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青海传习所揭牌暨拜师仪式”在青海省图书馆(青海省古籍保护中心)举办。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陈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晓东,以及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马金刚出席活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萨仁高娃,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党委书记、馆长杨和祥,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副研究馆员、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云南传习所导师杨利群以及拜师学员等参加活动。青海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杜凯主持仪式。
王晓东在致辞中向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青海传习所的揭牌表示祝贺,他充分肯定了青海省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和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对拜师学员提出了殷切期望,鼓励他们早日成长为我国古籍修复队伍的中坚力量。
马金刚在致辞中回顾了青海省古籍修复中心2022年建成以来取得的各项工作成果,并对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长期以来对青海古籍保护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
陈樱与马金刚共同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青海传习所”揭牌。

拜师仪式上,萨仁高娃向青海传习所导师杨利群颁发聘书,来自青海省图书馆、西宁市图书馆、青海民族大学图书馆和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的9名馆员作为传习所学员,集体行拜师礼。之后,杨利群和学员代表分别发言,表达了对传承古籍修复技艺的决心和期望。


2013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传统古籍修复技艺“师带徒”传承基础上,在全国部署建立“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聘请古籍修复领域著名专家担任导师,带领学徒在修复古籍的过程中传授技艺。至今,全国已建立51家传习所,共收徒400余人,修复古籍4万余册/件,由传习所师徒承担的“天禄琳琅”、《永乐大典》“湖”字册、“西夏文献”、《古今图书集成》等重大古籍修复项目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青海传习所聘请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资深古籍修复专家、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修复技艺传承人杨利群老师为传习所导师。7月初,由杨利群老师担任首席专家的两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藏文古籍修复项目顺利完成,这是青海省首次开展的藏文古籍修复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