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家讲坛
名家讲坛
英伦游学散记③| 书肆觅宝

  03

  书肆觅宝

  侯郁然,本科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习,后赴伦敦艺术大学坎伯韦尔学院攻读硕士。毕业后供职于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献修复组,主要从事古代及近现代中外文献保存与修复工作。闲暇喜爱旅游、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修复藏品需要有修复的对象。虽然课堂上老师会提供给大家一些不同品相需要修复的藏品供大家选择,但是毕竟品种、门类和数量有限。要想能够上手更多类型或者更感兴趣、更贴近实际生活、工作中经常碰到的修复品,从而有更多的探索和试验的机会,积累更多的实战经验,东西还是多多益善的。这样一来,在书肆淘宝就成了同学们专业研修的必备功课。

  我和朋友经常爱去的是波特贝罗市场(Portobello market),该市场令人感觉颇有点类似于北京的潘家园。到伦敦之前其实就已对它有所耳闻,因为电影《诺丁山》给人留下的印象太深,早有心对其一探究竟。在这个市场里面,除了千奇百怪的古董、服装、工艺品、饰品、小吃、卖书画纪念品的也是不少。

  同学熟门熟路地带我拐进一家画店,和老板相视一笑,一看就是常客了。老板一指后面靠墙的一排卖品让随便挑。原来店主已经把书画都分好了类,品相一般或者有些问题需要处理的归到一处:撕裂的,残缺的,粘了胶带的,被贴了厚厚的衬纸的,需要清洗漂白的……琳琅满目。一般说来,只要愿意花心思和时间总能找到有意思的东西。

波特贝罗市场(Portobello market)

  一次在市场路边闲逛,偶然发现一本狄更斯的《Oliver Twist》(雾都孤儿),却只有书芯,没有封面和封底。彼时自己正好对狄更斯感兴趣,伦敦也恰好正在上映《Oliver》的歌舞剧。于是很有些惋惜,转而翻看其他的书。谁知过一会儿,不曾想在另一堆书里,一个单独的封面出现了!我来了兴致,继续再接再厉翻找,果然一会儿又从另一边的书里找到了封底。把它们拼凑在一起看,基本上完整,只有书脊处略有一点缺失。哈,真是天赐良机。于是这本1926年伦敦出版的《雾都孤儿》碰到了新来伦敦学修复的我,可谓“千里有缘来相会”。

“捡”来的《雾都孤儿》

  英国人对书真是有种别样痴迷的情怀。平时,汽车上,地铁里,极目所见,最多的就是读书读报的人们,几乎没有人愿意在手机上浪费更多的时间。爱读书之人也必爱买书。伦敦的书店在街边大小临立,最大的连琐书店当属Waterstones,有近三百家店面。其他书店也都各有特色,林林总总,不计其数。二手书店不仅物美价廉而且有老版本甚至珍本,于是和诸新书店平分秋色。有名的查令十字街附近、大英博物馆旁边,都有很多二手书店聚集。

地铁上随处可见的读书人

  记得来伦敦买的第一本书是在大英博物馆里发现的原版《中国绘画三千年》,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自己就读大学时美术史老师专门推荐过的,说明自己归根到底还是脱不了学美术史出身的影子。

  除却新书不谈,若说“看旧书”,依我的狭隘经验,一是英文功底不能太差,最好认识古英语,要是能再认识些拉丁文就更完美了;二是文学素养也不能太低,不然动不动诗词歌赋、莎翁戏剧全罩不住。奈何我这两者都不太够格,于是只有独辟蹊径——看装帧。

19世纪装帧布烫金的德文版《爱弥儿》

  看书第一眼除了书名,就是看外观。精巧、有特色的封面总会夺人眼球,让人多留心意,而具有舍得给书外表花足心思的装帧,内里总也不会差到哪去吧。其实,从鉴定角度来说,由装帧上判定印刷年代和收藏价值也是方法的一种。但当时自己之所以会对装帧上心,往往只是从审美标准出发,觉得漂亮讲究,想留点特殊样本练手。当然穷学生的预算总是少的可怜,搜集初本、珍本自然难以列在计划之内,也没刻意去寻找,只是随缘碰到有意思的书籍便留下来。

