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家讲坛
名家讲坛
古保论坛丨刘波:傅增湘致赵万里函二十九通考釋

  注:本文发表于《文津学志》第十九辑(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2年),此为作者Word版,引用请以该刊为准。感谢刘波老师授权发布!

  內容提要:傅增湘、趙萬里兩先生過從甚密,常有信函往來。趙府存有傅增湘先生來函二十九通,其內容大多與古書有關,或託借書籍,或託查資料,可以略見兩位先生的交往與學術,頗具史料價值。

  關鍵詞:傅增湘 趙萬里 書信 古籍

  作者/ 國家圖書館古籍館研究館員、副館長 劉 波

  傅增湘、趙萬里兩先生相識於1929年,因學術方面志趣相近,此後二十年間過從甚密[1]。趙府存有傅增湘先生來函二十九通,其中四通(即本文第一、二、三、七通)已收入拙撰《趙萬里先生年譜叢編》,但限於體例,文字有所簡省,注釋也不夠詳細,甚至存在繫年錯誤。其他二十五通當時未能考出撰寫時間,《年譜長編》未能收入。

  這批書信大多不是通過郵局寄送的,信封上沒有郵戳,大概是傅府派人直接送達趙先生處;個別郵寄的信函,郵票已被剪去,無從根據郵戳瞭解撰寫時間。函中客套話不多,大多直奔主題,可見兩位先生交誼甚深。信中或託趙先生借閱書籍,或託趙先生查核資料,主題都與古籍文獻資料有關,可以略見兩位先生的交往與學術,頗具史料價值,因此將它們錄出,並對其中涉及的人物、書籍酌加介紹,根據種種綫索推定部分信函的撰寫年,聊供相關問題的研究參考。

  

  斐雲仁兄閣下:聞叔弢言館中去年收得明活字本《鶴林玉露》,果為何本,祈示知。近方撰此書跋也。此上

  校安。增湘拜啓。

  聞剛主兄將回,已到否?至念。

  傅增湘《藏園群書經眼錄》收錄有明活字印本《鶴林玉露》六卷,注明“乙亥八月廿八日趙萬里攜來,北京圖書館新收書”[2]。乙亥八月廿八日即1935年9月25日,此函撰寫時間應略早於這一日期,當在1935年9月中旬前後。

  《藏園群書題記》收有《明小字本鶴林玉露跋》、《明南臺本鶴林玉露跋》,落款均為“戊寅正月”[3],戊寅為1938年。拙撰《趙萬里先生年譜長編》以之為據,將此函撰寫時間推定為1938年初[4],有誤。特此訂正。此函稱“近方撰此書跋”,所撰似乎不是《藏園群書題記》收錄的兩則。

  叔弢,即周叔弢(1891—1984)。剛主,即謝國楨(1901—1982)。謝國楨1929年起任職於國立北平圖書館,1932年赴南京任中央大學史學系講師,1934年回家鄉河南參與編纂《河南通志》。1935年9月,謝國楨回任北平圖書館金石部代主任[5]。此函稱“剛主兄將回”,指的就是這件事。這也為推定此函作於1935年9月提供了旁證。

  

  頃撰《雙溪醉隱集》跋,憶及兄曾言《大典》中新檢出逸詩不少,如兄錄有底本,祈以見示,擬述於跋中,俾後來重刻者便於補入也。手此,即候

  斐雲仁兄撰安。弟增湘拜啓。

  傅增湘《校四庫館鈔本雙溪醉隱集跋》謂:“今北平館中所存《大典》新舊寫本,爲册祗二百有餘,然偶爾披尋,見所引《雙溪醉隱集》其詩詞多出今本之外。趙君斐雲嘗就所得詩四首、詞三首、文一首别鈔成冊,持以相示,余因錄存,附之此本。後異時儻有重刊茲集者,曷廣肆尋求,悉心補訂,勿謂珊網之外,遂無遺珠也。”[6]所述與此函合。跋文落款為“戊寅閏月之望”,戊寅為1938年,當年閏七月,可知此函即撰於1938年夏。

  

  《英華》校記幸已寫完,今日由張家樾、劉樹楷二人送末卷來。此事前後三年餘,大功告竣,此公相助之力不少,至感厚誼。舫餘兄處,亦盼代致謝忱。若壽鉌能通訊,亦祈致聲。面罄一切,更冀駕臨。 藏園手達。

