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家讲坛
名家讲坛
书卷多情似故人│古书遐想

来源: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时间:2017-02-23
作者:唐山市曹妃甸港口物流园区管委会  王俊
编辑:赵洪雅 

  窗外,雨落槐花;窗内,一灯如豆。浸着清香的晚风流过窗纱,温婉地扑向我的脸颊,闭眼垂额,咀嚼这沁人心脾的时刻。夜,深了,静了。

  城市的喧嚣褪去、万紫千红的霓虹也黯淡了很多。只有初上的烛灯随风摇曳。哦,还有它!调皮的风儿摆弄案上的古书,总是翻了去又回来。大概这就是清人沈德潜所见的“清风无意乱翻书”的雅致图景吧!眼前,一片静谧的氛围,该是怎样的让人欣喜却又夹杂淡淡的惆怅呢?我与古书的神交由此展开。

  从原始的甲骨卜辞到祭祀的青铜铭刻,从厚重的简牍绢帛到浩瀚纷繁的纸本册页,她们承载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千年文化,孕育着无穷无尽的思想灵根。爱上古籍,爱的是她的久远、她的厚重、她的精美与深邃。每每进入古籍馆阁,总能嗅到一股朴重的味道,书架上千百册陈旧的古籍一齐抛洒着热枕,仿佛在迎接一位阔别多年的老友,盼望着,盼望着,总有那道不尽的前世今生,诉不完的柔肠衷情。

  终于要和她们触碰交肩了,取下一册古书,深蓝的封皮上会积印着多少文人墨客的手迹呢?四眼的绳线紧扎得那么稳实,几百年了,看上去庄重大方,古朴典雅。翻开书页便是汲汲已久的丘索坟典,竖排的字体,字大若钱,如漆的墨色,依然光鲜,数位藏家的印章依附在微微泛黄的皮纸上,这简直就是一页页精美的书法作品。我不由得喟叹,虽是人工斧凿,却似天然雕饰!难怪汲古阁主为购得一本善书会颇费周折,不惜重金。四周的边栏、版心的鱼尾,附上一位名人的序跋,这样一本古书是让任何一个爱书之人都不能释怀的。

  或许我该是某个王朝的一位刊书之人,定要看着她们在经过书写、雕版、着墨、选纸、敷印、剪裁、装帧之后,变成知识的仓廪,成为文化的记忆。冥想着千百年之后会有那么一个人与她相识,在燃灯下揽她入怀,同样冥想着她的过去,在脑海中铺绘一幅幅她出现、成长、沉睡的岁月图。呵!该是怎样幻妙的历史交融啊!在前世今生的的遐想中涌动着惓惓恋情。庄周梦蝶,倒是蝶是庄周,还是庄周是蝶;此时此刻,倒是我是古人,还是古人是我。

  不知不觉,灯花已落,剪灯挑烛,凝视着跳动的焰火,继续那亦幻亦真的古籍遐想。

  或许我该是周室的一位采诗官,漫步河畔,岸花烂漫,水草摇曳。偶然间见证了一位英俊少年的“求女”仪式,淳朴的民间风乐打动了女子的芳心,也撞击了我手中的刀笔,就这样记录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唱就是千年。

  或许我该是司马子长的一个侍仆,亲睹了他遭受“宫刑”的始末,跟随他搜籍整典,访南走北,多少个日夜看到他矻矻疾书,多少次向我讲述远古遗事和秦汉实录。终于,在坚韧与坚持中一部赅叙千年,品评三皇五帝、王侯将相,“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完完整整地镌刻在片片竹简上面,流芳百世。

  或许我该是一名战国谋士,居庙堂之上舌战群儒,谋兵布局,退江湖之远,著述论书。纵横的时代,诸子争鸣,人是自由的,思想是自由的,还有什么是不自由的呢?

  或许我该是一位迁客骚人,逌然于天地间。把酒临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登高赋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醉中与民同乐,醒来述己文章。乐观旷达,心系黎民国家。

  事随世异,人随事迁,我该以怎样的角色来为世人讲述这册册古籍中所掩蕴的那离离蔚蔚、多如星辰的动人故事呢?我,真的该是一位时间的使者,穿梭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串联起每一个故事,填补世人追寻民族真相的空白,满足人们对祖先事迹品格好奇的愿望。而这一切都是该从这珍贵的古籍中呷吮汲取的,但是,历史只有结果,没有如果,它有意开了玩笑,撇下文化的谜语,却又不完整的告诉你,留给后人无尽的争论揣度。

  灯火已倏忽,一缕凉风飘进,雨何时停了?起座熄烛,凝望着东方的鱼肚白。悠悠华夏五千载,蔚蔚文化百世观。祖先最精髓的智慧、民族最宝贵的灵根再没有哪一种载体如厚重的古籍这般承载的动了,再没有哪一种载体如蕴藉的古籍这般承载的妙了。

联系我们
电话:010-88544649
传真:010-68476406
扫描关注我们
保护计划
简介
工作机构
政策法规
规划
标准规范
工作简报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国家图书馆
国家典籍博物馆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
北京大学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各省保护中心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