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古籍保护工作的深入实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古籍进行科学保护的理念得到增强。多年来,全国各地、各级馆藏单位在库房管理、古籍修复、数字化利用等方面逐步加大技术投入;在民间,私人收藏家也加强对古籍
保护利用的重视。
一方面,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馆藏单位需要先进技术指导,需要技术装备以实现对古籍更好、更安全的保护;另一方面,一些技术企业服务古籍保护、文物保护领域,并不断深入研发,成为推动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社会力量。
本期开始,“古籍保护专刊”将不定期推出“技术装备·前沿”专题,以搭建古籍存藏单位、民间收藏者、专家和技术企业的交流平台,共同关注古籍的科学保护。
古籍保护:科技引领与技术装备建设
文 | 刘家真
古籍承载着人类世代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和知识,保护古籍则是人类为将古籍传承下去而与自然界进行的一场争斗。在这场较量中,科技是人类手中的法宝与武器。
科技是科学技术的简称,科学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利器,它可以解释事物的因果关系,揭示保护技术成败的可能性。今天的科学告知我们,在糨糊里面添加明矾是不利于纸张长期保存的,红丹纸抵抗虫蚀的能力有限且有害人的健康。技术是用已有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它是与科学紧密相关的。例如,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只能借助开窗或关窗来调节书库的温度和湿度。而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空气调节设备就可能精确地控制库内温湿度。用一句通俗的话讲,科学是保护古籍的眼睛,它会发现古籍保护中的问题,并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所以它对保护古籍具有引领作用。技术是解决保护古籍问题的技艺、技能和工具,具有满足古籍保护需求的很强目的性。

除技艺、技能外,技术是要靠装备来实现的。古籍保护的技术装备是指为改善古籍存藏条件及治理古籍损坏所需的相关设备,它们是保护古籍的物质技术基础。自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以来,古籍保护装备就受到社会的关注,至今成为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会员单位的相关企业已达104家。这些企业为预防古籍损坏及抢救被损坏的古籍,研制了不少古籍保护装备,大大改善了我国古籍保护的存藏条件和抢救古籍的能力。为在古籍保护工作中进一步地发挥装备技术对古籍保护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保护古籍的技术服务能力,特对相关企业提出以下建议:
1
瞄准古籍保护的紧迫需求
保护古籍的环节相当多,所需设备种类不少,但我国保护古籍的资金是有限的。找出保护古籍的紧迫问题,并创新具有知识产权的设备,无论对于企业的生存还是对于保护古籍都会是双赢的。这需要企业对当前我国古籍保护现状与困境进行科学的调研,对于那些成本不高却可以解决多个问题的工具加以关注(这是需要科学分析的)。同时将如何节约成本并保障质量的稳定考虑在内,以生产出古籍保护单位紧迫需求且有能力购买的设备。
2
开展技术装备评估
古籍保护的技术设备是实现古籍延年益寿或为古籍续命的工具与手段,为保证目的的实现,需要对这类设备的技术特性和适用性等开展一系列的评估工作,以发挥专业技术支撑作用,提升企业提供的保护技术装备质量。
3
“借脑借智”,发挥科学对技术设备制造的指导作用
目前已有的企业大多规模不大,无法拥有高科技人才,这使得其无论在科学地调研市场需求,还是在提升产品质量上都形成了制约。保护古籍需要多个学科的科学支持,企业向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借脑借智”是较为现实的策略。
(转载自“藏书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