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动态
学徒成长记 | 重庆传习所
时间:2025-08-08 来源:重庆图书馆

2015年3月6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重庆传习所在重庆图书馆挂牌成立。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聘请国内著名修复专家赵嘉福先生作为导师,重庆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师许彤为导师助理,负责重庆地区古籍修复技艺的传习工作。2019年许彤被聘为助理导师;2022年,传习所转为双导师制,赵老与许彤共同执教。2024年底,赵嘉福先生仙逝,由许彤继续担任导师。

与大部分传习所不同,重庆传习所是从传统师徒制转入技艺传习所的轨道。早在2010年,赵嘉福先生就与重图结缘,每年固定来渝授课。2013年,修复师正式拜师。2015年,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指导下,重庆传习所成立后对学徒实行动态管理,通过明确的制度机制确保技艺传习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过去十年间,重庆传习所由最初的5位学徒扩大到今天的10位,形成了以60后为带头人、70后80后为中坚,90后为储备的修复师梯队。赵嘉福先生延续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传统教育方式,发挥了师带徒贴身传艺的优势。在他的培养下,传习所刻、拓、裱、修复技艺“一条龙”逐渐成熟,资深学徒均掌握了多门技艺,并明确了各自的专精方向,年轻学徒也得以迅速迈过技艺的“门槛”,让重庆传习所呈现出技艺门类全面开花,学徒发展各有所长的特色。

从这一特色出发,重庆传习所不仅修复了大量古籍线装书、拓片拓本、档案文件、舆图、书画等,在古籍活化和技艺宣传方面也做出了诸多有益尝试。比如,采用“翻刻—传拓—装裱”的方式复制文物拓片拓本,帮助本地文物保护单位制作石刻拓片;再如,与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合办面向社会的传拓及拓片装裱专业培训两场,吸引社会力量加入古籍修复行业;又如,以丰富多样的技艺展示和互动方式培育“古籍修复进校园”活动品牌,形成“一大三小多日常”的宣传活动模式,吸引《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媒体报道。

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有力的制度保障和师徒传承技艺的决心,支撑着重庆传习所继续前行。下一步,重庆传习所将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支持和引领下,以传习所师徒为核心团队,申请国家级修复项目,继续打造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活动品牌,从帮助区县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培养古籍修复师入手,拉动重庆地区古籍修复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技艺传承贡献力量。

供稿:重庆图书馆

联系我们
电话:010-88544649
传真:010-68476406
扫描关注我们
保护计划
简介
工作机构
政策法规
规划
标准规范
工作简报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国家图书馆
国家典籍博物馆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
北京大学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各省保护中心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