  據傅增湘《校本文苑英華跋》,該書校勘於1939年“七月十九日幸而獲竟全功”[7]。此函則稱“已寫完”,可知其撰寫時間當在1939年夏。

  此函提及多位北平圖書館同仁。張家樾,1934年1月至1945年在館任職[8]。劉樹楷,字範之,1928年3月起在館任職[9],王重民表弟。據1938年7月的《本館職員一覽》,張家樾為閱覽部覽閱組助理,劉樹楷為採訪部期刊組組員[10],都是普通員工。據此函可知,趙萬里替傅增湘在館借書,張、劉二人曾代為轉送。

  “舫餘”,指王訪漁,字子舫,1929至1949年任職於國立北平圖書館,抗戰前期為北平圖書館行政委員會成員兼總務、閱覽部主任[11],書籍借閱由其主管,因此傅增湘托趙萬里“代致謝忱”。“壽鉌”,則指袁同禮(1895—1965),字守和,1929年任國立北平圖書館副館長並主持館務,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率部分同仁南下長沙、昆明等地堅持開展圖書館業務工作。這兩位都是北平圖書館的頭面人物,函中沒有直書姓名,而採用音近字代替,這恐怕有安全方面的考慮。淪陷區人民生活於恐怖中,於此也可略見一斑。

  

  斐雲仁兄左右:頃交子書附上一紙,計已達覽。(《西庵集》如訪得即祈代買為荷。)昨談及印書事,敝藏有《百粵風土記》,為謝肇淛所撰,正述廣西之事,正可加入,祈轉致守和兄為幸。此候

  校安。 弟增湘拜啓。二月十八日。

  此函信封題:“西安門內文津街北平圖書館趙斐雲先生台啓。傅緘。”鈐有“北平西四北石老娘胡同七號傅緘”戳記。惜郵票已剪去,無法據郵戳確認通信時間。

  《西庵集》,明劉蕡撰。《藏園群書題記》收有《跋明弘治金蘭館活字本西菴集》[12],落款為庚辰三月既望,庚辰為1940年。《藏園群書經眼錄》收有“西菴集十卷”[13],記述趙元方藏本。

  “印書事”,當指1940年北平圖書館擬刊行《西南文獻叢刊》計劃。據《本館二十九年度工作計劃書》,《西南文獻叢刊》擬收錄《滇南碑傳集》《雲南民族民俗史料集》《雲南史料叢刊》《雲南圖經》《貴州圖經》《盤江鐵橋志》《黔南類編》《殿粵要纂》《桂勝》等九種,需經費“洋貳千元”[14]。此叢刊未能按計劃出版。據此可推知,此函當撰於1940年。

  

  前承代鈔《麟溪集》遺詩,係自《大典》何韻何卷鈔出,祈兄查示,以便跋於卷後。又鈔時想係全卷照抄,因其詩為刻本所有者已占多半也。手此,即候

  斐雲仁兄台鑒。增湘拜啓。

  《麟溪集》,明鄭太和編,載百年來名人投贈義門鄭氏詩文。《藏園群書題記》收有《明本麟溪集跋》[15],但未談及趙萬里代鈔《麟溪集》遺詩事。

  此函內容與下函相關,可知其撰寫時間也應在1940年。

  

  《桂林郡志》已取來,館殘本祈攜來一閱,至盼。

  前承開示麟溪詩之《大典》卷數、韻目,以書室遷移,遍覓未得,祗得仍祈再寫一紙惠下為荷。又頃得《圖書季刊》新二卷,甚以為慰,惟新第一卷未曾見及,不知館中有之否?能見假否?若有售品尤玅。此候

  斐兄文祺。 增湘拜啓。

  《諸暨縣志》軟字寫刻本館有之否?

  此函信封題:“西安門內文津街北平圖書館趙斐雲先生台啓。傅緘。”鈐“北平西四北石老娘胡同七號傅緘”朱文戳記。此函係郵寄,惜郵票已剪去,無法據郵戳確認具體通信時間。

  《桂林郡志》,指陳璉纂修宣德《桂林郡志》,現存者均為明景泰元年(1450)刻本。“已取來”者,為一殘本,存卷二十五至三十二,凡八卷。館殘本,即北平圖書館藏宣德《桂林郡志》殘本,存卷一至八,十九至二十二,十二卷。此二本今均存國家圖書館,配補為一(書號1187)。《藏園群書經眼錄》著錄有此二本[16],後者落款庚辰三月八日,即1940年4月15日,可知此函即撰寫於1940年。

