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召开“日本永青文库向中国国家图书馆捐赠汉籍专家座谈研讨会”,进一步探讨日本永青文库捐赠汉籍的学术价值和捐赠意义,就做好研究、利用和推广进行充分讨论。今将与会专家发言整理如下~
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王铿
永青文库的建立始于细川护立。细川护立在明治、大正、昭和时期对日本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1950年他建立永青文库,第二年(1951)就去当著名的中国研究资料馆东洋文库的理事长了。细川护熙先生的父亲细川护贞曾跟京都大学教授、中国研究方面的京都学派创始人狩野直喜学习,所以细川这一藩对读汉籍都有这个传统,一直以来就等于是这个家族的一个门风,他们对中国文化特别爱好。我4月份去京都建仁寺,旁边有个永源庵,里面有个特别展览,正好有时间就进去看,结果这个庙实际上是细川他们家的家庙,展览的是细川护熙先生画的壁画,所谓壁画就是在日式拉门上画的画,很有禅意,非常好。

京都建仁寺细川护熙作品展
他们家和汉籍有这么一个关系,这次的赠书我看了目录以后,当时有个担心,我就想国图会不会打散了分到各个类目去,我问了林世田主任,他说是专藏。因为它本身是有收藏史上的价值。刚才我和张志清馆长说了,媒体上介绍的是《尚书正义》的确是那个越刊八行本,斯道文库的高桥智先生介绍说这个版本在中国没有,其实越刊八行本有两个传本系统,他那个系统的确国内没有,但是国图有更好的,就是杨守敬的藏本。当然,杨守敬藏本也是从日本买回来的。杨守敬藏本有缺卷、缺页,这是它的问题。但是足利学校的藏本有后来的补版,而且杨守敬本刊行更早。版本价值上是杨守敬本高。杨守敬托人补抄了缺卷缺页,根据的是熊本藩的本子,熊本藩的本子就是影刻足利学校本的。2015年北大出版社出版了一个《尚书正义》,用的就是杨守敬的本子,因为杨守敬当时是托人从熊本藩的影刻本补抄的,补抄部分北大出版社就直接用了足利学校的本子。最有意思的,这个书同一页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杨守敬的本子,用足利学校的本子补,下半部分用了南宋单疏本,两个本子对比,体现了《尚书正义》宋本的面貌。
尚书正义二十卷,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还有《群书治要》,天明本其实国内早就有了,1922年出版的《四部丛刊》里已经收了。所以讲它的版本,它既有日本的一些东西,也有中国的一些版本,有它自身的价值。所以我觉得如果把它打散的话可能就显不出来,就把这批书作为一个完整的东西,作为专藏来收藏,这点上我觉得国图非常高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