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宁夏传习所成立于2023年11月。聘任甘肃省非遗技艺(古籍修复)传承人何谋忠为传习所导师,以师带徒的形式传授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面积304平方米,分为修复区和培训区,集古籍修复、传承展示、展陈交流、人才培训等功能于一体。传习所的成立,是宁夏古籍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培养全区古籍修复人才搭建了坚实平台。

自宁夏传习所成立以来,宁夏图书馆的白彩媛、白文安、冯子尧三位古籍修复人员,在何谋忠导师的悉心指导下,系统学习了洗、揭、裱、托等传统修复技法和纸浆补书机补书技术,极大提升了古籍修复的效率与质量;同时还掌握了镜片、横批、立轴、册页等不同品式的装裱技法,为今后全面系统开展古籍修复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宁夏传习所成立至今,已抢救性修复《庾子山集》《胭脂牡丹》《诸葛忠武侯文集》《文选》等多部清代古籍,这些古籍存在虫蛀、鼠啮、霉蚀等不同类型的病害;此外还装裱修复了多幅珍贵书画作品,圆满完成了传习所的年度修复任务。

2024年4月,宁夏传习所举办全区首期古籍修复培训班,来自宁夏图书馆、银川市图书馆、石嘴山市图书馆及平罗县图书馆的8名学员参加培训并顺利结业。培训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员不仅系统掌握了古籍修复的基础理论知识,深入学习了科学修复方案的制定方法,还通过丰富的实践环节积累经验、提升技能。

宁夏传习所除了专注于古籍修复业务工作之外,还积极投身古籍保护事业的宣传推广,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及世界读书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期间,精心组织传统技艺体验活动进校园、进社区、进商场、进军营,活动内容涵盖古籍知识宣讲、古籍修复体验、线装书制作、拓印、雕版印刷、书签和漆扇制作等,让大众沉浸式体验传统技艺,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未来,宁夏传习所将抓住机遇,砥砺前行,一如既往肩负起古籍保护与传承的使命,持续推进古籍修复工作,让更多受损古籍得到有效保护;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师带徒”等模式,进一步加快古籍人才队伍建设,为古籍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供稿:宁夏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