  《圖書季刊》為北平圖書館主辦之學術刊物,1934年創刊,1937年因全面抗戰爆發中止,1939年3月在昆明復刊,新二卷出版於1940年,共4期。

  

  前者承君鈔示燉皇本《劉子》存卷表,中有館藏影本,自《韜光》第四至《法術》十四,又《鄙名》十七至《託附》廿一。此十六篇弟未曾校過,頗儗得此卷一校,不知尚存否?或君有臨校本亦可,祈示及為幸。日內如有暇,盼君過我一談。手此,即候

  斐雲仁兄台安。

  弟增湘拜啓。十一月三日。

  此函信封題:“送圖書館趙斐雲先生收啓。傅緘。”此函提及兩件敦煌本《劉子》,《韜光》第四至《法術》即法國國家圖書館藏P.3562號,《鄙名》至《託附》即P.2546號。1930年代,國立北平圖書館委派王重民赴法國調查法藏敦煌文獻,拍攝有它們照片[17]。

  傅增湘借校此份照片之經過,又見於其所撰《校敦煌卷子本劉子跋》:“其流出海外者,伯希和所得存法國博物館,同年董授經大理以考察司法,歷訪歐洲,於巴黎攝取影本以歸,余於辛未春始得見之。其在英倫者,王重民留學於彼,展轉訪得兩本,一大字卷,三百零二行,一小字卷,七十八行,攝影寄歸,藏於北平圖書館。余近日甫從門人孫子書借觀,因得傳校。”[18]孫子書即孫楷第(1898—1986),1931年任國立北平圖書館編纂,1935年至1942年初任北平圖書館善本部寫經組組長,館藏敦煌遺書照片由其保管。

  據此跋,傅增湘借校敦煌本《劉子》照片,係由孫楷第經手。所謂“在英倫者”,實即此法藏二號。傅增湘此跋落款為辛巳十月十七日,即1941年12月5日,所述借校照片為當時近事;而此函落款時間為十一月三日,其撰寫時間當早於1941年,可能即在1940年。拙撰《趙萬里先生年譜長編》推測其撰寫時間為1941年[19],不確。

  

  斐雲仁兄左右:前蒙惠假宋《中興禮書》八冊,頃查及尚非所需,刻以奉還,祈別檢卷一百七十以後各冊一校為幸。手此奉懇,即候

  台安。 弟增湘拜啓。廿五日。

  再者,今年曾託子書借館中浙江《分水縣志》一部,早經檢還,惟記還時似未經子書之手。此事特以煩公向主管人一查,係何時日交還,詳為示知,以便轉告子書,了此一段公案也。瑣屑奉瀆,殊以為歉。此頌

  纂綏。 藏園再啓。

  此函信封題:“外書八冊。送呈趙斐雲先生台啓。沅叔手上。”並鈐“藏園”朱文方印。此函內容與下函有關,其撰寫時間亦當為1941年。

  “宋《中興禮書》”,即南宋禮部太常寺纂修《中興禮書》三百卷、宋葉宗魯纂修《中興禮書續編》八十卷,清嘉慶間徐松入《全唐文》館,自《永樂大典》中輯出。北平圖書館藏有清蔣光焴寶彜堂抄本,共27冊,1931至1932年度由葉渭清校勘,撰成《中興禮書校記》。

  

  《中興禮書》十六冊奉還,祈詧收。《箋譜》自可喜,弟年底無錢耳。此上

  斐雲先生左右。增湘拜啓。

  此函信封題:“外書十六本送呈趙斐雲先生台啓。傅緘。”

  《箋譜》,指鄭振鐸等重鐫的《十竹齋箋譜》,該書由趙萬里在北平督工,1941年印成,鄭振鐸《覆鐫十竹齋箋譜跋》記其事甚詳[20]。據此函可知,書成之後趙萬里曾送呈傅增湘,但求售未果。此函撰寫時間,應即在1941年。

  

