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家讲坛
名家讲坛
胡澎:日本民众普遍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敬意

  7月26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召开“日本永青文库向中国国家图书馆捐赠汉籍专家座谈研讨会”,进一步探讨日本永青文库捐赠汉籍的学术价值和捐赠意义,就做好研究、利用和推广进行充分讨论。今将与会专家发言整理如下~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社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胡澎

  首先,刚才有幸参观了日本永青文库捐赠的汉籍展览,展览内容丰富、展品珍贵、解说详实,感受到馆长以及工作人员对这次布展的精心与敬业。这个展览在中日关系史、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应该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众所周知,近年来,中日关系因为领土问题、历史问题,出现了很多摩擦,对我国国民的对日感情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纵贯千年的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中,书籍的交流连绵不绝,对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此次日本永青文库的无偿赠书,是中日文化交流历史的延续和互鉴。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中日关系中那些摩擦、纷争乃至战争,在中日两国交往的历史长河中都是短暂的,中日关系的主流是友好的,中日文化交流是相互学习与借鉴的。

  其次,这些捐赠的典籍反映了日本人非常善于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日本在公元7世纪到9世纪,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了十几次遣唐使团。在江户时期,儒学兴盛,涌现出了众多的儒学流派和灿烂的学术著作。日本文化从中华灿烂的文明中汲取了很多营养。从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人对《论语》《尚书》《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典籍的推崇,日本人对这些经典认真研读,严谨注释,他们还借鉴汉籍创作出了他们自己的文化典籍,如日本版的《列女传》。

  

列女传七卷续一卷 

  (汉)刘向撰,清道光十三年(1833)钱塘汪氏刻本 

  (日本永青文库捐赠) 

   

  全像本朝古今列女传十卷 

  (日)黑泽弘忠编 日本宽文八年(1668)前川文荣堂刻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善于学习是日本人国民性中的重要特征。我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去日本留学的,当时恰好是细川护熙首相的任期。在留学期间,我接触了大量日本人,从大学教授、公务员、企业家到普通的日本民众,他们普遍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敬意。我认识一位日本人,是地方公务员,会用日语吟诵唐诗,他家里有不少介绍中国文化的书籍。

  东京有一条叫做神保町的书店街,被称为“世界第一古书街”。那里有大大小小近两百多家书店,其中旧书店有160多家。旧书店面积不大,但里面不仅有很多旧书,还有绝版书,甚至是珍贵的古籍孤本。这条旧书店街深受学者们喜爱,常有淘书客不惜重金购买。

  

神保町古书街 

  第三点,细川护熙先生作为日本的前首相和永青文库理事长能将永青文库珍藏的汉籍36种4175册慷慨捐赠给中国,非常了不起。他的这一举动值得赞美。我认为这不仅仅代表他个人,同时也代表了一批致力于中日友好的日本人。我们应该对细川护熙表示由衷的称赞并大力宣传。

  日本虽然有不少右翼分子、保守主义政治家、否认侵略历史的学者,但还是有不少热爱和推崇中国文化、对中国典籍怀有敬意的日本人,还有不少日中友好团体,为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前几天,日本各界共同主办的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大会在东京举行,政府官员、经济界人士、民间友好人士以及总理身边工作人员出席,缅怀周总理为中日友好事业建立的丰功伟绩。

  

中日各界300余人在东京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 

  最后,关于国家图书馆如何更好地为民众所利用、如何更好地传播知识,我也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应该加强国家图书馆与其他科研机构的联系。例如,中国社科院的日本所、历史所、近代史所、世界历史所、文学所等研究所,可与这些研究机构合作,建立平台。还可以共同召开学术会议、举办展览、合作研究等宣传典藏文库。可以考虑把全世界研究汉学的学者通过不同主题的展览吸引过来,利用国图的会议室举办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可以是《尚书》、《四库全书》,也可就某一个领域拟定一个议题来讨论。这对于宣传国图、宣传我们收藏的典籍有着积极的意义。

  目前,有不少日本人在我国长期居住,他们中有日本商社和日本企业的日本公司职员,也有日本来华留学生,还有自由职业者、外教人员家属等。他们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组织,出版交流、分享生活信息类的内部刊物。如北京的日本人成立了北京日本人会。应与在中国的日本人团体建立联系,吸引他们来参观永青文库捐赠展,并通过他们来影响更多的在中国生活的日本人,将中日友好的精神传播开去。

  国家图书馆收藏了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中的精髓,至高至雅,但也要思考如何吸引普通读者和观众。我曾听过故宫博物院的单霁翔院长的报告,他讲的是怎么让故宫走向老百姓中间?怎样让游客在故宫得到很好的观赏体验?怎样开发故宫的文化创意产品?令人深受启发。有一款叫每日故宫的APP,每天可以点击观赏一个故宫的宝物,360°超清晰画面,还有内容详尽、知识性强的介绍。我们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能不能也思考如何办的更为亲民。应该利用大众传媒进行宣传,特别是利用好新媒体。还可以通过数字化来传播书籍,针对一些珍贵的藏书可开设专藏,供人阅览。如果来北京的游客除了吃烤鸭、去长城、看故宫,还来我们国家图书馆看看珍贵的典籍,就太理想了。这对于提升民族素质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另外,还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大中学生走进国图,接触国图,热爱国图。可开发一些游戏、文创产品。像《四库全书》里面有一些书法非常漂亮,可做成精美的书法书签或者在笔、鼠标垫、钱包上印上这些文字和图案。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充盈着传统文化的味道。

联系我们
电话:010-88544649
传真:010-68476406
扫描关注我们
保护计划
简介
工作机构
政策法规
规划
标准规范
工作简报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国家图书馆
国家典籍博物馆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
北京大学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各省保护中心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