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号“书卷多情似故人”栏目,陆续刊登古籍保护工作者的工作生活感悟,用轻松笔法,写时代心语。现连续刊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献修复组侯郁然的《英伦游学散记》。
01
修复缘起

侯郁然,本科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习,后赴伦敦艺术大学坎伯韦尔学院攻读硕士。毕业后供职于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献修复组,主要从事古代及近现代中外文献保存与修复工作。闲暇喜爱旅游、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
凡事皆有缘起,我的古籍修复缘起于何时呢?
记得大三时我所在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分专业,自己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冯鹏生老师给我们开版画史、装潢史的课,那应是最初接触到装裱修复。冯老师老爱自谦地说他不会讲课,但印象里他说的都是历史,有据可查,有理可依,总是不会错的。彼时先生的《中国书画装裱技法》几乎成了我们的必备教材。冯先生确实考据功夫一流,授课时每每旁征博引,由此也让我们领略了很多历史上有关装裱的理论以及得到了意外的收获——认生僻字。一次罕有人至之时,正巧碰到老师在楼外面摆弄两幅画,说是哪位名人的正准备要修。那时,对我们这些主要是从书本上学美术史和研究字画的学生来说,名家字画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博物馆突然切换到了一个如此真切、无遮无拦并且可以把玩的距离,将由修复师来亲手处理,不得不说还真是挺震撼的。
这些大学上学时的点滴未曾想实际上构成了自己修复之旅的缘起。但是,正式踏上修复专业之路还是应从赴伦敦艺术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之际算起。
大学毕业后很快就开始张罗出国读研究生的事宜。由于喜欢欧洲的传统文化氛围,作为18、19世纪历史文化中心的英国在申请学校时便自然成为首选,加之对研究深奥的美学思想心生敬畏而打算改投更多实际动手的相关专业,CONSERVATION 便进入了眼帘。刚搜到这个专业时也是一脸懵懂,词不认识,也不知为何会出现在我们美院专业的学科领域里。查过字典,才有所了然,满心好奇,可谓一拍即合。经过反复斟酌筛选,最后选定了伦敦艺术大学坎伯韦尔学院(Camberwell College of Arts)的修复专业。

坎伯韦尔学院外景
万事开头难。找了个中介公司帮着办理留学手续、准备申请材料。2008年那会儿申请去英国留学还没形成风潮,留学大都会选择去美国。中介听到这个专业也是茫然的很,从来没有人申报过,当然也更无从说申报成功率了。后来还是幸亏伦敦艺术大学有个驻京办,稍微了解到一些情况,特别是坎伯韦尔学院的老师亲自来京面试,不然光靠公司申请八成就没有“然后”了。
面试前需要准备一本个人的作品集, 包括以前本人修复过或者创作的作品以及与专业相关的材料。为此我除选录了大学时画过的几幅绢本、线描之类的作品,还使出看家本领专门对在潘家园买到的几本破损的经折刻本、拓片进行了认真修复,可谓提前进入专业修复实战。记得面试那天大家拿着作品集在外面等待,申请相同专业的学生还隐隐有个比较之意,问起我这个只有一人申请的专业,不知他们好奇之外是不是诧异更多一些。好在准备工作还算充分,面试时和面试老师也“相谈甚欢”,申报的事大体也就这么定了。

为制作入学申请作品集拍摄的第一张修复照
别的考试、手续还算顺利。几个月后,伦敦这个一直是存在于听说中的城市,想不到就真的来到了面前。刚到那儿不久正是北京开办奥运会的时候,记得开幕式那天同学陪我去签新宿舍的合同,旁边正巧有个电视,有人聚在里边看,我就在一边签合同一边分心看开幕式。于是在全世界人都想往北京跑的时候,我逆潮而动出了北京跑到伦敦暂时扎下了根。

伦敦街景
伦敦艺术大学(UAL)是一所书院联邦制大学,是欧洲最大的艺术、设计、媒体传达和表演艺术的教育机构。大学分设六个不同的学院,其中中央圣马丁学院是世界顶尖三大设计学院之一,伦敦时装学院在服装界潮到不行,我去的这个坎伯韦尔学院却低调的紧,不知是地段有点偏南还是“心远地自偏”,该院校舍幽静,学生也不大张扬,默默的认真忙自己的专业。专业科目有书籍设计,丝网印刷、插画、摄影、油画……还有我们这个修复。

坎伯韦尔学院修复系所在的教学楼
学校分两个大楼,主楼是欧式风格,里面七绕八拐别有洞天,这一点倒是挺像我的母校中央美术学院。我们系则在隔壁街上相隔七八分钟的另一座楼里,占了一进门一整层。每个工作室都是密码锁,也不需钥匙。密码每学期会更换,学生可以自由进出,方便又安全。

修复室一瞥
开学第一天,发现同学来源相当的国际化,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土耳其、美国、爱尔兰、韩国……本地的倒也有几位,全系这届学生一共才十几名。了解下来,听说还有一位来自香港的同胞,后来才偶尔得见。当时英语虽然已过了入学考试,但要当真开始听课了,只感觉老师语速飞快、滔滔不绝。介绍工作室还有注意事项时,听完前几句脑子就开始卡壳。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悔不当初学英文。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