  《牋譜》竟未能售出,仍以奉還,祈詧入,此上

  斐雲先生。 增湘拜啓。

  此函信封題:“外書呈趙斐雲先生。沅叔。”此函內容與上函相關,撰寫時間也應是1941年。

  十一

  前假嘉靖本《全蜀藝文志》,苦無暇校,祗得奉還,祈詧入為幸。近欲得《虞陽說苑》初集一閱,而廠中徧索不得。館中當有其書,可否惠借數日?祈詧核見復。手此,敬候

  斐雲仁兄台安。

  弟增湘拜啓。九月廿四日。

  此函信封題:“外書十二冊送呈圖書館趙斐雲先生手啓。傅緘。”並鈐“藏園”朱文方印。

  “嘉靖本《全蜀藝文志》”,指明楊慎輯《全蜀藝文志》六十四卷,北平圖書館所藏為附刊於嘉靖二十四年(1545)刻《四川總志》本(書號00855)。該本前鈐“傅增湘印”白文方印、“書潛經眼”朱文方印等,後鈐“沅叔借觀”白文方印,書後有傅增湘題跋:“此書從趙君斐雲假得,略校二卷,無暇遍及也。壬午中秋之夜江安傅增湘識。”[21]下鈐“傅增湘”白文方印、“藏園”朱文方印。“壬午中秋”,即1942年9月24日。可知此函即撰於1942年。

  “《虞陽說苑》初集”,指丁祖蔭輯《虞陽說苑》甲編,1917年虞山丁氏初園鉛印出版。

  十二

  前假《虞陽說苑》,謹以奉還,祈查收。茲又以作文,須查蓬溪、江津兩縣志,敬希檢付為幸。此請

  斐雲仁兄台安。

  弟增湘拜啓。

  四川蓬溪縣志

  康熙五十二年本

  道光二十五年 吳璋祁脩

  ○光緒二十五年 周學銘脩

  江津縣志

  ○光緒元年本 王煌脩

  如不便多借,先借兩部近刊亦可。

  傅□□奉借。十二月二日。

  此函與上函均提及借《虞陽說苑》事,內容相關,可知撰寫時間同樣在1942年。蓬溪、江津兩縣,均在四川。

  十三

  前假江津、蓬溪兩志共廿二本用畢,特以奉還,祈查收。又年雙峰總督奏議如得便擬假一閱,不知可否?又貴州《普安廳志》,又《正安州志》,有人欲查一文,刻在館中否?乞示及。此請

  斐雲仁兄文安。弟增湘上。

  此函信封署:“外書呈趙斐雲先生台啓。傅緘。”並鈐“藏園”朱文方印。此函內容與上函相關,撰寫時間當在1942年底或1943年初。

  年雙峰總督,即年羹堯(1679—1726),字亮工,號雙峰,曾任四川、川陜總督。

  《普安廳志》,指曹昌祺等修、覃夢榕等纂《普安直隸廳志》二十二卷,刊刻於光緒十五年(1889)。旁有鉛筆小注“八冊”,係趙先生查核所作記錄。

  《正安州志》,指陶有容等修、楊德明等纂《續修正安州志》十卷,光緒三年(1877)刊刻。上有鉛筆注“光緒”,下有鉛筆注“十冊”,亦係趙先生查核所作記錄。

  十四

  斐雲仁兄鑒:前所假者乃清初李蔭祖之總督奏議,弟偶誤記也。又《正安州志》,乞惠假一閱。(周季貺之《寙櫎日記》在何書之內,乞示及。)《蓬溪續志》(只要續志四本)尚有應鈔之件,祈再賜借數日,瑣瑣,至愧。《古今》月刊有《四庫餘話》一篇,係何人所作,盼告我。竹垞有年譜否?此候

  文祺。弟增湘拜啓。

  此函所詢《古今》月刊,係周黎庵(周劭)所編,內容以歷史人物生平為主。創刊於1942年3月,最初8期為月刊,第9期改為半月刊,至1944年出版57期。第10期刊有《四庫餘話》一文,作者署名“庾持”,實為黃裳(1919—2012)。該文大量引述趙萬里《重整范氏天一閣藏書記略》對天一閣環境、存書的記述,因此傅先生向趙先生詢及。由此可知,此函撰寫時間為1943年。

  此函還涉及多個人物、書籍:李蔭祖(1629—1664),清初將領,官至湖廣總督。周季貺,即周星詒(1833—1904),趙詒琛等輯《乙亥叢編》收有周星詒《窳櫎日記抄》,民國24年(1935)鉛印。《蓬溪續志》,指周學銘修、熊祥謙等纂《蓬溪縣續志》十四卷,光緒二十五年(1899)刻。竹垞,朱彝尊(1629—1709)別號。

