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拓片的修复和存藏刍议(上)》中,吴小兰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拓片的史料价值、存藏状况及拓片修复的前期准备工作。今天,吴小兰老师将从实际工作中的拓片修复案例讲起,带我们探索拓片的修复、装裱与保存方法。

3.1
密集型细小虫蛀拓片的修复
对于这种虫蛀严重,蛀洞密集的拓片,在修复时若使用普通修复方法,逐洞修补,一则容易遗漏缺损,二则费工费时,三则补纸之间易互相重叠,增加局部厚度,效果反而不理想。以《颜鲁公祠碑阴记》的修复为例,整幅拓片纸张强度尚可,但全幅布满密集型蛀洞(图1),故用旧色托纸以托代补,缺损较大的部分在托纸背后填补,保持整张拓片的平整(图2)。

3.2
脆化断裂的拓片修复
脆化纸张在修复中容易产生二次损伤,折角在翻折展平过程中容易断裂。这种拓片的修复难点主要集中在处理脆化纸张上。以《骊山温泉铭》的修复为例,拓片碎成7片(图3),需要拼接的字很多,对拼接的精细度要求较高。经讨论,制定了先从正面拼接的修复方案:用衬底(报纸或绢)打湿平铺在桌上,面积以大于等于待修复物品为佳。拓片正面朝上进行展平拼合。均匀喷水到微微湿润的状态再调整细节,湿润后酸脆纸张纤维之间增加了绵密度,不容易发生断裂。在正面拼接完毕后,将衬底(报纸或绢)与拓片一并翻转过来,揭掉衬底,在字迹反面修补缺损,最后整张进行托裱处理,对脆化纸张进行加固(图4)。

3.3
絮化拓片的修复
絮化拓片尽量干揭展平,湿水后容易变成泥状,难以打开。以《东坡老梅》为例,从中间开始缓慢展开,展平后湿水固定,逐渐延展到整幅湿水。由于纸湿水强度大幅降低,所以要尽量避免拓片的大幅移动,吸水时也要动作轻缓,避免纸张黏连在抹布上(图5、图6)

3.4
尺幅较小的拓片修复
小尺幅的拓片相对来说修复篇幅有限,难度稍低。一般来说成套出现,根据保管需要,可制作成单片也可制作成册页。
3.5
尺幅巨大的拓片修复
拓片画幅过大,需要的修复场地也相应增大,如果没有条件,可将两桌拼接,或者在干净光滑的地面上进行修复。以《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为例,修复过程中,由于修复部位的距离问题,易造成修复人员疲劳,故可使用湿毛巾平铺在拓片上,修复人员以毛巾部分为支撑点着力,进行修补。修复后的拓片,由于尺幅巨大,一则板墙面积有限,二则上墙绷平难度较大且易炸裂,故可以在修复台上四周匀浆绷干,或者直接在台案上喷水压平(图7,图8)。


拓片的装裱技法一般分为:镶衬、小托、裱。可根据拓片现状和保管要求,选择相应的修复方法。
4.1
镶衬
拓片条件较好,破损较轻,但为了增加整幅拓片强度,可使用镶衬的方法保护拓片。方法如下:修补完成,拓片干燥后,背面四边点浆上软柱,衬纸比拓片四周放大20公分,将拓片置于衬纸中心,将衬纸四边回折,与拓片之间留有0.5公分左右缝隙。如果拓片不规则,要根据拓片的形状调整缝隙的距离,再点浆固定在软柱上,压平。该方法对拓片最少干预,但折或卷易出现不平整的情况,并且不适合纸张条件不好的拓片,特别是酸脆拓片的保护。
4.2
小托
适用于所有情况,成品美观,但使用浆糊较多,存在虫咬隐患。方法如下:拓片修补完成后,趁拓片处于湿润状态四周镶小边,并在底部垫塑料垫布铺平,然后用柔软毛刷整体干托,用打刷均匀砸实。托好后连同塑料垫布翻转,揭去垫布,自然晾干,润湿后压干或绷干。
4.3
裱
裱有许多样式,其中常用裱轴是在托的基础上,拓片四周再镶上绫、绢等丝织品,再粘上用两层宣纸粘合在一起的褙纸,上墙绷平,然后经过砑光、装杆。该方法有使拓片平整,展阅、卷收之便。但失之过度干预,经过装裱以后,拓片变厚、变硬;卷收起来以后,拓片背面粘贴的褙纸拉的很紧,拓片正面却紧紧地蜷缩着,容易出现裂痕;且影响拓片特有的凹凸有致的质感。还有割裱法,即把一幅完整的拓片,按照碑刻文字的行文方向,逐行裁开,再按一定规格拓裱成册。其好处在于便于收藏和阅读,但弊端也十分明显,那就是影响了拓片的完整性和艺术性。

