊物办的越来越好。

  主持人:谢谢詹馆长。在您担任馆长期间,解决了刊物经费、人员等各方面的基本问题,让刊物健康成长。在詹馆长的领导下,《文献》杂志非常红火,编辑部的人也较多,大家有口皆碑。詹馆长对《文献》杂志未来发展提出了希望,有些问题正好是我们现在需要关注的地方,比如说和近代文献的关系,和民族文献的关系,和域外文献的关系,甚至现今在信息时代、智能化时代和数字人文的关系。另外,还有其它很多可能的发展方向。今天既是《文献》编辑部的会议,也是研讨学术、规划文献学,特别讨论是《文献》杂志未来往哪方面走,怎么个做法?《文献》杂志向大家约稿之后,收到20多篇文章,都是特别好的文章。第六期是第200期,这些文章将在200期的时候刊登。也盼望詹馆长,您那2部书稿完成之后,赐给《文献》一篇。

联系我们
电话:010-88544649
传真:010-68476406
扫描关注我们
保护计划
简介
工作机构
政策法规
规划
标准规范
工作简报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国家图书馆
国家典籍博物馆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
北京大学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各省保护中心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