  十五

  《蓬溪續志》、《正安州志》二書亟待考查,祈早檢出付來人攜回為幸。此上

  斐雲仁兄文几。傅增湘拜啓。二十九日。

  此函信封題:“即送趙斐雲先生手啓。傅緘。候回件。”此函內容與上函相關,當撰於上函之後不久,即1943年。

  十六

  前假萬厤《四川總志》四函,今已檢過,補文二首,特以奉還,祈詧收為幸。惟嘉靖本《總志》八十卷、萬厤《總志》二十七卷及嘉靖《保寧府志》十四卷尚須一檢,如三種尚在館中,仍祈惠假一閱,俾得補事搜討,尤為感荷。手此,即候

  斐雲仁兄校安。弟增湘拜啓。十一月十四日。

  此函信封題:“外書四函送呈趙先生斐雲台啓。傅緘。”撰寫年份不詳。“萬厤《四川總志》四函”,指虞懷忠、郭棐纂修《四川總志》三十四卷,明萬曆九年(1581)刻。“萬厤《總志》二十七卷”,指吳之皞修、杜應芳等纂《四川總志》二十七卷,萬曆四十七年刻,北平圖書館藏本今存台北故宮。“嘉靖本《總志》八十卷”,指劉大謨修、王元正等纂《四川總志》八十卷,嘉靖二十四年(1545)刻。“嘉靖《保寧府志》十四卷”,指楊思震纂修《保寧府志》十四卷,嘉靖二十二年(1543)刻,北平圖書館今存台北故宮。1933年夏,因應“長城抗戰”以後日軍步步緊逼的形勢,北平圖書館將館藏善本、珍本方志等寄存平津安全地點,1935年南遷上海。此函提及三書是否“尚在館中”的問題,可見其撰寫時間當在1933年之後。

  隨同此函歸還的萬曆《四川總志》,函中商借的嘉靖《四川總志》、萬曆《四川總志》、嘉靖《保寧府志》,都是四川方志。函中提及“補文二首”“補事搜討”,說明傅增湘借閱的目的,說明傅增湘借閱的目的,是為了輯錄四川先賢文章,為編纂《宋代蜀文輯存》搜集資料,該書後於民國三十二年(1943)鉛印出版。

  十七

  館中如有四川《廣元縣志》,祈惠假一閱(如有之,乞速檢付為荷),《宋蜀文》誤字須校正也。手此,即上

  斐雲仁兄文几。增湘拜啓。十一日。

  此函信封題:“送呈圖書館趙斐雲先生台啓。傅緘。”並鈐有“藏園”朱文方印。

  廣元縣清代僅修志一部,為張賡謨等纂修《四川保寧府廣元縣志》十三卷,乾隆二十二年(1757)刻。《宋蜀文》,即傅增湘輯《宋代蜀文輯存》。

  十八

  斐兄左右,前日晤談為快。茲懇者,昔年曾蒙我兄鈔示趙丞相雄為某公撰墓誌一首,洋洋殆近萬言,正補蜀文之闕。近以彙訂積稿,乃遍尋不得,乞吾兄屬館生為重錄一分見付,至荷。此候

  纂綏。 弟增湘拜啓。十月朔。

  此外如有新見蜀文,亦希隨示,至感。

  “趙丞相雄為某公撰墓誌”,指宋趙雄撰《韓世忠神道碑》,全文一萬三千餘字。此碑由宋周必大正書,宋孝宗趙眘題額,南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刻。北平圖書館藏有拓片。

  十九

  前夕所談家坤翁文,查所收祗有二篇,開為別紙。此外祈公以原書見假,以便錄出。如館中有人抄尤妙,第請稍速,以日內正在續收末數卷也。

  斐雲仁兄鑒。

  增湘拜啓。

  家坤翁(1213—?),號頤山,眉山(今屬四川)人,歷任諸暨知縣、司農丞、樞密院編修、兼度支郎中、撫州知州,纂有《景定臨川志》三十五卷。此函所論家坤翁文,也是為編輯《宋代蜀文輯存》搜集資料。

  二十

  茲送還黎平、思南兩府志計廿二本,祈詧收。請續借遵義、大定、銅仁、都勻四府志一閱,乞檢出示知,派人走取,至荷。此上

  斐雲仁兄左右。弟增湘拜啓。初三日。

  再者,《諭摺彙存》館中必有藏本,請代查自何年起止見告,以近有纂輯之事,須考從前奏摺也。沅叔再白。

  此函信封題:“外書廿二本送交趙斐雲先生詧收。傅。”