5.1
折叠存放
由于拓片多数尺幅较大,因此拓片的保存方式多采用折叠存放。其方法是根据书架、书柜的尺寸,制作尺寸模板(一般以有机玻璃板为佳)。根据模板确定横竖折叠次数,不满整数倍按整数倍计算。奇数倍先折一份后再对折折叠为模板大小,偶数倍直接以中缝为中心折叠为模板大小。折叠过程中注意调整厚度和间隙,最后以整幅折叠平整,大小统一为准。其优点是可统一尺寸,分类清晰,取用方便;缺点则是折口易磨损
5.2
卷筒存放
拓片存放的另一种方法是用纸质卷筒,其优点是避免折叠,收纳简单;缺点则是占空间,尺寸需定做,如果多幅卷放在一起,取用不方便,容易造成撕裂。
5.3
平放
平放是拓片最好的保存方法,能避免其他保存方法对拓片带来的二次伤害。虽然该方法存在存放不便,占用地方大的缺点,但小幅拓片还是尽量以平放存放为宜。

根据实际工作经历,笔者认为在拓片的修复和存藏方面,有几点值得大家重视。
6.1
坚持整旧如旧
整旧如旧是古籍保护的原则,对拓片而言尤其重要。我们在修复拓片时,一定要根据拓片自身特点,有效保存拓片原有的凹凸不平的图形和字口状况,避免过度的托裱、干预,而造成图形字口变形,改变拓片的原来面貌;选用纸张的纹理、薄厚、颜色等要与拓片用纸相同或相近,尽量保持拓片的原貌。
6.2
注重修复细节
拓片修复时,不要随意打开原始拓片上的皱褶。因为拓片的传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时在传拓过程中会自然留下一些皱褶,如不注意细节,在修复过程中随意将其打开,则容易造成拓片文字、图形的纹路、粗细和大小的变形,影响原有拓片的立体感,从而改变了拓片的原始状态和完整性。
6.3
保留相关信息
在修复、装裱拓片、碑帖时,要留意拓片、碑帖背面的原托旧纸。如果是明、清,甚至宋、元的原装本,其托裱的褙纸就是同一时期的纸张,是研究纸张历史的难得实物;至于有的褙纸还有文字的,则更具文献价值。因此,在揭裱旧装拓片、碑帖时,应细心将褙纸整片揭下来保存,不能将旧托褙纸撕碎。对于前人著录登记的卡片、签条和有关说明文字,片纸只字,也应该仔细保存,以供查阅研究之用。
6.4
谨慎清洗除污
清洗是书画、古籍修复的一个常用方法,但由于拓片特殊的传拓材料和工艺,并不适宜使用整张清洗的方法,以免引起墨色泛漫、脱落,造成更大的污染。对于拓片的污染和霉变地方,可采用局部清洗,达到去污、去霉的效果。清洗时应该留意拓片原来的凹凸印迹和皱褶,切忌在清洗过程中将其打开,以免引起拓片原来字口的损伤。
6.5
配置拓片装具
笔者观察很多地区拓片存放都是折叠起来按摞存放,拓片堆叠虽然节约空间,但是拓片自身的重量会加重折口的受力,时间久了容易出现死褶,极易断裂。我馆在近期的拓片的修复中,开始使用无酸卡纸为折叠后的拓片量身定制立体信封式装具,拓片进入装具后立式存放,避免拓片之间的过分挤压,造成二次损伤。
由于拓片的破损情况错综复杂,尺幅大小不一,因此,拓片的修复保护不可拘泥于陈式,应该根据拓片的实际情况,灵活制定周全的修复方案,从而达到科学、规范和有效的保护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