体贴的书店老板附上“前封面板松动”的提示签

  伦敦的旧书店大都很讲究,每家有每家的特色。老板也有些方寸之神的意味,对自己一亩三分地里的每本书都了如指掌。书店一般都不太大,稍微多几个人空间就开始窘迫,有的书店还连着地下室,过道里两边从地板到棚顶都垛满了书。穿走其间,真真是感觉在书的海洋里徜徉。

 

全皮装竹节起脊《英国历史》

  那会儿对英国的历史有些好奇,因为从来没有系统看过有关英国历史的书籍,感觉需要补一补。正巧碰到一本精美的《英国历史》:封面、书脊烫金,书封面板侧立面的小窄条也烫上了金,环衬包边的皮革小边上印有无色压印的花纹。环衬是色彩艳丽的大理石花纹纸,三边书口也粘了颜色相对沉稳的大理石花纹,和封面的浅棕色皮子相协调。于是欣然买下。买回来后细看才发现前面写着:1900年5月10日威尔士王妃在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颁发给Ethel Abrahams(也是在同年6月,中国的王道士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藏经洞……)。

《英国历史》环衬及无色压印的包边

书封面板侧立面上的烫金

  威尔士王妃是英国王储威尔士亲王之妻的封号,根据此书颁发的年代,这里所写的威尔士王妃应为爱德华七世之妻亚历山德拉王后(1844-1925)。而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正式开幕于1871年,是伦敦极重要的音乐演出场所,封面印有名字的那所高中现在也仍在,是有名的私立学校。不知是时空对伦敦特别关照还是怎的,时光流逝,人影变幻,景物却依旧。百年前朱自清笔下的伦敦和百年后的伦敦相差竟也不大。如果阿瑟·柯南·道尔根据此书的经历写一部福尔摩斯侦探小说,或许就可以从时间、地点、人物线索推断出一百多年前的那天到底都发生过些什么……不仅能成功解谜也许还能续写下去,有个圆满的结尾。

亚历山德拉王后

  或许与书结缘,就发生了与书有关的一些趣事。学期结束时我搬到了学院北边住了一阵,离Hampstead heath不远,那是个类似于郊野公园的存在,用当地人的话,二十年前就是乡下的大游泳池。一次走过一片广袤的荒草坡,“且莫深青只浅黄”,草全是淡黄色的足有半人高。缓坡的顶端有两颗长相敦实的树木,一棵不知怎么已经倒了横在地面上,粗壮的树干开始有些干枯。下午的阳光斜照在草地上,反射出像麦田般的隐隐的灿金色。坐在树干上的高度正好可以俯视整个山坡,浅金色草坡下绿树成荫光影斑驳,远处水光潋滟隐约可见,仿佛走入了画里。

  就在这时,偶然一低头,发现树干下竟然藏着一本书。看来绝不是主人忘了拿,因为书放的位置很巧妙,不细看很难发现。顺手拿起来一翻,是一本小说。是谁在这儿读书呢?是每日散步路过都来读一会儿吗?抑或是留给另一个人读的?在同样的位置看同一本书,不免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就着油画般的光线读了几页,觉得书里的传奇在继续,书外的故事也在延伸。生活、人、书交织在一起。这也正是有关书的魅力吧。我悄悄把书放回原处,让它静待下一位有缘之人……。

摩洛哥山羊皮配大理石花纹纸,四分之三皮装

  未完待续

联系我们
电话:010-88544649
传真:010-68476406
扫描关注我们
保护计划
简介
工作机构
政策法规
规划
标准规范
工作简报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国家图书馆
国家典籍博物馆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
北京大学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各省保护中心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