  “黎平、思南兩府志”,指《黎平府志》八卷,俞渭修、陳瑜纂,光緒十八年(1892)刻,14冊;道光《思南府續志》十二卷,夏修恕等修、蕭琯等纂,北平圖書館藏有民國間抄本,8冊。此函歸還和商借貴州府志共6種,佔貴州下轄12府的一半。

  此函另附一紙,抄錄《光緒諭摺彙》存卷,並非趙萬里筆跡,大概是趙先生復函時用作參考的館中同事查閱記錄。一併迻錄如下:

  史528.9/89

  光緒諭摺彙存廿二卷二十四冊 清光緒廿九年上海慎記書莊石印本

  自同治十三年至光緒廿七年止

  史528.9/89.1

  又一部 一千七百卅九冊 北京擷華書局排印本

  存光緒廿年(缺二月份)

  廿一年至廿五年 全

  廿六年 正月至四月,十一月至十二月

  廿七年 正月至十一月

  廿八年至卅三年 全

  卅四年 二月至十二月

  宣統元年至二年 全

  三年 正月至十月

  二十一

  斐雲仁兄左右:茲懇者,《四庫》有魏仲舉編柳先生集宋刻殘本二十餘卷,據提要言,卷首有文安禮《年譜》,《封建論》後有程敦夫論。弟曾依《四庫》本鈔存一部,乃均無之。是否鈔入《四庫》時刪去,抑弟處漏鈔?祈查示為幸。 增湘拜啓。

  此函信封題:“送呈趙斐雲先生。藏園。”

  “魏仲舉編柳先生集”,即宋魏仲舉編《五百家註柳先生集》二十四卷。

  二十二

  有人送來毛鈔詞九種,內有《竹屋癡語》、《僑菴詩餘》二家為陶刻《宋金七家詞》所遺,未知此二家有何刻本可校?祈查示是幸。

  斐雲仁兄左右。 增湘拜啓。

  “毛鈔詞九種”,即清鈔本《宋金明人九家詞》十卷,此本現存國家圖書館(書號11255)。“陶刻《宋金七家詞》”,即民國間陶湘輯刻《景汲古閣鈔宋金詞七種》,收宋陳三聘《和石湖詞》一卷、金段成己《菊軒樂府》一卷、宋韓玉《東浦詞》一卷、呂勝己《渭川居士詞》一卷、王安中《初寮詞》一卷、洪瑹《空同詞》一卷、黃公度《知稼翁詞》一卷。

  二十三

  來書誦悉,頃 檢《橿村叢書》并無竹屋詞,豈尚有續刊,弟未之見耶?尚冀明以見示。緣敝藏汲古閣詞乃初印精善之本,不欲加校於上也。

  斐雲仁兄清鑑。 弟增湘再拜。

  此函信封題:“即呈趙斐雲先生手啓。”

  “竹屋”,南宋詞人高觀國別號。“橿村叢書”,指朱祖謀(原名孝臧,1857—1931)所輯刻《彊村叢書》。初刻於1917年,此後經三次增補,第三次校補本刊行於1922年。此叢書初刻本未收高觀國詞,1922年校補本則收有“高觀國《竹屋癡語》一卷”。傅增湘舊藏《彊村叢書》今存國家圖書館,為1917年初刻本。

  “汲古閣詞”,即明崇禎間毛氏汲古閣所刻《宋六十名家詞》,收有高觀國《竹屋癡語》一卷。

  二十四

  斐雲仁兄左右:憶昔年曾為館中收得龔孝拱著述及評定各書,已不記其名;經眼錄亦儲之他所,無從撿得。公當能記其部帙,乞詳以見示。因近有所撰述,須列舉及之也。此候

  台安。 弟增湘拜啓。八月十五日。

  此函信封題:“送呈趙斐雲先生台啓。藏園。”龔孝拱(名橙,1817—1870),龔自珍(1792—1841)之子。

  二十五

  斐雲仁兄閣下:茲有二事奉託兄便為一查,具列如左:

  一、舊藏鈔本《郡國利病全書》各卷後有人名,知為乾隆時所寫,內惟顧蒓一卷署“丁未孟秋鈔”,其餘人名列後,請於《蘇州府志》或元和等志一查,有知名者否?

