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古籍保护事业蒸蒸日上,古籍修复工作者队伍不断壮大,古籍修复工作的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各类新闻报道颇夥,古籍保护从小众走向大众。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以前,古籍修复对于公众来说显得十分陌生,相关新闻报道难得一见。陈龙先生多年来关注古籍修复,《与榖为徒》《纸质文献修复与保护书目百种》等先后在本号连载发布,今又将收集到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老报纸中有关古籍修复相关报道整理投稿,每篇均包括报纸原图及转录文本,共分五期,由本号予以连载,以飨读者。
十、《文汇报》1987年6月7日 星期日

孙秉良、杨理锐《古籍修补“医生”》
1984年,江苏省太仓县出土了一部明代古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一珍贵古籍由于长期受潮、受压,已完全结成硬块,成了一块“饼子书”,还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眼看这部珍贵古籍即将报废,文物工作者是多么焦急啊!能不能加以修整,让它“起死回生"呢?有关单位将这部“饼子书”先后送到几个地方“求治”,最后被介绍到上海图书馆。上图修补组接受了修补的要求。经过赵加(嘉)福和潘美娣等同志的悉心“救治”,这部明代古籍终于被一页页揭开,修复成册,列入了珍贵古籍的行列。
修复古籍是上图修补组工作人员的专职。有一种因年代久远,严重干燥造成的“伤风书”,稍一不慎,书页就会象雪片一样散落。对这种书,修补组采取“拓”(托)的办法,在书页的背面衬上一层纸。对南方古籍的常见病——虫蛀书,则需要采取另外的办法加以修整。在古籍修补室里,我们看到一部《安庆府志》,真可谓于疮百孔,体无完肤。修补组组长赵加(嘉)福说:“象这样的虫蛀书,我们需将破洞一个个补起来。”只见几个工作人员正用笔蘸着浆糊刷到破洞周围,将纸粘贴上去,补好破洞,然后喷潮、展平、晾干、折页,装订好。我们在一旁看到修补过的《安庆府桐城县志》补得平整光洁,堪称天衣无缝。
古籍修复是我国的传统技艺,目前掌握这一技艺的人已为数甚少。一些藏有我园古籍线装书的外国图书馆,也缺乏这种人才,对破损的古籍束手无策,写信向上海图书馆求援。为了更好地保存祖国文化遗产,上海图书馆接受文化部的委托,先后举办了两期“古籍修复培训班”,赵加(嘉)福担任了主要教学工作,培训了来自新疆、内蒙、北京、天津等14个省市级图书馆的31名青年学员,壮大了古籍修复的队伍。
上图的古籍修复已有多年的历史,现有工作人员9人,年修复古籍达400多本。亲爱的读者,当您查阅一本本古书时,是否想到过使这些书籍恢复“青春”的一双双勤劳的手?
作者:《文汇报》通讯员孙秉良、复旦实习生杨理锐
十一、《新民晚报》1989年4月1日 星期六

徐一兵《“古籍医院”的女医师》
1984年8月,江苏太仓境内发现了一座明代夫妇合葬古墓,在盖棺布上摆着四块颜色黝黑,滑腻发臭的“牛粪饼”状的东西,上海博物馆经仔细分辨方知,它们是几堆粘结成饼子状的木版古书。
难得的明代历史文物!可是由于主人爱不释手,死后亦不离左右,因而浸透了主人尸髓,奇臭熏人,仔细用竹签挑开一瞧,书脊已经污烂变形,纸中有不少红色的、黑色的小虫在爬行,“上博”决定立即对这些古籍进行修复,就把它们送到了素有“古籍医院”之称的上海图书馆古籍修补工场。
“上图”虽系全国第二大馆,古籍修复工场每年也修整数以百计的古籍善本,但是大家都从未见过这类又黑又脏的“牛粪饼”。其实古籍修复工场只有五个人,且有两位是女同志,潘美娣就是其中之一,她在修复工场虽算年轻人,但她从十八岁进馆,干这一行也有二十六年了,当时她和大家一样,心中都没有个底。
潘美娣他们很快就开始了修复工作,她和同业们戴上白口罩,穿上工作衣,套上白乳胶手套,简直就是“医生”模样,只是她们不在无影灯下操手术刀,而是小心谨慎地进行着每一道工序。
先用温水在书籍四周灌满,再放掉脏水,接着用热水在托盘中摇晃冲洗,反复数次,直至水清,之后把块状的古书晾至五成干,继而分成数叠以备揭补。接下去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揭页,这是修复古书的关键一步,要用挑针把书页轻轻拨弄,再按纸张纹路斜揭开来,有些重页叠页揭开过程难以尽述,这样的过程肯定不比医生们连接血管便当多少,剩下来的工作是她们的常规工作。
她和同事们深知他们工作的特殊意义,她们甚至忘掉了他们在工作,等到下班才知腰酸背痛。为了古籍修复“整旧如旧”,还要按古书质地配上相应的底纸。最后,她们整理出四部四十余册线装书,这些书在明刻本中流传下来不多,埋藏地底几百年仍重见天日者更为罕见,它们不是佛教经典,而是当时的实用读物:《居家必用类事全集》《古今考》《尺牍清裁》和《口字文汇体》,很显然,它们是研究明代社会历史的可贵资料,潘美娣把整修的全过程写成一篇论文在《图书馆杂志》上发表了。
整理者简介:陈龙,字介甫,号楮盦,江苏江阴人。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学(文物鉴赏与修复)专业毕业,曾供职于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古籍修复专业,现为江苏省江阴市博物馆副馆长。辑印有雕版印刷《装潢志》《枚榖集》,影印有《谢冶盦集》《论装修补古旧书集》,整理重编《中国传统手工纸生产旧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