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家讲坛
名家讲坛
古保论坛| 全勤:?提高开放共享水平 ?促进古籍有效利用

  十五年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正式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由国家主持开展的全国性古籍保护工程。同年5月25日,国家图书馆正式挂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具体组织实施单位。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成立,对于全面、科学、规范地开展古籍保护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古籍保护制度,提高全社会的古籍保护意识,进而逐步形成完善的古籍保护工作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迄今已有15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会同全国古籍保护单位在古籍保护工作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图书馆报》特策划专题,邀请各古籍保护单位对15年来的工作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促进古籍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提高开放共享水平 促进古籍有效利用

  

  全勤 | 文

  南京图书馆副馆长

  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

  《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从总体要求、完善工作体系、提升工作质量、加快资源转化利用、强化工作保障五个方面提出十八条意见,指明了新时代古籍工作的发展方向与路径,指导我国古籍工作守正创新,服务当代,面向未来。《意见》特别提出要加强古籍工作领导体制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将原有的古籍保护、整理研究和编辑出版三大工作体系进行资源整合,统筹谋划,这对于全面部署和一体推进古籍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意见》明确提出要持续推进“中华古籍保护计划”。15年来,作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见证者、参与者与奋斗者,我与广大图书馆工作者一样,既备感自豪振奋,又深知责任重大。

  南京图书馆是江苏省省级公共图书馆,前身可追溯至1907年创办的江南图书馆和1933年国民政府时期筹建的中央图书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献馆藏资源,现有馆藏已达1200万册(件)。其中古籍160万册,民国文献70万册。鉴于其深厚的历史、人文条件,南京图书馆所收藏的古籍承载着百年历史的积淀,有很多藏书著称于世,享誉海内外。其中如钱塘丁氏八千卷楼藏书、武昌范氏木犀香馆藏书、桃源宋氏藏书、朱希祖遗书、顾氏过云楼藏书等等,可谓珍藏荟萃,精品纷呈。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精心指导下,南京图书馆在古籍普查、分级分类保护、古籍修复、人才培养、影印整理出版 、古籍数字化和宣传推广等方面也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在做好南图古籍保护工作的同时,南京图书馆(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充分发挥省古籍保护中心职能,组织全省各级古籍收藏单位,通过不懈坚持与努力,对全省古籍藏量、存藏特征、保护现状进行了广泛摸底普查,共收集68家古籍收藏单位数据25万余条。全省古籍存藏条件得到充分改善,现有古籍书库为102个,书库总面积达到23280平方米。在普查基础上,江苏建立了古籍分级分类保护体系,全省共有1422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占全国总量10.9%;评选出省级珍贵古籍名录3026部。全省共有国家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1家,省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4家。江苏全省古籍保护事业发展迅速,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自古以来,图书馆馆藏古籍的“保护与利用”就是一对十分突出的矛盾。为了满足社会各界对古籍文献的需求,南京图书馆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解放思想,积极作为,加强古籍文献的揭示与服务,努力扩大馆藏古籍的开放力度,受到社会各界欢迎。南京图书馆古籍文献的服务时间、服务人次和文献阅读量在全国同级图书馆中位于前列。为了扩大开放范围,加强文献原本保护,南京图书馆加快古籍数字化进程,目前已建立南京图书馆古籍全文影像数据库,共有8000余部近260万页古籍供读者查阅。其中有200余部古籍在互联网全文发布。

  在进行馆藏珍贵古籍数字化的同时,南京图书馆利用得天独厚的文献资源,加强与业界专家和出版机构的联系合作,不断推进历史文献的影印整理出版工作。古籍的影印整理出版,是解决图书馆古籍“藏与用”矛盾的有效举措之一,它们既能够完整真实呈现古籍文献原貌,使珍贵古籍化身千百,焕发新生,促进古籍的广泛传播与利用,又能够替代古籍原本,方便读者查阅使用,使古籍原本得到应有保护。

  近十多年来,南图与中华书局、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等出版机构通力合作,共影印整理出版馆藏历史文献34种1422册,另有13种即将出版。在馆藏影印整理出版物中,《南京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全170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情调查报告》(全266册)、《南京图书馆藏未刊馆稿本集成》(全400册), 这三部大型系列文献是南图具有特别典型意义的文献,它们从立项到出版均在10年以上,每部书的出版数量均达百册以上。它们的出版,汇聚了南图百万册古籍中最具代表性的珍贵资源,凝聚了一代代南图人历久弥新的爱书护书精神,展现了当代南图人对古籍进行保护、整理与利用的时代风貌。

  古地方志是南京图书馆特色资源之一,馆藏古地方志近6000种,其中善本500余部。除善本之外,普本方志数量也相当可观。为了充分揭示馆藏方志文献,2012年南京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南京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全170册)。该书从近6000种的旧志中,选取140种稀见方志,其中孤本方志有53种,国内收藏单位在三家以内的稀见方志87种,涉及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并对每种都撰写了提要。该书的出版促进了地方文献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对地方志的整理和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南京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全170册)是国家“十一五”古籍整理重点项目,并获得第十三届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

  南京图书馆是国内民国时期文献的重要收藏机构,藏有中央政治学校学生实习调查报告476册,17.8万多页,这些调查报告,用毛笔或用钢笔书写,并有老师的评语和评分。这批珍贵的稿本文献由南京图书馆解放初期接收六十多年,一直作为馆藏珍本文献得到妥善保管,并被评为馆藏十大镇馆之宝之一。这批文献从计划到正式出版长达15年之久,2012年由凤凰出版社正式出版,取名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情调查报告》(全266册),并在北京举办了隆重首发式,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该调查报告收录时间跨度为1931年至1937年,地域覆盖范围为江、浙、沪、鲁、鄂、皖等地部分市县,内容涉及行政、统计、金融、法律、公用事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也获得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等多项荣誉。

  稿本,为古人著作的底稿,是原始文字记录的印证。它保存了文献的原始面貌,有着无可替代的学术研究价值。南京图书馆馆藏明人稿本20余种,清人稿本1000余种,近代稿本近千种,具有很高的版本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上世纪90年代南京图书馆就已出版了《薛福成日记》《朱希祖文集》两部稿本,深受社会各界肯定。 自2010年开始,南图从馆藏稿本文献中,选择千余种稿本,进行整理出版,书名定为《南京图书馆藏未刊稿本集成》,计划出书400册,这成为当代南图古籍影印整理出版数量最多、体量最大的丛书。目前已经出版了《南京图书馆藏未刊稿本集成·经部》《南京图书馆藏未刊稿本集成·史部》。该书获得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全国古籍重点整理出版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等多项荣誉。

  《意见》明确要求“促进古籍有效利用,加快古籍资源利用”。南京图书馆将根据要求,不断增强古籍保护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处理好、统筹好古籍文物属性与文献属性的关系,激发古籍保护利用工作活力,更加便捷、更加高效地为国内外读者和社会各界做好古籍文献的开放与服务。

  编辑 | 路月 袁江

  (转自“图书馆报”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电话:010-88544649
传真:010-68476406
扫描关注我们
保护计划
简介
工作机构
政策法规
规划
标准规范
工作简报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国家图书馆
国家典籍博物馆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
北京大学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各省保护中心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