  顧佺 吳樹勳

  吳縣王朝鼎 李鳳喈

  王仲琦 王仲瑛

  長洲吳邦達觀瀾氏

  元和童生顧驎雲

  王壽祺 鄭照

  吳縣童生王周翰

  增湘拜託。

  此函信封題:“即送呈圖書館趙斐雲先生台啓。傅緘。”並鈐“藏園”朱文方印。函中稱“有二事奉託”,實僅列出一事。

  “郡國利病全書”,指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元和等志”,當指清代蘇州府所轄吳、長洲、元和、昆山、新陽、常熟、昭文、吳江、震澤等九縣方志。

  二十六

  斐雲仁兄左右:前日匆匆,未及鬯談為悵,稍暇仍盼過我一談。茲有懇者,烏程嚴啓隆字爾泰,一字開止,自號巔軨子,名在復社,不知此人事迹尚有可攷者否?如有邑志及復社題名之書,乞為查示。手此,敬候

  校安。 弟增湘拜啓。十月三日。

  此函信封題:“送呈趙斐雲先生台啓。傅緘。”

  二十七

  斐雲仁兄左右:嘉定嚴永思先生衍,其行事自撰《通鑑補》外別無所見,竹汀撰傳亦不詳,未知縣志中可以考見否?祈兄代為一查,至荷。手此,即候

  台安。 弟增湘拜啓。廿六夜。

  此函信封題:“即送呈趙斐雲先生台啓。傅緘。”

  嚴衍(1575—1645),字永思,江蘇嘉定人,秀才。“竹汀撰傳”,即錢大昕《嚴先生傳》,附刊於嚴衍《資治通鑑補》之前。

  二十八

  頃聞文駕已自南旋,得暇希惠臨一談,欲聞南方故人情況也。此上

  斐雲仁兄左右。增湘拜啓。

  此函信封題:“送呈趙斐雲先生台啓。傅緘。”並鈐“藏園”朱文方印。

  二十九

  開館計已兼旬,諸事當已就緒矣。昨傅治薌次長曾介紹一學生來看善本,館中復以與章程不合拒之。然新章究若何,亦未言及,渠頗介介。究竟應如何辦法,祈示大略為幸。近甚盼兄來談,能枉顧否?此上

  斐兄左右。增湘拜啓。

  此函信封題:“專送趙斐雲先生台啓。傅緘。”

  “傅治薌次長”,即傅嶽棻(1879—1951),字治薌,湖北武昌人,1919至1920年任教育部次長,後歷任北平大學、河北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校教授。此函所稱“開館”,指的可能是1931年6月25日北平圖書館文津街新館舍開館。如果這一推測不誤,則此函撰寫時間可能在1931年。

  注釋:

  [1] 劉波:《趙萬里傳》,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21年7月,96—101頁。

  [2] 傅增湘:《藏園群書經眼錄》,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598頁。

  [3] 傅增湘:《藏園群書題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389—391頁

  [4] 劉波:《趙萬里先生年譜長編》,北京:中華書局,2018年,192頁。

  [5] 李致忠主編:《中國國家圖書館館史(1909—2009)》,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9年,65頁。

  [6] 同注[3],786頁。

  [7] 同注[3],897頁。

  [8] 北京圖書館業務研究委員會編:《北京圖書館館史資料彙編(1909—1949)》,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2年,1372頁。

  [9] 同上,1367頁。

  [10] 《本館職員一覽》,《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務報告(民國二十六年七月至二十七年六月)》,1938年,12—13頁。

  [11] 同上,13頁。

  [12] 同注[3],836—838頁。

  [13] 同注[2],1388—1389頁。

  [14] 同注[8],698—700頁。

  [15] 同注[3],986—987頁。

  [16] 同注[2],419—423頁。

  [17] 袁同禮:《國立北平圖書館現藏海外敦煌遺籍照片總目》,《圖書季刊》新二卷第四期(1940年),615頁。

  [18] 同注[3],347頁。

  [19] 同注[4],221頁。

  [20] 鄭振鐸:《覆鐫十竹齋箋譜跋》,《西諦書話》,北京:三聯書店,1983年,509—511頁。

  [21] 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組編:《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42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6年,778頁。

  (转自“书目文献”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电话:010-88544649
传真:010-68476406
扫描关注我们
保护计划
简介
工作机构
政策法规
规划
标准规范
工作简报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国家图书馆
国家典籍博物馆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
北京大学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各省保护中心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