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家讲坛
名家讲坛
杜泽逊:日本永青文库捐赠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小议

  7月26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召开“日本永青文库向中国国家图书馆捐赠汉籍专家座谈研讨会”,进一步探讨日本永青文库捐赠汉籍的学术价值和捐赠意义,就做好研究、利用和推广进行充分讨论。今将与会专家发言整理如下~   

  

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杜泽逊 

  2018年6月26日,日本永青文库捐赠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36种4175册,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值得学术文化界高度重视。古籍保护中心的同志把目录发给我,都有书名、卷数、著者、版本。我邀请我的学生李振聚、黄腾、王笃堃、孙云霄、杨胜祥、张鸿鸣、姜元、石杰、王安东、刘真、徐瑞、隗茂杰、马宁、卢越、李玺、贾立群、郝财梅、朱小莼等18人分工查考了各书版本等相关情况。7月26日又参观了国家图书馆永青文库捐赠古籍特别展览。根据查考和展览的情况,我们对这批古籍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一、从内容上看,这批古籍的主体部分属于中国古籍当中的要籍,是从事中国传统学问的骨干性典籍。经部如清代阮元辑刻的《皇清经解》一千四百零八卷,清代王先谦辑刻的《皇清经解续编》一千四百三十卷,唐李鼎祚的《周易集解》,清惠栋的《周易述》,唐孔颖达《尚书正义》经注疏合刻本,《尚书正义》单疏本,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王先谦《尚书孔传参证》,皮锡瑞《今文尚书考证》,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梁皇侃《论语义疏》,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史部如《二十四史》《史记评林》《汉书评林》《三国志》《资治通鉴》《列女传校注》《唐律疏议》。子部如《群书治要》《佩文韵府》《佩文斋书画谱》。集部如《文选》李善注,《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大部头丛书还有《四部丛刊》。有许多完整的大部头要典,还有一些属于官书。其内容取向是相当明白的,就是中国传统学问的要籍。

 

 皇清经解一千四百八卷,清道光九年(1829)广东学海堂刻咸丰十一年(1861)补刻本 

  (日本永青文库捐赠) 

  二、从版本上看,这批要籍主体部分属于官版或家刻本,也就是我们所认为的可靠的文本。我们做学问,要作为读本,或者作为可以查考的本子,或者作为可以引用的本子,都要求其版本是可靠的。永青文库捐赠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这批古籍,总体面貌是版本可靠。从以上两个方面看,这批古籍属于重要典籍的可靠版本。

  三、从完缺情况看,这批古籍属于保存完整的古籍。这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过去有些藏书家,为了某一方面的需求,残的本子也收藏,那是版本学家、校勘学家的特殊追求。永青文库的这批书显然首先考虑了文献的完整性,版本的可靠性,这是读书人的一种追求,也是洪亮吉《北江诗话》当中的藏书的一派“考订家之藏书”,如戴震、钱大昕。

  四、详细考量这批古籍的版本,我们还可以更具体地讨论其学术的或版本的价值。

  1、初刻本或较原始的刻本。如阮元《皇清经解》道光九年广东学海堂刻咸丰十一年补刻本。王先谦《皇清经解续编》光绪十四年南菁书院刻本、王先谦《尚书孔传参证》光绪三十年虚受堂刻本、皮锡瑞《今文尚书考证》光绪二十三年师伏堂刻本、梁端校注《列女传》道光十三年汪氏振绮堂刻本、《佩文斋书画谱》康熙刻本、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光绪十三年黄冈王毓藻广州刻本、路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清刻本(当为乾隆四十一年陆氏怀烟阁初刻)。

  

今文尚书考证三十卷,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师伏堂刻本 

  (日本永青文库捐赠) 

  2、渊源于古刻善本的本子。如日本弘化四年熊本藩时习馆刻《尚书正义》是影刻日本足利学校藏南宋两浙东路八行本(足利本还没有影印,熊本藩影刻本亦不易得,国内八行本是杨守敬从日本购归的,印刷早于足利本,但缺四卷,日本人抄配,过去认为影宋抄,但日本学者研究认为是据熊本藩本抄配)。日本昭和四年影印《尚书正义》,是影印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南宋刻单疏本。日本江户刻《春秋经传集解》,是据日本庆长古活本翻刻,而庆长本出于五山版,五山版出于南宋兴国军学本。江户本的行款还保持了宋版原式(8行17字),光绪十七年江苏书局刻《故唐律疏议》是重刻孙星衍《岱南阁丛书》本,孙本则是影刻元至正余志安勤有堂本。江苏书局本还增加了影宋抄本《音义》一卷附于后。

  

尚书正义二十卷,日本昭和四年(1929)影印本 

  (日本永青文库捐赠) 

   

  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日本江户刻本 

  (日本永青文库捐赠) 

  3、后出转精的精校本或精校本的重刻本。如李鼎祚《周易集解》嘉庆二十三年木渎周氏刻本,出于乾隆卢见曾雅雨堂本,而雅雨堂本是精校本。《经典释文》同治八年崇文书局刻本出于卢文弨抱经堂刻本,而卢文弨本属于精校本。《说文解字注》民国二十二年扫叶山房石印本,源于民国三年蜚英馆石印本,经过我的学生潘素雅校勘,蜚英馆的本子比段玉裁经韵楼本错字减少许多。周祖谟先生关注的两宜轩本其实也是从蜚英馆的本子来的。民国间涵芬楼影印《二十四史》出于五洲同文书局影印殿本,殿本的影印本有多家,问题很多,以这两家本子较可靠。《资治通鉴》日本天保七年津藩有造馆刻本是重刻天启陈仁锡本,比较平常,但是眉上有江户时代日本学者精心校勘的校记。方孝孺《方正学先生逊志斋集》同治十二年宁海知县孙熹刻本,也是一个校勘较好的后出版本。

   

  周易集解十七卷,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木渎周氏刻本 

  (日本永青文库捐赠) 

  4、值得重视的日本版本。如日本竹添光鸿的《左氏会笺》,底本是日本最古老的写本,竹添光鸿又校勘了许多旧本,竹添光鸿网罗了大量旧注,加以精心选择,加上自己的研究心得。是一部版本讲究、校注都具功力的代表性著作。又如《群书治要》日本天明七年刻本(清乾隆五十二年)是这部书的最早的刻本,也是《四部丛刊》的底本。江户刻本《左传》、弘化四年日本熊本藩影刻八行本《尚书正义》前面已经说过,也是日本刊本的名品。

 

 群书治要五十卷 ,日本天明七年(1787)刻本 

  (日本永青文库捐赠) 

  从以上的情况看,我们有理由认定日本永青文库捐赠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这36种4175册古籍是一批重要的古籍资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版本价值和文物价值。这一捐赠活动在中日文化友好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永远纪念。

   

联系我们
电话:010-88544649
传真:010-68476406
扫描关注我们
保护计划
简介
工作机构
政策法规
规划
标准规范
工作简报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国家图书馆
国家典籍博物馆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
北京大学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各省保护中心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