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家讲坛
名家讲坛
心得|郑林生:“图书馆古籍整理与利用研修班”学习心得

  积极研修整理利用,倾情传承崇业精神

  作者/ 贵州省贵阳市图书馆 郑林生

  2022年11月11至25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线主办《图书馆古籍整理与利用研修班》。这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积极行动,是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2021-2035国家古籍工作规划》,推进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的实践活动。我积极报名参加并认真学习,完成学习要求且一次性完成试题考试,获得结业证书。

  本次研修班共学习了八门课程。通过学习,我提高了对古籍保护利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开阔了古籍保护利用工作的知识面,了解到讲课先生们在古籍保护利用工作职业操守上的崇敬品德和古籍知识技能上的独到心悟。充实了我在古籍保护利用方面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浸润。在思想、情感和知识技能上都得到很多教育、点拨。收获了丰硕的学习成果:

  一是感悟到各位先生对古籍保护工作的深厚情感。程毅中先生九秩高龄还在线为我们授课,毫无保留地传授在古籍编校出版工作中积累的工作体会经验。我感到非常难得。我倍加珍惜在线向程先生学习的机会。不但在专业知识上向程先生学习,从内心情感上也是向程先生贴近,体味程先生对古籍保护利用工作的崇敬、执着之情,以此来感染、激励自己,一定要对古籍保护利用心存崇敬。在今后的古籍业务工作中,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多做事,多奉献!

  二是感悟到古籍保护利用工作的“保”与“用”的融合共生。吴格先生在讲印谱文献之利用与编目课程中,提到复旦大学为香港印谱收藏家林章松先生合作编目出版《松荫轩藏印谱简目》的学术活动,让我非常感动。一方面是林章松先生一生致力收藏印谱,散尽家财保护古籍珍贵资料的事迹、精神震动我心;一方面是吴格先生等古籍保护专家们倾力“护宝”,编辑出版专书的执着让我动情。这些精神意志上的感动从思想情感上来说,比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更有持久影响力、感染力。一定会对参学同志们以极大精神碰撞和境界提升。为培养图书馆业界思想作风过得硬、专业技能靠得住的古籍保护利用工作干部队伍注入积极因素。吴先生讲课使我学习到古籍保护和利用是相辅相成、和谐共生的关系。保护古籍需要用好古籍,利用古籍必须更好地保护古籍这么一个即浅显又深刻的道理。

  三是感悟到利用用古籍必须更新观念践行与时俱进。在学习郑小悠副研究馆员讲《清人日记整理与研究实践》一课时,我对清代人英和的日记产生浓厚兴趣。因为我也是个日记记录人,我从少年开始记日记,持续至今四十多年没有中断。在听郑小悠老师分析英和日记的“虚”与“实”、史料互证等辨析方法时,我非常认同且感悟至深。甚至会将我自己在记日记过程中“思与想、详与略”同英和日记进行对应比较。我感到日记这种私记文体在证实史实的“贡献率”“有效性”上值得斟酌。当然,具体到运用古人日记来作史料依据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应该在占有其他古籍资料并与日记互鉴中“淘洗”出能为大多数人认可的“史料”。如此互鉴,古人日记的证史价值才会得到更好的认识、评价。

  同样的道理,我也认同王素先生在《出土文献整理与利用漫谈》中对出土文献编辑出版体例的实践。人们常说“法无定法”,出土文献专书的出版也应“不拘一格”,在编辑体例上就是要做到“时代清晰、识断明了、解读易懂、精美简约”。王素先生表达的观念,实际上就是因时代需求和技术进步而在出土文献的出版上“与时俱进”。我是十分赞同的。

  我个人领会是,所学全部课程都是精品课。比如廖训生先生讲的《古籍整理出版的选题与市场》,这是我之前没有听过、未曾涉及到的课题。廖先生的这堂课给我以别开生面之感。细思起来,古籍出版选题与市场其实与我们平时工作关系还挺紧密的。因为我们天天都要接触古籍目录。还有其他几个课件,也让我受到丰富教益。为今后更好利用古籍、服务读者,特别是利用馆藏其他资料开展更多形式的古籍服务读者工作,都有很多启示,是古籍业务的大学习、大提升!

  总而言之,本次研修学以致用,学而有用!感谢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感谢线上授课的各位先生!感谢为顺利开课做保障工作的范雪琳及其他各位“幕后”同志们!我真诚道一声:谢谢你们!期待有更多的学习研修为我们“充电”。谢谢!

联系我们
电话:010-88544649
传真:010-68476406
扫描关注我们
保护计划
简介
工作机构
政策法规
规划
标准规范
工作简报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国家图书馆
国家典籍博物馆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
北京大学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各省保护中心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