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动态
四川省图书馆镇馆之宝《洪武南藏》修复项目方案论证会顺利召开
时间:2025-07-28 来源: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

7月22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字节跳动公益三方合作的古籍保护与利用公益项目二期——四川省图书馆藏明洪武刻本《洪武南藏》修复项目方案论证会在成都举行。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徐建华,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杜伟生,天津图书馆研究馆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万群,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导师肖晓梅,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古籍馆文献保护组副组长易晓辉等专家参与论证。四川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王龙,副馆长杜桂英和古籍修复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洪武南藏》是明代最早的官刻大藏经,又被称为《初刻南藏》,本藏经板于永乐六年(1408)毁于大火。四川省图书馆馆藏《洪武南藏》是唯一留存在世的印本,方广锠先生称之为“稀世孤本”。因其内容基本完备,书写镂刻工整且点校严谨,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版本价值,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本次拟修复“寒”字函3册。

研讨环节,罗涵亓代表修复项目组就方案向专家进行详细汇报,包括藏品保存现状、修复技术路线、修复难点、安全措施等。与会专家现场查看《洪武南藏》实物,并围绕修复工作的技术路线、材料选择、操作流程等内容展开讨论。

专家们对修复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给予充分肯定,指出修复方案将现代设备检测与传统修复技艺相结合,可以为修复工作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撑;同时,纸浆修补技术的应用对珍贵古籍保护也具有较强的探索和实践意义。

王龙馆长表示,《洪武南藏》是四川省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此次修复方案关乎这批珍贵典籍的“生命延续”,修复项目组要认真吸纳每一条专家建议,把方案打磨得更加严谨、更贴合古籍保护的本质要求。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将继续锤炼古籍修复技艺,提升古籍保护和研究利用水平,为中华文脉的传承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供稿: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

联系我们
电话:010-88544649
传真:010-68476406
扫描关注我们
保护计划
简介
工作机构
政策法规
规划
标准规范
工作简报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国家图书馆
国家典籍博物馆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
北京大学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各省保护中心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